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9|回复: 3

[新课程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30 10: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7-8 21:54 编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9〕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全面培养体系

(三)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要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

(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强化体育锻炼,修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加强美育工作,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五)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美丽乡村、国家公园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

(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要从城乡学校实际出发,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省为单位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评价档案样式,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与诚信责任追究制度。要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造假的,要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优化课程实施

(七)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专项培训。遴选一批新课程培训基地学校,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对口帮扶薄弱高中。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八)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四、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九)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

(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

(十一)优化教学管理。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市、县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五、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十二)注重指导实效。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十三)健全指导机制。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六、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

(十四)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其他科目均实行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合格性考试按照省级要求由地市统一组织实施;艺术(或音乐、美术)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确定具体组织实施方式。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十六)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七、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

(十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各省(区、市)要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完善分配办法。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

(十八)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各地要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要制订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各省(区、市)要制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并于2019年12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

(十九)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各省(区、市)要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省市县分担责任。在严格遵守政府债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建设资金。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按照规定程序适当调整学费标准,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市、县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师资和校舍资源不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十一)明确部门分工。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建立并落实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门要积极健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自然资源部门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

(二十二)强化考核督导。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额、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强化对市、县政府履行相应职责的督导。要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要强化问责、限期整改。

(二十三)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要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形成合力。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解读相关政策,深入宣传正确教育观念和各地典型经验,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办公厅           
2019年6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明确,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意见》提出六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二是优化课程实施。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三是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管理,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五是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六是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市、县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要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考核督导,确保各项改革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基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如何把握《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改革任务和主要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1.社会各界对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出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背景。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并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这为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制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二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8年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8%,比2012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2%,比2012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以破解和应对。

三是面临多维改革同步推进的新任务。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普及攻坚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实现有质量的普及;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

2.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十分明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着力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针对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从育人体系、课程教学、学生指导、考试招生和条件保障等育人关键环节着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明确要求,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各项改革的衔接。统筹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育人合力。

3.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1个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6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二是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三是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四是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以上主要目标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结合普通高中教育实际,突出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注重统筹谋划、系统设计,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保障育人方式改革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4.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指导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实际,适应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行了整体设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二是优化课程实施,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完善学校课程管理,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三是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教学管理,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和健全指导机制,着力提高学生在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五是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和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发挥考试招生的育人导向功能。六是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

5.《指导意见》在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措施?

答:《指导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突出德育时代性”摆在了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的首要位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具体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突出思想性,要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二是体现针对性,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三是增强操作性,明确了落实举措,要求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

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指导意见》在这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答: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确保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和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新课程专项培训和遴选新课程培训基地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进实验教学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针对一些普通高中存在的开不齐开不足课程、压缩课时、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从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市、县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学校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7.《指导意见》提出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对此如何理解?

答: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选课走班。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较大,特别是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

此外,《指导意见》还就如何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以及强化班级管理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8.为什么强调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有何具体措施?

答:从高中学生的特点看,这个年龄段正处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来看,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面临更多的选择,都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切实提高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能力。

《指导意见》还从四个方面对健全指导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二是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三是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四是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拓宽指导渠道,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9.《指导意见》对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新的要求?如何保证客观真实和公平有效?

答:综合素质评价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2014年,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要求各地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个性特长。近年来,在高校自主招生等类型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确保评价客观真实和公平有效,《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完善评价内容,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健全评价实施,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实际,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并强化实施监管和失信责任追究。三是制订评价使用办法,高校要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10.《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请介绍一下具体考虑。

答: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规范学业水平考试。为保障高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对合格性考试的内容、时间安排和高一年级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特别强调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对实验操作和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的组织要求。另外,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二是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明确提出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同时,还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等方面对改进命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强调要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11.《指导意见》对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出了哪些重要措施?

答: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条件保障建设。《指导意见》主要从师资、校舍和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推动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健全师资补充与激励机制。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同时,考虑实施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后教师工作量增加实际情况,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完善分配办法。

二是改善学校校舍条件。要求各地要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并制定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推动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国家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三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第一个方面是“建机制”,要求各省要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省市县分担责任,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第二个方面是“定标准”,针对目前个别省份尚未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一些省份标准过低,以及实施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后学校运转与管理成本提高等问题,要求各省要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第三个方面是“拓渠道”,在严格遵守政府债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建设资金。

12.如何保证《指导意见》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答:为保障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市、县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师资和校舍资源不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同时,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

二是明确各部门分工职责。《指导意见》根据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的相应职责,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

三是强化考核督导。提出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额、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要求各地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解读相关政策,深入宣传正确教育观念和各地典型经验,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13694-1-1.html
陈宝生: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8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01-30  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2019年1月18日)
同志们: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深入抓、抓深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是教育系统全部工作的基本要求。基于此,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落实”,通过狠抓落实,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
  刚刚过去的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继1985199419992010年之后,时隔八年,党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集中阐述了“九个坚持”,科学回答了教育根本性问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会承前启后,举旗定向,是一次写入历史、进入人心、改变生活、开启未来的大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深远影响。
  大会召开之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第一时间行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扩大大会影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部党组提出“新、高、实、深”工作要求,明确“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工作方法,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研究制定“五张清单”,精准开展“五个行动”,压实各方责任。各地陆续召开教育大会,推动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以及各项配套政策加快推出,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扬帆起航。
  过去一年,是不平常的一年。成功实施“奋进之笔”,搅动一池春水,教育系统上上下下万马奔腾、不待扬鞭自奋蹄。针对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本着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和干劲,集中火力、攻坚克难,跳起来摘桃子,以奋进的状态书写了“奋进之笔”,收获了“得意之作”,形成了奋进、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最近,中央媒体对2018年教育进行盘点,对我们致力于回答人民“关切题”、让教育回归本源正道、弥合教育差距等给予充分肯定。一年来的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奋进之笔、笔直奋进”!
  我们致力于变革育人方式,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面修订马工程重点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落实党和国家意志,筑牢根基、打好底色,严把大中小学教材政治关、质量关。加快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华经典、增强文化自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好高考、中考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大力度、大范围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万所,整改完成率98.9%,从制度上解决课后“三点半”问题,出台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制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全国24个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98%。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大班额、超大班额数量比2017年分别减少了18.9%和48.7%,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94%的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92.7%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16个省份整体通过国家认定。中央财政新增专项支持“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个定点扶贫县脱贫摘帽,教育部牵头的八项教育扶贫任务均取得“较好”以上等次。在尚无直属高校的省份重点支持建设14所高校,以新思路新机制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专项计划共录取10.38万人,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央财政安排近600亿元学生资助补助经费,资助困难学生1亿人次。
  我们致力于回归教育规律,召开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四个回归”的基本遵循和“以本为本”的时代命题。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布实施涵盖全部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印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启动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让学生更多走进企业。加快“双一流”建设实施,启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致力于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精简规范评审评比评估和竞赛,20所高校学位实行授权自主审核,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扩大资产处置权限,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开展首轮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完成教育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召开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发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动员令。
  我们致力于扩大教育开放,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已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52国,设立140所孔子学院和135个孔子课堂。加大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力度。做深做实做新人文交流,有力促进民心相通。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经常性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提出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国方案”。
  我们致力于教师队伍这支必须依靠的力量,财政教育经费更多向教师倾斜, 72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依法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加快形成高水平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完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加强人才计划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系列文件,选树优秀教师典型,维护人民教师良好社会形象。
  过去一年,是不平静的一年。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化政治巡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研判、主动应对。多措并举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局势基本稳定。今年元旦期间,年轻学子们用青春快闪活动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以此告白祖国、祝福祖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和网友的热议。
  一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真诚关心、积极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敬意!
  同时,要清醒看到,在已经开启的教育新征程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正视要重新研究,很多挑战要面对要妥善应对,很多难题要攻坚要巩固成果。我们要警醒,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能有丝毫懈怠。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这些年有所改观,但稍有疏忽或不慎,就会有差距拉大的可能。特别是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农村教育办成“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全面振兴,我们的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工作力度都还有差距。我们要警醒,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付出巨大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人才资源和知识技能支撑,是教育职责使命所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突破“卡脖子”问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掌握事关未来国际竞争格局的颠覆性高科技领域话语权,需要我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起直追。教育为国效力、为党分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紧迫,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凸显。我们要警醒,让人民满意还任重道远。教育在我们国家是最具国民度的话题之一,承载着厚重期待,每一项政策都牵动亿万家庭。随着我国由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满意”的维度、心理预期、目标参照等已经并且还在发生深刻变化,和40年前全然不同,甚至和5年前、1年前都不一样。现在,办学短视、功利问题比较突出,中小学生太苦太累,评价弊端根深蒂固,这些问题桩桩件件都要打硬仗、打持久战。我们要警醒,目前的治理水平还远不适应。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改革讲得分量很重,用词很严厉,强调“要改”“要扭转”“要从根本上解决”。克服“顽瘴痼疾”,是总书记的明确交代,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不能再拖,也拖不起。我们要高高举起改革的旗帜,对教育改革再认识、再设计、再深化、再冲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国教育波澜壮阔的40年,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走过的。以上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警醒意识、使命意识,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顺应历史前进的逻辑,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改革中坚定前行。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把“两个大计”转化为教育优先的实际行动
  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地位作用作出全新判断,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落实大会精神,最首要、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把优先发展落下去、落到位、落到实处。现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认为教育老花钱、工作费力、见效又慢,算小账不算大账,有的随意调整学校建设规划,随意更改教育用地,教育改革发展还面临诸多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束缚。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教育系统要行动起来,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向各级党委政府、向全社会把“两个大计”讲清楚、说明白,使教育优先发展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统一行动,真正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这是我们的分内之责,更是对我们意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要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多想办法。去年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各地相继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的党政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要抓住、用好、用足这个机遇,主动设置议题,把一些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提出来,把一些需要多部门共同推进的老大难问题摆上来。要主动汇报、多提建议,争取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督导是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的重要手段,这几年实施的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总的看效果很好,实现了督促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目的。今年还将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建设“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督导新体系。
  要在超前规划上多出主意。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或方案,把中央关于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在高质量制定教育规划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教育进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争得一席之地。这是多年来的重要经验。要加强部省协作,推进以“四点一线一面”为战略重点的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要将教育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东北振兴等重大规划,把教育部分研究透,写好写实。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推动地方在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重大生产力布局等规划时,统筹考虑、优先安排教育,特别是在资金投入、用地、学校布局、园区建设、教育基础设施、专业设置、人才需求、教师编制等方面超前部署。在规划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要在资源保障上多下功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持续保持4%以上,这个成果来之不易。要围绕“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目标,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落实财政教育支出责任。目前除个别省份外,绝大多数省份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都已出台文件,但一些地方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经费标准偏低,有的地方有标准没落实,普通高中债务比较重。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特别是尚未健全的个别省份今年上半年务必出台,确保到2020年建立并落实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办教育单靠财政投入不行,还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都调动起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要完善社会捐赠优惠等政策,扩大社会投入。在筹好钱的同时,更要花好钱管好钱,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做到“科学花钱、按时花钱、均衡花钱、有质量地花钱”。
  二、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育并举”“六个下功夫”,强调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2019年,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朝着“改过来”的目标下功夫,重点针对长期以来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问题,换脑筋、换思路、换办法,改环境、改途径、改习惯,让立德树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要朝着体系化努力。德智体美劳,德是第一位的,具有根本性、引领性作用。目前德育仍存在“软、浮、虚、乱、散”问题。“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浮”,看似活动多、场面大、热热闹闹,但入脑入心不够;“虚”,内容空泛,没扣住对准学生特点,没很好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乱”,家长、校外培训机构和一些社会组织观念有偏差、行为不规范,甚至追求私益、忘了公益;“散”,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还不集中,合力还不够。
  改进德育工作,要重点把握“信、心、活、全、书”五个字。“信”是信仰,要把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教育学生信马列,听党话、跟党走,树牢“四个自信”。“心”是心理,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统筹好大中小学德育有机衔接,做到入脑入心。“活”是生活,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延伸到网络空间,指向道德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在生动实践中把知化成行。“全”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从入学第一课到离校最后一课,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每个班级、校园每个角落,让学校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技能、发放文凭的场所。“书”指教材,教材使用面大、影响深远,加强政治把关非常重要。要严格编审,组织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投入最充足的精力来做这件事,今年重点实现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导纲要。要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及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重要的育人资源。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增进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今年要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语言资源保护、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甲骨文研究与应用工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更深层次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教学改革要深下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今年要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教研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好传统,这方面还要再加强,要把教研对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现在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阅读习惯欠缺,要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读经典、读原著,在系统阅读、大量阅读、深层次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素养,增长知识见识。
  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现在,“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在升学压力下,学校体育有“边缘化”的危险,视力不良和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短板。今年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评价。继续开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监测,把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二是保障。体育设施设备要重新厘定标准、逐步配齐,师资要有计划培养补充。要落实好校方责任险等制度,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三是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进体育教学,切忌“放羊”“跑圈”,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是示范。办好校园足球等特色学校,鼓励开办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课程,辐射带动更多学校开展好体育。健康,不光是指身体健康,现在学生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建立中小学美育课程刚性管理机制,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通过专兼结合、加强培养、岗位激励等举措,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美育器材配备标准,加快推进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美育工作情况以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重要指标,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列入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总书记作了深刻论述,强调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要求加强劳动教育。从今年起要狠抓劳动教育。要推进教育法修订,将“劳”纳入教育方针。要加强引导,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督导评估中。要健全政策,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对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的组织、学段任务、强度要求、教学目标、保障手段等作出详细指导。要找好载体,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加强职业启蒙教育,抓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和各行各业的专业力量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喜悦,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强化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长的监护和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承担好法定的养育和教育责任。
  三、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
  在总书记阐述的“九个坚持”中,教师队伍建设居其一,在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五个部分中,教师队伍建设又居其一,可见其分量之重、要求之高。
  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总书记强调,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第一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师德师风不好,不能算合格老师。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一切环节,都要突出师德把关,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今年,要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落实好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要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配合做好包括“人民教育家”在内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做好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奖励,完善新时代人民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今年要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教师待遇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广大教师静心从教、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要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农村教育越要加强。振兴乡村教育,250万乡村教师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各地适时扩大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逐步扩大“特岗计划”规模,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实施乡村教师发展协作攻坚行动,为乡村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机会,加速补齐贫困地区教师能力建设短板。推进实施“银龄讲学”计划,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要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实施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专业认证重塑师范体系,以公费教育延揽优秀人才,以卓越教师引领素质提升,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水平,重点支持、切实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支持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统筹实施幼儿园、中小学、职校、高校教师“国培计划”。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要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制度,健全师范生定向培养供给补充机制,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政策,完善教师职称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局面。
  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现在教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让老师们疲于应付。今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要取得决定性进展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今年必须取得决定性进展。
  要牢牢兜住底线。兜住底线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底线兜不住,就是工作失误、就是失职。要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全面改薄五年工程规划实施进度,全面组织“回头看”,确保到年底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切实解决好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辍学率较高的问题,对辍学高发区进行重点监测,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进一步增加城镇教育资源供给,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保障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历史欠账多、自然条件差,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存量资金优先保障、增量资金更多倾斜。要聚焦精准,做好学生资助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做到人本化认定、动态化认定、精准式认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要抓紧补齐短板。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公办园主体地位,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民办园发展,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相关工作,健全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进中西部省份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确保到2020年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要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广大贫困地区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从目前情况看,一些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分布不均,部分适龄残疾儿童尤其是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未能接受义务教育,再加上康复医疗等开支比较大,教育扶贫压力很大。要以深入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引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要摸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落实好“一人一案”。健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机制,解决好资源配置、专业指导和条件保障等问题。
  要加快缩小差距。重点支持中西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业建设,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继续实施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等工作,大力推进部省合建工作,引导和支持中西部高校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民族教育是教育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交汇点。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制订加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内地高中班高考录取改革。深入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发展,组织实施好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加快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提高贫困家庭新增劳动人口、贫困地区青壮年普通话交流能力。要全面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督导评价监测工作,推动中西部地区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切实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五、克服“顽瘴痼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校长们、老师们感受最深、呼声最强烈、关注度最高的还是改革,要围绕破除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突破。
  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再难也要啃下来。“五唯”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功利化倾向、从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还教育清静、清爽、清新之风。40年前,恢复高考成为中国改革的先导,今年要把评价改革作为龙头,发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声。要在破除“五唯”问题上打一场硬仗,拿出实招硬招新招。针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领域,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各级各类教师不同职业要求,显性、隐性评价不同方式,全面梳理、分析、评估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层分类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举措。要以立促破、破立结合,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在“唯”与“不唯”之间找到平衡,拿出整体设计,把教育评价改革的大逻辑理出来,搞清楚从哪里突破、规则是什么、路径是什么。要抓住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深化高考、中考改革,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试、更加综合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发挥教育评价改革领头雁作用。
  要继续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教育治理治的是权力,理的是关系。针对学校反映突出的检查多、评比多等问题,要按照中办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要求,能精简的精简、能合并的合并,能一次综合检查就少一些专项检查,列出清单,逐一清理,建立章法,切实解决。要扩大高校在薪酬分配、职称评审等方面的自主权,五部门关于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文件下发后,很多地方向高校放出有含金量的权力,一些地方不再组织职称评审、不再审批评审结果、不再制发任职文件、不再办理资格证书,但也有地方对政策“截流”、打折扣。这里我要强调,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决不能“上放下不放”“明放暗不放”。对中小学办学自主权也要重视起来,今年要专门制定落实中小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文件。对放下去的权力也不能搞“自由落体”,学校“活”起来不是不要规矩,要通过改革和法治的办法,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加快完善重点领域标准,形成按标准办事的习惯,提升运用标准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深化依法治教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育法律制度供给,今年还将出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各地要配齐配强教育执法力量,建立综合执法机制。要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大数据等监管措施,加强对办学方向、质量的规范引导。要依托“互联网+”手段,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瞄准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今年,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将印发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骨干专业,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的职业学校。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打造“金专、金课”,加快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实施卓越研究生教育攻坚行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进一步扩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学校范围,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人才。科学合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岗位,引导高层次人才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深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要破解继续教育发展难题。在我国各类教育中,继续教育还属于薄弱环节,如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很多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上存在缺位,开展培训特别是服务企业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理念、资源、机制和规范管理都存在短板。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继续教育规范与创新,既要深度调整既有利益格局,做好“老城改造”;还要推动新的模式与路径建设,启动“新区建设”。学历继续教育历史脉络长、量大面广,属于“老城改造”,改革发展需要多方协同、稳妥推进。要持续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促进高校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非学历继续教育方兴未艾,社会需求量大,属于“新区建设”,要调动各方资源,满足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习型城市建设、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等,让所有走出校门的学习者都能持续发展、幸福生活。总之,要跳出“老区”建“新区”、建好“新区”带“老区”,努力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要深化开放促进改革。新时代的教育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是宽领域、大力度的。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将工作重点、资源配备、力量投入向此倾斜,在“特”上做文章,“优”上下功夫,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亟需,进一步做好出国留学服务工作,鼓励留学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对接“双一流”建设,抓紧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支持国内高校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围绕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建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把质量高、符合需要的资源“引进来”。对接大国外交、周边外交新增长点抓人文交流,形成与各层次各领域对外开放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外人文交流新格局。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鲁班工坊”等品牌,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相适应的模式。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加大参与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研究制定的力度,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
  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进一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的宣传、应用工作,将其打造成为广大干部师生理论学习的优质资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研修培训。加强研究阐释,高质量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提升用中国思想、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问题的能力。
  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要把讲政治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把“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总抓手,作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党性修养、作风锤炼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要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今年先从教育部做起,把一些不必要的层层检查、层层汇报、层层报材料、层层开会、层层留痕等减下来。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持续督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盯住,坚持不懈,化风成俗。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切实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持续深化政治巡视。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监督和依法查处力度,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坚决反对和纠正教育领域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力推进精准思政,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创新网络思政,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不折不扣将中央关于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思政课领军人才、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和一批网络教育名师。
  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党支部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要把2019年作为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着力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力、感召力、引领力和执行力。采取有力举措,推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落地见效。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要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民办学校有力贯彻。研究出台《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打好中小学基层党建基础。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党建工作,更好发挥老干部作用。
  要确保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在细节上作文章,加强形势研判,重要时间节点都要管起来,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制定工作方案。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机制,形成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合力。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人命关天、安全第一,各位教育厅长、局长、校长要时刻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实责任、警钟长鸣,深入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积极化解矛盾,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切实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完成好今年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我们抓落实的精神状态、方式方法、效果要求都要有新的提升。要高标准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手里面的工作放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全局来推动落实。围绕“五个清单”和即将印发的工作要点,把工作实效作为落实的度量衡,确保工作按时完成、高质量完成。要创造性落实。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突破“卡脖子”问题,把手中现有的“武器”用好,创造条件推动落实。要妥善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的关系,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搞“一刀切”。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对待和处理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争当教育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要在奋进中落实。“奋进之笔”在2018年是初步实践,2019年要让这个品牌成熟起来。今年,教育部层面将组织实施“攻坚行动专项方案”“司长风采项目”“处长奋进纪实档案”,把重大项目实施作为考察识别、考核评估和展示干部风采的平台,着力把教育部建设成为“奋进之部”,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奋进支部”。在地方和直属高校层面组织实施“厅长突破项目”“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实施最有突破、最有特色、最有亮点的改革发展举措。“奋进之笔”是一种机制,是一个载体,是一个行动,是一种责任,要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让奋进成为教育人的精神符号,大家都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同志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满怀信心、奋进拼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21: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7-12 18:10 编辑

教育部负责人就《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9-07-10                               来源:教育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负责人就《意见》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意见》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意义十分重大。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要求,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二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亟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三是深化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全面普及,2018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目前正处于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新阶段。同时,义务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2.请问《意见》起草的思路是什么?

  《意见》起草研制经历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等过程,并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基本思路是:一是注重提高政治站位。更加重视加强党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更加突出义务教育的国家意志和法定要求。二是注重强化价值引领。着重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围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举措。四是注重形成工作合力。动员全党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义务教育,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

  3.请问《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4.《意见》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指示,《意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等。二是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三是强化体育锻炼。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给学生提供更多参加体育锻炼机会。四是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五是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统筹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统筹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劳动。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实践基地。

  5.课堂教学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请问《意见》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意见》聚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优化教学方式。广泛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引导学校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二是强化教学管理。对省、市、县,特别是学校分别提出了规范教学管理的具体要求,比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坚持集体备课和零起点教学,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三是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时间,创新作业形式,杜绝给家长布置作业;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严禁考试排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帮扶制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学习空间。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6.教师是办好义务教育的第一资源,《意见》对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针对义务教育的特点和需要,《意见》提出了新的举措。一是改革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能力。强调要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师范教育,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素质;突出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的全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配置。明确在做好编制总量核定基础上,由县级教育部门统筹调配;制定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力度。三是强化条件保障提高教师待遇。制定教师优待办法,保障教师享有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明确“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联动增长机制。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教师倾斜、向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7.《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请问出于什么考虑?下一步如何落实?

  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具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的义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由于目前程序性规定缺乏,影响了教师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有的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有的过度惩戒甚至体罚学生。有的家长对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也不理解,甚至造成家校矛盾。因此,非常有必要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如何实施。下一步,将按照《意见》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教育惩戒重在教育,要建立在对学生关心爱护、促进健康成长的基础上。二是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形式,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广大教师既热情关爱学生,又严格管理、悉心教导,提升育人效果。三是抓好教师法修订工作,在法律修订中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等方面的权利,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惩戒权力,促进教师敢管善管,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师道尊严。

  8.请问《意见》提出什么样的质量评价体系,来解决教育“指挥棒”的问题?

  《意见》提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三个评价标准。一是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突出考查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等。明确提出党政负责人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二是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三是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监测平台,并将评价结果将作为考核评价干部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依据。

  9.《意见》提出要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

  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对于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具有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意见》明确提出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经费支持力度,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搭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培育、遴选和推广平台,建立优秀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示范区,促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整合建设国家中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带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学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

  10.中小学招生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意见》对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提出了哪些要求?

  《意见》分别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提出了相关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免试。《意见》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二是就近。《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意见》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按照公办民办学校同等对待、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的原则,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做出规定,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样既满足招生人数要求,又确保客观公平,维护正常招生秩序。

  在高中阶段,对招生和考试分别提出了要求。一是强调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二是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1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请问《意见》对加强家庭教育提出了哪些举措?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下一步,将按照《意见》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二是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四是指导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

  12.减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意见》再次提出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请问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考虑?

  减负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必须下大力气去逐步解决的问题。在去年出台“减负三十条”基础上,《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减负要求。下一步要综合施策,推动系统减负。一是通过提高质量减负。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学懂学好。二是通过优化课程减负。从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不得增加教学难度,提前赶进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通过规范课外培训减负。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大处罚力度,杜绝超前超标培训行为,防止给学生增加过重课外负担。四是通过科学评价减负。健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防止“唯考试、唯升学”,解决好“指挥棒”问题。五是通过社会协同减负。实施家校协同育人攻坚行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形成减负工作合力。

  13.请问如何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意见》所提各项目标举措落到实处?

  《意见》从五方面提出了落实举措。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二是落实部门职责,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部门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健全相关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配合。三是强化家校协同,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密切家校联系,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四是强化考核督导。明确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把教育教学督导作为对省、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强化结果运用。五是营造良好生态。要求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支持作用,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2019年6月23日)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
4.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地要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5.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6.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
7.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三、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各地要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9.加强教学管理。省级教育部门要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市县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形成教学管理特色。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制定教案。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违规统考、考试排名和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
10.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各地要完善政策支持措施,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11.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
四、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2.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进一步实施好“国培计划”,增加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加强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素养展示和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1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各地要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做好编制核定工作,并制定小规模学校编制核定标准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服务的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不得产生新的代课教师。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在核定的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编制和岗位数量,并向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备案。制定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公开招聘办法,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对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应及时调整。加大县域内城镇与乡村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力度,建立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进一步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完善教师岗位分级认定办法,适当提高教师中、高级岗位比例。
14.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制定教师优待办法,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联动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切实落实学校分配自主权,并向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对在乡村有教学任务的教师给予交通补助。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15.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校长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领导力。尊重校长岗位特点,完善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推行校长职级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加大校长特别是乡村学校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校长国内外研修。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五、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16.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国家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修订和实施监测机制,完善教材管理办法。省级教育部门制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并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校本课程监管,构建学校间共建共享机制。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完善义务教育装备基本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创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
17.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健全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18.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国家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县域教育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等。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坚持和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建立监测平台,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19.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国家、省、市、县、校教研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20.激发学校生机活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聘用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管理使用学校经费等。各地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控制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应给予支持和奖励。
21.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经费支持力度。实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整合建设国家中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逐步降低班额标准,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2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党政有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要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教育局局长。县级党委和政府每年要至少听取1次义务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3.落实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条件,切实管好学校。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教育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导学校做好党建工作。宣传部门要抓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教书育人良好氛围。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学校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配合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土地供给和学校建设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法落实教师待遇,为学校招聘教师提供支持。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网信、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推动提供更多儿童优秀文化产品,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党委政法委要协调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收费、广告、反垄断等监管工作。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要做好少年儿童有关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工作。
24.重视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防止增加孩子过重课外负担。
25.强化考核督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将其作为对省、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
26.营造良好生态。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报道。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好发挥义务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奠基作用。
(本文原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1-30 1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1-30 10:51 编辑

全篇5“核心”(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4最首要、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把优先发展落下去、落到位、落到实处,5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与核心素养皆无关。3个素养(1深层次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素养,增长知识见识,2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3提升网络文明素养,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与核心素养毫无关联。
全文“立德树人”出现6次(其中一个为标题),全网搜索没有发现核心素养出现在陈部长的讲话和报告及文章中。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9-7-18 16: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阅读,提升自己教育科研水平,对于自己团队开展地理实践课程开发应用研究的自信心、方向感更加明确!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7 11:28 , Processed in 0.0967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