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0|回复: 1

[读书推荐] 从中国地理看中国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21: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8-11-5 21:17 编辑


滹沱河上(任超 摄)
从中国地理看中国革命(节选)

文 | 李零

中国史学,非常看重地理,过去叫史地之学。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魏源《海国图志》,都可反映这个传统。地理在中国是经世之学。

毛泽东是当代革命家,也是著名军事家。兵家都很重视地理。他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地理,唐晓峰做过介绍。

唐晓峰发明两个词,一个是“救国地理学”,一个是“革命地理学”。(唐晓峰《人文地理随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我这篇笔记就是讲这两个学。

中国地理太极图

《淮南子 ·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斜,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毛泽东《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 “围剿 ”》有一句,“不周山下红旗乱”,他说共工是 “胜利的英雄 ”。

这个故事讲什么?讲的是中国的地形。小时候学地理,我们就知道,从黑龙江爱辉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线,西北高,东南低。中国是块倾斜的大地,从海边到帕米尔高原,分三个阶梯,500米以下一级,1000-2000米一级,4000米以上一级。西北、西南是个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东南沿海也是个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 中国地形图

这是中国地理的太极图。其实,北京把着第二阶梯的一个角,也是这么一个地势。中国早期,重心在西北。西北是个 “高压槽 ”,风是上风,水是上水。中国有四京,西京(长安)比东京(开封)早,北京(燕亳)比南京(金陵)早。兵法,西北为阴,东南为阳,讲究 “右倍(背)山陵,前左水泽 ”(见《史记 ·淮阴侯列传》韩信引《兵法》)。兵家一向以西北伐东南为顺势,以东南伐西北为逆势。
中国的东西南北

中国的东西是以晋陕峡谷间的黄河为分界线。早先,函谷关以东是一块,函谷关以西是一块。晚一点儿,潼关以东是一块,潼关以西是一块。

中国的南北是由秦岭、淮河分界。人,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连橘子都不一样。“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下第六》)。

历史上的交通要道,南北干线是大同到洛阳和洛阳到荆州的古道,东西干线是沿渭水和南河(灵宝到郑州的黄河)去连云港的道。两者构成一个大十字。

战国纵横家,所谓合纵是晋楚合纵(确切讲,是三晋加燕,与楚合纵),所谓连横是齐秦连横,就是围绕这个大十字。▼


从北方看中国
(一)横着看

自古胡骑南下,长城沿线有若干突破口。

1.河北方向,幽燕之地,秦有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四郡。秦长城在沈阳-赤峰一线,明长城偏南,今山海关(榆关)、喜峰口(卢龙塞)、古北口、居庸关是明长城上的四个突破口。北方民族,凡从东北进北京,多选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入;凡从内蒙进北京,多沿张家口-宣化-怀来一线,从居庸关入。

2.山西方向,秦有雁、代二郡。凡从内蒙进山西,多选大同。打下大同打太原,从太原南下,走长治、高平、晋城,可去洛阳,走临汾、运城、永济,可去西安。

3.陕甘宁方向,也有五个秦代边郡:北有云中、九原,南有上郡、北地、陇西。这五个郡遮着八百里秦川。云中、九原在内蒙,位于黄河以北,阴山以南。上郡在陕西北部,北地、陇西在宁夏和甘肃东部。河西走廊,汉代还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北方民族南下,翻越阴山山脉(山上有秦长城),有三条道可选:一条走东路,从云中(在托克托县古城乡),沿黄河南下;一条走中路,从九原(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西北),穿内蒙的鄂尔多斯市(旧伊克昭盟)和陕西榆林、延安南下,秦直道是古代连接九原、甘泉,直达咸阳的国防高速,就从这里过;一条走西路,逾高阙塞(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从河套地区,沿黄河南下。

(二)竖着看

汉地纵深,从北到南,分三道防线:

1.长城线:山海关-北京-呼和浩特-包头-嘉峪关,今京沈、京包、包兰、兰新四线大体在这条线上。这条线大约在北纬40或41度上下。这条线上的古城多半都是边塞。秦皇汉武的北巡主要走这条线。

2.黄河线:兰州-宝鸡-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今宝兰、陇海二线大体是沿这条线走。这条线大约在北纬 35度上下。中国早期的都邑和大城市主要在这条线上,秦皇汉武的东巡和西巡主要走这条线。

3.长江线:长三角-九江-荆州-重庆。这条线大约在北纬30度上下。秦皇汉武的南巡主要走这条线。

▲秦皇巡狩封禅路线图

两次大一统

武王克商、周公东征是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周人是从陕西崛起,东土是靠五侯九伯镇抚。五侯者,齐、鲁、晋、卫、燕。如果加上孔子周游的宋、曹、郑、陈、蔡,还有西方的秦,南方的吴、楚,就是《史记》的十二诸侯(鲁不在十二诸侯之列,加上鲁,就是十三诸侯)。

洛阳,四方入贡道里均,是本来意义上的中国,虢、郑在它两旁,晋国在它背后,楚国当其正南。周室东迁,晋郑是依。一部春秋史,郑虢争政是序幕,晋楚争霸是高潮。长江流域和南中国,楚最发达,吴越次之,巴蜀又次之。

秦灭六国和东西周是中国的第二次大一统,还是从陕西征服中国。

历史上的统一,成事者皆以西北伐东南,只有项羽的反秦复楚和朱元璋的反蒙复汉是例外。项羽麾师北上,一把火把咸阳烧了,定都彭城(徐州),一心想的是衣锦还乡,不足成大事。刘邦兴于蜀汉,以长安为都城,才是明智之举。朱元璋取天下,从安徽起事,定都南京,但燕王朱棣发动政变,还是迁都北京。

∷ 金陵王气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方,位置突前,守着长江天堑,对江浙很重要,对东南沿海很重要,从孙权起就是南方最重要的古都。朱元璋之后,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都曾把首都定在南京,但没有一位真正统一过北方。

古人说金陵有天子气,被始皇东巡镇住,500年后才能抬头(《晋书·元帝纪》)。500年后,正好是晋室南渡,定都建康。南京不能统一北方,这不是因为秦始皇把它镇住了,而是因为中国的重心,早期一直在西北,周秦汉唐都是从陕西、山西取天下。它的北方有个非常广阔的骑射游牧带,时刻威胁着整个中国,离它太近不行,离它太远也不行。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不断朝南方(南京、苏杭)转移,但政治中心反而往北挪,最后竟然挪到长城线上。此不可不察也。

……

∷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中国革命是年轻人的革命,小的十几、二十岁,大点儿三四十岁,短短28年间,身经百战,现在很难想象。

毛泽东《菩萨蛮 ·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是写 1927年春的武汉,“四一二 ”“七一五 ”之前的武汉,意境苍凉。作者自注说,当时的他,情绪低落,不知如何是好。1927年,他才 34岁。他根本想不到,22年后,中国会地覆天翻。

▲ 毛泽东(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雕塑)

武昌是两湖新政的中心和武昌首义的地方。当时,毛泽东住在长江东岸离今武汉长江大桥不远的湖北农民运动讲习所,南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中央政治军事学校,设在张之洞的两湖书院内)。黄鹤楼就在附近,1884年就毁了,不仅 “昔人已乘黄鹤去 ”,就连 “此地空余 ”的黄鹤楼都没了,光剩遗址,供人凭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他留下的是这么一个印象。

“茫茫九派流中国 ”,这是长江。“沉沉一线穿南北 ”,这是铁路。今京广线,过去分两截,北平到汉口叫平汉路,武昌到广州叫粤汉路。1927年,平汉路早就修好(1905年修黄河大铁桥,第二年通车),但粤汉路还不通,只能从武昌坐到长沙,汉口、武昌间还横着长江天堑,没有铁路桥。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7年。有了这座桥,才有京广线。

历史上的大十字,渭水、南河一线是横线,大同、荆州一线是纵线。现代的大十字,长江是横线,京广线是纵线,重心已经偏离,向东移,向南移。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干线,除了京广线,还有京沪线。京沪线早先分两截,平津路(北平到天津)和津浦路是一截(天津到南京浦口),沪宁路(南京到上海)是一截。蒋介石的地盘主要在华东,政治中心是南京,经济中心是上海。上海南面有杭州。淞沪抗战失利,就是被日本人从钱塘湾登陆,抄了后路。上海到宁波有沪杭甬线,可通蒋介石的老家奉化。蒋介石最最看重,主要是长三角。

这条大干线,一傍京杭大运河,二靠海岸线,对蒋介石来说,比连接北平、武汉和广州的大干线更重要。但南京的浦口、下关之间,原先没有铁路桥。南京长江大桥是1968年才建成。

北伐也好,抗战也好,这两大干线最重要。上海、南京、南昌、武汉都在长江上,对外国人最重要,对蒋介石最重要。

国民党栽在接收上

1926-1927年,共产党是傍着国民党发展,国民党的核心地区在江浙,共产党的根据地在湘鄂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1927-1936年,国民党围追堵截,把共产党从湘鄂赣撵到云贵川,再撵到陕甘宁,共产党是因祸得福。

1937-1945年,日本从华北南下,把蒋介石赶到云贵川。日本占中国东半,国民党在中国西南,共产党在中国西北。
1945年,日本投降后,鹿死谁手,关键在战后接收。中国的接收是以世界的接收为背景,这是冷战的序幕。张恨水的《五子登科》就是讲接收。国难之后,很多人发国难财,国民党成了发财党。

战后,两党争天下,美国调停国共,希望在中国搞两党制,但条件是缴枪,加入国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当时,美苏争霸,制约全局,前途未卜。作为底线,毛泽东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法国共产党的道路,但形势比人强,美国支持国民党,中共的选择只能一边倒,倒向苏联。

共产党在北方接收,有地利之便。八路军从四川进陕甘宁,从陕甘宁进山西,以山西为中心,向河北、察哈尔、山东、河南、东北扩军,这是古代王者取天下的路线图。

周取天下、秦取天下、汉取天下,莫不如此。

风水轮流转

总结一下,共产党取天下,大体上是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一)解放东北、华北

1.立足陕甘宁根据地。
2.东进山西,以山西为中心,向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察哈尔发展。
3.挺进东北,解放晋东南。
4.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同时,以八路军的晋冀鲁豫根据地为基础,解放晋西南、河北南部、河南西部和山东之大部。
5.平津战役,以八路军的晋察冀根据地为基础,解放河北北部。
6.淮海战役,以新四军的淮北根据地为基础,解放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

(二)解放晋绥、西北

1.以八路军的晋绥根据地为基础,解放山西北部和内蒙古。
2.以陕甘宁根据地为出发点,解放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三)解放华东、中南、西南

1.解放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福建。
2.解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海南岛。
3.解放贵州、广西、云南、四川、西康、西藏。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占领北京;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占领南京后,毛泽东写下《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与他的《菩萨蛮 ·黄鹤楼》形成强烈对比。

这样的结果,当初想不到。

解放战争重复了日本占领中国的路线:东北-华北-华南,蒋介石再次退守西南,希望从西南打回老家,像抗战中一样。但这回不一样,他被彻底赶出中国大陆。


▲ 蒋介石(《伦敦新闻画刊》素描)

新中国为什么把首都定在北京,关键是华北背后有东北,东北背后有苏联,苏联对美国有威慑力。共产党是依托北方,从北方统一中国。
历史再次应了司马迁的话

中国革命是一场南北战争。革命从南方到北方,又从北方到南方,转了一大圈儿。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卢汉起义。国民党在西南也守不住了。12月10日,蒋介石离开成都,从飞机上往下瞧,万水千山,不胜依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蒋介石去台湾,大陆说要打台湾。蒋介石怕台湾守不住,曾考虑流亡菲律宾或日本(日本有他的很多战犯朋友),宋美龄劝他上美国或瑞士,他觉得丢不起这个人。朝思暮想,还是踩着东南沿海的小岛,有一天打回老家去。

国民党迁台,不是一两个人流亡,而是军警宪特一大批,连同他们的眷属,约200万人出逃,除了台湾,没一个地方可以收留这么多人。

抗战中,蒋介石不听话,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想干掉他。现在大势已去,失了人心,丢了江山,美英等国不可能支持他。宋美龄求杜鲁门,被拒绝;求马歇尔,也被拒绝。现有档案材料为证,美国中情局策划的孙立人兵变,原定动手时间是 1950年6月底。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他才绝处逢生,前后只差三五天。

现在,蒋介石仍端坐在台北的中正堂里,面朝北方,脚下刻着他的遗嘱,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但他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一寸土地。

司马迁说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兴自蜀汉 ”(《史记·六国年表》)。辛亥之后,山河破碎,中国的再统一,竟然还是从北方统一南方,再次应了司马迁的话。

常任侠先生有诗,“东南王气沉幽冢,西北浮云隐玉关 ”。
徐悲鸿先生有诗,“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

2014年 4月 23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 END—

*文章节选自《我们的中国·思想地图》(三联书店 2016年6月刊行),原标题“”革命笔记——从中国地理看中国革命”。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阅读中国,行走中国
——李零《我们的中国》新书座谈
【主讲】李零
【嘉宾】唐晓峰 林梅村 徐天进 孙庆伟 刘 晶 马保春
【时间】06月18日 周六 14:30-16:30
【地点】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
【地址】北京 海淀区 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D座1层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开放式活动,欢迎参加。咨询电话:010-82366970

【活动提要】

认识中国,不仅要读书,也要行路。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多年来实地考察中国大地上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和思想史遗迹,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近日,《我们的中国》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6月18日下午,李零教授在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什么是中国”做一次宏观、深入的梳理:

●“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禹迹”是古人对中国的最初表达,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
●“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第一位旅行家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汉武帝;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汉武是巡狩的代表。
●“大地文章”,既是山川考察记,也是家乡考古学。中国人最重视“老家”,寻根问祖也要有从纸上到地上的功夫
●“思想地图”,特别提到思想的重要性,“大一统”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天下”。中国是一个文明漩涡,既有辐辏,也有辐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大一统”。

地理学者唐晓峰、刘晶、马保春,考古学者林梅村、徐天进、孙庆伟等,将对早期中国、中国地理的大视野以及《我们的中国》这部新著,提出自己的评论和观点。“阅读中国,行走中国”,是这几位学者共同的从事学术研究的方式,他们大多与李零一起外出考察过,各自也都有重要的成果和发现。

【嘉宾介绍】  
李零 祖籍山西武乡,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代表性学术著作有:《入山与出塞》《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楚帛書研究(十一種)》《待兔轩文存——读史卷》《待兔轩文存——说文卷》《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中国方术考》《铄古铸今》等十几种。

李零还是一位富有情怀的人文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推广和深刻反思也同样成绩卓著,代表作有《丧家狗——我读〈论语〉》《兵以诈立——我读〈孙子〉》《我们的经典》《我们的中国》。他的杂文集有《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鸟儿歌唱:二十世纪猛回头》《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回家》《大刀阔斧绣花针》等。

唐晓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林梅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徐天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孙庆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刘  晶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总监,英文版《China Scenic》杂志主编
马保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9 07: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

光明日报1 2017-07-14 10:44:47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对历史感的强调发人深思。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

对于一个人,失去记忆等于迷失自我,责任和使命便成空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丧失历史的共同记忆,现实和未来就没了依凭,更谈不上文化的积累、智慧的叠加、发展的延续。

面对延绵不绝的时间长河,面对蓬勃发展的时代大潮,如何鉴是非、论成败、知兴替?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意识至关重要。诚如李大钊所言

“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的纵深,铸就了时代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立足唯物史观,站在中华文明5000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高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格局,确立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使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用正确的历史观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航程。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件高不足40厘米名为“何尊”的青铜器,吸引着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人们的眼光。正是何尊上的铭文,让我们知晓“中国”一词目前最早的出处,其所承载的民族共同的记忆和独有的精神世界,以历史为刻度铺展开来。而以史为鉴,似乎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品格。

何尊正面,西周早期

早在3000多年前,周武王伐纣成功后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监”即“鉴”,这里体现的便是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借鉴自觉。后来孔子也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文明的国度,尊史、学史和治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绵延传续。梁启超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自古以来,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就像慷慨无私的阳光和润物无声的雨露,滋养着文明进步的年轮。

“述往事,思来者”,中国传统思想家始终把过去、现在、未来视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具有把自身的社会活动,置于“古”“今”“后”相联系的历史长河中加以看待的自觉自律意识。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勉励终始,垂范将来,当使后之观今,亦犹今之视古。”

拂去历史的尘埃,不难发现,一个强盛的时代也往往是注重历史的时代。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金戈铁马声里,太史公呕心沥血完成《史记》的著述;贞观之治给后世树立了盛世的典范,同时也留下了《晋书》等二十四史中的6部正史;北宋中期,政治清明、贤才辈出,《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应运而生。其他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彪炳史册的文化硕果也都与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的盛世气象有着密切的关联。

《史记》

盛世修史,盛世重史。这不仅在于丰富繁华的社会积累给修史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站在雄浑强大的时代之基上,人们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有着愈益深切的感受,也更为自觉地从历史中探寻规律和方向。以古鉴今,彰往察来,对于盛世的形成无疑也不可或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数千年文明史上的无数事实证明,历史能教人遇事温故而知新,慎思明辨,判断是非,或法或戒。历史对于培养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对于国家的治乱兴衰、得失成败,意义深远,故刘知几宣称其“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

鲁迅先生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

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得以延续。历史固然属于昨天,但历史关乎今天和明天。诞生在这片国土上,我们一出生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人们明白:离开了对承载民族共同记忆的历史文化的知识梳理、价值提炼和社会普及,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1945年7月,陕北的一孔窑洞中,毛泽东与来延安考察的黄炎培进行了一段著名的谈话。黄炎培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率。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孙戈《窑洞对》

无论“窑洞对”,还是“甲申对”“赶考对”,都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认识与主动借鉴。在国家、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上,我们每每从回望历史、校正史观中汲取力量、找寻方向。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重要关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在回顾历史中统一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接连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981年6月,在党成立60周年前夕,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经验教训作出了正确结论和科学总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提到了三个时间词语:昨天、今天和明天;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熔铸出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从宏观上勾勒出民族复兴的时间轴,体现了清晰的历史视角和历史思维。

闯新路,开新局,谋新篇。面对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面对不曾遇到的复杂情况,怎样树立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走好今天的路也要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正是在深刻总结汲取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我们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理想追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历史眼光。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2014年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至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或唯物史观相关问题已达5次。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历史,蕴藏着治国理政的智慧探索。“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从历史的视角看复兴之路,“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2016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涉及“狼牙山五壮士”和邱少云烈士名誉权侵权纠纷等5个典型案例。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批涉及侵害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名誉、荣誉等案件,用法律手段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保护中华民族共同记忆和民族感情。

狼牙山五壮士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人把历史当作“任人涂抹的小姑娘”,否定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把历史行为庸俗化;一些“神剧”和戏说作品随意裁剪,用恶搞代替创作,以“想象化”的方式消费历史,以“泛娱乐化”消解意义价值;用悲欢离合的煽情叙事取代大是大非和历史规律,为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翻案”……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解体就是前车之鉴。从否定列宁、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苏共历史,其结果是苏共形象被玷污、信念被动摇、思想被搞乱,终致亡党亡国。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不仅仅是事件和人物的记录,更是历史观念和价值内涵的凸显。“坚持正确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正是要提醒世人,以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眼界去考察历史,决定着我们能从史实中构建出怎样的“意义世界”。而这其中,历史教育特别是代表民族未来的青少年历史教育尤为关键。

环顾世界,重视历史、强化历史教育已然成为潮流。在希腊雅典,小学的第一课,要到雅典卫城去上。雄伟精致的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文明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让小学生到这里来上第一课,就是要让公民从小就记住希腊文化,热爱希腊文化,传承希腊文化。在德国,定期访问历史纪念馆、博物馆或参观展览也是历史教学的固定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英国和美国相继颁布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成为美国基础教育的五大核心课程之一;素以悠久灿烂历史文化自豪的法国人视历史教育为国之大事,中小学12个年级中有10个年级开设有历史课;2006年、2011年,韩国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历史教育强化方案》,以专门法律形式来强化历史教育……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2015年的“开学第一课”,把全国中小学生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既是面向学子们的“开学第一课”,也是面向全体民众的公开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一次次在人们心中升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经党中央批准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反映党的历史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党史通史基本著作,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短短三个月发行便突破百万套。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我们敬畏历史、尊重历史,就要让历史告诉未来。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意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问题,从历史的百科全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识

2015年8月23日,一场历史学家的盛会在中国济南举行。85个国家和地区、2600余名中外学者、首次在非欧美国家举办……这些关键词赋予这场“史学奥林匹克”与众不同的意蕴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再次表明我们把历史和历史研究置于有关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历史,诉说着过去、定义着现在、引导着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唯有端正历史观,才能擦亮一切历史沉淀的精神瑰宝。

擎起历史的火炬,让它照亮前行的路。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7月14日(《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7 11:21 , Processed in 0.0856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