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0|回复: 0

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5 14: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510303
许锡良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人灾难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反思学校的德育工作。这次地震灾难中,我们的策略与救灾措施,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性化的普世价值追求。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即赶赴地震灾区,饱含热泪,坐镇灾区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并且把这次救灾中的救人看成是重中之重,是灾难工作的核心。为了救人的生命于危急之时,中国这次打开国门热切欢迎一切国外的援助,只要能够救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拒绝外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灾难降下半旗,全国默哀三分钟,各种警报齐鸣,并且举行为期三天的国殇哀悼日,国旗为平民而降,这在有着悠久的官本位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虽然,这在西方国家只是惯例,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迎来这一天实在是不容易,不简单。这说明中国社会正在走向一个和谐、开放与人性化的社会。虽然这一天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毕竟我们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将有希望成为崭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汶川地震灾难正好给予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全面深刻的反思契机。
   回顾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古至今,就一直缺乏敬畏生命,体现人性化的传统。从古代的“卧冰求鱼”、“孟宗哭竹”、“郭巨埋儿”、“割股疗亲”,到近几十年来在学校的针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榜样,无不是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主题目的。从刘胡兰、董存瑞、王继光、邱少云等这些革命先烈,到和平时代的雷锋、赖宁等等,所学的典型不但高、大、全,而且无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几十年来,我们学校的德育就这样陷入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乃至有人调侃说,我们学校的智育让人提高智力,体育使人强身健体,美育可以使人富有美感,但是,德育可以给孩子什么?就是叫孩子去死。几十年来,我们就是在不断地要孩子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育中逐渐地演变成了“一怕学生不苦,二怕学生不死。”人的生命被视为一种宣传道德精神的工具。十几年前,在新疆克拉玛依电影院发生的火灾,一句“让领导先走”的习惯性的官话,让近300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牺牲了。平时也是要求学生带病坚持学习,要求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先进教师的典型树立常常就有一条要求有“带病坚持工作”先进事迹,有的还规定要有病晕倒在讲台上的经历。这样的道德是非人性化的,是必须在反思中毫不犹豫摒弃的。
    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德育回归人性会这样艰难?就是因为我们在培育目标上始终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不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一生幸福,看成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把学生看成是升学率,考试竞赛等谋名谋利的工具。我们忘记了学校存在的根本宗旨就是学校本应该是为儿童存在的,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而存在的,相反,我们一直把儿童看成是为学校存在的。儿童因此成了学校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只要能够为学校争光,就不惜让儿童去做许多有损儿童身心健康的事情。在教育儿童的教材中,公开渲染无情杀戮,血腥斗争及人的身份歧视等非人性的教育内容。当然,学校的存在非人性化的德育,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与思想根源,甚至体制根源。要使学校完全独立于这样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不太容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认识因为缺乏宗教层面上的体验,因此我们总是在世俗功利的圈子里打转转,难以有所突破。过去我们的读书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功利教育目的所影响,对教育的“成人”功能认识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我们的教育将人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的重要原因。
  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政府,到我们社会的主流传媒,都逐渐地转向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虽然这些东西要落实到现实中去还要作出艰苦的努力,但是毕竟表明了一个方向。作为中小学校与地方政府,没有理由仍然按照原来的德育路子与惯性去做。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应该是考虑转型的时候了。要用“人性”的标准来重新检验我们过去的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及德育方法。这既是世界潮流,也是我们违背已久的普世价值。人的生命贵于一切。人本身就是目的,人不能够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与手段。这些告诫是二百多年前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思想精华。今天,其实已经成为了普世价值。也是我们世代要追求的目标。一个社会只有建立在这个普世价值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才能够有安全感。生命是具体的,有限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法替代的。过去那种“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牺牲这一代,幸福数十代”的观念是错误的,是可怕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任何具体生命的牺牲,都将是人类的重大灾难。前苏联文学家索尔仁尼琴在其名著《古拉格群岛》中说:“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坼了”(索尔仁尼琴著,《古拉格群岛》上,群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第3页。)人的生命就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无辜生命被践踏,被残害,都意味着人类的不幸。都是对人类生命整体性的破坏。在人的生命面前是没有什么等级的,生命无价。不能够用世俗的功利计算的方法对待任何一个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没有什么张书记还是李市长。我们应该在人的生命面前保持敬畏,无论你有多少钱,无论你当多大的官,无论你有多高的智商,在生命面前除了敬畏,每个人都没有任何优越感。我们要学会敬畏人的生命,敬畏死亡,敬畏大自然。过去那种动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人生于自然,属于自然,也最终要回归自然。在生命与自然面前,我们人类的智慧显得十分地幼稚无知。要永远保持这份敬畏。敬畏自然、敬畏人的生命,我们才能够真正作到与自然和谐,与天地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他人与他国的和谐。那种在自然,在人的生命面前狂傲与自负是要不得的。一个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的社会,就不会把儿童的生命视为儿戏,不会把捞钱的黑手伸向娃娃赖以保命的教室,让教室在地震中变成了孩子的坟墓,也不会让我们的娃娃穿着的校服远远看去就像一群乞丐。如果真要对孩子宣传爱国主义,就要让我们的孩子从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的人格,学会平等待人,爱自然,敬畏自然开始。把一切空洞的口号与无知的傲慢彻底抛弃。

   我记得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在论述中国人的生命的时候,有一段话值得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好好反思。他引用劳尔的话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他呼吁:“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华中师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2》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400页。)这一天到来的曙光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现在我们正是我们学校的德育转轨的时候了,在回归人性转轨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责无旁贷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来,因为“他人的地狱就是我们自己的地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01:57 , Processed in 0.1010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