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9|回复: 0

王松泉 板书学(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7 16: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 板书学的基本任务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板书学的基本任务

  板书学的基本任务,概而言之,就是揭示教学过程中一切板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进行板书教学和板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培养教学工作者科学地使用板书(包括通用板书和电化板书)进行教学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前者是板书学的直接任务,是它的最近目的;后者是板书学的根本任务,是它的最终目的。

  一、板书学的直接任务
  同一般学科的直接任务一样,板书学的直接任务是通过本门学科的理论建设,提高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还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加深理解,每加深一次,理论也才有可能深化和发展一步。从板书教学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再回到板书教学的实践中去提高教学能力,如此不断反复,逐步深化,正是我们在研究和学习板书学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循着这条途径,板书学至少应当完成下述任务──
  通过对当代教育的条件和学校教育的结构的分析研究,从社会的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出发,揭示和说明板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通过对教学的诸种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分析研究,揭示和说明板书在为教育服务方面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通过对板书现象自身机制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和说明板书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板书教学实际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和说明板书的实施步骤和类型;
  通过对板书学与相关学科相互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和说明板书的本质属性和地位;
  通过对板书学本门学科历史、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和说明板书的发展过程和方向。
  以上所有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板书学要回答板书“是什么”的问题,即需要揭示和说明它的性质、内容、职能、作用和地位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我们对于板书的性质观和内容观。
  第二,板书学要回答板书“怎么办”的问题,即需要揭示和说明怎样贯彻和实施板书的原则、方法、手段、程序、模式、步骤与类型,怎样实现这种贯彻和实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化、操作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我们对于板书的方法论。
  第三,板书学要回答板书“为什么”的问题,即需要揭示和说明上述性质观、内容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依据,诸如原理、规律和理论基础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我们对于板书的认识论。
  上述就学科而言的直接任务,对教学工作者来说,则关系到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这门学科的最近目的,那就是,不论树立正确的性质观和内容观,或是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特别是科学地使用板书手段(包括通用板书和电化板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二、板书学的根本任务
  前面已经讲到,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这就告诉我们,从本质上说,教育理论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理论是重要的,但理论再好,束之高阁,或者为理论而理论,这样的理论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生命力。我们建立和发展板书学,学习和研究板书学,固然是为了揭示板书的规律,为了掌握这一教育理论,提高利用板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但最终毕竟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板书学的诞生,固然填补了教育学和教育工艺学研究中的空白,但归根结蒂,它不是为填补空白而填补空白,而是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现状的需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优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总而言之,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需要。板书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研究如何在教学中以尽可能简练的文字、符号、线条、图形等揭示尽可能丰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落实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在集体教学中,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那种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而理论的倾向,势必使板书学研究迷失方向,误入茫无目标的歧路,是绝对不可取的。


       第二节 板书学的现实意义

  一、板书学的一般意义
  板书学的一般意义是指它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狭义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班级集体教学,广义的课堂教学除了班级集体教学,还包括分组教学等个别教学。班级集体教学使用
的是同一个教室,同一块黑板,同一方银幕或屏幕,学习者大多使用同一种教材,教学进度一致,要求基本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板书(包括电化板书)的出现,就影响着班级集体和每个学习者,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当然,班级集体教学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为解决扩大教育对象与教师不足的矛盾而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手段的进步,班级集体教学正在出现向个别教学发展的趋势。但是,即使是利用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进行因材施教的个别教学,各类电化板书对同类、同一程度的学习者在知识、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无论何种教学,板书(包括电化板书)都可以按照教学规律和原则,通过文字、符号、线条、图形等再现和强化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一个教师不使用板书,没有一个优秀教师不精心设计板书,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板书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主要可以从板书同教学和教材的关系中看出。
  1.共生性(不可分离性)
  板书与教学的关系犹如生物界的一种“共生”现象。凡教室必有黑板(演示板)乃至银幕或屏幕;凡上课,除特殊情况外,必有板书(或电化板书)。无论板书多寡优劣,都表明了板书与教学是共生共存的,可以说“一课不能无此君”。既然板书与教学共生,教学离不开板书,那么,板书的好坏就势必影响着教学,不可等闲视之。
  2.公益性(共用性)
  如果说每个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是个人使用的话,那么,板书则是一种“公用课本”,它供集体共同使用,共同学习,共同享受。既然它具有公益性质,也就不能马虎从事。


  3.同步性(协调性)
  板书的出现,不论是在黑板上书写还是使用摄影和播放录像,它都是边教学边呈现的,与教学内容的揭示保持同步。否则,板书的呈现就失去意义,板书的效果就受到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图示材料的呈现与指导语的结合要适当,这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在课堂教学中,系统性板书(包括电化板书)的呈现,一般总是与讲授语言相配合,与教学过程相协调的。
  4.强化性(广泛影响性)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直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无论何种板书,教师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呈现的。即便是一个极不负责的教师,他随心所欲的板书,也会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感受和印象,或正或反,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总是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好的板书通过正强化能够起到助学助练的积极作用,差的板书则会通过负强化起到阻学阻练的消极影响。板书的这种强化性要求我们对于板书持特别慎重的态度。
  5.透视性(浓缩性)
    板书不是教学内容的细枝末节的全盘反映,它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形等有选择地,或浓缩或概括地,有代表性地反映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板书“透视”某一教学内容。无论透视的效果如何,它的这种性质不变。这就要求我们精心地设计板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6.直观性(形象性)
  教育科学实验的结果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需要2.8秒,而用符号、线条、图形使人识别则只要1.5秒。比较而言,一般教材中的文字材料比较抽象, 而板书 (包括电化板书)通过少量文字、符号、线条、图形再现教学内容,就比文字材料直观。一般课堂上的板书总是用意义鲜明的词语、具体可见的形象、通俗易懂的符号,加上线条和颜色的配合,使教学内容更为具体、更为形象,这对于学生的感官就具有更加直接的刺激作用。
 
  二、板书学的特殊意义
  板书学的特殊意义是指它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教学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教学改革也就是系统的改革,整体的改革。不可设想,改变教学思想可以不改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可以不改教学手段和方法。
  板书学是一门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学问。就板书设计来说,在当前各国的教改中,它已经发挥并正在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一种教改的具体方案能够排斥板书设计,没有一个教育改革家和教学改革者不重视板书设计,这又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板书学在教改中的意义,主要取决于板书在教改中的作用。让我们试作如下的考察。
  1.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考察
  有人说板书研究是一种微观研究,这是不错的。但如果因为微观而加以轻视,则至少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应当做到从宏观规划,从微观落实;宏观要“清”,微观要“实”。有没有必要进行板书研究,要看它是否服从宏观、体现宏观、落实宏观。如果国家对学科教学的总体规划(即“大纲”)属于“宏观”的话(其实制约教学的还有比这更“宏观”的),那么体现大纲要求的教材可以说是“中观”,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途径和方法便是“微观”了。板书的研究正是这一“微观”的组成部分。比方说,作为“宏观”的大纲交给我们的是“方向盘”,没有它就会“离谱”,乃至“迷航”;作为“中观”的教材交给我们的是“行军线”, 没有它就会盲撞, 乃至乱套; 作为“微观” 的教法交给我们的是“地形图”,  没有它就会“搁浅”,乃至 “翻船”。可见, 无视宏观, 会成为一个盲目的、不清醒的“实践者”; 鄙视微观, 则又会成为一个浮夸的、不踏实的“理论家”。正因为如此,作为微观的板书研究, 在教学改革中理所当然地有着它应有的地位。
  2.从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考察
  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学课本。课本,就教师来说是教本,就学生来说是学本。要把教本变成学本,就必须进行有趣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种指导,除了凭借口头语言(讲述)之外,还应同时凭借书面语言(板书)。可见板书研究正是有趣而有效的学法指导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何况,板书教学可以克服教师一讲到底的弊病。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10页)。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面对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深感目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陈旧,最大的弊病是教师的讲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的历练,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板书教学却可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考察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单纯注重科学性或艺术性都是片面的。20世纪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已经暴露出它们各自的偏颇。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一个很重要的教改命题提到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而板书学正是促进两者结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门学问。板书教学及板书设计要讲究科学性,以体现教学内容不可移易的严密性和确定性;板书教学及板书设计又要讲究艺术性,以体现教学内容不可否认的人文性和教学形式不可或缺的形象性──这就为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的结合提供了条件。
  4.从左脑与右脑的功能考察
  长期以来,以左脑为“优势半脑”的传统观念统治着许多人的头脑。但科学研究表明,一味注重左脑,忽视右脑的开发是极其错误的。右脑以表象进行思维,是处理形象信息和想象的中枢,它在加工空间图形材料、发散思维、处理非言语材料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左脑。左右脑的平衡和谐的发展,无疑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力和创造才能,这正是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而板书教学中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特别在现代视听手段应用于板书教学之后,就有可能使学生既善于直觉思维,又善于分析思维;既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既善于逻辑抽象思维,又善于具体形象思维,使左右脑平衡协调的发展成为可能,从而使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5.从过时与得时的争议考察
  有人认为,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板书会逐渐“过时”,甚至淘汰;另有人认为,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板书将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富有新意,越来越富有成效,板书学的研究正得其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哪一种正确?显然是后者。理由很简单,主要有两条。一是板书无法取消,因而不会“过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包括用现代的手段来改进板书的创作和使用方法,板书设计是制作现代化电化教具,特别是板书投影、图示录像等的基础。这就不但不能取消板书,反而对板书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化教学中所使用的投影图示等并不是那种信手涂抹的板书和图示可以搪塞的,因此板书学的研究可谓正“得时”。二是板书无法被取代,因而不会“过时”。在现代电化教学中,除了通过投影仪、电视机在银幕或屏幕上呈现的板书图示需要精心设计外,教学过程中有不少需要随机灵活处置的变化很大的板书图示仍然需要“手工操作”,这更是电化板书不能代替的。板书现代化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代替单纯的粉笔加黑板的手段,而不是说可以完全取代粉笔加黑板的手段,电化板书制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粉笔加黑板的手工操作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英语)指出:“一切直观教具,不论像电影和录像节目那样昂贵复杂,还是如自制的画片和模型那样便宜简单,都具有同样的目的:在学习者的视觉上留下强烈的印象,这种印象将会巩固他经由听觉所得之信息。事实上,所有的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但是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为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许多教师黑板用得很差,还从未探索过它那令人兴奋的种种可能的办法。”同时指出,板书图示“几乎可以服务于无限的目的”。这里且不说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板书教学和板书设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就是单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手段,它虽然“落后”,但在一定的场合下反而比现代化手段更为方便和实用。何况就许多国家的广大农村来说,当前尚未普及电化教学手段,基本上还依赖于粉笔加黑板的简易操作,而且这种状况还需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总之,无论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如何,板书学的研究,特别是板书教学所需要的板书设计和使用艺术的研究,都是大有发展余地,大有用武之地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7 01:35 , Processed in 0.0971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