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1|回复: 3

[初中会考] 古代经济重心移动原因的争鸣——从一道选择题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22: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东-刘森 于 2012-8-22 22:55 编辑

——星韵教研整理
古代经济重心移动原因的争鸣
——从一道选择题谈起
一、争鸣之缘起
2012-8-22晚,黔-醉美贵州-6058(83412159) 在星韵群中投放如下题目,引发广泛争鸣讨论。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是(    )
  A.水稻单产低                     
  B.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C.人口稠密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开垦黏重的土壤困难
二、代表观点
1、鲁-齐东散人(273062871):错题,没准确答案。命题人是想让我们选d,我偏不选
2、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03:53
其实主因应是当时湿热的气候,至于工具,因需而生。相信不是关键
苏-景荣-2(58109001) 21:07:21
我正要问刘森,最后一问确定?
苏-景荣-2(58109001) 21:07:41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结合,历史,当时的情况,我认为土壤非主因。
苏-景荣-2(58109001) 21:08:21
李博士对古气候很有研究,请李博士帮忙分析一下。
苏-景荣-2(58109001) 21:08:34
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是?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08:57
错题,选择题纯属杜撰。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09:09
地形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09:29
闭门造题吧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09:29
改为分析简答之类,或还可说几句
苏-景荣-2(58109001) 21:09:30
先不讨论题目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09:39
原因是,人少
甘-周河昌-2347(308787691) 21:10:05
人少是一个,自然条件是一个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10:59
自然条件那就是气候湿热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11:00
地形。河湖荡多,田块小,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12:02
气候湿热那是优势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12:07
胡说,当年,那叫瘴气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诸葛亮七擒孟获,南方的瘴气,就是现在所谓的疟疾
苏-引绅-4766(313017504)
那在云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13:47
人们不明白所以,以为南方的湿热之气,带来疾病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15:34
愿听高见
鲁-长空-5448(38331290) 21:16:49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粤-随风-7577(457352521) 21:18:07
必修3 提到的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18:38
还是地形因素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18:55
那个破散人还说就不选D呢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19:14
地形破碎,土壤黏重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19:25
胡说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19:34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19:48
我从来都是真知灼见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19:55
从不胡说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19:59
旁征博引不要紧,断章取义引中学教材者,先鄙视下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0:04
土质黏重,知道不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0:09
开垦困难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0:31
古代就靠那小锄头,看那小犁头,你说难不难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0:38
中学教材编写者,水平有限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0:49
你以为是几十年前那些高人啊
现在的中学教材,甚至极有可能,就是出自中学教书匠之手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1:41
好像你不是中学教书匠似的
苏-景荣-2(58109001) 21:22:11
不能以偏概全。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2:24
这段话,似乎编写者亲历似的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2:30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2:46
纯属臆断,且低智商的臆断
苏-景荣-2(58109001) 21:22:51
说新教材有一线老师参与是可信的。
鲁-长空-5448(38331290) 21:22:54
应该有依据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3:32
这段话,我还是很赞赏的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23:34
首先,从地理上面分析:
黄河流域多平原,长江流域多丘陵和险山。按古时的生存环境来说,平原生活自然优于丘陵山区生活,不管是生产生活上和族与族的交流上。古代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平原就是主要证据。
其次,从环境上分析:
在古代来说,至少是一千多年以前,黄河的生态还不像现代这样糟糕,那里四季变化明显,冬季河面结冰,黄河两岸可以跨河交流;气候较为干燥,宜于储存物质;森林有而不多,易于防止野兽攻击;土质也好,适于种植。而长江流域环境就复杂得多,首先,空气湿度大,不易于人类早期生活最关键的生活方式:储存。再,长江流域水流湍急,终年无冰期,两岸交流不便;长江流域森林茂密,土地肥沃,从而环境复杂,很难被早期人类适应,空气中有蟑毒蚊虫、土中有蚂蝗、水中有水蛭、山中有毒蛇猛兽出没,这对人的生产生活和出入交流造成很大影响。
所以从早期地理环境来说,黄河流域优于长江流域。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黄河流域自然是首选的生存之地。

鲁-长空-5448(38331290) 21:23:37
我看人教版教材除了人教社编辑外,还有大学教授、中学一线名师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3:37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4:00
现在的教授,远不如当年的教授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4:11
至于一线教书匠,更别再提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4:27
你呀,你就不想想,造成一个后果的原因,岂是一个原因形成的啊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4:53
问题之先,是选择题起
鲁—约1855(957133020) 21:24:55
散人,直言,但要注意分寸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5:00
就是选择题开始的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5:11
有这个答案,你还在争论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5:19
单选,就不能选土壤 河流湖泊之类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5:31
黄河流域多平原,长江流域多丘陵和险山。按古时的生存环境来说,平原生活自然优于丘陵山区生活,不管是生产生活上和族与族的交流上。古代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平原就是主要证据。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5:40
江南平原少?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5:58
古代就那么几个人,江南平原不够他们住?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6:11
难道长江中下游平原就不是平原吗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6:29
长江流域古文明比之黄河流域,不差很多吧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6:33
它的面积小的可以让你漠视它的存在吗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26:54
请历史老师回答
粤-随风-7577(457352521) 21:26:54
河网密布,分散,显得小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7:04
那你搬迁到江南去住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27:08
个人觉得应该是农业技术落后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7:25
农业技术落后也就是说农具落后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7:33
使用的农具落后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7:36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7:47
气候也是一个因素,没排除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28:01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28:05
选择题里有出现气候吗,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是(    )
  A.水稻单产低                     
B.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C.人口稠密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开垦黏重的土壤困难.
人家只是给出了四个选择项,难不成所有的因素都要加上吗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29:59
历史学差了
皖--江雪(1040703882) 21:30:11
应该是D.没错。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30:58
北方的大族在南迁的过程中,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江南,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
苏-景荣-2(58109001) 21:31:14
有散人在,才有更多的讨论
苏-景荣-2(58109001) 21:31:16
感谢之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31:35
1、水稻是一种高产作物。?
2、机械化,为时过早。
3、当时人口希。
4、湿热的气候才是关键吧。
其实主因应是当时湿热的气候,至于工具,因需而生。相信不是关键
这是我的观点。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31:47
还有个问题就是,几千年来,气候的变化
苏-景荣-2(58109001) 21:32:06
工具有时代背景的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2:12
土壤问题,工具落后。我的观点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32:21
历史上,黄河流域气候有比现在暖湿的时期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32:41
只要长江中下游在气候、环境等是适合人类生存的。那么,工具不是问题。相信古人的智慧。相信北方人能改进,南方人也能改进。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2:41
那个时候是种植水稻啊,想象那犁耕的场面
苏-景荣-2(58109001) 21:32:41
这个气候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2:52
气候也是一个因素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32:59
根本原因是,南方人少。一开始就少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3:07
但是选择项里就只有D这一个方面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33:08
真的应该好好看看历史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3:18
农业发展厉害。历史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33:25

冀-逝水无痕(120376475) 21:33:38
史地不分家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34:07
再问,南方为何人少?地理环境影响之。生产活动限制之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34:42
典型的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4:42
各种因素皆有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34:48
地理环境决定论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4:58
地形气候等各个方面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35:08
那个时候,北方大象、竹林。黄土高原上一片森林。称为森海。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36:30
汉武帝的上林苑,怎么回事。诸位查查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37:36
古之气候时暖时热
鲁-齐东散人(273062871) 21:37:39
楚虽三户,灭秦必楚。查查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37:46
时寒时冷。冷暖干湿交替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38:17
这个竺可桢早研究过,中学教材里也有
皖--江雪(1040703882) 21:38:24
嫣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答案是D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38:46
我就没改过。选择题就是这么解答的
苏-引绅-4766(313017504) 21:39:10
仅从汉武帝的上林苑看古代气候,片面了吧
皖--江雪(1040703882) 21:39:18
其他的不可能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39:41
道不辨不清,理不争不明。
晋-天地四方-5386(469733939) 21:40:18
不知大家今天看新闻没,我国以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看来我们教材的数据该更新了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5:33
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此题。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45:32
个人意见。AC多不合理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45:49
继续关注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45:57
B的机械化也不正确。只剩下最后一个了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6:09
我和齐东的观点。此题是选D。但,牵强。牵强在何。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46:23
您是从选择题的角度做的,思路很好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6:36
我觉牵强在片面。没有综合考虑教材上的几种因素。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46:55
嗯,我是适应试题路子。为考试而考试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7:20
教材的表述没问题。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47:29
刘森老师应从综合题讲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7:32
但教材注意了表述的综合性。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7:45
此题,仅摘出土壤。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48:16
我仅仅是为做题而做题,不从综合题目方面考虑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8:43
作为群中讨论的题目。我们不仅仅关注问题的答案。
苏-景荣-2(58109001) 21:48:47
今晚的讨论记录可以整理到http://xingyun.org.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5
苏-景荣-2(58109001) 21:49:03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49:09
现在出个新题
请从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是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49:51
是,教材没问题,
苏-景荣-2(58109001) 21:50:05
其实在星韵地理网论坛,可以给大家跨越时空的交流。在群里的交流很激烈,却只能有一部分在线的网友参与。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51:02
所答知识应该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个知识点入手
渝-奔驰的蜗牛(274594879) 21:51:30
一个一个比对,不难得出答案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52:34
此题如果如此设问,我无任何意见: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可能有(    )
  A.水稻单产低                     
  B.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C.人口稠密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开垦黏重的土壤困难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1:55:47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产或生活技术存在一定差异。
其实,齐东的观点,也是经济重心的问题,是由当时的大环境所决定的。此题命题人是想往D项引领。但有失偏颇。他才高八斗,难免傲物。大家多理解。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1:59:10
没事,我们都理解的。齐东那家伙有点狂。恃才傲物,貌似杨修。
皖--万其兵(1040703882) 22:06:14
注意本题的关键词“早期”:机械化不可能;人口稠密不可能(安史之乱之前,人口重心在黄河流域);水稻单产低也不对,早期农业无水稻作物吧,并且水稻也不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作物;只有黏重的土壤是对的。   嫣然:D对的
皖--万其兵(1040703882) 22:08:26
坚持自己的观点没错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2:09:14
是原因,而非关键。是我的观点。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2:09:26
还是那句话,我是为做题而做题。我只是在做选择题。我做的不是综合题。如果综合题,我会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一并写上
鲁-刘森-10834(439339453) 22:11:25
我注重:
1、以命题人的角度审题。
2、从小学生的态度做题。
3、以阅卷人的角度查题。
如仅就题论题,何必拿到群中讨论。
黔-醉美贵州-6058(83412159) 22:13:55
我觉得刚刚那道题认识还不够清晰
鲁-嫣然-10075(1065811965) 22:15:38
讨论过后然后来一个大总结,还行
黔-醉美贵州-6058(83412159) 22:16:57
有的题目如果只是以地理角度看问题,我觉得没有多大意思

附:黔-醉美贵州-6058(83412159)整理大量关于此问题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再有一次大规模的中原文明的南迁虽然不是游牧民族引起的,但效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发生在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
  三次衣冠南渡,中国的农业中心从北向南转移,文化的中心亦随之南移,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黔-醉美贵州-6058(83412159) 22:14:31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3期 卷首语:“江南”是怎样炼成的
http://tech.sina.com.cn/d/2007-03-06/17181403770.shtml
江南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带,到处是沼泽湖泊,江南的发展与治水的技术密切相关,当拦水筑坝和造船建桥的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江南很难发展起来。
 因此江南虽是沃土,但是她是后发地区,是储备着的有潜力的地区。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双向过程。江南正是在这个双向过程中被锤炼出来的。
中原文明曾经遭受过游牧民族的多次重创,引起大规模南迁的是这样的几次。
  一次是西晋末年(311年)的永嘉之乱。匈奴等游牧民族攻下洛阳,掳走晋怀帝,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士族豪门纷纷南迁,进入长江以南,史称“衣冠南渡”。
  还有一次是宋代(1125—1127年)的“靖康之耻”,金兵灭亡北宋帝国,掳走宋朝徽、钦二帝,宋室被迫南迁,建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这次中原文明的大举南迁,规模之大,超过以往各次。

首先是自然的贡献。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一个能上演“江南”这出剧目的地方。江南的气候、降水、土壤、地形在今天看来是非常优越的,但是在古时,并非如此。因为就气候而言,江南的淫雨连绵,潮湿濡热并不比北方温带地区的温暖凉爽更有利于古人类生存,所以司马迁《史记》中说江南“地下卑湿,丈夫早夭”。土壤更是如此,在没有发明铁器前,江南黏滞板结的土壤很难耕作,而北方黄土高原疏松肥沃的黄土,特别适合那些使用石器和木器的先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早期的文明、周、秦、汉、唐在黄土地带崛起的重要原因。

汉族是农耕民族,耕地的多少,决定粮食产量,进而决定人口数量。三国时期或之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汉族人口比较少的原因,应该是耕地资源比较少所致。为什么耕地资源会比较少呢?原因之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象中原地区那样,拥有一个大平原,这是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汉族人口少的根源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沿着长江有一系列较窄的平原,现在我们称之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现在这里是鱼米之乡,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繁荣。但是在三国时期,这里却并不是如此繁荣,如此人口稠密。问题出在那里呢?问题出在浩浩汤汤的长江水上,雨季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会变成长江水的一部分,或成为沼泽之地。这类似于现在的亚马孙河沿岸的情况。
只有生产力的前进,生产工具的前进,促使人们有能力束缚住长江水,才可以获得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资源,让其为我所用。随着铁器的逐渐普及,导致挖土工具的改进,人们逐渐有能力修筑各种大堤。使大小河流的河(江)水被束缚,人们的可耕地面积也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自然跟着同步增长。江南的水田亩产要比中原地区的旱田亩产高一些,这导致江南平原地区的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比中原地区还要高,也意味着江南平原地区可以拥有更高的人口密度。
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人口规模效益的提高,也导致各种适宜江南生活生产技术的前进(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产或生活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共同导致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带来社会与经济的逐渐繁荣,促使江南地区在中国的综合地位逐渐升高,也就是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3-13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消灭零答复!!!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3-14 11: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论够激烈的,就题论题我选d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3-14 19: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钦佩老师们的求知精神!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15 17:38 , Processed in 0.0816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