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6|回复: 5

[读书推荐] 一本被书名误导的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5 0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1-12-7 21:01 编辑


纯文字

愚阅版

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似,这本书严重被书名误导了。(其实对于60后70后来说,前者基本不会被误导,因为首先知道保尔柯察金(实际应该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后就知道这本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1-12-7 14:55 编辑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
作者: 阮一峰

过去两个月,我一直在读这本400页的书。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有价值的好书之一。

它很独特,一半是游记,讲述作者与儿子的一次摩托车旅行,从明尼苏达州一直到加州,耗时17天;另一半是哲学讨论,作者剖析自己的思想,寻求心灵的答案。两种文体交织在一起,维基百科称它为"哲学小说"。
作者波西格(1928-,Robert M. Pirsig)大学时主修生物化学,后来对哲学产生兴趣,1950年前往印度学习东方哲学。回国后,在当地大学担任写作课教师。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精神病院,接受过28次电击疗法。
1968年出院后,他带着10岁的儿子克里斯,进行了一次长途摩托车旅行。他把旅行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了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由于连续被121家出版社拒绝,直到1974年,这本书才出版。但是出版后,销售量惊人,超过500万册,成为70年代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目前累计销售量已经超过1000万册。《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它是"世界上被拒稿次数最多的畅销书"。
此书在国内有两个中文版:《父子的世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黄欣译,1999)和《万里任禅游》(重庆出版社,张国辰译,2006)。后面一个版本,今年9月已经再版了,并且终于将书名改成原名了。网上有这个版本的下载,翻译得相当不错。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很奇怪,"禅"和"摩托车"有什么关系,怎么会放在一起呢?
读完才明白,这两个词都是象征。"禅"象征一个人内心的心灵探索,是主观哲学思考;"摩托车"象征科学技术,是客观的外部存在。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暗示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将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达到一种和谐存在的境界。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维修摩托车"也能成为一种"禅",那会怎样?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
"本书不应该在任何意义上,与东方佛教徒的禅学实践联系在一起。它与摩托车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这本书的主题其实可以概况为,在工业时代,如何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以及如何去信。
所谓"信仰",说到底就是对世界的某种理解,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在工业时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技高度发达、产品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普通人的理解、工业力量仿佛一种不受操控的怪兽,理解这样的世界,找到内心的信仰和平静,谈何容易?
"在你经过大城市的工业区时,你就会看到整片所谓的科技区。门前围了高高的铁丝网,大门紧锁,告示牌上写着"禁止跨越"。在一片污浊的空气之后,你看到的是奇形怪状而又丑陋的金属物和砖块,也不知用途为何。它的主人你永远也见不着,它为什么在那儿也没有人知道,所以你感受到的只是一股莫名的疏离感,仿佛你并不属于那儿。它的主人和知其来由的人可不希望你在附近闲逛,这些工厂让你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有陌生的感觉。它特殊的形状、外观还有神秘感,一切都在叫你"滚开"。
你知道这一切总有解释,而且它们毫无疑问地对人类间接地有些益处,但是这些益处你没看见,你只看见"禁止跨越"和"保持距离"的牌子,你只看见人们像蝼蚁一样为这些庞然巨物做工。于是你想,即使我是它们的一分子,也不过是另一只做苦役的蝼蚁罢了。"
作者认为,寻找心灵的平静,需要感性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统一。
"感性"是指追求内心感受,不追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和运行机制。比如,感性的人骑摩托车兜风,看重的是骑行的快感、旅途的美景,以及其中包含的禅意思考。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 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脚下飞驰而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过的土地没有两样。它结结实实地躺在那儿,虽然因为车速快而显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随时停车,及时感受它的存在,让那份踏实感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
"理性"则是指逻辑分析和科学理解能力。理性的人骑摩托车兜风,会想搞清楚摩托车的运行原理,以及发生故障时如何维修。
"出毛病的时候,活塞因为过热而膨胀,会很容易就卡住汽缸壁,有的时候甚至会熔化。它会卡住发动机和后轮,造成突然刹车。这辆车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害得我整个人都冲到前轮的上方,后面的人几乎趴在我身上。
......发动机当时非常热,周围的空气都受到传染,微微地震颤起来。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热力所发射出来的光芒。如果我将手指沾湿放上去,它一定会像碰到热铁一样嗞嗞地响起来。因此我们就只能慢慢地骑回家了。一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是活塞出了问题,需要大修一番。"
如果感性和理性能够结合起来,一个人就能正确面对这个世界,找到心灵的宁静。
当旅行结束,作者骑到了加州,看到了大海。在那一刻,他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对的。
"几分钟之后,我们顺着这条路骑到了山顶,然后又笔直地往山谷落下。一路风景十分优美。我觉得这个山谷和美国其他的山谷完全不同。往南边一点就是所有葡萄美酒的产地。山坡像波浪一样起伏,呈现出优美的曲线,而路也是蜿蜒曲折。我们的身体和车子缓缓地顺着山路向下走,同时向路边倾斜过去,几乎可以碰到树叶和树枝。高山地区的岩石和枞树远远落在身后,在我们周围是平缓的山坡和葡萄树,还有许多紫色和红色的花朵。从山谷冒出了浓郁的雾气,那是森林的气息和花香融合在了一起。在遥远的那一端,则是看不到但可以微微嗅得到的海洋气息。
......人只要活着就会发生不愉快的事和不幸的事。但是我现在有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内里:我们赢了。情况正在慢慢好起来。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期待。"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摘录
1.
过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怀着爱意的生活,一种高高兴兴、简单明了的生活。
2.
单调乏味的日子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究竟自己是怎么过的,而时间已悄悄溜走了。
现在我们的确空下来了,我想谈一些我自己觉得颇为重要的事。
3.
风一时起,一时落,不断地吹送过来......它们来自那么遥远的地方。
4.
我对许多事情都有些不确定,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话说得这么多。
5.
她说如果埋葬一个人时出了问题,他的鬼魂就会出现。这一点的确如此,斐德洛没有得到安葬,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6.
我想了一下,他还是值得我向他解释的。
7.
是什么把他们带进殿堂里的......答案不一而足......逃避平凡生活的芜杂,无可救药的厌倦,逃离自己欲望的束缚。
一个脾气好的人想要逃离喧闹、令人紧张的环境,而来到寂静的高山,在这里你极目远眺,透过静谧清新的空气,愉快地描摹永恒宁静的山色。
8.
他的确是跨入了这个领域,但是却对答案不满意。
9.
他几乎从生理上产生了对这座山的需要。他抽象的思路已经变得这样绵长,必须要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才能够保持思路的清晰。稍有分心或是有其他的思想或是有责任在身,都很可能破坏思想的进展。
早期的失败使他觉得不需要按照一般的社会标准去思考,他的思想早已很少有人能明白。他认为像学校、教会、政府和政治组织这种机构,都是想用某种特定的目标而非真理来引导别人的思考,以使他们的机构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以控制别人来继续为这些机构服务。
因而,他认为早年的失败,其实对他来说是一种福气,在偶然之间就使自己从为他所设下的陷阱中逃了出来。在他的下半辈子,他对于这些机构所谓的真理警戒心变得非常高。当然一开始,他并没有这样想,只是后来逐渐演变成这样。
10.
他很高兴能够独自一个人在空旷的船舱里读这本书,否则他永远不可能读进去。
11.
有些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底下,从来不知道有这么高的地方存在。
12.
在这思想的高原地带,你想得愈用力,走得就愈慢。
他以科学的方法来阅读,不只读字面的意思,而且把每个句子都拿来实验,同时记下问题,以待日后解决。
我的运气不错,我有他大量的笔记。
13.
你成了一部机器,不断地对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天真学生重复同样枯燥乏味的教材。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你变得这样乏味,因而对你失去了尊敬。大家也受了你的传染。
你不断上课、上课、上课的原因是,这是经营一所学校最经济的方法,让外界的人误以为学生得到了完整的教育。
14.
真正的大学并不听命于任何民意机关,也不是由任何建筑物所构成的,只要它自己宣布这个地方已不再是圣所,真正的大学就已经消失,所遗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砖墙、藏书和种种物质的结构罢了。
15.
真正的大学并没有特定的地点,也没有校产;既不支付薪水,也不接受物质的报酬。
真正的大学是心灵的世界,是多少世纪以来流传给我们的理性思想,它不存在于任何特定的建筑物之内。这种心灵的世界,许多世纪以来都是通过一群所谓的教授所传递的,而教授这个头衔并不属于真正大学的一部分,大学的本质在于流传下来的理性的自身。
16.
除了这种心灵的世界之外,不巧也有一种合法的机构有同样的名称,但是却完全是两码子事。它是非营利性的组织,隶属于州政府,同时坐落在特定的地方,它不但拥有校产,还能发薪水,收学费,还要受法律的约束。
然而这种大学,也就是合法的组织,却没有办法真正提供任何教导,它不但无法激发新知识的产生,也无法衡量学问的价值。它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大学,它只像教会外表的建筑一样,坐落在某个特定的地点,提供真正的教会各种有利于生存的环境。
斐德洛认为,凡是没有办法觉察这种差异的人,就会误以为掌握了教会的建筑就等于掌握了教会。他们认为,学校的教授既然领了薪水,一旦得到上面的指示,就应该抛弃自己的见解,毫无异议地接受学校的指挥,就像受雇于一般公司行号,处处要为老板说话一样。 他们看到的是虚假的大学,而没看到真正的大学。
17.
他的动力:勇于说出真理的使命感。
18.
一个人可以信仰真理,也可以通过理性去追寻真理,或者和当局对抗,但是为什么会像他这样夜以继日地燃烧自己?
19.
如果你对事情有完全的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的态度。
20.
如果一直向前看,或者只看到目前的状况,对你并没有任何意义。一旦你回顾以往,就会看到一种模式隐隐出现。如果你由这个模式出发,那么很可能会迸发出一些东西。
21.
科学的问题在于它并没有和人的心灵连在一起,所以在盲目之中表露出它丑陋的一面,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厌恶。然而过去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大家最关心的是衣食住行的问题,而科学正好能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要。
但是现在有更多人相信、也注意到科学所产生的丑陋现象,因而怀疑我们是否需要牺牲灵性和美感上的需要,以满足物质方面的欲望。
22.
解决的方法不是抛弃或否定理性,而是拓展理性的内涵,使它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23.
在温暖的被窝中,我又想了好一阵子山顶的雪和风,还有哥伦布。
24.
除了她走后所留下的精神涡流,教室里只剩下一股悲伤的气氛。而原先我所要来看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25.
实体的山往往能象征人们灵性长进的路。就好像那些在我们身后的山谷里的人们,大部分人望着灵性的高峰,但是一生从来不曾攀上过,只是听听别人的经验就已经很满足,而自己不愿意花费任何心血。有一些人则是靠着有经验的向导,他们知道最安全的路,因而能够很顺利地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但是还有另外一批人,不但没有经验,而且不太相信别人的经验,想要走出自己的路。其中很少有人能成功,但是总有一些靠着自己的意志、运气还有上天的恩典而做到了。
26.
那些成功的人要比别人更明白,其实登山并没有惟一或是固定的路线,有多少这样的人物就有多少条路。
27.
她之所以写不出有关波斯曼的事,是因为她想不出波斯曼有什么值得重复写下来的地方。很奇怪,她竟然不知道自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而不要在乎别人说过什么。而把题材缩减到一块砖就突破了她的瓶颈。因为很明显地,她必须直接地、不受任何阻碍地观察这块砖。
28.
一旦他们能自己直接观察,就会明白有无穷的题材值得写,这是一种培养信心的训练,虽然他们所写的看似微不足道,但是终究是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模仿别人之作。
29.
废除分数和学位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处罚驴子或者是抛弃它们,而是给这些驴子适当的环境,让它变成自由的人。
30.
愈聪明愈认真的学生愈不需要分数,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问的本身比较感兴趣。而愈懒惰愈愚笨的学生则愈需要分数,因为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及格了。
31.
把心怀怨恨的学生教成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不是他想要做的。
32.
他和太太在山里露营了许久,她问他为什么一直都这么沉默,他也说不出原因,他只是停下来等待,等待那颗思想上尚未出现的晶种,能够突然地把一切都具体化。
33.
如果你只是为了爬到山顶,这种目标是很肤浅的,维持山的活力是靠这些周遭的环境,而不单单只是山顶而已。 但是当然,没有山顶,就不会有山的周围,是山顶界定了周围。
34.
凡是有创意的人都有那个神秘而属于个人的内在目标。
35.
他谈论的话题永远是别的事和别的地方。他的人虽然在这里,但是他的心却不在这里。因为他拒绝活在此时此地,他想要赶快爬到山顶,但是一旦爬上去之后仍然不快乐,因为山顶立刻就变成"此地"。他追寻的,他想要的都已经围绕在他的四周,但是他并不要这一切,因为这些就在他旁边。于是在体力和精神上,他所跨出的每一步都很吃力,因为他总认为自己的目标在远方。
36.
学校这座理性的教会主要就是研究那些能被界定的事物,所以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神秘的主义,他就应该去修道院而不是去大学,大学要研究的是能够形之于文字的事物。
37.
一旦你被训练得轻视自己的喜好,那么当然你就会对别人更加顺服----变成好奴隶。一旦你学会不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你就会为整个体系所接受。
38.
爬到山顶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看到蓝天。
39.
当远方有座高山或者哪怕只是山丘,你就拥有了空间。
40.
前沿就是一切行动所在。前沿包含着未来的全部可能性。前沿也包含着过去的全部历史。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到哪里去追寻过去与未来呢?
41.
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伤怀,又一天消逝了,展现在眼前的只是逐渐沉重的暮色。
42.
一直到作品呈现出它该有的形式,他的内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
43.
钓鱼回来的人通常充满了热忱,有力量去面对几个礼拜前他已经厌恶至极的事物。因此,事实上他并没有浪费时间,只是我们以世俗的眼光认为他是如此。
44.
在修理机器这方面,如果你的自我太强,往往无法把工作做好。因为你总是会被愚弄,很容易犯错,所以修理人员自大的个性对他颇为不利。如果你认识很多技术人员,我想你会同意我的观点,他们往往相当谦虚而且安静。当然,也有例外。不过即使他们起初无法保持安静和谦逊,长久工作下来,也会变成这样的个性。同时,他们还具有高度的警戒心,专注而又懂得怀疑,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45.
机器会反映出你真正的个性、感受、推理和行动,而不是反映你自我吹嘘、膨胀的那一部分。如果你的士气来自于你的自我,而非良质,那么这种虚假的形象很快就会完全崩溃,那你就会非常沮丧。
46.
我在公路上慢慢地走着,不想去打扰阳光,这正是早秋的感觉。
47.
森林里面的寂静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所进步。
48.
我认为身体上的距离和寂寞毫不相关,造成寂寞的原因是心理的距离。在蒙大拿和爱达荷州,身体上的距离虽然很遥远,人们心理的距离却很近,而在这里正好相反。
49.
大众媒体让他们以为身边的事物是不重要的,这就是他们寂寞的原因。你可以从他们脸上看到寂寞。先是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搜寻的神情,然后一旦看见你,你对他们来说便只不过像一个物体,算不得什么,而不是他们想要寻找的对象,因为你不是电视上的人物。
50.
然而伟大的书籍早已为世人所知,斐德洛的作品却没有出版,所以我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把他的思想详细地写下来。
51.
苏格拉底曾经告诉高尔吉亚,修辞学和烹饪都是煽动人的学问----是很卑微的思想----因为它们所诉求的是人的情感而非真正的知识。
52.
代表善的智者和代表真理的辩证学者为人类未来的世界走向而争斗。真理这一方赢了,而善输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接受真实很少有困难,而接受良质的阻力则很大。
53.
雨小多了,所以我们能看到地平线,遥远的天边有如此明显的一条线,清楚地区分开了浅灰的天空和深灰的海水。
一个人只要望着地平线,内心就能得到宁静。
54.
往往我们对别人指责最严苛之处,就是我们最害怕自己的地方。
55.
大海寒冷湛蓝,很奇怪,却让我有绝望的感觉。住在海边的人永远不会了解海洋对于住在内陆的人的意义----它代表了如此遥远而庞大的梦想,虽然就在眼前,但是在最深的潜意识里,你却看不见它。当他们到达海洋的时候,将意识与潜意识的梦境相比较,就会感到挫败。他们走了这么远的路,却到达了一个永远无法探知深度的神秘之处。它是一切的源头。
56.
现在在思索,海到底究竟有多远......
57.
克里斯哭的声音渐渐小下来,但还是没有止住。海风吹在我们四周长长的野草上,雾逐渐散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20: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1-12-6 20:07 编辑

父子的世界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全部版本(19)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译者: 张国辰
作者: 罗伯特•M.波西格 (Robert M.Pirsig)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 2011-9-1

4)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译者: 张国辰
作者: [美]罗伯特·M.波西格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 2018-9

4)


万里任禅游
译者: 张国辰
作者: (美)罗伯特·M·波西格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

3)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出版年: 2005-8-1

3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译者: 宋瑛堂
作者: [美] 羅伯·波西格
出版社: 行人
出版年: 2013-2

1)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HarperTorch
出版年: 2006-4-25

1)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Pirsig
出版社: Bantam
出版年: 1984-04-01

2)


父子的世界
译者: 黄欣
作者: [美] 罗伯特·M.皮尔西格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 1998

1)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William Morrow Paperbacks
出版年: 2008-9-30

3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出版社: 天下雜誌
出版年: 2020-5

5



萬里任禪遊
译者: 罗若苹、李昆圳
作者: Robert Maynard Persig著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 1993/5/15

1)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Pirsig
出版社: Vintage Classics
出版年: 1991-6-6

6)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William Morrow
出版年: 1974-5-1

7)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pirsig
出版社: Random house
出版年: 2014

1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William Morrow
出版年: 1974-01-01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Bantam Books
出版年: 1980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Macmillan Audio
出版年: 2006-11-14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Macmillan Audio
出版年: 1999-06-19

8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 Robert M. Pirsig
出版社: Books On Tape





出版年: 1997

作者: [美] 罗伯特·M.皮尔西格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原作名: ZEN and the art motorcycle maintenance
译者: 黄欣
出版年: 1998
页数: 411
定价: 22.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5714984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作者: [美] 羅伯·波西格
出版社: 行人
译者: 宋瑛堂
出版年: 2013-2
页数: 4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890553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2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推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这是一部神奇的书,最初被它奇特的名字和很酷的封面所吸引。带着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联以及作者会用怎样的故事形态和写作手法来阐述这一奇特关联的好奇心,我在一周内把这部将近500页的哲学小说给读完了。对于我这样的哲学小白来说这是一次不太轻松的阅读之旅,但是却让人深感难忘。





这是一部多元的书,兼具传记小说,游记小说以及哲学著作的特性。
作者通过游记的方式讲述了精神病康复之后的主人公,带着自己十多岁岁的儿子克里斯和一对艺术家夫妇一起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州,周游美国大陆的经历。这是一个苦苦追寻和探求真理,在最后顿悟的故事。也可以看成是波西格本人的自传。他们一路朝前走,他一路回忆起死去的鬼魂斐德洛,并一路以哲学肖陶扩(是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早期在美国非常流行的成人教育运动)的形式,将旅途所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野外露营的各种经历,父子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摩托车修护技术等旅行中的日常经历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的理论进行阐述。并进行了对二元论的反思,以及作者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等各方面知识体系的体悟与思考进行阐述。





书中埋的各种伏笔让这个旅游的经历变得充满神秘的色彩,让原本如哲学教科书般的理论阐述变得不那么乏味,也让其中一条主线,作者踏上这次漫长的骑行之旅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清晰而生动。斐德洛一开始是以死去的死去的鬼魂的形态出现在主人公的记忆里的。雯德洛大学时学的是化学,后来去韩国服过兵役,又去印度学过哲学,回国后一边读哲学博士,一边在大学任教。在任教期间,他一直在攻克“何为良质”这个哲学命题。从接触这个命题开始他的人生似乎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在追寻良质的道路上,他陷入了所学的哲学理论与他的研究之间的矛盾之中,以及同校方的对立之中,在找出良质的答案之后,斐德洛疯了,他疯在了课堂上。接着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痛苦的治疗,期间还要承受跟儿子的长久分离,同时也失去了大学里的工作。





随着旅行越来越接近雯德洛工作过的学校,书里主人公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雯德洛就是他,他就是“复活”后的雯德洛,他的精神状况每况愈下,跟儿子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他原本计划在他还没有彻底犯病之前把儿子先送回家。虽然他很舍不得再次跟儿子分开,但是他更不愿他的病情拖累了他,好在最后他终于没有再犯病。
“我们又沿着这空旷的路继续骑下去,我不想拥有这些草原,或是把它们拍下来,我也不想改变它们,甚至也不想停下来,或是继续走下去。我们只是沿着空旷的路继续骑下去。”
这是雯德洛的经历,也是作者本人的真实人生。
我想这才是对禅的最好的理解:放下执念,破除执念,觉醒在顿悟的那一瞬,他放下了过往,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让他获得了获得心灵上的回归与平静,让他重获新生。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常常太忙而没有时间好好聊聊,结果日复一日地过着无聊的生活,单调乏味的日子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究竟自己是怎么过的,而时间已悄悄溜走了。”读罢此书,让人多少从中获得了启发,不管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得有多快,我们都不要忘了时常停下匆忙的脚步来感受一下人生的意义。
“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往往你提出的许多问题,都会碰到无法解决的状况,因而你就可能丧失信心。其实大可不必如,如果你一时找不到答案, 就表明你设计的问题无法替你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因而你对问题的了解必须更广泛。所以你要做的是进一步研究你的问题,而不是摒弃这些无法回答的状况,它们合适与否的答案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它们能够让你成长!”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2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wenmi.com/article/pua8tx02z8x0.html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的大名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了。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要远远比它的书名更加丰富。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本小说,一本传记,还是一本哲学作品。当然了,也是一本难得的好作品。


这本小说所讲的是,中年的父亲带着十四岁的孩子克里斯骑着摩托车横穿美国大陆,前往西部旅行的故事。为什么一个中年的父亲,要带着孩子骑行这么远呢?这是我读这本书时的第一个疑问。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伏笔,这是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忽略了这一点:父亲在和他的朋友们聊天时提到,他的儿子克里斯精神上有问题。这个细节只在书中出现过一次,也没有透露太多,直到小说的最后,父子间的对话才和它形成呼应。


说实话,这本书不是很好读,因为前半部分有点“无聊”。我读了一大半,才渐入佳境,然后连续两天一气呵成,把后半本读完了。这本书“无聊”的地方在于,它还有一个“哲学作品”的身份。


主人公在这趟漫长的骑行过程中,以维修摩托车为起点,探讨了科技与反科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主观客观与良质等哲学问题,还探讨了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禅与道,等等。


没有一点哲学基础的人,很难读懂。所以,读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无聊。


但是,没关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还有另一层身份——传记——这层身份却非常吸引人。


这本书是小说,其实也是作者所写的一本自传。在书里面,你会反复听到主人公提及一个叫做“斐德洛”的人。斐德洛是谁?斐德洛这个名字出自柏拉图的对话录,他是古希腊的一名智者。


这个叫斐德洛的智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学术成就,我们现在已经几乎无法知晓了。只知道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映衬柏拉图的伟大。这有点像公输班的存在,就是为了映衬墨子的存在。


但是,问题是,公输班不伟大吗?他同样伟大。斐德洛很可能也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只是因为他的学术观点和同时代的主流思想家不一致,才招致后世对他的忽视。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的主人公很显然是同情他的。因为他笔下的斐德洛和那位智者斐德洛很相似,在这个时代同样也受到了主流哲学的打击。


斐德洛大学时学的是化学,后来去韩国服过兵役,又去印度学过哲学,回国后一边读哲学博士,一边在大学任教。在任教期间,他一直在攻克“何为良质”这个哲学命题。他最后顿悟了,他发现良质才是世界万物的根本,有了良质,才有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斐德洛打破了主观和客观二元对立的哲学理论,开创了良质、主观和客观这个三元理论,继而又认为,主观和客观最后都归结为良质这一一元框架。什么是良质呢?斐德洛觉得它有点类似于《道德经》中所说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本源。


但是,在找出良质问题的答案之后,斐德洛自己也疯了。疯在了课堂上。接着他失去了大学里的工作,接受了二十多次的电击治疗。


你一定会好奇,斐德洛到底是谁?其实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波西格。波西格曾经正是因为思考哲学问题,最后得了精神病,接受了二十多次电击治疗。


了解到这一点,这本书面纱背后的疑团就真相大白了。其实波西格所写的斐德洛,就是他自己,小说中的斐德洛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他曾经所经历的。


所以,《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所写的旅行过程,其实就是精神病康复之后的作者,带着自己的儿子克里斯一起去追寻过去的过程。他一边朝前走,一边回忆起斐德洛——曾经的自己——以及他的思想主张。


然而,这种对过去的追溯,让他又面临着再次疯掉的危险。所以在小说的最后,主人公在面对曾经学习和思考哲学的地方时,精神又开始紊乱。他对儿子克里斯说,你得自己坐车回老家,我这次情况很危险,以后能不能再重聚可能说不定了。


克里斯这时候一直哭着不停,他也想起了父亲疯掉时的恐惧。对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来说,这趟旅行的结果是他所无法接受的。波西格也倍感心痛,开始责难克里斯。这时候,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伏笔的作用出来了。


原来,克里斯精神也有“问题”。他在老家时,和邻居、亲戚、朋友、同学都搞不好关系,别人都怀疑他精神有问题,只有他的父亲把别人的质疑一一挡了回去。所以这次旅行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带着克里斯换换环境,离开那个让他备受质疑的地方。


在主人公意识到自己快要再次疯掉之前,父子两人的一段对话打开了双方的心结,读起来还真是让人有点潸然泪下:


过了一会儿,他哭着问我:“你为什么离开我们?”什么时候?“在医院的时候!”没有办法,警察把我带走。“难道他们不让你出来吗?”不让我出来。“那么,你为什么不开门?”什么门?“那扇玻璃门!”……那扇玻璃门我打不开,他们不让我打开它。我必须照着他们的话做。“我以为你不想见我们。”克里斯说,他把头低了下来。他眼中出现了这些年来一直存在的恐惧。现在我看到那扇门了,它是在一座医院里。


原来,克里斯之所以有那些异常的举动,完全是因为父亲在患病被警察带走时给他造成了阴影。


此时,主人公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康复呢?克里斯就是他康复的理由。作者写道:“往往连我们都无法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他就是我要出院的真正理由,因为让他独自长大是不对的,而且在梦里他总是想把门打开”。


也许斐德洛对“良质”的顿悟并不能代表什么,此时的波西格才是真正顿悟了。打开了心结,这就是“禅”。


波西格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本特别优质的小说。它充满哲学韵味,却能打动人心,又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智慧向读者完全倾吐了出来,这是很难得的。


说这本书是“神书”一点也不过分。毕竟,它是伪装为小说的自传和哲学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2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1-12-6 22:08 编辑

喜马拉雅:《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2011版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8488066/
珍藏版?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8488066/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对斯蒂芬·霍金、乔布斯 影响至深的哲学经典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ommend_more_video.0

徐英瑾: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ommend_more_video.9

十分钟了解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ommend_more_video.8

如何找寻“良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ommend_more_video.2

什么是“正确”本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id_from=333.337.0.0

人应当多大程度的独立构建精神世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ommend_more_video.0



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子城。15岁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他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并试图建立自己“metaphysics of quality”的理论架构。不停地思考这些问题使他长期饱受折磨和束缚。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1963年起医院对他进行了多达28次的电休克疗法,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后来他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论并且出院,转而开始潜心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1968年他与长子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从双子城出发,在中西部旷野、洛矶山区和西海岸从事心灵探险。他希望从狭窄而受限的自我解脱,于是才开始这场横跨美国大陆的万里长旅,一路经过复杂经验与反省思考,终于恢复了自我的完整。本书即为追记这次旅行之作。1974年,本书在被121家出版社拒绝后终于出版,立即成为超级畅销书,第一年即销售达百余万册,而且在之后十余年一直居于畅销排行榜之列,并被美国读书界选为7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

此后波西格一直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与第二任妻子驾船横渡大西洋并继续四处旅行。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7 10:51 , Processed in 0.0917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