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开发、实施并逐步完善“中国国家地理”导读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能力及科研水平。
2)厘清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与本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推进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常外的具有常州特色突显常外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发展模式与开发之路。
3)探索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智能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中国国家地理》导读”校本课程开发的SWOT分析
2)编制“《中国国家地理》导读”课程纲要
3)构建一整套的引导策略和方法,并研究“《中国国家地理》导读”开发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4)分析“《中国国家地理》导读”课程实施给学生、教师、学校等带来的教育影响
3、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①“《中国国家地理》导读”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常外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②“《中国国家地理》导读”的开设拓展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渠道;
③“导读”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
④通过对“《中国国家地理》导读”的开发与实施,可有效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
2)创新之处
①推进课程改革,利用地理校本课程打造常外特色。响应国家三级课程改革的号召,基于常外的办学宗旨和常外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的差异性,“满足特定学生的特定教育需求”是学校课程的要义,这是一大创新。
②利用“时尚”、“普及”性专业期刊,作为课程资料,导入生活元素,创建地理校本课程。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将该学科的期刊杂志导入课堂的。这既有利于形成地理教育民主化,又能在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得益于课堂而发扬于课外的目的。
③“角度新,切入点小,操作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习惯与方法,同时注重对学生多智能的开发。与全国大多数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化修养等宏观方面的培养有所不同的是,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学生的学科兴趣、爱国情感、阅读习惯与方法等微观方面的培养,“细节决定成败”,相信通过上述微观方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文化修养等宏观方面的提高亦将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本课题在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和自然观察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④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的要求。该课题研究中将对“《中国国家地理》导读”的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多次课堂实录,这将与学生学习结果一起作为最后的评价机制。而课程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这些观点的支撑,就需要我们有过程、有对过程的分析。现在可以作为一种预判,不违背“常理”。
⑤在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上,将合作开发模式、开放式模式、课程实践模式、过程模式等相结合。本课程从提出到开发与实施中,首先采用校领导(沈斌校长等)与教师合作的合作开发模式,其次导入期刊杂志进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开放式模式,课程实践模式、过程模式等相结合,这也亦是一大创新。
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地理校本课程构建的理论、经验和方法,指导该课题的开展和研究。
2)比较分析法:校本课程的SWOT分析过程中,根据常州市不同学校地理课程的现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中国国家地理》导读”在常外开发实施的比较优势。
3)行动研究法:根据教育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教师将地理校本课程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理解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性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途径。
4)问卷调查法: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对生活中的哪些地理知识、地理活动感兴趣,以便于确定课题研究中校本课程教材编辑与选择的有效性。另外,最后校本课程的评价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获取师生对于该课题研究的实效。
5)田野研究法:参与到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写下描述性笔记和反思性笔记。通过对研究对象行为的研究,来调查他们对校本课程的意见。然后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一边实践、一边修改、一边完善,不断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和小结。
6)综合分析法:在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后,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确定具体校本课程内容。此外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时,都要采用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分析评价。
5、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实施步骤
①建立组织机构、校本师资培训及校本课程开发的SWOT分析
②确立“《中国国家地理》导读”校本课程目标
③撰写“《中国国家地理》导读”课程纲要及内容
④“《中国国家地理》导读”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⑤“《中国国家地理》导读”地理校本课程的评价
⑥“《中国国家地理》导读”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⑦“《中国国家地理》导读”课程实施的教育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