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5-19 21:02 编辑
一 飞逝的巨礁
假托的年份:1866(作品发表前几年)
几件似乎以假乱真的事件:
A: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
B: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6]的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三天而已
C:半个月后,在距克里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威治子午线的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
D: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
E: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西经七十二度十五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
F:1867年4月13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十五度十二分、北纬四十五度三十七分的海面上。.......斯科蒂亚号被架上了干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它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破了一个有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这个工具用巨大力量冲出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来,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二 赞成与反对
人物出场(作者第一人称)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刚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瘠土地进行了一番科学考察之后回来。我是作为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客座教授,由法国政府委派,前去参加这项科学考察工作的。我在内布拉斯加州工作了半年,采集了不少重要的标本,然后,于3月末到了纽约。我预定于5月初返回法国。返国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便对我所采集的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斯科蒂亚号发生意外的时间正好是这个时候。
交代人物身份:我抵达纽约后,有些人便专程前来征询我对此事的看法。我曾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两卷四开本的著作——《海底的秘密》。该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而我也因此成为博物学中这一极其神秘科学的专家。.......《纽约先驱论坛报》也给“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尊敬的皮埃尔·阿罗纳克斯先生”发了约稿函,请他对此事发表看法。我只好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无法保持沉默,所以就说了。我从政治学和科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写了一篇内容翔实的文章,于4月30日发表在该报上。
送上远洋航行的林肯号:公众舆论形成之后,美利坚合众国率先发表了声明。纽约已做好准备,组织起一支远征队,前去清除独角鲸。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已做好准备,争取尽快远航。......7月3日,终于有了消息,说是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驶往上海的一艘轮船,三个星期前,在太平洋北部水域,又看见了那头独角鲸。
这则消息令群情振奋。法拉格特舰长奉命立即启航。。。。。
三 随先生尊便
第二个人物出场:由于同我们这些巴黎植物园的学者圈子中的人经常接触,孔塞伊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觉得他都快成了专家了。他对博物学的分类非常精通,能像杂技演员一样灵巧地把门、纲、亚纲、目、科、属、亚属、种、变种等等,分得清清楚楚。不过,他的学问也仅限于此。他对分类掌握得十分娴熟,其他方面就不行了。他深谙分类理论,但却缺乏实践,我想,他也许连抹香鲸与一般鲸鱼都分不清楚!但他却是个正真而诚实的小伙子!
geonet:我对孔塞伊是非常感慨的,他多么像当下我们学校培养的高分低能的学霸,而在作品中其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大概是作者自己(第一人称)累了就让他来代言吧(就像一个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木偶傀儡而已)。
四个半人物的半个:法拉格特舰长
四 内德·兰德
第三个人物(看似地位低微,实为作者心目中的第二号人物,因为作为一号人物的尼摩船长是神秘的或秘而不宣的,作者--非书中的“我”--想要表达的思想的代言人。geonet阅注):内德·兰德是个加拿大人,身手不凡,在他的危险的行当里,还从未遇到过与他不相上下的对手。他头脑冷静,机智灵活,有勇有谋,除非是极其狡猾的大头鲸或者特别诡诈的抹香鲸,一般的鲸鱼都甭想甩脱他的那把带索鱼叉。
内德·兰德年约四十,身材魁梧,身高六尺以上,体格健壮,神情严肃,不易交往,话不投机,他便立即变脸,凶巴巴的,谁若是惹了他,他便怒火中烧,暴跳如雷。他的相貌很引人注意,尤其是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他的面庞尤显生动。
内德·兰德对海怪的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应该实话实说,他并不太相信有什么独角鲸存在;船上的人全都相信有,而他却是唯一一个持不同看法的人。
简略交代行程路线:
7月30日那个美妙的夜晚,也就是我们启航后的三个星期,我们的船驶达帕塔哥尼亚海岸下风口三十海里处,进入与布朗角同一纬度的海域,已经驶过了南回归线,距离南边的麦哲伦海峡将近七百海里。
关于大气压的的描述我想符合译者序里所说吧: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五 向冒险迎去
此处日期出现错误,可能是作者故意为之,因为前面已有清楚交代:7月30日那个美妙的夜晚。。。。而这里却说(根据后面的叙述(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舰长的这一许诺是11月2日作出的)疑似7月应为8月):
6月30日,我们的船在马鲁伊纳海面向美国的捕鲸船队打听消息。
7月6日,下午三点光景,亚伯拉罕·林肯号从南面十五海里处绕过了合恩角那个孤岛。
7月20日,我们的船驶到南回归线与东经一百零五度相交的一片海域;
同月27日,我们在子午线一百一十度处越过了赤道。方位确定后,我们的船便毅然决然地往西驶去,驶入太平洋中心海域。
从东经一百三十二度处穿过北回归线,朝中国海驶去
此刻,亚伯拉罕·林肯号正位于北纬三十一度十五分、东经一百三十六度四十二分的海域。日本诸岛距离驱逐舰不到两百海里的下风处
六 全速前进
序幕有点长,正幕即将开始。
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跑了不下五百公里
夜里十点五十分
两股巨大的水柱像龙卷风似的直扣亚伯拉罕·林肯号的甲板,人被冲得前仰后翻,缆绳也被冲断。
在这可怕的水柱的冲击下,我被从护舱板上冲了下来,还没来得及抓住什么东西,就被冲进了大海里了。
七 不知种属的鲸鱼
我,仆人,内德·兰德一个都不能少。
亚伯拉罕·林肯号与那个鲸类动物相互冲撞发生在夜晚十一点光景。因此,我估摸着,我们还得坚持八个小时才能等到天亮。
geonet:11月6日,地点不详(作者故意为之,但应该在上文(北纬三十一度十五分、东经一百三十六度四十二分)附近,作者的地理知识足够:昼短夜长,11点之后8小时即7点天亮。
那个现已成为我们避难之所的生物或物体,正露出半个身子在水面上,我立即爬到了它的顶上。我用脚踢了踢它。很明显,它是一个难以穿透的坚硬物体,而不是构成大多数巨大的海洋哺乳类动物的柔软物质八个膀大腰圆的蒙面壮汉,一声不响地钻了出来,把我们拖进了他们那吓人的艇里去。
主角终于登场了。 我立即看出了他的主要特点:自信,因为他的脑袋在肩膀的曲线构成的弧形上高傲地昂着,他的那双黑眼睛沉着冷静地注视着别人;冷静,因为他的肤色苍白而不红润,说明血液流动平稳,性情平和;坚定,这从他皱眉时肌肉的快速收缩就可以看得出来;勇敢,因为他呼吸时粗声粗气,表明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还得补足一句,此人非常高傲,其坚定沉着的目光似乎折射出一些高深的思想。就他的整个形象而言,就其举止与表情的一致来看,按照看相先生的说法,他富有一种毋庸置疑的直率性格。 突然听见说法语的声音,我一下子怔住了: “冷静点,兰德师傅,还有您,教授先生,请听我说!”说话的正是艇长。 geonet :我觉得以上章节都是序章,是引子,是铺垫,后面才是正剧。故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