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沟,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幅员面积180 平方千米。有人诅咒它为地狱,因为这里迷雾缭绕,神秘莫测,“进了石门关,不见人生还”,被国内外新闻界称之为“恐怖魔沟”;有人赞美它为天堂,因为这里古木参天,箭竹丛生,是珙桐的世界、杜鹃花的王国、大熊猫的乐园。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黑竹沟曾被赋予太多的神秘色彩。据世代生活在黑竹沟沟口的彝族同胞口耳相传,在沟内有—个叫石门关的峡口,一声人语或犬吠,都会惊动山神摩朗吐出阵阵毒雾,把闯进峡谷的人畜卷走。因此这里早就有“死亡之谷”的称号。这里有碗口粗的巨蛇,吃羊的熊猫,凶猛的野人,甚至还有人目击飞碟……
黑竹沟地处小凉山北坡,细心者发现,这里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与大西洋“百慕大三角”同处“死亡纬度线”上,人们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中国也有一个百慕大!于是,黑竹沟从—个名不见经传的原始生态区,—跃而成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石门关峡谷
在所有关于黑竹沟的报道中,石门关被认为是最神秘和最恐怖的地方。石门关是由玄武岩组成的一段长约3000 米的峡谷。那里山势陡峻,高峰夹峙,相对深度达1000~1200 米,谷底最窄处仅4~5 米,沟内水流湍急,深潭密布,云雾缭绕,气候多变。当地民谣说:“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河伴深潭,猎犬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复还。”当地的猎人说石门关是一条数百年前的古道,但不是常人行走之路,而是强人打家劫舍的凶径,被称为“乌抛路”(乌抛为解放前峨边彝族十三大家支之一)。这种蚕丛鸟道,常以弯刀开路,在莽莽林海中劈出来,只有大致方向,没有明确路标。旧时从黑竹沟口经“乌抛路”前往临近的甘洛县,直线距离不过30千米,但却要走4天,可见道路之艰险。
黑竹沟揭密
翻开地方县志,人们发现“死亡之谷”的称谓其实来自黑竹沟口斯合镇(现黑竹沟镇)这个地名。据峨边县1981 年出版的《峨边县地名录》记载,斯合原名“斯豁”,豁在彝语中意为“疟疾、打摆子”,“斯”为“死”的谐音,合在一起就是打摆子而死的意思。斯合镇西依乌村有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沼泽地。这里曾是—个湖泊,夏季蚊虫孳生,成为疟疾重灾区,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排干沼泽,疟魔危害才告结束。
黑竹沟内是否有瘴气还不能肯定,但进入石门关地域探险的专家用多种气体测量仪对浓雾进行探测后认为,黑竹沟的地形很难产生瘴气。而当地猎人在经过—些洼地时,往往会沿着它的边沿走,有意识地避开这些空气不流通的地区。
大熊猫本是嗜竹类的素食动物,而黑竹沟的大熊猫却是径直奔羊栏而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拖住一只羊就咬。对此,我国的大熊猫研究专家认为,大熊猫对肉类的取食是其自身生理状况的一种需要,是对于一些营养物质的有效补充。这是其食肉祖先的—种遗迹行为,可能与现存熊类的食腐行为有某种进化上的关联。
黑竹沟背倚盆地边缘的马鞍山有人说黑竹沟是“死亡之谷”,有人说它是“中国的百慕大”,也有人说它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山沟。这里直到今天仍是一块有争议的地方。恐怖黑竹沟死亡之谷大揭密黑竹沟,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幅员面积180 平方千米。有人诅咒它为地狱,因为这里迷雾缭绕,神秘莫测,“进了石门关,不见人生还”,被国内外新闻界称之为“恐怖魔沟”;有人赞美它为天堂,因为这里古木参天,箭竹丛生,是珙桐的世界、杜鹃花的王国、大熊猫的乐园。(海拔4288 米,小凉山最高峰),北邻大渡河峡谷。该地区山势险要,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既保留有角峰、冰斗、刃脊、U形谷等第四纪冰川遗迹,又具有复合漏斗、暗河、深谷、峭壁等喀斯特地貌特征。从地质史上讲,这里由于遭受第四纪冰川的袭击相对较小,使许多古老的植物得以保存下来,如珙桐、水青树、青檀、峨眉黄莲等,都属国家高级保护物种。黑竹沟地区的杜鹃花种类达40多种,花色艳丽多彩,其中有两种为我国新发现的品种。黑竹沟以其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和植被分布,孕育了许多珍禽异兽,沟内已发现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8 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云豹、四川山鹧鸪;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小熊猫等24 种。
黑竹沟地质、天象、水系景观超凡脱俗,美自天成。在沟内海拔2400 米以上的山坡地带,分布有以“天眼”、“船湖”、“杜鹃池”为代表的10 余处高山海子,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色优美。站在海拔3800 米的狐狸山上,向西可望4288 米的马鞍山雄峰、4150 米的“阴阳界”绝壁以及万亩杜鹃花海;向北可遥望秀丽的峨眉山、苍莽的瓦屋山、白雪皑皑的贡嘎山;每当这里出现日出、晚霞、彩虹、佛光、迷雾等天象时,天上人间浑然难分,宛如仙境。
光环褪去,本真的黑竹沟正向世人展现着它独特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