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理课程设置特点 1.强调学科基础面宽,文理兼修。 对于分别授予地理学BA和地理学BSc两种学位的院校,第一年的课程对文理学生基本是一样的,所有学生都要既学习人文地理也学习自然地理,以及地理学研究方法,以便使他们了解地理学的综合概况,在人文和自然地理的核心原理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并训练相关学习技巧和实践技能。第二年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在必修环节课程设置上文理有所区分,分别侧重各自的方向进一步深入学习。但在选修课设置上有很多共同科目,文理互通。对于不相同的科目,很多学校也允许文理学生互选对方一定学分的科目,也不要求文理平衡。有些学校只有一个地理学专业,授BA或BSc,但从课程设置来看,不管授什么学位,也基本都是文理兼修。 2.选修课灵活多样,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如曼彻斯特大学和杜伦大学,虽然只要求选择4门选修课,却分别提供了22门和17门可选科目。选修课的主题非常广泛,除了经济地理、交通地理、政治地理等传统内容以外,还涉及健康、情感、哲学、性别等。有全球视野的,也有独具地域特色的科目,如剑桥大学的北极地区人文地理,杜伦大学的南极环境、火星景观,牛津大学的非洲社会、当代印度、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单独开设选修课程。 3.教学形式多样。 鼓励学生参与根据各高校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等资料,英美名校在地理学课堂教学方面采取的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参与和各方面技能的培养。教学形式除了教师讲授以外,野外实习、实验操作、小组学习、导师辅导、独立研究等都较为常见。授课形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人数较多的大合堂,一种是小班,方便师生互动。曼彻斯特大学的讲授模块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启发思考、培养技能。即使以讲授为基础的课程也都鼓励学生参与,也经常包含实践环节。 4.考核方式多样,强调综合评估。 从各高校课程教学大纲来看,与教学形式相对应,对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除了常见的期末笔试以外,对所讨论议题的评论、野外实习报告、实训、作业、课堂陈述、课程论文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如曼彻斯特大学,以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评估和考核,以展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反映学生在理解课程、发展技能方面的进步。 5.注重实践环节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体现在课程实验实训、一日往返的短途考察,以及第二学年为期一周的短期野外(国外)考察实习等。杜伦大学有很多课程提供国内外实习机会,如环境和城市研究方面的课程,提供到瑞士、冰岛、挪威、柏林、加州等地实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实验和制图练习,要求以书面技术报告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分析和呈现野外项目的结果;城市野外实习,分析城市的历史、经济、社会构成,城市景观与空间格局的演变,社会公平与冲突,工商业区位,住宅与房地产,生产与消费,阶层、种族、性别与政治的区域特征等。 6.重视地理素养,课程设置具有连续性。 法国地理课程在前四年初中,后三年高中的中学阶段,不论是长期中学或短期中学,也不论是哪一组、哪一科,地理课始终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法国,如何从生活和学习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等一系列地理技能都成为每个中学生在其毕业之后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法国中学生在自己的整个中学学习阶段都要和地理课打交道,地理知识的学习是相当连续的。这样易于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地理技能的掌握以及地理素养的形成。从这种连续性的课程时间安排上,无疑从政策层面上又体现了法国对地理教育相当重视,这种安排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7.紧扣时代脉搏,课程内容现代化 课程设置的现代化理念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源自美国,它强调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的成就,课程设计要注重现代科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随着缸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实现课程设置的现代化,都把加快教育改革作为迎接21世纪的主要措施课程现代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界受到各方人士的共同关注。法国在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其地理课程内容紧随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步伐,将“世界主要强国”、“世界三大经济力量”、“体现在洲级的个别世界地理问题”等一系列具有明显时代性的地理热点话题纳入到中学地理课本中,将一个瞬息万变的生动世界带进了中学地理课堂。它呈现给学生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原理,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甚至近在咫尺的具体地理问题和话题,这样大大缩短了地理课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无疑有利于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