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5|回复: 0

[星友百家谈] 我们身边的地理(一)兴趣盎然,责任上肩——一个乡村地理教师的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6 19: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沙发客昆哥 于 2021-12-16 20:05 编辑

我们身边的地理——地理野外考察实践经验交流

云阳县云硐初中  廖定昆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云阳县云硐初中的廖定昆老师。在学校,所有师生,不拘男女老幼、亦不分场合,都叫我一声“昆哥”。特别是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叫我“昆哥”,我们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更加贴近了。各种网络账号都统一使用“沙发客昆哥”作为标识,在各大搜索引擎上,都是唯一的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被山寨或盗版。

首先感谢重庆市教科院和湖南出版集团为我们地理教师搭建了这个交流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研讨学习机会。同时,感谢云阳县教委、双江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为保证这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前前后后付出的辛勤汗水!

承蒙文平中老师和陈荣老师的信任与举荐,给予在这里发言的机会。若是围成一圈,不分彼此畅所欲言,我倒是习惯。像这样子坐在台上发言,坦白交代,心里确实有些紧张。

检讨一下日常的书写习惯,实在有些自由散漫。心里要是装着什么事儿,翻去复来睡不着,索性爬起来码字,直到公鸡打鸣,才催我关机。各位可能有所不知,鸡公什么时候开始打鸣?子时刚过,丑初时分它们就开始此起彼伏地啼叫,悠扬倒是悠扬。不过那时人们睡得正酣,哪里叫得醒?周扒皮都死了七十多年,这些鸡公还是老性不改。这篇发言稿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一、解读课程标准

今天下午的主题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地理实践力。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就课程性质归纳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五个特点: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其中对实践性特征作了如下表述: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结合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来理解,实践性是地理课程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地理教育的着力点。因为地理教育终究不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就能完成的课程,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与自然环境、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对地理课程区域性、综合性、生活性的认知,也只有深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近距离观察和体验,才能获得深刻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情感才能得到升华,而不是干瘪的说教。

作为地理教师,当然要训练出自身的地理实践力。

凡事讲个前因后果,做事讲个情怀能力。情怀、能力,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

今天坐在这里的所有专家同仁对地理教育都可谓一往情深。《战国策·齐策三》老早就记载了今天这个场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先花上一点时间讲述我的地理情怀,然后再跟大家分享在地理实践中获得的一些经验,这样更合情理。

实话说,初中地理这点内容,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好多内容已被列入高中地理,现在的内容,量已不多,难度也明显降低。但初中地理教学整体效果却不容乐观。这也导致高中地理成为很多学生难以攀越的畏途巉岩。如何搞好地理教育工作,一直是这些年来摆在我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我看,作为地理教师,最关键还是要有地理情怀。这里分享几点认识。

二、兴趣盎然,责任上肩——一个乡村地理教师的情怀

这个标题最初是“兴趣盎然,责任在肩”,一种惯常的用法。但是放在心里一揣摩,这个“在”字难掩一种被动接受、明显受到压迫的不适感,与昆哥内心那样一种因主动承担而倍感愉悦的心境明显不符。于是拈出一个“上”字,改成“责任上肩”。

刚才休息时给大家播放的电影片段来自《乡村女教师》,该片是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47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7月译制。

影片时间跨度很大,经历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苏联卫国战争,讲述了一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瓦尔娃拉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时间最终桃李满天下,展现出的不平凡的精神。作为苏联的经典电影,该片曾经感动过影响过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在当年建设祖国的火红年代里,中国的一代毕业生深受该片故事的影响,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广大天地中。

大家注意到电影中与地理教师相关的东西了么?

对的,就是地球仪。它帮助那里的人们建立了对世界的初始认识。它在影片中的反复出现,颇具象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俄罗斯地理学会主席由国防部长兼任,现任学会主席是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俄罗斯善于开疆拓土。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意识。地球仪应该成为学生的玩具。

因此,我要分享的第一个观点就是:

(一)保持浓厚兴趣,成为一个有趣的地理教师

作为地理教师,我个人觉得保持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最关键。只有我们浑身上下充满这种味道,再把这种味道带进教室去熏染学生,才能有效刺激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也才有望熏陶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最终激发出学生内心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他们一定会受益终身。

坦率地讲,昆哥最初学的是财会专业。受此影响,我对数据相对敏感,总是习惯性地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带入地理课堂。其实大家都清楚,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没有几个专业对口的。我也是从语文跨到化学,最后才转入初中地理教育这个行当。请不要质疑我朝三暮四,其实每次转行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个邦邦硬的组织原则就是个人要无条件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正如俗话所说: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每一个新的专业都恰好与昆哥本人的兴趣爱好高度契合。因此,每逢转行都没有感觉到什么委屈和不适应,总是欣然领命,快快乐乐履行新的工作职责。

就我结识的乡村地理教师来看,绝大多数也是这样因学校工作安排转行的“改壳货”。改换专业原本会平添不少麻烦,需要放弃和改变很多东西,还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将工作与自己的爱好相结合,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在这个基础上,将之前的专业与地理教育对接好,更是大有裨益。

四十多年来,我都算得上是一个地理爱好者。早在小学二年级,我就将去西藏当边防军的堂哥遗留在箱子里的一本《中国地图册》收入囊中。那是地图出版社1967年8月在北京印制的。我很惊讶,我的家乡云安厂在那上面只用一个中心带点的句号就表示了,穿城而过的只是一段不足两厘米、纤细的蓝色曲线,像一根异常发育的毫毛附着在长江上,连名字都忘了标注。第一次,它将一个疆域辽阔的全中国展现在我的眼前,为我打开了通往山外的大门。地图,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地理,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啊!我本是客家人,两千年来历经万里迁徙的基因再次被它激活了。我胸怀的这颗罗姆人之心,从此,再也不曾安静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捧读它,那是怎样的一种爱不释手啊!四十多年来一直伴随我。今天带到这里,证明我们地理人始终不改的初心!地图,也成了我房间墙壁的最美装饰。

搞地理教育,你要么专业、要么喜爱。当然,最好两头都占,但至少也要占一头啊!我就是因为日常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2012年9月,当云阳地理重新纳入中考的时候,校长都没有问询我,直截了当地终止了我三个班的化学,指定昆哥一人承担九年级全部七个班的地理总复习工作。从此做了一名地理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但要将他们领进地理学科的大门,首先还得让他们觉得地理很有趣。因此,先成为一个有趣的地理人,再去做一个有趣的地理教师,才会有更多学生开始跟着你学习既有趣又有用的地理,从而搞好地理教育,才能不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地理教师的期待。

讲到这里,举个例子。2019暑假期间,我受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斌教授的邀请,参加国家环保部的大巴山昆虫区系野外调查工作。一行14人,就有10个是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第一晚从野外收工回到驻地,围坐一起等上菜。领队老师问在座各位:“你们哪些是自愿报名参加的呢?”两位司机可以忽略这个问题,其他人都应该表个态。出人意料的是,只有两个人回答是自愿参与的,其余的都默不作声,继续埋头耍手机,现场略显尴尬。那位来自成都还没被正式录取的大一新生从此与我结下忘年交。因为自愿来捉虫虫儿的就只我俩。那个暑假,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凌晨一两点又才躺下。两个脚板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接近年底才蜕完。所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那次野外调查时我拍摄的部分照片。

(二)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勇于担当科普重任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征程的正确方向,它指引我们更深一步融入全球化,推动一个新航海时代的到来,建设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去开启和主导这个新航海时代的,正是我们地理课程培养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公民。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需要攻克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科技短板。

早在2016年5月30日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了重要指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当年11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更是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以科技创新之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地理科学素质是构成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部分。初中地理教育不能因为每周仅有两节课时、中考时低廉的分值被忽视,地理教师更不能自甘沉沦、自我否定。我们初中地理教师作为肩负科学普及重任的基层科技工作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历史重任。

(三)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更新资讯

那句“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老话虽然俗套,却不无道理。而且教师这桶应是无形的桶,有容乃大。但教师不能吃老本,只是转售当初自己在学校学的那点东西。桶中的水不应是死水,还须时时更新,有进有出,才能跟上时代,保持一桶活水。如何保持活水呢?你我匹夫一个,也算一介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哪有不事事关心的?中国读书人的传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电台和电视台,收听收看,关注时政、财经一类的要闻,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厚植家国情怀。

这里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就在今年9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我倚靠在沙发上收看CCTV13新闻频道的《走进乡村看小康》。这档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从2021年7月10日开始(每周六、周日上午十点)在新闻频道播出至今,在全国影响广泛。那天听到一句话,把我吓一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袁德义老师在接受央视记者现场采访时张口说道;“我们国家每年需要植物油是3500万吨,将近70%依赖进口。”我差点吓得滚落到地上。这里没有夸张。我爬起来就上网搜索“2020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及进口”相关资料,看到“产业信息网”上一篇发表于2021.03.30的相关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消费量及进出口贸易分析》。细读之后,才松了一口气。该报告采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2020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5476.2万吨,进口数量为983万吨,出口不足24万吨,消费量6435.2万吨。由此可知对进口的依存度仅为15.28%。

不由得感叹,知识,尤其是数据,一定要确凿,要及时更新。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学生或公众时,说出来的更要做到有凭有据,切勿想当然的信口雌黄,万万不可耸人听闻,误人子弟。

数据更新这一点,教材难免滞后。希望出版方及时修订。我在备课时,坚持采用来自于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的最新权威数据,避免把地理课上成历史地理课。

(四)不断拓展“我们身边”的范围

地理学习的大门在哪里?我非常赞同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开篇就提出的地理教育理念“我们身边的地理”。本次发言就借用这句话作为题目。请问湘教版教材中心的朋友,可不可以?

一个人的视野和胸怀总是随着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和理解、随着人生的成长而成长。“我们身边”这个范围也会越来越大。对于如何认识逐步扩大的世界,借助旧知认识新知是人们传承至今的一个有效途径。要搞好初中地理教育,就要先行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在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旧知与地理教材的新知联结在一起。同时加强自身的修炼,扩展“我们身边”的范围,深入认识“我们身边的地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何认识“我们身边的地理”?读书和实地考察显然是两种相得益彰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路”,是指在实践中学习。工作之余,每日除了做家务和关注时政财经要闻,很多时候都是将身子窝在藤椅圈圈里,徜徉于书海地图上,神游天下;有时也背上行囊游走于人间烟火或穿行在山野丛林之间。

话说到这里来了,接下来就来聊聊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5:57 , Processed in 0.0681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