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0|回复: 0

[新课程区] 教育报文章 2018.01.052017留学那些关键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8 0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留学那些关键词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句诗来自宋代理学家朱熹,意在告诫我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仿若未觉,今天已是2018年1月5日,在感叹过往的一年如此匆匆之余,想再次拥抱一下2017年,却发现去年似乎承载于厚厚一摞报纸之间。
    时光荏苒,唯文字为最好的印迹。本版对2017年的留学关键词进行梳理和总结,以纪念过往的这一年。
    ——编者
    关键词之1:总书记回信
    2017年12月30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会议室内,相比往日更为喧闹,一群中国留学生早已聚焦在了这儿,脸上满是期待和惊喜。当日,《新闻联播》将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
    一切,得从一个多月之前的11月17日说起。那天,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诉说自己对日益强大的祖国倍感自豪的情感,表达他们担负光荣使命、努力追求进步、希望学成报国的决心。
    日理万机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
    “读了来信,我很高兴,我从中读出了祖国日益强大带给你们的自豪之情,也感受到了海外学子们心向祖国、追求进步的强烈心声。”
    “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一时间,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们沸腾了。很快,全世界的海外中国留学生朋友圈里,都被这一消息刷屏。
    习近平总书记给留学生回信的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国梦的底气所在,亦寄托着党和国家对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诚挚关怀和殷殷期望。
    60多年前,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曾深情地说,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60多年后,我们仍然处于呼唤青年人才的关键时期。
    其实,留学报国的血液一直在近现代海外中国留学学子的动脉中流淌和传递。
    1847年,中国人容闳踏上远赴美利坚的轮渡,在大洋彼岸的耶鲁大学,他递交了入学通知书,全球近代史上从此烙下了中国留学生的印记。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远渡重洋,为解民族于苦难,学习真知,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亦记载这个古老东方大国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出发。今天,中国留学生的足迹遍布世界一百多个国家,70%以上的“985”高校校长、90%以上的长江学者、98%的“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都曾求学于海外。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这注定是一个海外留学大有可为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已经在国内教育界和全世界海外中国留学生中掀起了学习和践行的浪潮。教育部党组更是迅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未来的日子,海外留学中国学子当不负国家、不负家庭、不负“芳华”,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期冀为结尾——
    “希望你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关键词之2:“一带一路”
    这几年,“一带一路”这一词语持续火热。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次将“一带一路”推到全球聚光灯下。
    “一带一路”,这个体现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词语,给留学带来了新契机。《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提出,“扎实推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具有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留学经验的中国学生以及有中国留学经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正在成为稀缺人才。
    其中,中国学生已然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招生的“香饽饽”。
    目前,中国共有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院校也积极布局中国市场。2017年3月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加,其中不少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团。2017年10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包括奥地利、比利时、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所海外院校参展。
    在2017年3月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来了一位“稀客”,他是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董事会主席兼局长阿卜杜拉博士。阿卜杜拉这次来中国,正是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吸引而来。
    当然,为了吸引中国学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是蛮拼的。不完全统计,仅阿卜杜拉率领的迪拜展馆就向中国学生提供了600多个奖学金名额。2016至2017学年度,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1168个国家奖学金名额。“一带一路”沿线重要邻国日本为鼓励留学,甚至为留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各项政策的持续开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奔赴中国留学也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时尚”。
    “中国塑造了我。”2017年7月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的泰国留学生彭文彬表示,他将把从中国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正能量传播给更多的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日益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同时,“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已经设立,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
    由全球化智库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泰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为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治理积蓄人才。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
    “一带一路”已经在路上,而准备留学的你,这次,不妨一起扬帆启航。
    关键词之3:黄大年
    黄大年,这个名字在2017年几乎一夜之间席卷了国内主流媒体和网络。
    这个名字的主人有多重身份——教授、科学家、专家……其中,最让当今留学群体引以为傲的一个称呼,当属海归。
    身为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一切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诚然,黄大年诠释着海归群体的使命与担当。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闭幕。党的历史上,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曾留学海外。而中国社会近现代发展史,更是一部留学人员报国史、强国史。
    100多年来,数以百万计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用留学期间掌握的知识、科技、管理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践行兴国强国的伟大梦想,留学报国已经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神圣使命和理想信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朱光亚、周培源、苏步青、杨承宗等一大批留学归国精英为代表的大批专家学者,带回了海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祖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为振兴和发展新中国的教育、科技、国防、文化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留学工作承担的使命更为重大。我国已经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2017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让留学生“回国潮”来得更猛。
    统计显示,从1978年到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院士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的54%、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的72%均为留学回国人员;在载人航天工程、高温超导等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中,留学回国人员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间,涌现出黄大年、施一公、饶毅等一大批在当今国际学术领域富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人物。
    他们,成为新时代广大留学人员特别是海归群体的偶像,更堪称大家学以报国、学以强国的楷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如今,黄大年已然成为一种海归符号和精神象征。
    留学一场,归去来兮,看齐圣贤,这一程终不是过场。
    关键词之4:中外合作办学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017年9月13日,这首“俄式风情”名曲《喀秋莎》被几十名中国学生用中俄双语动情合唱,并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届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开学典礼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戈罗杰茨共同启动。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堪称2017年中外合作办学的缩影和见证。合作办学,又称“不出国的留学”。这一年,中外合作办学硕果累累,上海纽约大学迎来首届毕业生,广东以色列学院也开学并迎来了第一批新鲜的血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历史上的中国教育从未如今日这般,跋山涉水,探寻与海外优质院校的合作之道。
    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下力气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深化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表示,截至2017年9月,审批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593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机构和项目1288个。
    2017年,注定是中外合作办学不平凡的一年。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提出:“加快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这一年,修法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可谓主动回应新时代的矛盾变化。
    2017年11月6日下午,福建省福州市一家酒店三楼会议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林梦泉、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常晓林、温州肯恩大学党委书记王北铰、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等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外合作办学审批和监管、资源引进等修订工作遇到的十多个问题讨论得抢起了话筒。
    这个场景发生在教育部主办的“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现场,折射出中外合作办学正在回应老百姓对接受优质国际教育的新关切和诉求。
    党的十九大代表陈宝生表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在第八届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未来要成为高质量教育的提供者、“一带一路”人才的凝聚者、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推动者。
    可喜的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快速,为中国学生“留学”提供了新选择。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其家庭为这种“不出国的留学”“点赞”。
    新时代赋予了中外合作办学新使命,而对于中国学子而言,这意味着本土化学习,国际化视野。
    “留学”何须出国门,约吗?
    关键词之5:留学安全
    中国在美一留学生遭遇绑架失踪,中国在日一留学生在东京被残忍杀害,中国在澳一留学生遇害案在澳大利亚宣判,中国在韩部分留学生因兼职卷入电话诈骗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一在读中国女留学生在寝室内自杀……
    2017年,烙下了太多伤痛的印迹,而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与心理健康,也再度成为国际、国内留学圈的集体关切。
    导致留学安全问题的因素很多。学者认为,首先是国情因素,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与国内是不一样的。在我国,政府对枪支、毒品等有着严格的管制,所以,人们可以比较少地考虑这个层面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其次,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在国内,各方面有家长来照顾,或者提供安全参考,但在国外,留学生们只能依靠自己,遇到问题处理起来自然缺少经验。
    当然,留学安全问题的背后有个案因素,亦蕴藏着全球安全形势恶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恐怖主义、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引发的华裔歧视……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安全环境诚然并不乐观。
    对于留学群体而言,孩子也好,家长也罢,都应该认识到,必须重视安全教育问题,而且必须给自己灌输一个理念——留学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社会结构差异,从走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中国留学学子就要开启痛苦的跨文化“涅槃”之旅,并且或多或少地伴随着紧张、慌乱、迷惑和不确定。边缘化心态笼罩着中国留学学子,他们在中国文化和留学所在国文化之间徘徊。其间,酸甜苦辣咸,可谓冷暖自知。而所有调节好自己并抗过挫折的,都是一等一的留学“勇士”。
    好在,留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关切。每一起海外中国留学生事故现场,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工作人员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同时,在教育部委托和指导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每年都在强化和推广“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文明留学、成功留学”理念,采用线下、线上、实景、团组等多种留学行前培训形式,为13万余人提供了现场培训,在线形式培训超过37万人次,各种留学行前培训累计超过50余万人次。
    目前,留学行前培训基本实现对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全覆盖目标,并逐步扩大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覆盖率。
    然而,无论如何,留学生及其家长虽不必草木皆兵,但头脑中还是得多根“弦”,必须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了解国外的法律、校纪校规和生活环境等。
    毕竟,留学的主体始终是留学生,而每一个海外中国学子留学安全悲剧事件的发生,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末日”……
    关键词之6:留学考试
    留学考试,可谓每一个出国留学中国学子都得经历的痛。
    特别是,2017年春季对很多计划赴美留学的中国学子而言更不寻常。其间,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取消6月将举行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并取消1月的考试成绩。随后,留学圈炸开了锅。
    辛辛苦苦准备了很久的出国留学考试,在考完出结果时,突然被告知成绩被延迟发布甚至取消。对此,海外相关考试机构的答复多为“在对该次考试的考试数据进行审慎调查和仔细分析后”,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此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进行质疑”。
    在经历内心无数次凌乱,甚至有部分考生“吐槽”“已哭晕在卫生间”之后,还是忍不住呼喊一次集体反思——“我的成绩去了哪儿?”
    成绩到底去了哪儿?其实,部分中国学生留学考试成绩被延迟发布甚至取消,涉及的是作弊及作弊引起的诚信问题。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中国区首席代表陈永汉表示,在一些国家,国际学生从入境开始,就要对自己的学术成绩真实性等承担起所有责任。
    同时,全球很多国家的考生及其家长对作弊等诚信问题的认识亦不全面。回到“成绩去了哪儿”,就在于他们并不知道,不是考生经过了安检参加了考试就完事了,而是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随时会核查考生的考试成绩。
    正因为考试成绩有“回头看”,一些已经通过托福或者雅思考试并已经开始留学学习和生活的考生,一旦被查出考试成绩有作弊问题,仍然会被取消成绩,而且海外相关考试机构会通知留学生所在院校。
    对于一些“已哭晕在卫生间”的中国考生而言,值得提醒的是,他们最具优势的死记硬背能力在留学考试中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在海外相关考试机构眼中,死记硬背或被视为作弊。
    很多中国学生在准备留学考试时选择了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固然有方法,但有多少不是在引导考生背试题、押题、背模板?又有多少是真正从提升考生英文水平出发?尽管真相很残酷,但从海外相关考试机构的反馈来看,这种行为最直接的恶果是,在留学考试中,一旦经过严格数据分析被质疑,考试者通常会被认定为作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准备留学时你还会盲目相信留学考试培训机构的“九阳真经”吗?
    那谁谁,考试宝典还握在手里,等着“哭晕在卫生间”吗?(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0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08:33 , Processed in 0.0925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