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5|回复: 0

[e团队集体备课] 2013.2.26初中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 08: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溧阳地理E团队集体备课记录
    
年   
    
  
七年级
  
  
  
科    目
  
  
  
地理
  
  
  
时    间
  
  
  
2月26日
  

    
备课内容
    
  
亚洲的自然环境
  

    
参加人员
    
  
贺丹君、朱立群、赵建兰、姚花、王洁、符晓赟、甘秋华、潘岚、司马琴、茱莉红、朱文彬、虞燕、卢云娟、史倩、
  
  
  
主持人
  
  
  
蒋梅仙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对应该教学目标,要能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即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及练习设计
    
  
一、复习导入:由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歌词引入:
  
由《亚洲雄风》这首歌词引入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
  
(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歌词,感悟歌词,领会这个歌词与今天学习内容的联系。由此也提醒学生,很多文艺作品,如歌词、诗词、文章中,都有很多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我们要善于学习,捕捉信息。)
  
三、图册导学:
  
借助地图册、填充图册,自学这部分内容,掌握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巡视,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评价反馈环节可以作为评析重点。如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在评析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动画来突破学生难点。)
  
四、评析反馈。
  
先学生讨论,后集体讨论,质疑-解疑。
  
五、教师总结:
  
(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以提纲式进行小结。)
  
六、学以致用:
  
由学习亚洲的地形、水系特点,来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和水系特点,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巩固新知和提升学习能力。
  
  
  
  
  
  
  
  

    
  
精彩集体
  
研讨摘要
    
  
燕中:虞燕
  
     关于《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节有几点看法:1、背景很喜庆,但过红使一些艺术字看不太清楚,容易造成视觉疲劳;2、幻灯片4中亚洲的经纬度最好将文字改为符号,因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经纬度变化规律、符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认识,这里可以学以致用;3、亚洲复杂的地形地势特点、河流分布和流向特点最好利用动画突出显示,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动画展示中加深认识。
  
   (回复:虞燕老师提出的建议中肯,在制作课件时忽视了这点,我们将对课件进行修改。)
  
二中:符晓云
  
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没有全面的去介绍,而是突出地形、水系和气候,地形又影响着后两者,蒋老师在课件中先复习五大地形,这对学生学习亚洲的地形很有帮助,但是教材上对剖面图阅读似乎在课件上没反应出来  。
  
(回复:感谢符晓云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符晓云老师提出的对剖面图分析的问题,在课件上是没有显示出来,打算在评价反馈环节利用投影进行析图,当然,如能在课件中以flash显示出来,那更形象了。)
  
  
燕中:朱立群
  
     亚洲自然环境一节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重视上学期知识点的联系,确实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对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光华:王洁
  
     从“亚洲自然环境”的课件上,可以看出蒋老师对认识一个大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方法落实的很到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潘岚
  
     刚才认真学习了蒋老师的课件,印象最深的是她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除了总体的要求以外还有细化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更具可操作性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寻找答案。还有补充的一些课外知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行。
  
  
实验:司马琴
  
     感觉蒋老师一直很注重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注重巩固知识,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针对亚洲地形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的,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表示亚洲,大圆里画一个小圆,因根据之前的讲解,学生已经知道亚洲中部高,四周地势低,那我在小圆里写一个“高”,在大圆的四周写几个“低”字,教师加问一句:“河流应该发源于地势高的还是低的地方?”(若河流发源于低处则河水无法流出来,所以河流发源于高处)学生根据“水往低处流”,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在刚才的大圆中画出河流流向,我觉得这也很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回复:司马琴老师的方法变难为易,便于学生记忆亚洲的地势特征及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这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复习时,学生也可以用这样的画图法来复习。感谢实验初中团队给我们提出这些好的建议。  )
  
  
实验:姚花
  
     发现新教材重视学以致用,以亚洲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再以活动题的形式训练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在真实的课堂中,发现一节课的内容挺紧张的,不仅把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分析结束,还要给予学生练习北美洲活动题的空间和时间。  
  
     想请教下:自然环境这一节,我们想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呢?
  
    觉着填图册中的练习安排,蕴藏着一定的分析思维方法。例如P4.1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填出主要的地形单元,而后通过填空的形式归纳小结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通过这一试题的练习,一来训练学生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二来学生获得这样的信息(分析地形可以求助于地形图;要归纳地形特点先查找该区域拥有的地形单元,归纳时可以从种类、主要的地形、分布的位置这几个方面表述)。我们也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另外的一些经验吧:可以观察颜色比较海拔高度;可以看地形种类。  
  
  
贺丹君:
  
结合生活实践,发现生活与地理的联系,学以致用。
  
我个人觉得初中地理不必过于在“理”上多纠缠  。
  
   (回复:刚刚贺老师讲到了两点:1.结合生活实践,发现生活与地理的联系,学以致用。2.初中地理不必过于在“理”上多纠缠。很赞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贺老师提出的建议符合总目标要求。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在“人”与“地”上纠缠些。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人地观,从而更好地生活,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教学,我们发现“人”可以怎样去了解“地”?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注意方法的指导和方法的迁移。如由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方法,而迁移至对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分析。这时方法的运用,也是通过比较,对亚洲自然环境更深的记忆。)
  
  
燕中:卢云娟
  
蒋老师的《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中的教学目标要求的确很有特色,突出了学习地理的思维与方法的重要性。
  
司马琴老师的关于亚洲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的处理方法很有参考价值。
  
地理教材改版后,面对《地理填充图册》上那么多练习,更提高了教师对处理剪裁教材的要求。
  
(回复:地理教材改版后,面对《填充图册》中的练习,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应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7 08:05 , Processed in 0.0825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