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1|回复: 0

[学习资料] 九曲黄河天上来——追溯母亲河的源头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3 0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它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坑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冲积大平原,注入勃海。其干流全长 5464千米,水面落差448。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千米。
    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 是一条相对年轻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黄河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的侵蚀和袭夺,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后,各湖盆间逐渐连通,形成了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人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黄河之源展开了孜孜不倦的探寻。这些探寻河源的活动,在目的、方式及经历上各有不同,有天马行空的神思遥想,有戎马俊惚的解鞍稍驻,亦有御命所系的寻根究底,而探寻结果却历千年而难有定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余年前,李白这一声慨然长叹,似乎也蕴含了对黄河之源的种种遥想。生命之源的黄河水,你究竟来自何处,天上吗?天上又何方?“导河积石”说与“河出昆仑”说
     传说中上古时代有洪水之患,大禹为了治平洪水溯河西上,在积石山疏导洪水,从而消除了洪灾。战
国时期,有人托名大禹治水之事写了一篇《禹贡》,其中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黄
河河源的最早记载。《禹贡》并未探得河源,但“导河积石”说的提出,却开启了后世探寻河源的大门。根据长度、流量大小、流域面积、传统习惯等因素综合分析。1978年定卡日曲为正源,即是参考这些综合因素作出的结论。当时的主要参考数据约略如下:一是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约25千米;二是卡日曲的流量为6.3立方/秒,而约古宗列曲为2.5立方/秒;三是卡日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达3126平方千米,而约古宗列曲不仅支流少于卡日曲,流域面积也仅2372平方千米;四是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说,历史上的历次探寻河源,多是以卡日曲为探寻对象。清代阿弥达到达卡日曲进行河源之祭自不必说,而元代的朱思本,其隐约所指也当为2.5立方/秒;三是卡日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达3126平方千米,而约古宗列曲不仅支流少于卡日曲,流域面积也仅2372平方千米;四是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说,历史上的历次探寻河源,多是以卡日曲为探寻对象。清代阿弥达到达卡日曲进行河源之祭自不必说,而元代的朱思本,其隐约所指也当是卡日曲而非约古宗列曲。约古宗列曲仅在清康熙末年为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等人所认定,相形之下,不免见拙。其实无论孰为正源,卡日曲、约古宗列曲均为黄河的重要源头。二源合扎曲人星宿海,再转为玛曲,后汇人扎陵湖、鄂陵湖,复转出东走,即成为辗转游走5464千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
   


    黄河之水自古至今滔滔不绝,而当年探寻者的足迹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消磨不见。我们或许在偶然的凝思沉吟之际,犹可感受到张鸯含辛茹苦的奇志和候君集、李道宗立马星宿的豪情。只是彼时那情、那景、那人,如今已如诗、如画、如风。而河源呢?河源依旧美丽。


    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泥沙迅速沉积,主流则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由于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
    黄河巨流到壶口一带,在两岸苍山的挟持下,被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奔腾怒啸,声震数里。滚
滚浪涛猛然跃入深潭,形若巨壶沸腾,故称“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汹涌的浪涛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当地人有“水中冒烟”。
“羊皮筏”,是古代沿袭至今的黄河摆渡工具。古时,人们“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唐代时,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16:24 , Processed in 0.11609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