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0|回复: 0

[基本情况]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20: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可以追溯到1973年,是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等人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并加以阐述的[1]。我国于1999年开始试行三级课程,2001年正式确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作为基本的课程政策。地理校本课程,就是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教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呼声很高,国内很多学校纷纷投入其中,但是伴随着地理校本课程的应运而生,又存着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或者个案分析较少,课程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一方面集中于文化、思想、发展趋势等理论层次,例如:董云川、刘永存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高校的文化传承责任的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尹弘飚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3,3)。
  这些大量聚焦于理论层次的研究逐渐浮现出我国校本课程的一个共性问题,即:对于我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尤其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研究不够,这就暗示着那些专家学者构建起来的理论在应用到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时,很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
  第二,在研究形式上,大多集中于开展野外实践活动,例如:张同宽[2]、张红华[3]、胡江霞[4]等人分别对于体育、地理、语文等学科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走进红树林”、“高职实践”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这些聚焦于野外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较前者而言,大大提高了教师及学生等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但是亦因存在安全问题、费用问题、难以开展、难以管理等问题,因而大多数研究很可能难于真正落实开展起来,最终影响课题研究的效率,导致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未能实现。
  而涉及到期刊杂志导读方面的校本课程研究,以及将学科的期刊杂志导入课堂作为该学科校本课程,目前为止国内均没有出现过。然而,利用“时尚”、“普及”性专业期刊,作为课程资料,导入生活元素,创建地理校本课程,“角度新,切入点小,可操作性强”。这既有利于形成地理教育民主化,又能在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得益于课堂而发扬于课外的目的,从而实现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预期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8-39.
  [2]张同宽,黄永良.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例.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9.
  [3]张红华.地理校本教材开发实践.地理教育.2010,6.
  [4]胡江霞,罗玉龙.高职院校语文实践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5:57 , Processed in 0.0724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