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2015年参加第七届全国地理奥赛,获得铜牌;在2016年以带队教练的身份参加第八届全国地理奥赛,带出1金1银1铜,团体二等奖。写下本文是为了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是空谈理想,而是给出一条确切可行的道路。同时希望能把我的理念传播给想搞地理奥赛的老师们,给大家一个备考的方向,并且能找到同好,相互交流学习,不断完善。若有错误,欢迎指正批评,我的qq:1911856883。
怎样搞好地理奥赛 ——论地理奥赛教练员的作用和个人修养 上海市控江中学 刘聪 地理奥赛是近几年在全国不断兴起的一项较新的高中生赛事。在国际上,地理奥赛自1996年起已成功举办了13届,并且同数、理、化等学科一样属于13项国际奥赛赛事之一。在我国,地理奥赛已成功举办了8届,每年参赛的学校和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相比五大联赛,即数理化生信,地理奥赛在我国高中竞赛中地位不高,只有极少数大学在招生时会认可。在这样的条件下,现阶段地理奥赛所处的地位较为尴尬。 目前参加地理奥赛的学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地方强校,看重竞赛,校方支持 这类学校如山东省石家庄二中、北京人大附中等,本身具有极强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生源,加上校方对学科竞赛的大力支持,在备战地理奥赛时可谓如鱼得水,毫无阻碍,每年也能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这类学校可能存在“刷奖”的嫌疑,所派出的学生各方面素养都很高,但是可能并不是真正热爱地理的。 ②浪漫主义的老师或心怀地理梦的学生所在的学校 这类学校如笔者所在的上海市控江中学、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一中等,可能与第一类学校相比,少了生源优势和学校政策支持,但是由于一个或几个热爱地理的同学老师的奋斗和坚持,来到了地理奥赛的赛场。这些学校潜力很大,常常会成为地理奥赛中的黑马,爆出冷门,如第八届全国地理奥赛中控江中学1金1银1铜,团体二等奖第5名(团体为第一年参加)。这些学校最可能出现真正热爱地理的学生,但是也可能由于资源、经验的缺乏,成绩并不理想。 ③师傅领进门,修行不止在个人的学校 这类学校如上海市控江中学、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等,在被其他学校带入地理奥赛后,可以得到部分其他学校的经验和资源,也有可以交流的学校,如广东的地理奥赛联考、野外考察联合夏令营、上海的地理奥赛联合秋令营等。这些学校相比其他仍在黑暗中摸索的第一次参赛学校,有着巨大的优势,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学校终究是很难超过群策群力的学校的。
④初出茅庐或初露头角的学校 这类学校可能是早期的第一类学校和现阶段的大部分第二类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接触并参加了地理奥赛,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或是自己学校学生的水平应有的成绩。在地理奥赛现阶段即发展阶段,每年都有许多这样的学校会加入地理奥赛,虽然也有初战告捷的学校,但是总体来看,成绩并不突出。但这类学校若坚持参加2~3年,成绩会有明显的突破。 不管是上述哪一类学校,若想把地理奥赛搞好,地理奥赛教练必须首当其冲,为参赛学生铺平道路、保驾护航。合格的教练员切忌不可有放任学生自行摸索的心理!尽管会有种种客观因素,很多老师的心思无法放在奥赛教练的工作上,但是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重视它,不去花功夫研究,又有谁会更在乎地理奥赛呢?而且根据客观事实及笔者的亲身经历,地理奥赛的成绩毋庸置疑地与教练员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教练员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的方向;在培训过程中,教练员需要看清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和品性,因材施教;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走一条直通地理奥赛的路。 从功利的角度(即最终取得的成绩)来说,地理奥赛教练员所需要的素养和能力即使相比“五大”的教练员也不遑多让;从地理奥赛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即并非功利性的学科竞赛,而是更注重兴趣发展)来说,地理奥赛教练员需要做的不仅是像“五大”教练员的知识教学、技能指导,更需要去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参与并且乐在其中,感受地理的魅力。相比受升学政策影响的“五大”,绝大部分参加地理奥赛的同学都是对地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如何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兴趣是教练员最关键的课题,也是地理奥赛教练员独特的意义。 回想笔者目前接触到的教练员,确是鲜有能把这份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的。其中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教练员一直在纸上谈兵,尤其是在面对优秀的题目时,是选择“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如看场中美色”的上帝视角还是“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如果对优秀的题目、优秀的教材、优秀的命题素材没有明鉴力、实践力、欣赏力,那么不管予之任何材料,都是暴殄天物。因此,本文的一切理念和方法都基于教练员愿意去实行、肯去脚踏实地地做事的前提条件下的,这是地理奥赛教练员最基本的素养。 搞好地理奥赛的训练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情。笔者就自己在控江中学担任一整年的地理奥赛教练员的经验,谈谈如何搞好地理奥赛。不足之处,欢迎同仁提出批评指正。 一、情况分析 1.近年来全国地理奥赛题型的情况分析 近几年,我国地理奥赛的分值相对固定,由20%的景观题、50%的综合分析题和30%的野外考察题组成。 景观题共40题,每题0.5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20分,全部是选择题,图片以实景图片、遥感照片为主,地图和统计图为辅。景观题是拿分最轻松的题型,学生在景观题上应做到最小的失分,因为一道景观题的0.5分在地理奥赛中足够可以甩开几十人。在近两年的数据中,第七届景观题前16名(13-14分)的学生中,金奖4人,银奖6人,铜奖4人,2人未获奖;第八届景观题前20名(14-16.5分)的学生中,金奖9人,银奖5人,铜奖4人,2人未获奖。可以这么说,征服了景观题的人就征服了大半个地理奥赛。 综合分析题共6大题,约30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共50分,最高分一般在25分上下。综合分析题无疑是题量最大的、最难的,也是最能考察出学生真实水平的题目。综合分析题与学生的答题经验、思维模式、个人能力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综合分析题回答得好的学生一般其他方面也不会特别差。尽管有些优秀的学生可能在景观题、野外考察题会失手,但是综合分析题基本是稳定的。第七届综合分析题前21名(22.88-25.18分)的学生中,金奖14人,银奖7人;第八届综合分析题前14名(22.33-24.94分)均为金奖。但是综合分析题分差较小,相邻的分值可能只有0.1-0.2分的分差。综上,综合分析题可以很好地反映、检测了一个学生的总体水平,但是把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综合分析题以得到高分,似乎在战略安排上并不划算。 野外考察题分为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考试时间为下午到晚上,占30分。近几年的野外考察题型仍在变动,对时间的预计不准确,时间安排也非常紧张。从野外考察的意义上来看,这是理念非常先进,价值相当高的题型,但是从得分情况上来看,可能也是最不合理的题型。具体表现在,如果野外考察题得分非常高,基本上获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之中部分学生在其他题型做的相当不尽人意。如第七届野外考察题前23名(25.45-28.18分)中,全员获奖,但景观题最低分为5.5分,综合分析题最低分为13.20分;第八届野外考察题前19名(15.76-17.86分)中,仅1人未获奖,但景观题最低分为7分,综合分析题最低分为16.43分;而在两届比赛中,景观题和综合分析题位于前列的同学很少在野外考察题也取得了高分。野外考察分差拉的很大,甚至可能比景观题拉的分差还要大,但是如何在野外考察题中取得高分,笔者实在不了解。由于学疏才浅,笔者无法对该题型给出恰当的评价,从个人角度,只能以“玄学”二字概括。 2.参加地理奥赛的学生分析 参加地理奥赛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课内型、②兴趣型、③聪明型。 课内型的学生对高考范围内的知识掌握地非常牢固扎实,并且刷题无数,对于一个知识点可以说出许多考法和经典试题,笔者在参加第七届全国地理奥赛时也是课内型的。这类学生在高考地理常常能拿到非常高的分数,答题时套路很深,看到题目能迅速反映出此题考查的知识点,甚至有时连老师都自叹不如。 这类学生在地理奥赛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优势不大。其中问题最大的便是综合分析题,在题海战术下训练出的大量条件反射的答案和思维习惯在地理奥赛中往往是很大的一块绊脚石。地理奥赛的综合分析题需要严谨的逻辑,有因才有果,而在高考题中由于评卷需求和长期以来的设分习惯,只需要把关键点给点出来即可给分,这在地理奥赛中是不可取的。 对于这类学生的训练,教练员应把重点放在矫正思维习惯上,可以给学生大量原创的体现逻辑完整性的题目,大量减少套路非常明显的题,意图是开拓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使学生想习惯性答题、条件反射答题的想法彻底破灭,引导、强制他们去深入思考,锻炼逻辑能力和知识的联系。 由于这类学生的高考地理底子相当好,又掌握了许多套路,如果能成功使这些套路变成完整的思维方向,这些套路就被“盘活”了,反之如果这些套路依然是答题惯性,那么在奥赛中只会继续吃亏。教练员在训练这类学生时应及时给出合适的题目去检测其思维模式。 面对这一类学生,教练员自身的高考答题能力和阅题量绝对不能输给学生,要给学生一种其对题目的了解程度比自己深很多的感觉。教练员需要作大量总结和题目准备工作,备考阶段,学生做的所有题目教练员都必须给出自己的解答,让学生同时参考标准答案和教练员的答案,了解答案是怎么出来的,哪些答案是没想到的,为什么会没想到,是否教练员想到了,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同时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教练员无时无刻都陪伴在学生身边,是学生坚实的后盾,不用有任何后顾之忧,可以与教练员畅谈,拉近教练员与学生的关系。 此外,这类学生可能会存在对地理兴趣不足的情况,他们可能喜欢刷地理题,但是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不那么敏感。针对这种情况,教练员可以先发掘其真正的兴趣,如乐器、艺术、动漫等,找到教练员与学生兴趣的交集,从一个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联系到地理,或是在与学生闲聊时联系到地理,这一点在本人的原创题中也有多处体现;也可以从生活中的地理入手,并不光是喊口号式地灌输理念,而是可以以题目的形式,尤其是以景观题的形式,把生活中的场景拍摄下来向学生提问,并且给他们具体分析命题的灵感和来源(即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生活),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到底可以关注什么,在关注了之后要进一步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贯彻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 兴趣型的学生可能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学生可能在初中地理合格性考试中拿到了接近满分的成绩。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在知识面上可能了解更多偏门的知识,对地名、景点、重大地理事件等了如指掌,由于多年的积累,再加上从兴趣出发的学生相比课内型学生不大容易被题目“套牢”,具有相当大可塑性。 这类学生是地理奥赛最希望看到的人,即“只有真的爱,才能成冠军”。教练员在选拔阶段应重点关注这些是否在候选人中存在这些学生,如果有时间和条件,可以采取面试的环节,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得到学生答卷中无法体现的内容。 虽然这类学生往往在记忆类的知识面问题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在知识理解的深度上欠佳,甚至是一些非常经典的问题都无法分析到位。现在地理教学的整体趋势是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因此仅凭兴趣类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可能不足以在地理奥赛中获奖。一般来说,这类学生的景观题不会很差,但是综合分析题可能分数不很理想。 对于这类学生,教练员可能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这类学生可以分为①高一新生、②高二理科班学生、③高二文科班学生。对于第三类学生,问题一般不会很大,只需要给予充足的资料和题库,他们的兴趣会让他们主动去看去做。 对于第一类学生,切忌不可囫囵吞枣,过快地授予知识。如果该生在初中有自学高中地理知识,可以先以纲内试题帮其巩固,同时给其景观题维持兴趣,在时机成熟时引出地理奥赛真题,让他们以最合适的状态迎接地理奥赛的正式训练。如果该生对地理感兴趣,但是完全没有高中地理的基础底子在,那么其实并不适合参加地理奥赛,第一年的参加可以作为开拓眼界、积累经验,在培训时应鼓励其脚踏实地学习,而不是赶鸭子上架式地灌输。训练时以景观题和简单的综合分析题为主,尤其是人文类试题,即不需要过多过硬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的题目。此外,在训练这类学生时,需要随时注意其心理的变化,与学长学姐一起训练可能让其过分自信导致在基础学习中没有落实到位,或非常不自信导致学习的兴趣减少。 对于第二类学生,其对地理只有一年的学习,没有接触很多有深度的题目,而且其在准备地理奥赛过程中学到的内容对高考毫无帮助,因此教练员在充分激发起其兴趣因素的同时也要告诫其注重高考科目的学习,分清主次,并且在培训时给予其更快捷的路。由于这类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经历了一年地理的学习,地理基础应该较为扎实,所以可以直接从真题入手,让其迅速理解地理奥赛的考察内容,同时教学以解题思路为主,可以糅合高中地理的答题思路和奥赛的思路。此外,可以给这类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外国的高中地理教材等。对于喜欢地理的同学来说,有新意的、插图好看的阅读材料是非常能激发兴趣的。 总的来说,这类学生应从其基础知识和答题思路和两大方向去制定备考方向。 聪明型的学生是在地理奥赛中最有利的,一般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各科成绩都相当优异,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但是可能其对地理的兴趣并不大,对许多经典地理问题也不清楚。这类学生的可提升空间很高,但是需要教练员有一套适合的培训方法。 这类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很强,教练员需要及时打压,即以几道难题来给予学生一定的挫折,展示教练员的水平,并告诫其戒骄戒躁,让其能“放下身段”,脚踏实地。先扎实基础知识,再掌握思考方式。 在训练这类学生时,难题尤其是综合分析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学生吸收知识能力很强,往往会“遇强则强”,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只要有一定的高考和奥赛题量,在奥赛中争金夺银是毫无问题的。而教练员选择的综合分析题一定要有相当的难度,并且给予其可靠完整多样化的分析问题思路,才能把题目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此外,教练员应尤其重视其兴趣的培养。具体方法同培养课内型学生,但是往往聪明型的学生会对教练员给的题目和解释有更多思考,常常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练员本身的素质了。教练员对某一问题囫囵吞枣地蒙混过关会降低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对于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学生的想法;对于清楚的问题应给出非常完善的解释,解释的知识可以涉及超过高中的内容;对于目前地理界没有定论的问题,可以给出各种假设。总之,有问必答。 在指导聪明型的学生时,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练员只需要给一个大方向,并且督促、检验、答疑即可坐等大成了。在与该类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练员也能教学相长。 当有学生兼备以上两种或三种素质时,该生就很可能成为地理奥赛的生力军了,获得金奖前几名的学生也基本都是三者兼备者。由于聪明型学生几乎都是天生的,教练员的重点应放在扎实基础和拓展兴趣上。 二、训练思路 1.赛前准备 地理奥赛不像五大,几乎不会有学生会花费一整年去备考,一般集训的时候主要集中在9-11月,去掉选拔时间,大约有2个月时间。其余的所有时间,都是为下一届地理奥赛做准备的时间。地理奥赛教练员在这段时间需要整理资料、提升自己水平。 对于教练员,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对高中地理基础教学了如指掌,对近五年的考题烂熟于心。地理奥赛是基于高考地理的,王民教授也说过“地理奥赛是理想中的地理高考”,因此绝对不能空谈教育理念,需要脚踏实地、充实教练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二是有强大的资料收集和整合能力。在国际地理奥赛网上有历年国际真题和各国的真题,比如荷兰有2001-2016年的国内真题,每一年都有初赛和决赛;捷克每年都有区、省、国级的真题。但是这些各国的试题,几乎都是小语种,如荷兰国内真题用的是荷兰语,捷克国内真题用的是捷克语,完全使用英语的只有像澳大利亚、新加坡这些母语是英语的国家。所以教练员能否找到这些试题,并静下心来把这些题目全部翻译回中文或英文(或重金找翻译行业的人干活),是培训时有无足够资料的前提条件。此外,教练员还需要接触过各国的高中地理教材和各种地理刊物,取长补短,拓宽眼界,编写奥赛校本教材或拓展类读物,命制模拟题。总之,赛前准备是相当重要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练员还应在准备阶段广泛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们交流,互相讨论,学习对方先进的经验;也可以分工合作,一起准备材料。 2.选拔工作 经过前文对各大题型和各类人才的分析,最佳的选拔方式笔者认为是笔试+面试。在笔试环节,景观题和综合分析题是大头。对于景观题得分非常高,甚至将近满分的学生,应给予破格录取,因为景观题好的学生在奥赛中是最有利的,尽管其其他方面能力可能欠缺。综合分析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必须提高到奥赛程度,目的是区分出最顶尖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综合分析题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在面试环节,选拔不再是最关键的目的,而是了解学生的能力,为后期针对个人采取特定的培养方法作铺垫。 最理想的组合是兴趣型、课内型学生1:1,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而且在培训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兴趣型学生能感染课内型学生,课内型学生能为兴趣型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同时自身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更深的思考。 3.培训阶段 在培训阶段,教练员必须非常了解每位学生,尽早明确并制定培训方法。具体的方法在上述有提到,在此不再重复。 在课时上,最好每周有起码2~3次的集合时间,地理课应让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专心研究地理奥赛,所有的回报都必须建立在时间的投入上的。此外,教练员应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料和题库,并且编写成册,方便学生借阅学习。在印刷上笔者认为所有图片都应用彩打,黑白打印可能让材料看不清楚不说,对景观题这类材料来说可谓是暴殄天物。如果前期工作做得好,和领导的沟通顺利,培训阶段可能可以轻松许多。 地理奥赛的模拟考试应做起码2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兄弟学校举办联考。但是联考卷的质量必须够高,至少对参加地理奥赛的同学有做的价值。如果实在命不出新的题目,可以选择翻译未给学生做过的国外地理奥赛真题,并根据实际国内教学和答题情况修订答案。一方面考试可以让学生定位自己,尤其是景观题,因为相对客观,不存在评分标准和奥赛不对路子的情况。 在培训时,野外考察起码进行一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野外考察的流程,以及事先发现并解决一些可能在野外考察中出现的问题。在考察前,应给学生分析清楚野外考察的目的,全国地理奥赛野外考察的问题特点和命题思路,在正式考察前,学生应脑子里清楚野外考察题到底是何种题型,有了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注意到并体现在答题上。 结束语 培养出地理奥赛金牌总是可遇不可求的,虽然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地理奥赛培训方法,但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教练员应尽全力去开拓,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深信一切努力必定会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