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7 17:06 编辑
翻转课堂与高中地理教学微视频制作
戴申卫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年 第10期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探究
吴爱芬 - 《教师》,2014年34期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初中地理教学“微课程”理念的运用分析
曾重荆
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内涵与制作研究樊华丽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张洪珍http://mingshi.qlteacher.com/studio/zhubeibei/Article/18831 “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 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1]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形成了翻转课堂。因此“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湘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作为一节重要的学习内容,笔者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教学,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施“翻转课堂”的步骤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成两大部分:创建课前学习材料和组织课堂活动。 1.创建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①通过课前学习,理解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②通过“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学会学习的自我管理。 ③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具体应用三大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创建课前学习文本材料。 课前学习文本材料,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课前对课本内容的自学。笔者创建课前学习文本材料时,对本节的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由教材的四块内容(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主要的陆地自然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整合为两块,即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在“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部分笔者还补充了“理想大陆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为加强学生课前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还设计有相应的问题。在“垂直分异规律”部分,笔者设计如下图: 第三,确定视频要表现的内容,即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并录制视频。笔者运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四个微视频,分别是自然带的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 笔者在课前两天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文本的“课前学习材料”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完成课前学习后,对于同学们在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纸质“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形式进行统计,适时反馈。 2.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疑难解答。本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用时约7分钟。 对“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结果,根据问题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最终形成三个问题:问题1,水热组合、各种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问题2,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的分布;问题3,雪线。 先组织学生分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分析解答,最后只有各种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雪线由老师来讲解。 环节二,小试牛刀。本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用时约7分钟。 笔者精选了两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1题,考查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判断。第2题,考查垂直分异规律。 环节三,旅游线路推介。本环节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各自然带的了解,巩固和应用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和三大地域分异规律。本环节用时约15分钟,具体设计如下: 活动名称:旅游线路推介 目的: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让游客在你推介的旅游线路中充分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之美。 要求:①前后桌4人一小组,共同设计旅游线路,沿线至少有3种自然带,并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用红笔画出线路; ②每组选一名同学到屏幕前指图推介旅游线路,要说出该线路的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哪些分异规律; ③共同讨论设计时间5分钟,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1.5分钟。 ④小组间的旅游线路不要重复。 各小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和酝酿后,最终有至少6组同学能推介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学生设计的线路有国内线路和国际线路,南北向线路有亚洲东部、欧洲西部、非洲中部、南美洲中部,东西向线路有亚洲东部,还有从东北向西南横穿澳大利亚大陆的,还有爬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学生设计的线路丰富多样,而且都体现了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环节四,问题研究。即“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 本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要因地制宜。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二、“翻转课堂”实践的感悟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满足其学习需求,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变了家长在学生学习中的被动角色,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看教学视频的表现对其进行更深地了解,更好地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翻转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课前学习主要是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和课前学习文本材料及教材,在课前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并自主解决一些问题,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所以学生是课前学习的主体。课堂,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课堂内教师要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生成深度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课堂活动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强,所以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翻转课堂”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改造 在翻转课堂中,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建能够使学生成为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笔者所在学校是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课前学习是在学校完成的,所以学生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建无法保证。学校规定“学生手机不允许带入教学区”,不是每位同学都有其它的电子设备,所以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微视频的条件。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无法做到像美国学生似的“在轻松的氛围中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学生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2]”所以笔者提前和学生约定一个共同的时间,在教室利用班级电脑投影,全班同时观看微视频。同时笔者申请将学校机房对学生开放的课余时间延长,在特殊情况下,还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控制权。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课堂活动来看,这种课前学习方式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近50名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评价难度较大。因为班级空间有限,学生数量多,无法像美国课堂似得各小组围成圆形共同讨论。所以笔者在课堂活动中,采取前后桌4人一小组的分组模式,以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进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间走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学生进行对话式的辅导。课堂分组多,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老师在课堂展示环节要专门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保障学生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和展示机会。 3.“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量。传统课堂,教师只要备好课堂教学用的材料即可,而“翻转课堂”要求老师除了准备课堂教学材料外,还要准备课前学习材料,尤其是微视频的录制。教师自行录制的教学视频要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为增强微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微视频中可以针对本知识点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还可以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自行录制教学视频也给教师的教学业务、技术和时间提出了挑战。 “翻转课堂”课堂的活动设计要高质量。“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活动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所以,“翻转课堂”的课堂上,需要教师针对本节内容,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课堂活动的设计,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增加,课堂生成的问题增多,而不确定性是真实的表现,是活的课堂,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积极研究学生、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并且加大教育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胜任自己的角色。只有教师细致考虑、精心准备,才有学生课堂的百花齐放和共同进步。 据统计,“翻转课堂”的实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主要为数学、科学等理科课程。理科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一个实验,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而在文科类课程中,如政治、历史、语文等人文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而高中地理文理兼备,所以“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实施更适合理科性质较强的必修一部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高校精品课程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多个教学视频网站。此外,超星视频教学网、网易公开课程网、微课网也积累了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3]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 也正在组织全国的力量,形成C20慕课联盟(高中),以各门学科的自身逻辑为依据,开发教学视频。这些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以上海虹口区为代表推行的电子书包运动、因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硬件基础。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还只是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和效益,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