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9|回复: 0

[魅力贵阳城] 镜中岁月长,贵阳那时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8 2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镜中岁月长,贵阳那时真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山东路街景
  从事摄影工作四十多年,黄远达用镜头刻录贵阳的历史,用图片见证城市的变迁。
  惯常而言,新旧照片的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强烈的,那些晦暗的、粗糙的线条,没有力量抗衡高清晰显示屏里的蓝天、白云、摩登的大楼、宽阔的街……
  然而,这只是形式的美,视觉的美。一个城市的美丑与否,评定权应该在居住其中的人们。他们的内心是否安定?他们的脸庞是否爽朗?曾经轻缓的脚步,如今是否被拥堵的车流代替?曾经安稳的快乐,如今是否被膨胀的欲望掩埋?
  美的城市,当是宜人之城。宜,所安也。宜,得其所也。宜人之城,乃君子之城。当我们扫描这个城市越来越狭窄的天际线,越来越迷离的霓虹灯,在现代化的外壳下刻薄着人性,我们的最美城市,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我们是否真的有足够丰满的内心,去面对这繁华的水泥森林?
  或许,只有回到小城,才能找到大爱。
现在的中山东路街景
上个世纪70年代的贵阳客车站
70年代的贵阳街景,三民东路
现在的贵阳街景,大南门
  六十年代初期,市北路附近,还能听见豺狗叫
  如今的北京路一片繁华,车辆来来往往,高楼鳞次栉比,这是年少时的黄远达想都不敢想的景象。六十年代初期,黄远达家住在省政府宿舍,那时周围全是菜地,非常荒凉。晚上还能听到豺狗叫,有一次,母亲带着弟弟去市北村买肉,回来的路上,居然有鸟飞下来抢肉吃。
  也是在那个时候,黄远达的邻居兼同学将父辈在抗日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蔡司依康折叠120相机带给他玩,黄远达第一次接触到了摄影。“那时候,我们的摄影老师就是当时出版的一套《实用摄影知识丛书》,每本4毛钱。当在红色的暗房灯下第一次把一张张相纸扔进显影液,在黑白影像魔术般出现的瞬间,我惊呆了!至今我仍能记起当时头皮麻麻的感觉。”
  有了相机以后,黄远达和朋友们常常到花溪去拍照,那时没有公交车,只有走路或者向别人借自行车骑着前往。一骑就是几个小时。“那时的花溪,很美。就像陈毅说的,‘真山、真水、真性情。’”黄远达感叹,“现在花溪变化真是大。花二道开通了,交通更方便了。但是,由于太快了,就没法停下来慢慢欣赏风景。以前我们去花溪谈恋爱,由于公交车6点收班,玩晚了就走路回来,一路回来赏月玩水,看看萤火虫,几个小时的路,丝毫不觉得远。不过,花溪现在还建了湿地公园,可以游玩的地方也更多了。但和记忆中那个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痕迹的花溪相比,却似乎少了当年那种质朴的情怀。”
  我拍了许许多多的贵阳第一个
  几十年如一日的摄影生涯,黄远达几乎爬遍了贵阳的各大高楼。有一次甚至在喜来登酒店最高的楼顶上,拍了一回,以至于老伴听了,责怪他太冒险了。
  从黄远达家的布置,你就能感受到他对摄影的热爱。两室的房子,一间用来做了暗房,客厅悬挂着拍照用的背景布,墙壁上挂着精彩的摄影作品。牢牢将我眼球抓住的,是用数十张黑白老照片做成的一个拼贴,上面的每一张照片都与贵阳有关。
  黄远达曾经是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一员,为了做贵阳市的图片资料,一直在拍贵阳市的现状,他的镜头下留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第一:第一条规划道路——延安东路、第一个住宅小区——解五小区、第一个人行天桥——大西门人行天桥、第一个小百货批发市场——王家巷批发市场、第一座立交桥——艺校立交桥、第一个夜市——喷水池延安东路夜市。看着那一张张旧照片,心中只会感叹,这真的是贵阳吗?那么陌生。几十年过去了,高楼覆盖了曾经的泥土地。
  “我还是贵阳市空中航拍的第一人,八三年航拍了延安路全段。”黄远达说,“当时是用胶片机拍的,飞机飞行速度太快,而相机快门速度又太慢,难度相当大,拍了很多废片。”黄远达作为贵阳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为贵阳市旧城旧貌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
黄远达
  我现在每天锻炼身体,就是为了能继续扛得动相机
  如今黄远达已从单位退休,但他还在继续拍贵阳市,这对他来说不但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份责任。“我将用镜头描绘贵阳市的历史,用图片见证贵阳市的发展,把这个题材做深做透。”
  2009年,在黄远达《老贵阳的记忆》摄影展上,他用一百五十多幅图片记录了贵阳城市历史的一个片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贵阳人曾经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况。他说,“老城市记录了我们几代人的群体记忆。在我们共同记忆中,我的摄影图片见证贵阳城市的成长和脉动。”
  “公交车是城市的窗口,贵阳公交网从原来只有6条线路到现在157条线路服务于市民,快捷、文明、礼让的贵阳公交车现在正走在全国的前列。”从第一辆用木炭作动力改装车、代托车、胶结长车到现在长达12米的双层车、观光车,都被黄远达尽收胶片中。《贵阳公交车巨变》一组照片,见证了贵阳公交车六十年的发展变化。
  “我非常关注我们的居住环境,南明河是贵阳人的母亲河。南明河经过治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已基本遏制。水库加高,水量调节功能增强,景观用水增加,污水处理系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黄远达的《母亲河治理前后》一组图片,展现了南明河治理前后的变化。
  “贵阳市的城市建设发展非常之快,而我记录城市发展,随年纪的增长而力不从心,有点跟不上了。”黄远达现在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半小时锻炼身体,为了能继续扛着那重达二十斤的摄影器材拍摄贵阳。“如果有哪天没出门去转转,拍点照片,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非要听到快门声才踏实。”
责任编辑:夜郎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7:48 , Processed in 0.0716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