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卸任!看他这10句经典教育观点!
17-07-2208:20
7月13日,北京四中的刘长铭校长正式卸任,由马景林校长接任成为北京四中第28任校长。刘长铭在北京四中这样一个全国顶尖名校里呆了30年,他的教育观点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有写给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写给家长的家教理念……
一、教育始于家庭 家长优秀决定了孩子的优秀。这里所说的家长的优秀,并不是说家长具有多么高的学历,或毕业于多么著名的学府,或具有多么显赫的社会地位,而是说优秀的家长身上要具有的优秀品格——诚实、善良、宽容、朴实、勤奋、节俭、勇敢、坚毅、顽强、热情、敬业、热爱学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精益求精、热心助人等。教育本质上是人性、品格和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复制和遗传的过程。因此,没有优秀的家长,我们很难期望这个家庭能产生多么优秀的后代。 二、今天培养的学生缺少直接经验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或者认知过程应该从观察到理解再到对问题进行分类,逐渐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知识和完成能力提升。 三、成功的要诀是要看一个人有多傻 不论你做什么,哪怕是件很简单的事,都要把它当作事业,当作信仰,甚至当作生命,坚持和坚定地做下去,自始至终不动摇,不放弃,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完美,做到世上独一无二,做到世上无与伦比,这就是成功。 四、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多为悲剧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五、创造力不是技能而是一种态度 一个人想学什么就能学会,很多时候取决于积极乐观的态度。有些人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希望和热情;有些人就什么都无所谓地混日子,自然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不是技能而是态度,或者是一种价值观。积极的人创意无限,这些是支撑学生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东西。
四中学校校门 六、我们都成为了学区房的受害者 社会上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有名校情结,这和学校的宣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学校的炒作可能造成社会的教育观出现偏差。学校之间确实有差异,但我觉得北京教育资源均衡整体上不错。家长追逐学区房完全没有必要,过于盲目。 七、孩子何时留学取决于家长定位 我对这个问题看法很简单,就是你自己怎么定位,你希望孩子成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想成为中国人,就要培养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待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成熟之后再出国比较合适。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外国人,那么越早出去越好,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你是想让孩子只是留个学,将来还在国内发展不建议孩子太早出去。
八、杰出与否跟地位财富没太大关系 什么是杰出呢?杰出并不是说你将来要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和财富,而是说你应当具有人性、理性和博爱的情怀,具有忠诚与服务精神,懂得责任与良知,杰出就意味着你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给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九、教育价值最终是要关注人的生活 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是生活,是人的生活,是人生。这里我要强调,生活不仅是教育过程,也是教育价值的终极指向。我们说教育的目标指向生活,就是指向人。反过来讲,我们说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说教育要全面关注人的生活。 十、中美两国教育最大的差异在制度和教师观念上 在传统学科领域,以理化生为例,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并不大,但是为什么教育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差异巨大呢?实际是因为教师在授课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的,思维模式的形成并不是简单掌握知识就可以获得的。
文字整理自刘长铭先生演讲
2017年7月13日,对于百年名校北京四中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别日子。 就在这一天,今年48岁的马景林校长从前任刘长铭校长手中接过帅任,成为北京四中第28任校长。 而四中上一次的校长交接,还是发生在14年前。2003年,刘长铭校长从前任校长邱济隆手中接过接力棒。 北京四中是一所非常特别的学校,今年将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北京四中,多年来以自身的办学成就在海内外享受盛誉,至今四中培养了近3万名学生,其中不少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绝大多数成为党、政、军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四中每年有约300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96%以上的毕业生高考成绩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40%左右考入北大、清华两所著名高校。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中学生共获得七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在英特尔国际工程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比等国内外科技大赛中,四中学生有上百人次获奖。 因此,四中的校长更迭,在教育圈内无疑是一件大事。 今年是刘长铭校长进入四中工作的第30个年头。当年他从物理教师做起,从普通教师做到教研组长、教学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和校长,办学经历和管理经验都非常丰富。在刘校长任职期间,北京四中恢复初中部,组建高中“道元实验班”。在刘校长的带领之下,北京四中形成了科学、民主、有序的学校管理体系。 在圈内,刘长铭校长的学者风范、教育思想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其实,这些年刷爆网络的许多精彩教育观点,比如“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请认真思考你的人生”等,都是来自刘长铭校长的讲话或演讲的内容。 目前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多的刘长铭校长正式卸任四中校长。今后,刘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智慧和管理理念将在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平台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当天前往参加校长交接会议的部分老师透露,在评价刘长铭校长的工作时,西城区相关部门用了八个字——“劳苦功高”、“居功至伟”。刘校长当天充满深情地向四中老师们表示感谢,他说,四中最大的财富就是富有创造力的教师们。他期待,在新校长的带领下,四中将迎来辉煌。 在了解北京教育尤其是西城教育的人眼中,马景林是个很多人熟悉的名字,虽然一直都相对低调,但儒雅、睿智而谦和的马景林校长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待人坦诚,说话不紧不慢,富有学者风范。他曾在北京八中工作过16年,从历史老师、班主任到年级组长、教学处主任,再到教学副校长,一步一个台阶,逐步成长起来。期间前往日本留学两年,拥有广阔的国际教育视野。 在八中做过8年多教学副校长后,2009年马景林出任市级示范高中北京十三中校长,这些年十三中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并成为西城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2015年他担任西城教研体系的“中枢”——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的院长。多个岗位的历练,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管理经验,加上深厚的学养,马景林具有了在更高平台担当重任的魄力、智慧和实力。 围绕校长的职责和愿景,马景林校长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校长工作的核心应该是“传递幸福”,其中包括掌握知识、拥有一定的智慧、对人的尊重、自己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如何去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氛围等内涵。 他曾用杜威的“明日之学校”来描述心目中的“好学校”——开放、活力、空间,一个善待师生的地方,一个提升师生智慧的地方,这样的学校让师生获得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拥有优雅的教育,具有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他眼中,教育是可以讲一些“乌托邦”的,从老师到校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但不应缺乏教育的思路和思想,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应该缺乏办法。
“一所学校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成为丰厚的学校”——历史学科出身的马景林校长对一所学校的“丰富”和“厚重”有着特别的体悟。面对110年的北京四中,年富力强的马景林校长拥有更大的空间去传承、发现和挖掘更为“丰厚”的教育。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卸任,他留下的一封信引起轰动2017-07-22 19:15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则曾引发教育圈轰动的金句,出自一位刚刚卸任的校长之口。 这位卸任校长,便是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在他卸任后,北京十三中原校长马景林将“接棒”第28任校长。 据悉,现今61岁的刘长铭在2003年正式接任北京四中校长一职。14年校长经历,30年从教经验,刘长铭留下的,除了对四中的付出,还有一封“致全体教育者的公开信”。信中,有写给校长的管理反思、有写给教师的课堂经验,还有写给家长的家教智慧...... 致校长 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作为校长,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教育探索,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艺术。 关键是要调动教师的能动性 1、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作为校长,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去诱发和鼓励教师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教育探索,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艺术。 2、作为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做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实践提供机会、支持和保障,营造鼓励探索、鼓励创造的学术氛围。 3、教师是创造的源泉和主体,但梳理和提升至关重要。这是校长的文化使命。 校长要有形而上的思维,善于将师生的智慧提炼凝固下来,使之成为学校的理念、财富和传统。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 致教师 什么是一堂好课?从听课和评教中总结好课的共性,我可以概括为“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好的课堂要做到“四有” 1、有知识 知识不是讲的越多就越好,要讲的精准、精炼、精彩。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你对规律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 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学生不欢迎,这样的教师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有知识还不是好课的唯一指标。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是好课的重要特征。 2、有方法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 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是道,而非术。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可以说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方法,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 3、有生活 人类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义,而不是为了考试和个人发展。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 所以我们在讲课时,除了要关注考试外,还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价值引领而非考试导向的知识教育,会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热情。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知识在改变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冲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 4、有境界 一节好课展现的不仅是教师的口才和处理教材的技巧,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 一个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激动、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给青年教师四句箴言 1、淡化得失心,关键是你更看重什么 人生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得到未必是好事,失去未必是坏事,所以得失不必放在心上。你在这里失去,必会在别处得到。得与失是守恒的,关键是你更看重什么。 2、培养对教育的兴趣和激情 有兴趣就会有激情。兴趣和激情不是天生的。所以大家要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这样你就可以从工作中享受到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有激情还有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保持年轻,不论是心态还是外表。 3、年轻时认真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白做 人生是积累精华的过程,因为提取是为了积累。所以我和大家说,年轻时要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因为只有认真做的才是具有积累价值的财富。 4、 盲目攀比、过于急躁只是自寻烦恼 有些东西,如名和利,得到固然好,没得到也未必不好;有人早得到,有人晚得到,有人没得到。 早得到未必就好,晚得到未必不好,即使没得到,也要心态平和,多反思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这样会气阻伤身,不利健康。 致家长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老师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1、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 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2、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3、教育需要耐心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 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刘长铭校长给家长的几条箴言 1、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 2、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4、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5、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6、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 7、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8、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正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