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4|回复: 6

[新课程区] 2018年高考全国1卷地下工厂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30 18: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21 12:12 编辑

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
选择题44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以下,据此完成1-3
1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8: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21 12:15 编辑

背景材料
1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3
反其道而行之,把工厂建在地下
2016-10-26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 ... content_2387902.htm
作者 鄢磊 记者 丁岚 整理

在大家的印象里,地面以下的建筑,基本都是停车库、地铁、车站等民用设施,大多数的厂房都是建在地面上的。考虑到通风、采光、物流运输等方面,很少有人会想到把工厂建在地下。

山崎马扎克OPTONICS的工厂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创性地在地下17米处建设了总建筑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的厂房,该工厂2007年12月竣工,位于岐阜县美浓加茂市,负责组装激光加工机床。

为什么要把工厂建在地下,是因为大量配备透镜等光学部件的激光加工机床的组装精度要求极高,对温度、湿度变化和振动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地下空间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外界的振动也很难传导到车间内部,非常适合这种高精度加工组装的要求。2008年11月,该工厂获得了“2008年度土地活用模范大奖国土交通大臣奖”。

无独有偶,从事汽车部件等业务的Syvec公司也在地下11米处,建设了一间厂房高5米的“梦工厂”,于2012年9月投产。该公司的产品是高品质模具,要求车间内的温度保持在23℃±0.3℃。在Syvec的总部所在地长野县盐尻市,夏季气温高达近30℃,到了冬季又会降到接近零下10℃,全年温度变化近40℃。要在地面上实现恒温控制难度很大,即使能实现,空调的成本也非常庞大。

在地下5米以下的空间,全年的温度变化只有约10℃。变化程度只有地上的1/4,空调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都大大降低。“梦工厂”投入使用后,实现了比上述目标更严格的温度控制。并且成功将地面上车间室内40dB的振动值,减至地下工厂的20dB以下。

把工厂建在地下,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技术问题,如防水、挡土、抗浮等,因此地下工厂的一次性造价肯定比把工厂建在地面上要高,而地下工厂的使用成本又大大降低。Syvec代表董事社长平林巧造介绍说,在地下建设工厂多花的成本可以通过削减空调成本快速收回。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厂房建在地下也可以大大减小地震影响,保证在地震时厂房能够不被破坏,震后能够尽快恢复生产,这也算是又一个优势。

从目前来看,地下工厂只用于一些对环境、振动等有特殊要求的车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这篇文章时,大连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规模25万平方米的全地下恒温恒湿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厂房开始封顶了,建成后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厂房了。





背景材料
2
大连,有个世界最大“地下工厂”!你都想不到大成什么样……
2017-09-14 11:56http://www.sohu.com/a/191917732_351368


提起电影里神秘
玄奇的地下世界
很多市民都会对其心驰神往
其实“地下世界”在我们身边早已存在
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朴峰摄)
2012年,金普新区的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建设了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地下工厂”。
2015年,该集团又规划建设了一个单体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地下工厂。据了解,这座世界最大的“地下工厂”近日即将封顶。
(2012年建造的第一座“地下工厂”车间图)
提起大连光洋科技集团2012年建设的“地下工厂”,很多业内人士都会竖起大拇指,它代表了机床生产行业最先进的制造水平。
为什么要把生产车间设在地下?
据介绍,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
第一个“地下工厂”面积已是全亚洲最大
它利用地下温度恒定的特点和创新性调温系统,其温度常年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除此之外,在地下车间建造初期,就在其底部浇筑了1.2米厚的混凝土,周边马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密度。
视频建议在有WIFI下观看
2015年,光洋科技又投资23.6亿元,规划建设一个25万平方米的恒温恒湿地藏式厂房,面积是老“地下工厂”的20多倍。这个项目已入选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三年滚动计划,是127个项目中唯一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建设项目。在位于金普新区老虎屯的一处山坳里,这座规模巨大的“地藏式”工厂正在加紧建设。据了解,由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约46公顷,其中单体25万平米的全年恒温恒湿厂房,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和光洋科技在2012年建设的地下工厂相比,这个工厂在复合能源的综合利用上,将更具有新意。风能、太阳能、生物能都将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被充分利用。建成后的新工厂在生产温度上,始终会保持在22摄氏度加减一度这样一个范围内,湿度在55%到65%之间。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光洋科技集团已经形成从关键执行部件、数控系统、各类伺服电机到五轴复合数控加工中心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形成了数控产业唯一创新模式的企业。因此,这个新“地下工厂”的自主配套率达到了85%,位于世界顶尖行列。
文:本报记者 祝福
图:朴峰、老段
视频:老段
编辑:湘烨 丫丫

背景材料
3
揭秘世界最大的单体地下工厂建在深山里,马上封顶!2017-11-07 05:24http://www.sohu.com/a/202812540_744121进出口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
一家拥有亚洲最大的1.5万平恒温恒湿地下车间的公司
一家拥有专业配套自主化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高档数控机床制造商
是国内各类五轴装备最大的产销基地
是中国唯一拥有数控产业全技术链与全产业链的智能装备制造商
建造地球友好型工厂
高技术的操作人员
中国又一个世界最大传来最新消息
这一次
这个世界最大在这里
↓↓↓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2012年建设的“地下工厂”,很多业内人士都会竖起大拇指,它代表了机床生产行业最先进的制造水平。2015年,光洋科技又投资23.6亿元,规划建设一个25万平方米的恒温恒湿地藏式厂房,面积是老地下工厂的20多倍。
建成后内有11个专业化子公司: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光洋自动化液压系统有限公司、大连光洋铸石床身有限公司、大连光洋伺服电机有限公司、大连光洋机器人有限公司、大连光洋传感器有限公司、大连光洋机床功能部件有限公司、大连科德立式复合机床有限公司、大连科德卧式复合机床有限公司、大连科德工具磨床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达产后年销售额过百亿元。将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强国纲领的实现,促进我国快速形成世界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档数控产业集群,率先在航空、航天、能源、汽车等核心领域实现代替进口,让具有高性价比的高端数控机床融入一带一路,走进国际市场。
建造地球友好型工厂
其实早在2012年,光洋科技建的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就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而这个2015年开始新建的恒温恒湿地藏式厂房单体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老地下工厂的20多倍。可谓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工厂”。
为啥要建地下工厂?
提起电影里神秘、玄奇的地下世界,很多小伙伴都会对其心驰神往,其实“地下世界”在我们身边早已存在。2012年,金普新区的大连光洋科技集团2012年建设了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地下工厂”。
提起大连光洋科技集团2012年建设的“地下工厂”,很多业内人士都会竖起大拇指,它代表了机床生产行业最先进的制造水平。为什么要把生产车间设在地下呢?
据介绍,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第一个“地下工厂”面积已是全亚洲最大,它利用地下温度恒定的特点和创新性调温系统,其温度常年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除此之外,在地下车间建造初期,就在其底部浇筑了1.2米厚的混凝土,周边马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密度。
世界最大有多大?
2015年,光洋科技又投资23.6亿元,规划建设一个25万平方米的恒温恒湿地藏式厂房,面积是老“地下工厂”的20多倍。这个项目已入选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三年滚动计划,是127个项目中唯一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建设项目。
在位于金普新区老虎屯的一处山坳里,这座规模巨大的“地藏式”工厂正在加紧建设。据了解,由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约46公顷,其中单体25万平米的全年恒温恒湿厂房,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小提示:25万平方米,相当于500米x500米的面积,也就是去年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你说巧不巧~
和光洋科技在2012年建设的地下工厂相比,这个工厂在复合能源的综合利用上,将更具有新意。风能、太阳能、生物能都将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被充分利用。
建成后的新工厂在生产温度上,始终会保持在22摄氏度加减1度这样一个范围内,湿度在55%到65%之间。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光洋科技集团已经形成从关键执行部件、数控系统、各类伺服电机到五轴复合数控加工中心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形成了数控产业唯一创新模式的企业。因此,这个新“地下工厂”的自主配套率达到了85%,位于世界顶尖行列。
高性能、高品质的加工
稳定、可靠的数控系统
完美的加工成品
逐渐实现批量替代进口
园区以"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研发平台,将集团的十一个专业化子公司集中在一起,凭借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实现了"主机满足用户工艺要求,关键功能部件满足主机要求,零部件满足关键功能部件要求。以工艺为核心,用系统工程观指导构建了从零部件到功能部件,再到整机"的相互提升机制。因其产业链函盖了工业智能化制造的领域,达产后可为用户提供柔性数字化工厂全套解决方案。
建成后内有11个专业化子公司。新园区将使公司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逐渐实现批量替代进口,进而让中国设计制造的高档五轴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装备所需的关键功能部件产品逐渐替代进口并扩大国际市场占有。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说:“建成以后,可以说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围绕智能装备产业自主配套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第二个是25万平方米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
若想发展一个产业,必须掌握制约这个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部件技术,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整机受制于人的问题。小编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回顾一下《大国重器》中光洋科技片段:
最后小编给大家的福利,一起来目睹我们新厂区最新状态吧!
建筑面积25万平米的单体地下厂房
东西长519.7米,南北长430.8米
全面恒温22℃±1℃,全年恒湿55%±1%。
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2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32K地理课本,有常温层的描述。
第五节  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热、火山、地震
  
  地热
  
地球是个巨大的热库  地球内部的热能十分巨大,它是火山、温泉、地震和地壳运动的主要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一种清洁而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我们知道,地壳表层温度通常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但到一定深度,其温度不再变化,这一深度叫做常温层。常温层的深度因地而不同,大致是中纬地带比赤道和两极深。在我国北方大约为30米。在常温层以下,地温随着深度逐渐增高。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但在地壳15千米以下,地热增温率就逐渐减小。地壳内部温度的增高显然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而是来自地热。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7: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7 16:57 编辑

华为2700多名员工搬去东莞办公 总部不会迁离深圳
http://news.sina.com.cn/o/2018-07-03/doc-ihevauxi2458852.shtml

华为搬到东莞?只是区域布局,深圳依然是大本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 ... 2&wfr=spider&for=pc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D&n_type=1&p_from=3

华为东莞基地曝光:占地1900亩欧式建筑风 还能跑小火车
http://tech.qq.com/a/20180706/04 ... utm_medium=referral


http://www.sohu.com/a/197182981_507442

【恢复高考40周年(24)】史辰羲:恢复高考40年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发展变化:以几道典型难题为例2017-10-10 15:51高中地理/理科/文科

作者:史辰羲,教育部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7年第10期第13—17页。
摘要: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先后经历了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发展阶段。1991年高考地理学科考试说明出版后明确提出10项能力要求,开始向轻记忆、重能力的方向发展。2000年开始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提出的能力要求,首先基于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体系设计,而后逐步发展为基于思维过程设计的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考核目标。恢复高考以来不同阶段出现了一些典型难题,通过分析这些试题,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恢复高考;高考改革;地理学科;考试内容改革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地理学科进入考试科目中,但此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95年,全国高考科目实行“3+2”方案,地理科被取消,直到2000年才以综合科目之一的身份出现在高考中。恢复高考40年,高考地理科可以分为前20年单科考、后20年综合科考。与此相对应的是考试逐渐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将地理思维置于首位,从学科能力逐渐过渡到综合能力,并将考查标准的探索推向深入。
经典测试理论中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考生在一道试题上的得分程度,难度系数越大,得分率越高,难度越小。虽然难度系数计算简单,但却是试题评价的重要指标。由于与原始分直接相关,在高考分分必争的背景下,难度系数往往得到格外的关注。难度系数在0.3以下的试题被视作难题,如果仅从数值来看,每年都会出现难题。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在不同的能力要求下,难题的表现形式不同。回顾恢复高考 40年来地理学科的典型难题,可以将其作为考试能力要求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
1
1977—1994年:学科能力要求的萌生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题型由繁至简,选择题比例提高,题目由简变难。虽然在情境设置上尚未成熟,仍有记忆的要求,但已经提出考查地理思维方式,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运用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阐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对高校选拔素质全面的人才、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综合能力考查奠定了基础。
1.1 从紧扣教材到考查知识运用
恢复高考之初,考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普遍不高,高考命题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高质量的新生,又要有利于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因此,试卷考查面广,要求全面,紧扣教材方面比较严格。1986年制订、1990年修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强调“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同时要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增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国情、国策”教育。以此为开端,高考地理科逐步关注国内外发展的新趋势及形势。如1989年高考地理第37题就以当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啊!地球出汗了》为材料,考查考生对全球变暖现象的认识。这类试题材料直观、设问浅显、难度不大。
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仍是考查的重点,既重视地理知识的再现,又重视地理知识的运用。记忆的准确程度和调用记忆知识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如例1是考查知识记忆的典型题目。
例1(1990年高考地理第25题)
读我国煤、铁、石油、铜的部分大矿分布图(每幅图表示一种矿产),指出下列四组中,矿产名称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 ①煤②铁③石油④铜
B. ①煤②铜③石油④铁
C. ①石油②铁③煤④铜
D. ①石油②铜③煤④铁
该题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的记忆程度,也可以考查考生对以图形语言表述的地理事物的记忆程度,具有较强的地理学科特点。
1.2 制定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能力要求
1991年出版了高考地理科考试说明,使高考地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特别是提出了高考地理的10项能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考试和教学过程中“地名+物产+铁路线”的传统。由于有了比较系统的10项能力要求作依据,试卷的设计思路开始保持稳定,试题设计创新方向更加明确,向轻记忆、重能力的方向发展。如能力要求第8项是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这就要求命题者提供材料、设置情境,考生解答试题首先要进行审题,对信息加工和整理。材料信息量的大小开始明显影响试题难度,如例2。
例2(1993年高考地理第25题)
分析下面各城市工业产值和结构示意图,下面四组选项中,地名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 武汉、济南、自贡、太原
B. 唐山、十堰、兰州、攀枝花
C. 鞍山、丹东、吉林、铜陵
D. 包头、西安、大庆、本溪
该题材料中饼状图表现城市工业部门及产值,四个选项又分别列出16个城市名称,信息量较大,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分辨,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作出选择。而如果只出现四个地名,通过颠倒次序设置选项,考生可用排除方法作答,则难度降低。
能力要求第9项是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这项能力要求属于较高的认知目标层次,强调运用地理学科能力解决问题。考查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的试题大量出现,并始终保持较大难度,如例3。
例3(1994年高考地理第11题)
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某人从极点附近(包括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千米,正东走3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向东走时可能
A. 顺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B. 逆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C. 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D. 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该题要求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考生需正确描绘南极点及附近和北极点附近行走路线,加之该题是不定项选择题,无法通过猜测得分,在同类试题中难度最大。10多年后的辅导材料还在引用这道试题,并制作了丰富多样的课件进行讲解。
2
2000年至今:综合能力考查要求日趋完善
这一时期地理基础教育迅速发展,对高考能力考核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成熟,对学科能力研究也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对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认真分析后,提出的能力要求有益于对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
2.1  基于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体系的综合能力要求
随着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不断深化,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广东、山西、江苏、浙江、吉林五省实行高考“3+X”改革方案,并在“X”中设立“综合能力测试”科目。综合能力测试包含文理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种试卷。地理科分别包含在文理综合能力测试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200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采用了综合能力测试作为高考的科目之一,从此,地理科在国家高考中终又拥有了一席之地。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最初提出的能力要求只包括三个方面,即记忆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三个层次之间是递进和相互包容的关系。这些能力要求基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体系理论以及当时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认识。此外,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已不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还包括了综合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科所考查的能力,包含在这些认知目标中,由于纸笔考试形式的限制,更重视思维考查。在思维考查中注重表现地理科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表现高价值的地理思维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对考生综合分析的要求提高,如例4。
例4(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4题)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
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 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 漠河 B. 喜马拉雅山
C. 北极地区 D. 南极地区
3. 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 灰化土 B. 棕壤
C. 红壤 D. 砖红壤
4. 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 芒果 B. 荔枝
C. 龙眼 D. 柑橘
该组试题虚拟了“王教授”的一篇日记作为情境,采用题组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新颖,情境设计科学、可信,文字材料根据立意的要求进行裁剪,尽量避免无用信息,内容与所要考查的知识、能力层次相符,是综合科考查开始后选择题情境设计的典型题目。其中第2小题,由于题目条件与结论内在关 系的隐蔽性,考生需要对所给材料信息足够敏感, 发现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够将这些思路结合起来分析,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然后作出判断,因此试题难度较高。
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考生在面对融合政治、历史、地理三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题时,需要不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或途径,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而这种思维状态,实质上表现和反映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是由于综合能力测试对考生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才使得原本在单科考试中很容易解答的问题汇总在一起增加了难度。由于地理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等特点,一方面容易与其他学科融合,另一方面也常常成为其他学科进入主题的背景或铺垫。如2000年的综合题围绕中东问题立意,从一幅区域图入手,引入历史问题,再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设问。读图确认该地是西亚地区是回答后面所有问题的关键。由于地理科刚恢复考试,并且出现在综合题的开始部分,尽管在单科考试中属于难度较小的读图能力考查,但对很多学生来说难度却很大,并直接影响了其他学科问题的回答。虽然该题地理部分分值比例不高,但对后来的教学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基于测试思维过程的综合能力要求
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提出了新的能力目标考核体系,不同于之前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体系理论设计的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这一能力目标考核体系在内容的制定上以考试的要求为依据,并力图体现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共性研究特征与方法,提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的考核目标,考查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
2007年,普通高中实行国家新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考试大纲对学科能力成分进行了重新研究,形成了实施课程标准后高考地理科的能力成分、考查要求、考查原则和方法。地理学科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素养,即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能力目标体系确立10年来,高考地理科试题设计不断创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精选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素材,设置全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把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迁移到新问题上来,将新旧思维线索联系起来思考。对记忆再现的考查减少,认知目标的考查层次提高,特别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要求提高,难题的面貌也在改变,综合题的难度相对提高。
综合题设计为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以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逐步分析信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考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探索完成。例如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围绕“青藏铁路那错湖东岸路段冬春季多风沙”为主题,分层次分步骤地探索“高原荒漠化”问题。从探讨“沙源”到“成因分析”,从“危害影响”到“措施防治”,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
2015年不回避热点,仍以青藏铁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组织素材(如例5),但观察的角度完全不同,三道小题的设问既有基础性,又有综合性,引导考生从冻土形成条件、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和保护路基的工程创新思路三个层次分步骤地探索“高原冻土路段路基保护”问题,使考生的思维水平及学习潜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
例5(201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7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1 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1 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1 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1 b)的原因。
该题提供的文字材料近400字,图表三张,包括景观照片、地图和热棒原理示意图,信息量较之前的综合题增加较多,其中有些内容很多考生可能从未接触过,因此,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分析判断并从中提取答题核心内容的能力。考生如不考虑该具体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简单套用一般模式难以得出针对性强的结论,甚至有的设问没有模式可以因循。对试题内容的熟悉程度、认知目标的层次、信息量与可接受性、题目条件与结论内在关系的隐蔽性等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在该题都有体现。
3
结语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考查的能力要求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应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一定预判,并在考试要求中给予适当体现,以实现考试与人才需求的协调发展。恢复高考40年来,高考地理科能力要求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当试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较多,体现社会发展趋势时,必然产生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同时,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高考的能力要求又必须在一定时段内保持相对稳定。试题设计应努力发掘这一阶段内社会对能力提出的最本质的要求,使命题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深化,与教学相互促进,甚至起到引领作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正成为共识。考试必须遵循测量理论,因此,相关的考试要求应进行新的理论探索,积极追求和确定新的教育考试评价目标。恢复高考40年后,地理学科又一次站在岔路口上。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6: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8 16:38 编辑

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推进素质教育新征程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干内容,以能力考查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促进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
1.1 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内容。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1.2 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全国II卷第44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案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
1.3 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表明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2 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2.1 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地理学科独特视角。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考查的综合性得到增强。
2.2 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2018年地理试卷扩大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与方式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保证学生思维的发散,充分表达;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学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考生通过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策略、建议等。该题设问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2.3 提高试题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材料,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全国Ⅱ卷9~11题以汾川河流域异常降水为切入点,提供气象、水文资料,探究在极端条件下,水、沙、植被平衡关系被打破后,降水、径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意在对通过地理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认知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这一命题,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升华。
3 优化材料选取情境创设,引导教学重基础重应用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根据考查要求裁剪素材、选择主干内容,不刻意回避热点,也不刻意追求新奇,力求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
3.1 围绕主干内容选材,发掘地理内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围绕考生较熟悉的主干知识提供材料,既不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绪体验考查学生的水平,也不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情境。引导教学重视课堂,让认真学习的考生面对试题似曾相识有获得感。例如全国Ⅲ卷第37题,涉及的锋、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生比较熟悉。但本题在一般模式外,将来自西北、快速东移南下的冷锋与气旋相叠加,要求考生不但掌握所学的气旋知识,同时还必须有空间想象力,对目前气旋中锋面分布特征异常进行解释。内涵丰富,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
3.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中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如全国Ⅰ卷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如全国Ⅱ卷4~5题,选择澳门半岛地图信息为主创设情境,文字材料介绍了澳门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不断填海造陆的事实,地图重点显示澳门半岛山丘、街道分布和几条街道的名称,引导考生认识地名蕴涵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等信息。
3.3 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开阔地理视野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如全国Ⅰ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全国II卷文综43题、全国III卷文综3~5题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评析http://www.sohu.com/a/234718654_629818

地理
贴近考生认知水平
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 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地理试卷扩大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与方式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保证学生思维的发散,充分表达;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学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考生通过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策略、建议等。该题设问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 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中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如全国Ⅰ卷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
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如全国Ⅰ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http://gaokao.koolearn.com/20171215/1132435.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2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9 21:49 编辑

精密制造业主要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前者追求加工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极限,后者包括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它不仅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举措,两者有密切关系,许多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要依靠自动化技术得以达到预期指标,而不少制造自动化有赖于精密加工才能准确可靠地实现。两者具有全局的、决定性的作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柱。
所以它主要包括了金属制品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等等。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


李克强:中国要追赶工业4.0 还要补课2.0、3.02015-10-20   来源:澎湃新闻网   评论:6摘要: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 0基础上迈向4 0不同,我国不仅要追赶工业4 0,还要在工业2 0、3 0方面“补课”。

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

在规模化、集中式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完善的同时,新型的“小手工作坊”又再度崛起,但这种依托互联网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小手工作坊”迥异于前,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与外部广泛联系的一个社会化单元,其产品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但创意和制造往往来自全社会的协作。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有基本依托,这个基本依托就是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动能。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技术革命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发展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和手段来推进创业。现在新的事物层出不穷,例如三维(3D)打印从实验室研究到投入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国际上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会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潮流。这次专题讲座开始之前,我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参观了3D打印小型展览,了解到我国在3D打印技术方面取得一些新的成果,很受鼓舞。刚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介绍了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世界3D打印主流技术和即将带来的重大科技突破,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讲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很精彩,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听后很受启发、很有收获。今天我们专门就3D打印听讲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而是要从中悟出更大的道理,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发展升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有新理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同时,我们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稳增长,也必须在着力扩大需求的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供给,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必须走在发展升级前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具有工业体系完整、国内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同时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不仅要追赶工业4.0,还要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经济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有新的理念,既包括技术方面的新理念,也包括政府管理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新一轮经济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宏观思考。

从发展规律看,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变化,二是伴随而来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一些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新技术的出现和集群式应用往往与生产组织变革相互交织、形成共振,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系统性的影响。回顾历史,人类社会进程总是呈现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从石器到青铜器、铁器的广泛应用,再到以蒸汽机、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逐渐从个体、小手工作坊发展到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如今,随着众多新技术涌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在规模化、集中式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完善的同时,新型的“小手工作坊”又再度崛起,但这种依托互联网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小手工作坊”迥异于前,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与外部广泛联系的一个社会化单元,其产品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但创意和制造往往来自全社会的协作。可以说,3D打印等新技术会带来传统生产和组织管理模式的革命性变化,有利于资源更优地配置和创造性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千千万万人投入创业创新不仅会塑造新的经济格局,也将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并会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新技术、新变革、新趋势,遵循和把握规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刚才讲座中提到,制造方式发展也经历了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增材制造三个阶段。等材制造,是指通过铸、锻、焊等方式生产制造产品,材料重量基本不变,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减材制造,是指在工业革命后,使用车、铣、刨、磨等设备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以达到设计形状,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是指通过光固化、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堆积等技术,使材料一点一点累加,形成需要的形状。这项技术于1984年开始在实验室研究,1986年制出样机,距今只有不到30年。3D打印实现了制造方式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大幅缩减了产品开发周期与成本,也会推动材料革命,具有重大价值。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不足,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能广泛应用增材制造方式,就可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有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增材制造的理念不应仅仅局限于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也可以借鉴。

我国3D打印技术研究起步不晚,有些方面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产业化发展步伐总体较慢。面对世界先进制造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我们决不能再度落后,必须参与其中、抢占先机。培育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既要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加强3D打印等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研发,又要加快成果推广运用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联结,以个性化定制满足广阔市场需求,以增材制造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以绿色生产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推动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使中国制造价格优势叠加性能优势、质量优势。同时,这也可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更大空间,在优进优出中实现中国制造水平跃升。

二、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有关键手段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从生产手段上看,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生产模式上看,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模式的新趋势;从生产组织上看,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以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美国发展工业互联网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发展智能制造,谋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继续占据领先优势。

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美国发展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互联网+智能制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互联网+”,如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应运而生,就是通过互联网把资源聚集起来、利用起来,这是重大的改革创新。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小而全,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办社会方面,开办学校、医院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时至今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改变,“互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平台。不少企业都在通过互联网分享各种信息和社会资源。我在浙江、广东调研时看到,有大量的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都通过“互联网+”为自身快速发展插上翅膀。这就是创新思维、转换思路的效果。

现在还有些争论,到底应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实际上“互联网+”和“+互联网”都非常必要。比如德国工业的主要特点就是“+互联网”,不少重要的制造业企业在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的同时,利用互联网集众智进行开发和销售。我认为“互联网+”和“+互联网”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相通的,核心都是运用各种方式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带动起来,推动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可以说,“互联网+”是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关键举措。因此,各有关方面都要认真研究怎样让中国产品,不仅是制造业产品,也包括服务业产品,更好地实现与互联网相结合。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创新,符合生产力变化推动生产关系发生相应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互联网+”改变了企业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政府的监管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既要做好服务,也要有效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实现“双中高”目标要有基本依托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有基本依托,这个基本依托就是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动能。创新不仅是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有人说,美国的创客和极度痴迷于创新的极客,1/3在高校,1/3在自家车库,1/3在孵化器。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目前全国高校在校总人数达3500多万(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等),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这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如果能投入创新,力量难以想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完整的工业体系等优势,集众人智、汇创客流、结创新果,让大量创新的火花在创业之中迸发。只要把亿万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创新的力量就会无穷大。

“双创”的蓬勃发展,会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传统行业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浪潮,带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加快“中国制造”智能转型进程,推动建设制造业强国。我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参观“华龙一号”时了解到,核岛设计非常复杂,而中心实验室只有十几个人。他们通过互联网连接20多个城市的500多台终端工作,这些终端后面有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作为支撑。这就是“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我们对中国发展要有信心,这个信心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有基础、有潜力的。“双创”不仅可以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大企业也可以通过“双创”实现转型升级,焕发勃勃生机。政府要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政府监管方式,营造破束缚、汇众智、促创新、保公平的良好环境。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把推进改革和“双创”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让有界的传统企业变成无界的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平台,让广大热衷创新创造的创客和极客们大展身手,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共同铸就中国发展新的辉煌。

把脉大势、了解新知,首先要加强学习。今天国务院举办这次专题讲座,旨在帮助大家增加新的知识、启发创新思维、吸收新的理念,这是新形势下提高政府决策和施政科学性、有效性的一项举措。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各种专题讲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开拓视野、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素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只要我们以新的理念来引领创新,以新的支撑来推动创新,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6: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jingji.cntv.cn/2013/11/07/VIDE1383834602635867.shtml
《大国重器》共6集,每集播出时间为50分钟。第一集: 国家博弈;第二集:《国之砝码》;第三集:《赶超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第五集:《创新驱动》;第六集:《制造强国》。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重器?什么样的重器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的“国之重器”?什么样的核心技术需要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构建怎样的制度体系才能源源不断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重器?这正是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所要探寻的答案。
http://jingji.cctv.com/special/dgzq/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7 11:03 , Processed in 0.0961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