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1-11-25 20:21 编辑
古代城池建筑,北宋东京城的街道、河流、建筑群如何布局?
北宋东京城(现今开封),城池之大,难以想象,有三道城墙,全城规划整齐,从《东京梦华录》中就可以看出,东京城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一座城池。后来在宋金战争时,金兵攻陷东京,南宋皇帝宋高宗将首都南迁至临安(今杭州),最后东京城被金兵毁灭殆尽,只剩下祐国寺塔和繁塔。 东京城是宋代的都城,又名汴梁城,如今的封城,是明代在北宋东京城的内城位置上建设起来的。 北宋东京城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全城的城墙、护城河、衙署、寺院、宫廷以及园林是什么样的?张驭寰先生曾亲身考察,将北宋东京城的面貌进行全面复原,绘成了一幅当年全城的平面图,只是后来在文革时期丢失,后又重新绘制成图,以解决北宋东京城的不足之处。 东京城整体布局和规划 按照周王城图的建造规则,凡是建造城池,基本上都是方形,里面是十字大街贯穿全城,东西南北设立四个城门,城墙周边是护城河。确实,东京城是一座矩形城,整个城池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非常整齐,宫城即皇城,城墙南北长900米,东西宽200米;内城也就是旧城,明清时代开封城的位置,南北长2900米,东西宽2600米;外城即新城,南北长5800 米,东西宽4800米。这三个城的城门、位置、门名,通过复原图便可以看出,三个城的城墙外,都有护城河。 街道规划布局 东京城道路成十字形相交,以道路宽度来划分,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之外还有一般的大街; 主干道有一条,也就是中心街。它位于中轴线上,宽四十米,南从南薰门,北到宣德门,经过南薰门里大街、御街,过龙津桥,进入朱雀门后,那一段道路叫做天街,再往北过州桥,到达宣德门。 次干道有四条,南北方向的大街有两条,一条是东城的从宣化门直通陈桥门、另一条是西城的从戴楼门直达安肃门;东西方向直通的大街两条,分别是南城的新郑门直通新宋门、北城的万胜门到新曹门,四条次干道大街宽二十五米。 一般的大街每条都不能贯通全城,除了大街可以在途中找出位置,小街小巷基本上是查不到位置的,除此之外,全城的五条斜街也是很有特色的街道,从这些街道就能看出东京城的繁华,历史上最先有夜市的便是东京城,当时人们在傍晚都喜欢去市内,那时候已经取消夜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大家对《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印象深刻,街道繁华,街道两旁全是商铺,各种各样的商铺应有尽有,《东京梦华录》里面将东京城的所有有趣的事都描述出来。 河流规划布局 北宋东京城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全城有四条河流进城中,古人筑城讲究引水入城,但是一般只有一两条河水引入,然而东京城有四条河流,它是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上的一个创新。 蔡河从城的西南方向入城,到曲麦桥后向东流,途中经过龙津桥、横桥子,整条河上有13座桥,河流到宣化门后,出城向南流入汴河,接着流入金梁桥后进入内城,再经寺桥流向东南,出内城南处,直达大通门便桥,最后自此出口流向东南方向。 金水河从西北水门进入,通过内城的护城河与宫城相交,河上有3座桥。 五丈河向城东北的斜方向流出,流向东北,从东北水门出城,河上有6座桥,这两条河都与全城护城河相交,构成水网体系。 城内其他建筑群布局 城内庙宇有单将军庙、泰山庙、白眉神庙等16座,宫廷有九成宫、东太宫、天清宫、遥花宫等16座,观有醴泉观、延真观、五岳观等8座,其余宫观庙宇也非常多,但是大多只能知道这些建筑的名称,已经找不到任何具体位置。 寺院佛塔有法云寺、大相国寺、开宝寺、繁台寺、太平兴国寺、显宁寺等15座; 院有观音院、兴德院、三学院、茆山下院等10座; 城中名楼有十三间楼、杨楼、白矾楼、长庆楼等,特别是斑楼、白矾楼最为出名; 除了这些,东京城的园林设计也很突出,在独建园池中,以玉津园、奉灵园、下松园、丽景门外的宜春苑等最为著名。 其他如方池、园池、蓬莱池,都是东京城内的园池景点,几乎遍布全城。 城中许多有商店,名目繁杂,有药铺、漆铺、茶铺、酒铺、金银珠宝铺、书铺、旅店、就连当时的水果也很丰富,这些商铺分布在各个街道两旁。 总结语 总观北宋东京城的位置,全城的城墙尺度、街道、河道、桥梁、街坊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都是有根据的,查出名称的就有一千多个,只是很多建筑的具体位置已经找不到。 东京城整体以中轴为对称,沿用《周礼·考工记》王城图为基本原则,因为夜禁制度被取消,所以出现了大街小巷的规划方式,全城的东西大街11条,南北大街19条,共计两百多个街坊,从它的规划布局来看,这确实产生了“大街小巷”的布局思想,同时又有河流入城,每条大街都有商店,逐渐形成商业街。 街坊也都这样显得整个城市都非常热闹,据考证,宋朝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尤其是宋仁宗赵祯在位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东京城城池的修建,是我国城池史上的一大转折! 参考资料: 李濂《汴卞京遗迹志》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 《笔记小说大观》17卷35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