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3|回复: 2

[驴行天下] 研学旅行(整理精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1 08: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8-10-31 09:06 编辑

你想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别人的设计有哪些问题你想避免
你能做成怎样的


教育部等11部门公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文化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国家旅游局 保监会 共青团中央 中国铁路总公司2016年11月30日)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意义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标
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原则
——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安全性原则。
——公益性原则
任务
1.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2.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各基地要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教育部将建设研学旅行网站,促进基地课程和学校师生间有效对接。
3.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
4.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5.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组织保障
1.加强统筹协调
2.强化督查评价。各地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加强宣传引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08: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8-10-31 08:35 编辑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认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要体现以下“四性”:

(一)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二)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突出实践性。
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充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旅行,就是要让他们在与学校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实践思考。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要避免学生在学校中的以单一学科知识被动接受为基本方式的学习活动。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其理解终归是浅层次的,要想真正掌握其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做、去实践,要通过亲自实践来激活书本知识,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和智慧的转化。
研学旅行活动突出实践性,正是我国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创新。研学旅行的课程应当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学习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加强融合性。
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要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研学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都需要进行创造性地整合。
从课程资源的整合看,既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也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
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从本质上看,这样的课程体系更多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我关系的整合。
(四)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确保安全性。
树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意识,只有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将研学旅行活动的育人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管理与评价等各种因素统合起来整体设计,才能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才能确保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皆教育,研学路上有课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08: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三阶段四环节”(原文http://www.sohu.com/a/234607405_100079083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研学旅行具有两个核心特征, 那就是“研究性”和“体验性”:
第一,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研究性特点,这是研学旅行的首要特征。
第二,研学旅行是一种旅行体验活动,也就是说,研学旅行是一种通过体验来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育人方式,没有旅行体验就不能称之为研学旅行。这是研学旅行的第二个突出特点。
可以这样理解,研学旅行中的“研学”就是指“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中的“旅行”就是指“旅行体验”,研学旅行这一活动课程的名称便来源于此。
还具有“计划性”“团体性”“社会性”“生活性”等特点。
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现实挑战
从实践操作的视角看,研学旅行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持续时间长,一般为半天、一天、两天、三天,乃至一周时间;
第二,安全要求高,几乎所有相关部门都会把安全要求放在研学旅行的第一位置;
第三,组织难度大,涉及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方面面,比室内课程或校内活动课程组织难度大得多。
面对研学旅行课程化、研学化、个性化的趋势,如何实现研学旅行课程的专业 化、个性化服务则成为最大的挑战。
三、研学旅行课程的操作模型 “三阶段四环节”

从研学旅行课程实践的视角,可以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简称研学旅行课程的“三阶 段”;从研学旅行课程理论的视角,可以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简称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三阶段”
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是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之前的准备阶段。第一件事情是课程目标的确定。确定课程目标 是做好其他准备工作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内 容。这个目标主要是确定大的课程目标,如,有的学校选择齐鲁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并把泰山、曲阜、济南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称之为“一山(泰山)、一水(趵突泉)、一圣人(孔子)”。
第二件事情是组织架构的建立。研学旅行课程属于室外活动课程,课程组织的有序性、安全性、教育性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标,组织架构除了干部、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关系网外,最根本的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的建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应该成为研学旅行课程最主要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
第三件事情是研学手册的编制。研学旅行手册是整个研学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保障。研学手册应该包括研学旅行组织架构、联系网络、课程简介、行程安排、研学课题等方面,研学手册应该力求做到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2.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课中阶段主要包括乘车管理、食宿管理、活动管理三项核心内容。
第一项是乘车管理。乘车管理包括往返家庭过 程中的乘车设计与管理、通往旅行目的地过程中的交通设计与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交通设计与管理 等。乘车管理包括乘车秩序、座位安排、文明要求等内容,最好的乘车管理方式是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管理。
第二项是食宿管理。食宿管理属于生活管理,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宿管理中,较好的管理方式是提前设计好餐桌人员分配、餐桌号、 餐桌长,以及住宿人员房间分配、住宿管理制度规定、查岗查房等内容,以便实现食宿管理的有序化、自动化、科学化、效能化,以及食宿管理的学生自治。
第三项是活动管理。活动管理主要是研学课程的实施过程,目前比较普遍的管理方式是以学校、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大一统管理,这种管理可以保 障预设性、有序性,但是,缺乏灵活性、生成性和个性化。学校可以运用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模块化、个性化、微型化的选择性、探究性、合作性课程。
3.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是研学旅行的评价总结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研学作业的完成、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成绩的认定等内容。
第一,研学作业的完成。按照研学旅行的设计,学校会在研学旅行的课前阶段布置研学作业,并在课中阶段体验、探究,回到学校后整理和按要求完成作业。
第二,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成果的展示应该以小组为单位,以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研学成果的展示实际上是一种课程评价方式,有利于检 验研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研学成果的展示还可以实现研学成果的物化和延续,以提升研学的实效性。
第三,研学成绩的认定。研学既然纳入课程,就应该有类似于学科课程的成绩和学分认定系统,这是研学旅行课程规范管理的需要,也是推动学生 有效参与研学的重要手段。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是指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
1.确定目标
确定微型育人目标,一次研学旅行不可能实现太大、太多的目标。微型育人目标确定后有两条思路,一 条思路是按照学科知识的要求确定研学内容,一条思路是按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研学内容。

2.选择资源
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前阶段完成,主要是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者根据研学大目标确定研学目的地和线路,这 是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第一次选择。
3.课程实施
主要在课中阶段完成,主要内容是按照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亲身到研学目的地进行参观、考 察、体验、探究。课程实施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大一统的走马观花,这是以前研学旅行实践中最大的问题,也是研学旅行课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课程实施阶段的“研学性质”是未来研学旅行最大的挑战,需要旅行社和学校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解决。
4.课程评价
主要在课后阶段完成,也要渗透在课前阶段和课中阶段,可以说,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 段都应该有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研学作业的完成、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体会的分享、研学成绩的认定等。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04:26 , Processed in 0.0742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