本帖最后由 武宫歪树 于 2017-1-8 21:07 编辑
秦晋之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深感秦国地处偏僻,处于戎狄两族之间,经济不发达,文化也落后,其他诸侯国均看不起秦国。而秦国非常想与东方的中原诸侯国结盟。
一天,秦穆公想,自己自继位以来尚无正宫夫人,他听说晋国晋献公之女伯姬美貌贤惠,便派大夫公子絷前往晋国求婚。
秦穆公很有雄心壮志,他娶晋献公之女,主要的目的是秦国还不强,而晋国是传统大国,想与强邻晋国成为亲戚,便于搞好外交关系,有巴结晋国的意图。公子絷到晋国求亲,还带去秦穆公要求他沿途寻找贤德之人为国所用的重要任务。
晋献公接到秦穆公求亲要求后认为,秦国受命于周天子,虽现在不怎么样,但以后一定会强盛起来,便向公子絷当面答应与秦国通婚。
秦穆公听说晋献公已经许婚,非常高兴,便再派公子絷到晋国送聘礼,并约定好迎亲日期。接到秦穆公的聘礼后,晋献公即召集兆臣商议大臣陪嫁的事。
此前,晋献公假道灭虢,又灭了虞国。虞国旧臣百里奚不愿弃主而逃,便一直留在晋国和虞公做伴。此时,晋国大臣舟之桥奏道:“原虞国大夫百里奚不愿在晋国做官,心存异志,这个可派他陪嫁去秦。”献公同意了。
后来,百里奚不堪作陪嫁大臣,中途逃离陪嫁队伍而逃走,去了楚国。
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的贤能,看陪嫁单上有百里奚的名字,却不见其人,后来打听到了百里奚逃到了楚国,便派公子絷想方设法把他从楚国弄回来。为了不暴露百里奚的价值,秦国以六张羊皮的代价把他换了回来。这下,秦穆公不但得到了百里奚,还得到了百里奚的一个好朋友蹇叔。
百里奚和蹇叔后来都成了秦国中流砥柱的贤臣。
晋献公去世后,大臣荀息拥立奚齐继位,其余公子逃亡在外。奚齐后被大臣里克等人密谋杀死,秦穆公便拥立公子夷吾回国继位,这就是晋惠公。但晋惠公继位后,把事先承诺割让晋国五城给秦国的事反悔了,秦穆公心里很不痛快。
晋惠公继位以后,晋国连年受到灾害,到了第五年,即公元前641年,灾害更为严重,国库空虚,民间更是颗粒无收。晋惠公打算向邻国求粮救急,他想与周边的国家只有秦国路途较近,又有姻亲关系,只是先前曾毁约失信,难以开口,便招集众臣商议。大臣庆郑愿携带礼物到秦国向秦穆公求粮。
接到求粮请求,秦穆公心中不爽,问计群臣。蹇叔、百里奚这两个贤臣答道:“天灾人祸,各国都难免不遇到,救灾恤邻,理所应当。”
秦穆公思索后道:“忘恩负义是晋国国君,忍饥挨饿是晋国百姓,我不能因为憎恨其君,迁祸于晋国百姓。”便答应救济晋国。
于是,秦穆公下令提取粮米数万担,经渭水转道河水、汾水,运往晋国各地。无数粮船行进在河流之上,运往晋国。秦穆公把这次救灾称为“泛舟之役”。晋国百姓见到秦国的粮米救灾,无不对秦国感恩戴德。
转眼到了第二年,秦国也遇上了荒年,晋国反而获得了大丰收。秦国于是决定携带重礼向晋国求粮。
晋惠公见秦国使臣来求粮,便打算把黄河以西收获的粮食给秦国,回报“泛舟之役”的恩惠。但大臣却芮认为:“秦国扶助主公继位的功劳更大,主公不割五城,这是大功不报,却去报答人家的小功,总会招致秦国的不满,反正秦国都会不满,干脆这次继续做小人。”国舅虢射进一步说:“秦国去年粮食丰收了,不知道保存,却借给我们,这是他们自己愚蠢。依臣之见,我们不如和梁国联兵,乘秦国饥荒,将它攻灭。”
于是,晋惠公把秦使召来,推辞道:“晋国今年虽然丰收,但往年灾荒严重,今年也仅仅够用,实在没有能力救助秦国。”秦使道:“我们主公顾念秦晋联姻,不向晋国索要五城,反而慷慨相助,今年我国有难,贵国却不肯救济,我实在无法回去向我们主公禀报。”秦使满怀怨恨地返回秦国。
秦穆公接到回报大怒,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晋国。
晋惠公不肯示弱,想自己堂堂晋国,也是中原强国,怎么可能败于受灾的秦国。两军经过殊死战斗,最后还是晋国败了,晋惠公自己也当了秦国的俘虏。
秦穆公本想杀了晋惠公了事,但怕两国因此结下深仇,不利于将来的发展。通过与群臣商议,便决定把晋惠公带回秦都咸阳,让他先割让原先答应的五城,再把晋太子圉留在秦国做人质,然后再把他放回去。这样他就不敢再失信于秦,也不敢再与秦国为敌了。
但是,秦穆公处理完这事,见一班太监内侍身穿丧服而来,并跪在秦穆公面前转述夫人穆姬的话:“夫君如果将晋君押回秦国都城,妾即刻自尽,如饶恕晋君,就如饶恕妾一样,望夫君裁决!”这就是当初晋献公之女伯姬,嫁与秦穆公称为穆姬。这穆姬以死相逼为其弟求情于丈夫。穆姬说:“晋君忘恩负义,但仁者虽怨不忘亲,晋君如果被杀,我也有罪啊。”
秦穆公是个有情义的君主,当即决定看在夫人面上释放晋惠公回国。秦国百姓无不称赞秦穆公和夫人穆姬重情义。
晋惠公回国后,惭愧得无地自容,即派大臣办理割让五城和让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的事情。晋国被俘的大臣和士兵也一并被秦国释放回了晋国。
之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还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晋怀公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还断绝了与秦国的友好关系。
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秦夫人穆姬也敬重兄弟重耳,劝说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嫁与重耳。但重耳因怀嬴曾嫁自己的侄儿公子圉,是个“二婚”而不肯答应,众人相劝,重耳才答应下来。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晋都曲沃,派人杀死恶劣的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秦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晋文公也重振了晋国的强大,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开始走下坡路,此时,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也取代晋文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