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满园 于 2012-11-11 16:11 编辑
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对于改变以往地理课程中知识与生活悖离,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现状,指导构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统一的地理课程,对于不断提升学生认识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意义重大。因此,教学中关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要成为学生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阐述地理现象、理解地理概念、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应用能力等方面为基本着眼点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 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切实体会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地理 生活 活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对于改变以往地理课程中知识与生活悖离,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现状,指导构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统一的地理课程,对于不断提升学生认识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意义重大。 因此,教学中关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要成为学习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 学生时,必然会引起 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引导 学生逐渐认识地理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生活化”,激发 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我在 教学过程中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如在教学《地图的基本要素》时,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地图和照片有什么不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照片和地图的区别,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逐步构建出地图的基本特征。又如,在《天气与生活》的教学中,在学生观看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录像后,我对发射日期提出了疑问:当时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激发了探索新知欲望。 教学中力求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现象出发,挖掘地理因素。从身边的事例着眼讲授新知,从实际生活求得实感,易于接受,且能让 学生觉得地理能增长知识,亲切实用,从而引起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阐述地理概念,理解地理现象 地理学习对象尺度广大、距离遥远,地理过程难以直观细查以及内容过于抽象等原因,常常在认识地理特征和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时产生障碍,逐渐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 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 教师要善于挖掘 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 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因此地理教学要在发挥地理直观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把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和原理等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对策,使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它是鲜活而有趣的。 在《多变的天气》教学中,试先让学生充分收集近几天的天气预报信息,然后让学生比较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的?试说出上课时室外的天气状况,然后让学生总结出天气的概念。 在学习《地图》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幅对联:“面北背南吃西瓜,皮向东甩;瞻前顾后看《左传》,书往右翻。”让学生模拟做出动作分辨方向。 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 学生对此很有亲切感,有利于 学生对概念深一步的理解。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现象, 学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模拟生活实践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地理探究活动 教材呈现的知识是概括了的现实生活,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而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因而,地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让 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 在《地图》教学后 教师提出这样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建筑设计师,有客户要求你设计一座四面都朝南的房子,你能够设计出来吗?”问题在 学生头脑生成后,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 教师让 学生边观察地球仪边议论。然后 教师可引导 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在地图上如何辨认方向”的问题,指导 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地图,我们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这样可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启迪 学生的思维,激发 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中把“地图上的方向”的学习还原到 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唤起 学生的生活经验,当碰到陌生问题时,认知发生冲突,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在看、说、想、做中得到发展。 四、关注地理与生活之间关系 培养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新教材有明显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对 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就是要求 学生明白 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 教学时 教师应设计生活问题,培养 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如暑假将至,让 学生设计一个暑假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再例如:学习《地球和地图》后让 学生把自己家所在的村或小区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欢迎到我家来做客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等等。知识来源于实践,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地理意义,体会到地理的价值。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地理课,使 学生体会到地理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让 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的习惯,锻炼了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当地理和 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 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起地理探究和实践能力。因此,地理 教学要紧密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 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 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