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9|回复: 1

城市病暴发 “宜居”情何以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8 2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5%。中国大型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暴发期。  

      近日,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发布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
  蓝皮书指出,我国虽然一直以来是农业大国,但是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在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
  虽然这是按常住人口来计算和统计的,也就是说把在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也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是这些群体的城市化劳动与生活是常态性的,他们真实地支撑着中国城市化进程。
  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5%,其间1.5亿中国人将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身份转换。
  不过蓝皮书指出,大量的人口往中心城市集聚,加速了大型城市的资源压力。
  从地方发展情况看,各大城市发展阶段参差不齐,但是都在步入郊区化、大都市化的关键阶段。
  在此阶段,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由于人口及城市布局缺乏预见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城市的持续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将是城市病的集中暴发期,城市病将成为影响城市和谐稳定的关键隐患,加强城市治理刻不容缓。
  蓝皮书还指出,中国城市化除了要考虑人口、空间涵义之外,还应考虑经济、社会和文化涵义。城市化区域的农民上楼,并不代表着转身便成为市民。
  京沪等地“城市病”集中暴发,离“宜居”越来越远
  为了避开早高峰,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刘文波每天6点就要出门,赶往位于东三环的公司上班。“其实公司正常上班时间是9点,但如果7点开车出门,正好赶上早高峰,肯定会迟到。”刘文波告诉记者。除了要早出门外,为了避开晚高峰,刘文波几乎每天都“主动”加班,20点才下班回家。“实在不想把时间都‘堵’在路上。”他说。据了解,目前北京的交通拥堵时间已经从2008年的每天平均3.5小时增加到现在的5小时,汽车平均时速仅为15公里。
  刘文波老家在河南,大学毕业后来京工作,2008年10月在北京结婚。“由于准备马上要小孩,就想起码也要买个两居。虽然当时北京房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四环以内的房价我还是承受不了。想来想去,也只能在大兴这样的地方买房了。”
  令刘文波发愁的,远不止每天要“早出晚归”。“好的商场、医院、娱乐休闲设施都集中在市中心,平时动不动就要往城里跑。”现在他正为儿子上幼儿园发愁,京城“入园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其实,除了房价高、交通拥堵、街区发展失衡这些市民们日常就能深切体会的“城市病”外,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市病”。
  在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但截至2009年底,实际常住人口总数就已达到1972万人。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达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估计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涌现数个20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环境污染也让人头疼。在深圳,多条河流已经被严重污染,即便地处珠江三角洲,该城市仍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2009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经下降到20年前的1/18。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但大多数垃圾只能简易填埋,北京、广州等地一度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城市的好处毋庸置疑。一方面,同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约使用可产生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另一方面,人口的聚集使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相伴随的家庭活动社会化的过程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但是,当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城市病”随之而来。
  中国城市管理协会会长罗亚蒙认为,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一个运动的矛盾统一综合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城市有点“病”是正常的,只要不“病入膏肓”导致城市“偏瘫”就可以治理。只是特大城市的“城市病”更严重一些,治理的需求更迫切一些。
  “‘城市病’是城市化的产物。特大城市功能高度集中,而周边中小城镇功能很不健全,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效益来看,特大城市有许多优势,也正因如此,人、财、物等生产力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导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城市病’随之产生。”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张文忠说。
  “城市病”的对立面是城市的宜居性。每个人都希望,城市既是繁华现代的又是宜居舒适的。
  罗亚蒙介绍说,宜居的标准有很多,但根据学术界普遍的观点,城市是否宜居,有一条“红线”:环境承载力。“在人类活动强度超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之前,人类活动强度越大,城市宜居性越高;但在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之后,人类活动强度越大,城市的宜居性越低。”罗亚蒙说。他认为,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聚集,人类活动强度均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导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诸多“城市病”,离“宜居”越来越远。

来源: 法制晚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2-2-22 13: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商机应该来啦  不过我没有看出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7:53 , Processed in 0.0998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