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26|回复: 37

微课 概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 1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8-27 17:33 编辑

有关微课 的聚合贴请勿在本贴跟帖

星韵地理网»星韵大厅 › 教育&技术 › 微课与视频 › 微课 知识

http://www.xingyun.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66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6: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演讲嘉宾:京东大学培训经理 陈丽娴


  演讲主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




  其实关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应该怎么去开发,它有什么样的价值,应该如何去运用?我觉得今天上午的专家和教授其实给了很深的解读,所以说在我的分享里边,我为大家准备了12个干货,就是12个案例。那我希望这12个案例能够让你们度过这个最有挑战的时段。




  今天我要代表京东大学,跟各位做的分享的主题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那么基于这样的一个主题,我想我今天的分享,一定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互联网思维是搞什么东东,第二,京东大学在微课程上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们是怎么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在京东有一句话,男子是汉子,女人就是女汉子。所以刘总把我们所有的女性,都叫“女兄弟”。所以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这是我们京东大学22条好汉,他们游走在互联网和培训之间。因为我们所处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行业,所处在电子商务这样一个行业,我们不能回避互联网这样一个词汇,那同时我们也是培训人,或者说可能更多的老师喜欢用的一个词,叫做教育是吗?我们是从事教育的,而且是成人教育,那其中呢,这个穿橘红色衣服的就是我。那当我还没有理解互联网思维之前,我就已经理解了什么叫做互联网。




  从我加入京东,到今天为止,还差3个月是满3年,我发现这3年期间,我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真的是诲人不倦,互联网是一个诲人不倦的东东啊,那3年前我是一个喜欢穿旗袍的管乐交弹小女子,三年后的今天,我变成了这个样子,你们知道我在干什么吗?能看出来吗?我在吞火。我已经可以成为一个站在台上非常野蛮,狂暴的一个女汉子,我可以去吞火,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没错,是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处在京东这样的一个互联网的行业,处在京东这样一个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行业里,我只能从温婉变得更粗矿,从细腻变得更狂野。但是这不代表互联网要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一个改变,但是我觉得这里面,可以提炼出来互联网的思维,在京东这样的一个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思维的要求就是要快快快快,要更加快,可不可以更快一点。




  互联网思维:痛点、惊叫点、引爆点


【独家演讲精选】陈丽娴: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


  我想先从征兵广告来谈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这是在解放前,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则招兵的公告,左手边的是国民党的,家有壮兵,抗日出征,光宗耀祖,保家卫国,特别的高大是吧?你再看看我们右边的话,共产党又怎么样?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田地。那我想问一下,如果你想当兵的话,你会去哪个?一定是分田地那里是吧?所以现在终于搞明白,为什么共产党赢得天下了是吧?为什么共产党赢得天下了?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田地呀,这个事情可不是小事情,保家卫国光宗耀祖那都是给别人听的,是吧?分了田地才是自己的。所以说,通过这两则广告,我们终于看到,互联网的思维其实是什么?京东大学的培训人我们终于琢磨出了,互联网的思维其实就体现在这两则广告里的差异,互联网的思维就是找到痛点,带来惊叫点,并且有着引爆点,共产党的招兵广告就带来了痛点,痛点是老百姓其实想有地,是吧?尖叫点就是给你分地,引爆点就是来参军吧,参加红军,打倒了土豪,你就有地可以分了,我们原来说这就是互联网的思维。




  京东培训的痛点




  京东面临的问题是岗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人数现在是四万多,今天我们一定会突破五万的,而且你们如果关注电子商务行业的话,应该知道,京东刚刚和一家公司做了接力,大量的人马过来,所以我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我就说不完全统计,所以我们就不统计了,实在是太难了。




  京东有一个特点就是超级无敌十分忙,在京东没有不加班的岗位,没有不加班的人,甚至连前台都是这样的。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大家一定会面临一种痛点,就是没有时间去听课,不要说两天的高大上的课程,也不要说两小时的课堂课程,就是20分钟你也要看看,有没有空有没有兴趣。当然了,我们还有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员工非常的年轻,低龄,90后,真正的90后,实际上你们看到京东,大部分看到是什么样的群体?配送员,是吧?配送员都特别年轻,其实我们还有一些比配送员还要年轻的,配送员这个岗位很火,有一些特别年轻的他不太愿意做,一些90后的农村的独生子女,他其实不太愿意做。




  京东还有一个痛点,就是我们的员工分布在天南海北,我们现在在全国的460个城市,开送了自营的配送站点,也就是说,我们分布在全国的460个城市,最北到齐齐哈尔,最高到了拉萨。钓鱼岛可以开吗?钓鱼岛可以开我们也去开一个。所以说我们真的是分布特别的广。我们还有一个痛点,就是员工的学历差异是很大的。我们的一线的蓝领工人,可能连初中文化都没有,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在总部的研发人员,海龟、河龟一大堆,所以说我们的学历差异是非常大的。当然了,京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每天都在变,我们刚刚搭完了课程体现,可能就因为这个岗位的调整而调整了。所以说,这些都是我们京东大学培训人所面临的痛点。




  京东培训的尖叫点




  我们的尖叫点到底是在哪里?我们会发现原来,其实培训的尖叫点是传统的培训。对于大部分的学员来说,或者大家可能更喜欢用“学生”这个词是吧?对学校里的学生来说,传统的培训是高大范的,是吧?巍峨的殿堂,高坐的讲师,白发苍苍是吗?高大范儿就是传统的培训,而且那个培训必须是一套一套的,是吧?少于三套以上就不好意思出来混,传统的培训一定是这样的,还有就是要听不懂的,听得懂不能证明自己作为讲师的水平了,而我们会发现在互联网的思维情况下,其实京东的培训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它其实是应该屌丝范的,是最草根的学员,最草根的岗位也可以去听得懂和享受的课程,那么应该讲干货,我们不要一套一套的理论,我们直接就讲干货就好了,然后是接地气,讲的这段话,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听得懂,绝对不是高大范的,应该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




  京东培训的引爆点


  ——微课程开发




  我们的引爆点是什么呢?引爆点还是像以前一样吗,采用传统的方式去做培训吗?我们的答案是NO。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引爆点,那就是微课程开发。微课程开发,终于是我们京东大学成为去解决痛点,带来尖叫点的引爆点。所以接下来将给大家去分享一下,京东大学在微课程上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或者是方法,我们不敢这样说,但是我们确实有很多的实践和探索。




  什么叫微课程?我们对微课程的理解第一是快速,第二是碎片化的,第三是多媒体形式的。那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我们在快速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快会不会牺牲质量,人家都说焖火慢炖,慢工出细活嘛。我发现快其实不会牺牲质量,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组合,只要你组合的好,且快也是可以且专业的。我们以前传统的开发人员用三周,京东不能接受这个速度,压缩成两天,还是不太能接受,一天开发课程可不可以,可以,我们做到了。




  第二,那在这样一个快速的情况下,其实我们依然是拥有3W式的课程结构,我们依然会有这种加涅的九步教学设计的这种灵魂在里面,同时我们的课程也是经过了专家的评估,而且还会做PPT,加时间。一天的时间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有点恐怖和夸张啊,和大家分享一下步骤,我觉得这个是真正的干货,我不敢说它一定有效,但至少我们用完了之后,觉得效果还不错,你们可以尝试试试看。




  微课程开发:快速




  案例1 2天 18位专家
开发6门课




  首先你要请对人,请对人有的时候比命对题更重要,谁能来开发这个课程,谁能对这个最关键的功耗说了算,这是最牛的专家,我们一定要请对人,不是大流的专家,我们不要,我们请到18个最娴熟的,最超强的岗位人手和专家,邀请他来进行我们的课程开发。




  第二个我们要做一天的封闭开发,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做到晚上7点。白天整个一天的时间,我们一步一步地引导,从课程的主题到教学目标的设定,到课程的结构,到教学活动的融入,一直到最后PPT的研发,我们引导一步做一步。接下来我们花半天的时间来做专家评审,谁是专家?这些人都是专家。他们技术开发者,也是评审者。接下来我们再用剩下最后半天的时间,去为这些专家人普及一些最基本的,最实用的,最有效的讲社会授课的技巧,这是我们的做法。




  那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用一天的时间投入,就可以做的呢?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但是我可以把最专业的培训,化成最简单的东西,如果我要教会我们的专家什么是微课,怎么样去做教学设计五步化,用什么样的金字塔结构做一个非常好的课程,我可能花一年的时间都说不清,但是我不需要告诉他们这些,这些业务专家们也不需要知道,他只需要知道你想让我把课程开发成什么样,然后我就告诉他,课程结构你套模板就好了,这是我们对四类常见的课程主题设置的模板,都是3W式的,为什么?是什么?How
to
do?如果是情景运作类的,请你套这种模板,如果是知识概念类的,请你套这个模板。总有一个模板适合你,我们发现这个模板给出来之后,这些专家们没有疑惑了。他们只要达到一种往里套就行了。




  我没有时间去跟专家们讲加涅的教学设计,觉得他们也听不懂,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我们把加涅的教学九步化变成了五个层面,把它提炼出来以后,每一个教学活动后面,我们都给出一个下拉菜单,如果你想引起注意,你有四种方式可以选,如果你想去回顾新知的话,你也有八种方式可以选,如果你想参与练习的话,你有五种方式选,你只要选一个,总有适合你的吧。所以你不需要懂加涅的教学九步法,你只需要懂这个菜单怎么用就可以了,PPT的制作OK,PPT的制作你也不需要去精心设计,京东大学开发了全套的PPT的图库,你只需要去挑就好了。我们发现用这种方式,才可以真正地加快他们的课程开发。




  我们发现通过方式做了之后,课程真的会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两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18个专家,去做到五到六门课,我们不敢说这些课程达到100分,但是70分总还是有的吧?那剩下的二三十分通过什么?就是通过延代,不断更新,我们通过这种互联网思维的方式,不断地去更新它,但是从无到有这个过程,我们很快的把它卖出了。




  案例2 1天 25位非专业讲师
复制1门课




  第二个案例是我们用一天的时间,给25位非专业的讲师做了一门课程的PPT。一般传统的PPT要用三天才能够把这个课程复制下去,但是我们用一天的时间,我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们用原创的讲师,这个课程原创的开发人去做一个课程的分析,完了之后,由我或者京东其他老师去分享一下授课技巧,这是最干货的授课技巧,告诉他走投影仪的时候,不要把自己打到上面,告诉他去写白板的时候,不要背对学员,告诉他翻译器要怎么去用。告诉他如何去组织一个小组讨论,告诉他如何去组织一个小组分享,就告诉他这几个最干货的培训技巧就好了。然后就是研习,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编内容,包括我负责研究我们其中的四分之一的PPT,研习完了之后,采用这种世界咖啡的,外交大使的方式重新交叉分组。每一个组里面又会有四个来自不同组的成分,再一次进行交叉的研习,研习完了之后,我们发现就可以试讲了,试讲了之后,就随机抽就好了,抽到哪一块就是哪一块,其实你把所有的动力和压力都给到了学员,然后压榨他们自己的内心的潜能,你会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天的时间,我们25位讲师最后有19个人,成功地突围,获得了我们的讲师资格证。




  案例3 1小时 140人集体创作
35个黄金话题




  这又是一个快速的案例,我们还曾经通过一个小时的时间让140个人集体创作,去回答了35个黄金话题。我们的方式步骤其实也很简单,还是群体智慧,我们用各种方式去引导群体智慧。第一是让他去交换他们的题目,形成联盟,然后是采用这种迪斯尼转盘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的人轮流去回答一些问题,然后让他们采用能量即是的方式,每个小组人起立,找到一片区域,去分享他们对这个贴子的看法,最后我们投票,投出最有价值的三个黄金贴,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编辑出了一套40页的618大全。




  618是京东最隆重的一天,我们有大量的打折扣促销,所有的员工都在备战,而很多新员工,他就不知道如何去面对618这一天,他不知道他应该做点什么,所以说我们征集了员工最关心的35个关于618的话题,我们不请别人来回答,我们就请公司最资深的管理者,总监们过来回答,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140人集体创作了这样一个方式。




  618大全,其实这一本手册,我们现场的创作和编撰的时间只用了一个小时,大家觉得可能很难以想象,在我们传统行业,出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在京东我们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做到了,很简单就是提前去命中目标,然后采用这种集体创作的方式。




  案例4 1天 150名经理 毫秒应答30个管理痛点




  我们都知道领导力的培训在很多企业里,是一方重头戏。而领导力其实也是非常难以培训的,京东也曾经尝试过很多种方式,引用那种很高端的DDI的课程呀,国外的那些领导力的课程呀,采用两三天,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这种封闭的训练去训练领导力。但是我们发现效果其实不是特别好,今年我们尝试用一天的时间,让150个经理能够以毫秒速度去回答30个最典型的管理情境,比如说小王要离职怎么办?比如说小王对你布置的这个任务,不认同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我们的方式其实就是闲话少叙,上来就考,第一轮考的时候,所有的经理都考蒙了。30道题你选哪个,上来就考,问一个问题,立刻回答,如果是这个情境,你要怎么处理。




  每个人都考的外焦里嫩,完全措手不及,所有的观点,所有的场景都是招招致命,都是直击他们现场最典型的30个管理的情景,回去之后他们就开始内部的研修,而且我们还会给予一些名师的提点,他们在场下用功,第二轮,第三轮,经过三轮过后,他们终于考明白了,我们的卓越的经理人就是这么练成的。




  微课程开发:碎片化




  案例5 老刘的2小时
108858的点击量




  京东大学对微课程的理解呢,就是碎片。我们也非常喜欢将课程做成碎片化,短短的,每一个碎片可能只是八到十分钟的小而美的课程。当然了我们虽然说是碎片化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系统性。给大家分享几个案例,就是我们的刘强东,刘总。




  他在去年曾经做过一个两小时的视频,我们尝试将这个视频传到网上,一开始两个小时根本没有点击量,即使是刘总也没有这样的兴趣,很难有人有兴趣把两个小时的内容看完,后来我们把它拍成了11段,每一段基本上就是9到10分钟。而且我们给每一段起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档,什么回忆我的童年呀,包括我的恩师呀,都是这些最典型的标题档,这也是互联网经常用的手段啊,标题档。那么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之后呢,有两个小时的视频最终获得了10万多次的点击量。这是我们的一种碎片化的尝试。




  案例6 44个模块 96个知识点
1600分钟




  第二个碎片化的尝试就是我们京东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团队,就是我们的研发团队,学历高,技术难度要求也非常高,我们发现面对这些人做培训的时候,也只能采用这种碎片化的方式。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尝试做了这样一个项目,我们将针对研发工程师,就是engineer,这样一个层次的学员所需要的岗位知识,最终将它分成了44个模块,96个知识点,一共做到了1600分钟,那每一个知识点呢,可能也就平均下来,十几分钟这样一个时间。当然有的知识点分上下片断,一个知识点可能分上章和下章,但是我们确保每一章相对比较短小精悍,他们可以利用任何一个碎片化的时间,去进行这种碎片化的内容的学习。




  案例7 各种牛人讲岗位




  第七个案例呢,就是我们会在各种场合,各种项目上,请各种专家进行各种自比,我们会发现其实只要你讲出来的是干货,它就是好内容,它就是碎片化的,不需要你讲的时间太长,我们不给这些专家们命题,我们只告诉这个专家,你觉得你擅长的话题是什么,讲出来就好了。他们所讲述的这些东西,有可能八分钟,十分钟,或者更长一点,最多也就三十分钟,我们将这些碎片化的视频,上传到我们的京东TV上,我们有自己的电视台,叫京东TV。我们还有具体的摄影棚,我们还有不同的背景板,做了很多种设计形式。




  案例8 京东员工的200个痛点




  第八个案例,就是我们京东的员工的200个痛点。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后我们都会有很多的痛点。有的人是跟领导相处不太愉快,有的是怕部门的协作不是很愉快,有的是觉得个人的成长发展看不到一条清晰的路线,有的人觉得自我价值难以实现,还有人是因为买不起房,找不着对象,反正就是200个痛点,特别特别的痛。




  这200个痛点理出来之后,我们要做什么?现在还没有开始做,但是接下来我们会打算这样去做,我们会将这200个痛点分两条路去走,第一条路我们会将这200个痛点变成200个正能量的主题,200个正能量的主题,变成200个正能量的微课,“找不着对象怎么办?”类似于这样的正能量的微课,同时另一条线,我们会将这200个痛点变成200道情景考题。然后我们会告诉,告诉学员怕痛的别来考,不怕痛的就来考。来考了之后发现果然很痛,他们都回答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应对这样的情景。最终这200个痛点就可以变成200种成长。




  微课程开发:多媒体




  案例9 JD TV
京东人自己的秀场




  我们的微课程一定是基于多媒体这样的一种方式呈现,实质上我们在多媒体上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我们有自己的TV频道,叫做GDTV,我们还有自己的录音棚。事实上在京东大学看来,图片也是一种微课程。一张好图有的时候比若干个文字,甚至是一段视频更有影响力和传递力,所以说图片也是我们的一种视频的方式,多媒体的方式,还有就是电子课件。我们也会做各种各样形式的electronic课件,我们也有自己的e-learning平台。




  案例10 图片说故事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企业文化团队做了一档事情,出了一本画册叫做《我是京东速度的一部分》。我们就想通过这种图片故事,告诉所有的京东员工,告诉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京东速度,京东speed是怎么去铸成的,然后我们通过这样一组图片故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岗位都是京东速度的一部分,我们的理货员把货理整齐了,就是京东速度的一部分。我们的校对员把货校对准确了,是京东速度的一部分。我们的检货员,打包员,包括我们说司机把货送到位了,都是京东速度的一部分。包括我们的配送员。图册发布了之后,电子邮件的形式效果非常好,反馈非常多。很多的人都更加愿意用这种方式去阅读一种知识和信息。他们所传递出来的,可能比一个两千元的课程,或者是一个30分钟的video效果来的更好,这就是我们说的图片说故事。




  案例11 e-learning平台




  我们也建设了自己的e-learning平台,目前我们也在这个平台上,已经产生了非常多的电子课件。我们京东大学的马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京东人啊,京东培训人有一个梦想,我们希望在一年后,或者两年后,当有一个京东员工想要离职的时候,他会有一些不舍,他会想到在京东的学习平台上,还有大把大把的干货和资料,我不能走,我走了这些东西就没有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就认为京东大学成功了,我们的知识沉淀,我们的知识体系建设其实就做到了成功。因此我们想说的是一切尽在我们的学习平台上。




  案例12 平民演员和导演




  京东大学从成立到现在做了这么多微课程的的尝试,不管是面授的,还是多媒体的,线上的还是线下的,我们发现最感动的真的就是教学相长。那些员工,那些学员他们为我们所带来的创造力和感动是令我们非常震惊的,所以他们自己产生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视频,非常的有创意,拍摄手法包括配乐,都相当的专业。




  在我去编写这套分享的PPT的时候,我在想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这半个小时的分享到底应该用什么?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啊?那就是京东大学的多快好省。其实真的就是,多快好省不仅仅是我们京东的客户服务理念,产品的理念。其实也是我们京东大学的互联网思维,包括我们微课承担开发的理念。要开发得多开发得快,还要开发得好,还要省时间,省钱,省人工。好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以上内容根据2014年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会议大会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整理人:熊竹青)




  热门会议推荐:2014(第二届)中国E-Learning行业大会(2014.6.5-6)




  2014(第二届)中国E-Learning行业大会是《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历经十余年行业积累、影响和沉淀,继2013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企业E-learning领域的年度盛会之后,即将于2014年6月5-6日在京隆重召开,大会以“企业MOOC与E-learning行业发展”为主题,并同期进行“2014中国E-learning行业卓越应用奖评选”和“2014中国E-learning行业品牌产品奖评选”。这将成为2014年中国E-learning行业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顶级盛会,现面向全球500强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Hr、培训部门以及E-learning行业服务商诚挚邀请,共襄盛会!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sn.cn/jyx/jyx_crjyx/201411/t20141106_1392379.shtml
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探索
2014年11月06日 09:49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3期 作者:杨世鉴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作者简介:杨世鉴,国家开放大学 经管学院,北京 100039

  杨世鉴(1980-),男,河北沧州人,管理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与开放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学习、微教学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冲击。微课程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变革,顺应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微课程不仅对传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做到微课程资源的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微课程在实践应用中的探索,不断提高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关 键 词:微时代 微学习 微课程 远程教育

  一、微课程的兴起及根源

  1.微课程的兴起

  微课程与“MOOCs”“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移动学习”等一起,被众多业内专家认为是2013-2014年度最具影响的教育技术。其中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 P. 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程概念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仅以“微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就有650篇,涵盖中小学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众多领域,研究的内容包括微课程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等不同的环节。从实践层面来看,各种全国性的微课程大赛如火如荼,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微课程建设的热情。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虽然目前微课程尚无统一定义,但是对微课程的主要描述基本一致,即微课程具有如下特征: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短小,通常为5-10分钟左右;一个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微课程兴起的背后根源

  微课程的出现,可谓教育领域的一场风暴,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质疑。人们关注微课程到底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还是突然掀起的一次“短时炒作”,它产生的根源有哪些?

  (1)微时代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微课程提供现实条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影风起云涌,使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同样,教育领域也进入了微学习、微教学的变革之中,微课程的出现,是这一变革的典型代表。传统的课堂实录式视频资源,无法顺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模式”,难以满足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满足了网络时代学习者的学习要求,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微课程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带宽和网速的提升以及众多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为微课程提供了技术条件。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人们通过微型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

  二、一种耦合:微课程与远程教育的完美结合

  1.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从微课程的产生过程来看,其最早应用于传统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中。事实上,在远程教育中,微课程发挥的作用更大,应用前景更加光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时空分离”,在这种环境下,教学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学习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从灌输式的资源到强调互动性,从单纯讲授到即时性生成式资源,都体现了教学内容适应学生需求的特点。

  由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以成人为主,在生活节奏加快,工学矛盾突出的时代,移动学习与微型学习方式受到成人学习者的欢迎。可以说,微课程一出现,就与远程学习产生了“天然”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作为中国远程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底启动5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人人可看,人人能懂”。取名“5分钟课程”而不叫微课程,目的是更通俗易懂。通过已有资源改造、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加工、新建开发三种方式,已经建设完成了4000多个,课程时长5分钟至10分钟,涉及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摄影、文学欣赏等近60个系列,涵盖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农林牧渔、政治法律、哲学社科十个一级大类。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微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进度会大大加快,一大批高质量的微课程学习资源一定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3.微课程存在问题与争议

  不可否认,任何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引来争议。例如微课程在设计和应用中的问题:(1)微课程的数量和覆盖程度较小,远远不能适应学习者的需求。(2)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微课程的质量有待提高。(3)热衷于评比和大赛,缺乏务实精神。

  微课程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冲击,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到底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尚无统一的认识。争议的背后是对教育理念、学习理念的认知。微课程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资源,更是对一种微学习理念的认识,是对传统教育中系统学习理念的重新考量。我们现在对微课程存有一定的争议,绝不意味着我们对微课程的否定,而是深入挖掘微课程背后带来的学习理念的变革以及教育者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

  三、三个原则:促进微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和完善

  1.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开放式的学习理念

  任何类型的教育形式,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且教学设计都要从分析学习者需求开始。由于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而且不同背景特征、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任务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有很大差异,导致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者的背景特征、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进行分析。除了设计环节外,开发、应用和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2.以教学目标为重心,强调内容重于形式

  微课程与微视频,从呈现方式上来看,二者好像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段简短的视频资料。但是,就内容而言,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具体关系见图1)。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表现方式,就视频内容而言,并非针对一个完整主题;微课程,必须要满足课程的有关特征,既是基于知识单元的,同时又是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因此,微课程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即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图1 微教学过程

  此外,为了更加突出教学内容,应该尽量减少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素材。做到内容要聚焦,即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所有的内容都要为讲述这个知识点服务。尽量发挥图片和Flash的作用,使微课有趣味性,只有课程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课程。视频背景要干净简洁,无关信息不要出现在画面上,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3.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坚持课“微”力不微

  微课程显著的特点是碎片化的学习
一种支撑方式就是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以网络课程作为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的路径,使学习者由“点”学习向“面”学习延伸(见图2)。相比微课程而言,网络课程更适合学习者进行完整系统的学习,但这不意味着网络课程一定都要由完整的学习模块构成,而可以由一些利于学习者分散学习的微课程单元组成。这样微课程就可以借助网络课程提供的平台,发挥其短小、灵活的特点。因此,微课程在设计中要注重“重用性”原则,即要考虑微课程能在不同的场景下重复使用,这样才能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应用效果。

  另一种支撑方式就是利用新出现的新媒体工具,打造全媒体环境下课程学习体系。技术的进步正在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尤其是最近出现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使学习者不再受到学习地点和空间的限制,移动学习已经变为现实。微课程的出现,适应了当前移动学习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如何进一步发挥微课程的应用效果,一定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全力打造全媒体环境下课程学习体系(如图2)。可以看出,课程学习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对象,在远程环境下,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是连接远程学习者和教师的桥梁。

  图2 微课程的整合路径

  四、一种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

  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是检验资源质量和有用性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来应用这些资源。下面我们就以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探索一种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应用模式。

  1.困惑:远程教育中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促使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由于实践类课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场所和环境,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受到很大挑战。即使目前在国家开放大学中进行的远程开放教育所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仍然以远程学习为主,面授教学机会成本非常大,在有限的面授时间内,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往往要花一定的时间了解会计操作的环境和要点以及相关案例和基本要求,如果这些内容都要在面授课堂中完成,时间是极其紧迫的。因此,如何提高远程教育中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一直是令人困惑的地方。

  2.机遇:翻转课堂的出现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其教学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西点军校的培训思想。后经不断发展,其教育理念逐渐成熟,效果也得到了检验。2011年末,《环球邮报》和《纽约时报》都登载了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从而使其名声大噪,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事先进行课下学习。这样课堂时间则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活动、讨论的形式,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翻转课堂极好地体现了开放式的学习理念,大大释放了传统学习下的时间和空间,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3.实施: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近一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加快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尤其对于实践类的课程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经过与几个教学分部的会计学教师共同探讨并实践后,总结了利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会计模式试验的教学。基本流程如图3:第一,辅导教师将以前完整的教学资源进行分化,制作成微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和微博、微信等途径发送给学生;第二,学生接收到微课程资源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己手工操作的账簿通过微博和微信分享给小组的同学;第三,组内学生进行互评,并将讨论结果上传平台。到此,《会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的学生已经对手工记账的基本要点,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第四,组织1-2次面授教学,教师点评学生提供的资料,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同时将整个过程生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

  图3 翻转课堂微课程的应用模式

  4.启示:微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资源

  以上我们以《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微课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微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是开放式的,既包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和提供的学习资料,同时还有学习者个体以及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体验和活动结果提供的分享性资源。

  (2)微课程资源是循环使用的,且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上一次教学过程形成的学习资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之后,会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所使用。每一次使用教学微课程资源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微课程资源是动态的,资源质量是不断提高的。

  (3)微课程资源是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一般来说,传统学习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是主动方,学生是被动接受方。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微课程资源的传递呈多向发展,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双向传递,也有学生之间的传递,即一人在微博或微信中发布后,可以由他人来评价和转发。这样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效率。

  未来的互联网教育,绝不仅仅是线下学习转移到线上学习这么简单,而更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至少从目前来看,教育技术正在倒逼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必然选择。在接下来的微课程的建设中,从教师到学生,乃至我们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成为微课教师,传播自己的知识,而同时自己也是其他领域的微课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50-56.

  [2]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66-69.

  [3]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发展趋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8): 45-47.

  [4]胡小勇.信息化世界的“小世界”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 40-42.

  [5]范福兰,张屹,白清玉,林利.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 26-30.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7: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ifh6.html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 胡铁生
本文已发表于2014年第4期《广东教育》(综合版),转载请注明。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到Web2.0的移动互联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 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一个近几年来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一、微课的内涵
    1.微课是如何产生的?
    在国外,微课程( 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
    在国内,微课的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片段)。2011年,针对传统40或45分钟的、全程实录式的教学课例制作成本高、交互性差、评审难度大、应用率低下的现状,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拍摄录制课例(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等支持学习资源),参赛的作品同步发布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率先开展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微课与班级教学的整合、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领了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2.微课的概念是什么?
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3.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微练习(或微思考)、微反思(或微反馈),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4.微课有哪些主要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见表1。

表1 微课的特点及其描述
特点
描述
功用

微课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1.符合学习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微课为其提供适量的认知负荷,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微时代泛在学习的要求,即网络数字化阅读和学习越来越倾向于片段化的短小的呈现方式。

教学主题聚集
教学目标明确
课程资源容量小
1.内容短小,教师容易把握教学重点和主线,教学目标易实现;且制作成本低,技术开发难度小,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选题、设计、制作、拍摄、合成、发布”等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资源容量小,一般只有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进行自主性、碎片化学习。

教学内容精炼
教学设计精细
教学活动精彩
1.主题突出,内容精选,只聚焦于某个重难点、疑点考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强;
2.教学设计精细化。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准、细致的划分,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形成一个“脚本式”的结构化的教学设计。
3.教师采用问题引导、启发诱导、任务驱动、讲授内容与操作演示同步展现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以视频拍摄或录屏的方式记录和表现)精彩生动,简短又完整。

资源应用面广
适合不同对象
教学效果显著
1.微课短小聚集且交互性强,可以灵活地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情景中;
2.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的需求,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法
1.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
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越来越多的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了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学到微课的“外表”(微波、短、小)而没有掌握其“精华”(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一对一”高效学习的课程)。如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微型视频”(只是视频时间短但内容发散、主题不聚焦)、“微型讲座”(以教师大头像为主不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灌输式传递式讲座),或者是“浓缩课”(把一节40分钟的传统课压缩10分钟内的微课,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只是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此外,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如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强调双机或多机拍摄、甚到采用昂贵的智能自动录播系统),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编辑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甚至把师生的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
2.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产生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程能够适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下面以著名童话故事《灰姑娘》为例,谈谈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1)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课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是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制成微课!)。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有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使其教学内容更精简又完整、教学目标聚集又单一、教学形式策略多元、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的方式来表达。我们以世界最著名的童话故事《灰姑娘》为例,探讨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看看美国教师对该童话故事的讲解中运用的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第二、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而要对其进行微处理。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的教学过程。分别是:一揭题设问,激趣导入;二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引发思考。美国教师给学生看了《灰姑娘》的故事后,并不是关注于故事情结的惊险与复杂,而是依次提出了五个问题(假设性问题及故事中出现的事实性问题),然后引导孩子们对故事情结的回味、展开讨论(合理想象、发散思维)、启发引导、概括提升;并多次向学习者提问“这样讲故事,老师又在关注什么?”“这个故事,老师还能怎么讲?”,让学习者在观看微课时既能身临其境又能触动身心,引发同步思考。笔者简要设计了微课的录制脚本,如表1所示。
表2 微课的录制脚本设计
微课结构
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
一、片头
(5-10秒)
呈现微课信息
展示微课主题;主讲讲师姓名、单位、职称等信息,提供舒缓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导入
(10-20秒)
揭题设问
激趣导入
您一定给孩子讲过故事吧?“从前有个女孩……后来她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故事还能怎么讲?(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
二、正文讲解
(4分钟)


围绕目标

提出问题

逐步引导

引发思考

概括提升
问题1:如果辛黛瑞拉在午夜12点前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导:要做守时的人。
问题2: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引导:后妈不是坏人,只是不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人的孩子。
问题3:辛黛瑞拉为什么能够参加王子的舞会,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引导: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朋友(的帮助)。
问题4: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原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引导:要更加爱自己,为自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问题5: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善于观察,伟大作家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你将来会成为更伟大的作家。
三、小结
(1分钟)
教学回顾与小结,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和行动。
1.表格小结:五次提问,五次引导。
2设问:讲故事仅仅是照本宣科,老师又在关注什么?
3行动:不是结束,仅是开始。这个故事还能怎么讲?请老师换个新角度为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再讲一篇这个故事。
   (2) 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其优劣性直接决定了微课的质量。目前微课视频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有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笔者认为,该微课更倾向于视听演示,择优选用了软件合成式,即“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组合。用屏幕录制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同步讲解、操作过程、背景音乐等),在准备精心设计的PPT课件后,只需设置好音频和摄像头、屏幕像素、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熟悉讲稿、理清思路等准备工作后,教师只需要按一下“录制键”就可以完成微课视频的自动录制。对部分细节,如间隔太长,时间太短,字幕标题、声音处理、画面镜头变化等问题,可以在该软件中编辑修改,最后合成输出教学视频。

   (3)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设计源于设计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业为客户提供Web及Web-based产品情绪情感体验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在国内,顾小清(2009)等人也提出了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研究,他们认为,“对于微型移动学习的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媒体的设计之外,还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对其可用性进行设计”。
微课作为在线教学视频,也需要满足在线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体验。尤其是现今信息时代,数字化教育资源已颇为丰富,要提高微课的应用程度,必然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高重视可用性设计的意识。一是巧妙设计情景性的教学活动,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在本微课开始,精心选用了几幅美国电影动画片《灰姑娘》里的经典彩色插图,加上一段轻松的背景音乐,构建一个给学习者视听觉带来唯美效果的童话情境,引人入胜,并为下文提问与讲解作铺垫;二是注重PPT的排版,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如注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和字号搭配、颜色搭配以及字行、段距错落有致等PPT制作的原则与要求。值得说明的是,图片的排版率在50%-90%之间,不宜过于花哨;继而,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对所添加的图片设置了不同的动作,增强动态感;在字幕的文字方面,主要采用微软雅黑和宋体的字体搭配,颜色要协调搭配。三是注重教师的讲解的专业性和艺术性,结合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讲解节凑,语速流利,尽量避免口头禅的出现等。

三、结语
    微课从最初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类型,随着我国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步运用到中小学和高校“翻转课堂”“慕课”“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中,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本文受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立项号:123620577)资助。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1: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3-9-3 11:42 编辑

http://www.jyb.cn/info/jyzck/201305/t20130516_537980.html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来源:教育部
教师[201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各地要将上述要求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全过程。根据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实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建立与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

  二、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各地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要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各地要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建设典型案例和网络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微课程。

  三、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各地要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置换脱产研修,将院校集中培训、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和师范生(城镇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相结合,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大体育、音乐、美术等师资紧缺学科专兼职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四、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

  五、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各地要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丰富研修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鼓励各地建设教师培训创新实验区,推动培训模式综合改革。

  六、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建设培训专家库,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要注重遴选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培训者,将其承担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任务计入教学工作量,并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高等学校兼职培训者要积极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需求。专职培训者要切实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国家建立培训专家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地培训者的信息共享和培训成效评估。培训者团队主要从培训专家库中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各地要为专兼职培训者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加大专兼职培训者培训力度,专职培训者每年研修不少于100学时。

  七、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服务。培训机构要将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灵活、开放、专业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师范院校要大力推进内部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建立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地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发挥其在全员培训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的功能。

  八、规范培训管理,为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建设全国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国家级培训和各地培训的动态监测。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加强学员选派管理,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教师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培训机构要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制度,及时将学员培训情况反馈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国家制订培训质量标准,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发布年度监测报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匿名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监测培训质量,公布评估结果,并作为培训资质认定、项目承办、经费奖补的重要依据。培训机构要做好培训绩效评价,跟踪教师参训后实践应用效果,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国家将教师培训作为对各地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市县教师培训的专项督导,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各地要将落实培训经费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中小学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培训经费,保障经费投入。

教育部

2013年5月6日

广东教育厅文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dup4.html
鼓励与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专业机构合作,加工校本特色
资源,开发微课程、微视频、微内容,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上海教育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306/406112013008.php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1: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教师函〔2013〕54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各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省直属中小学:
    现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指导意见》,结合《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严格落实每名教师参加5年360学时、每年72学时的继续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关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应建立培训学分制度,不断改进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强化培训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提高培训实效。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课程、学时、考核(考试)成绩由各学校或培训机构统一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系统”上登记,作为参加培训的有效证明。教师参加培训的学分(学时)和考核情况应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年度考核和职务聘任及晋升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二、加强培训机构、培训课程等资源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推动区域内的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努力落实人员编制;建立一批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要积极促进县域内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整合,建立和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要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按照国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设符合中小学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重点建设一批实践性培训课程。建立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省教育厅在统筹指导全省中小学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推荐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在全省范围内使用。鼓励高等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三、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本着“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培训师资的建设和管理。各级培训机构专职培训教师应具有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或研究的工作经历,一般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以高级职称为主;同时应聘请一定数量的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或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优秀中小学教师担任培训指导教师。鼓励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行业优秀专业人才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参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教育厅建立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各地应建立本地区教师培训专家库。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之间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交流。培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培训技能和水平,积极改革传统的培训教学方式,主动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
    四、提高培训保障条件。各地要将落实培训经费作为实施“强师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抓手,认真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培训经费应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的比例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要。中小学应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和脱产培训期间,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对积极参加培训并考核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应予以表扬和奖励。省教育厅将根据国家制订的培训质量标准,对各市、县开展教师培训和各培训机构承担教师培训的督导检查,公布检查结果。近3年未通过省级督导检查的培训机构,不得承担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对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效果好的市、县,省教育厅在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名额分配上予以倾斜,并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

                                                               广东省教育厅
                                                               2013年6月5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6: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这个栏目不能在门户显示?试验推动一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18pff.html

与微课程
  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 Conference)上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三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麻省和哈佛联手创办的edX——领军全球的MOOC三大主流机构携越来越多的加盟大学进入网络课程。比尔•盖茨的预言提前成为现实。

  MOOC与微课、微课程是相互联系的,云计算为它们提供了大行其道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则为它们创立了现实的网络课程范本。MOOC就是在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成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又如海啸与风暴般席卷世界,放大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效应。

  中国和世界也是相互联系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名校开始走向MOOC。上海市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30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课,7门课程实现校际学分互认。中小学在高校引领下,很快从翻转课堂中汲取营养,在MOOC风暴的激情催动下进军微课与微课程,义无反顾地加入以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为前奏的大数据变革教育的行列中。

  微课、微课程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7: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4-11-3 17:25 编辑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未来课堂”的探索
http://jijiao.jyb.cn/xw/201410/t20141022_601781.html
http://www.cdrb.com.cn/html/2013-10/24/content_1941380.htm
http://www.zjgedu.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889

阅读次数:56次   发布日期:2014/10/22 11:24:0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信息化课堂解决了师生及时交流、充分交流等一系列问题,但也存在影响注意力、拖延进度、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脱节等问题。在两年多的探索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尝试“未来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完美融合。

  优势: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师生间的交流”

  课堂上,数学老师魏进华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微视频,将当天主讲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做了介绍,随后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接下来,学生通过平板下载了一段长达8分钟的微课,主要是练习、讲解习题。

  在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的信息化课堂中,练习的时间比传统课堂多了许多。学生利用平板下载了电子试卷,在平板上答题。魏老师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多少人交卷,有多少人还是空白,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答卷,也可以将学生试卷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还可以根据测试试卷的结果统计出哪些题错得多、哪些题错得少。一些害怕发言的学生,发来文字形式的提问,魏老师也可以当场解答。

  自2012年起,七中育才就已开设了云班,即通过平板在教学中的使用,实现1对1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特殊班级。两年来,新的方式激发了课堂活力。云班的老师不仅逐渐掌握了信息化课堂的技术,偶尔还可以抽出时间制作微课放到网上,完善课后对学生的辅导。

  “习题电子化之后,上课随堂测试的时间很容易控制,老师通过平板就能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魏进华举例说,以前虽然也有随堂测试,但是测试卷子需要先收上来,经过老师的批改之后才能整理出问题,等到第二节课再给学生评讲。而信息化课堂中,老师立即就能看到学生提交的试卷,统计出结果,当场就能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最好的摸底方式。

  挑战:存在与传统学习方式脱节、影响进度等问题

  从入校起,白天就是云班的一员。已接触信息化课堂两年的他对这样的课堂已经适应了。“唯一的遗憾是,微课看得多了,觉得终究不如老师讲得生动。”他说。也有学生表示,平板都由学校保管,平时做错的题都在平板上,没有办法整理回家,限制了复习巩固。

  “这也是信息化课堂与传统作业的脱节之处。”化学老师聂荣华说,“学生在学校用的是平板学习,但回家还是要以传统作业的方法复习。对学生来说,两种学习方法有一点跳跃。除此之外,学生回家后,有没有通过微课预习和复习?老师都无法获知。

  未来课堂的课程设计与更活跃的节奏也是一场挑战。数学老师黄典平说:“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只需要把掌握知识的方式讲给学生就可以了,但现在老师还要考虑,一个知识点用什么方式展示最合理、最有效。其次,对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求也更高。信息化课堂上的学生比传统课堂活跃许多,积极性更容易调动,老师把控课堂的难度其实更大。”

  历史老师吕途有同样的感受:“有时候学生参与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占用课堂大量时间,对教学计划和进度都会有一定的冲击。”

  探索:新技术与传统理念融合帮学生自主学习

  很多老师担心,学生对平板的好奇,会影响注意力。校长何伦忠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学生对平板这个新东西肯定会兴奋,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就会自然而然把它当做一个学习的工具。未来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充满挑战,但值得尝试。”

  为应对新课堂,魏进华学习了微课的制作,并将资源共享给学生。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他就会请教学校的技术团队来帮忙,例如习题电子化、微课资源包上传等。他说:“如果第二天有一些难讲懂的知识点,前一天我就会发微课给同学,督促他们预习。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对他们的疑惑解答,讲课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一味地讲,却摸不清学生的疑惑。”

  信息技术优势明显,但应理性对待。该校信息中心主任宣耀文认为,未来课堂很容易给大家一个错误的概念——炫技术的课堂。其实并非如此,信息化技术应该是为课堂拓展深度用的工具,课堂还是应以教材为本,学生为主。现在数学与物理是最常使用平板上课的两个科目,而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用平板的次数就要少得多。

  何伦忠认为,将新技术与中国传统教学理念融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自主学习,才是未来课堂最大的价值。(记者 李益众 通讯员 吴宇婷)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0: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发展中的两个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5-03-08 新课程研究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微信号 digitalreading
功能介绍 关注我们团队,不是因为我们专注、专业、专心,而是,您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我们,愿意做您忠实的情报员,希望通过我们的遴选和甄别,能让您的阅读体验更高效,能打开更多,通往浩瀚宇宙的窗户。

​
一、研究背景   2008年,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首次将开设了微型视频课堂,将教育信息化带进了一个新时代——微课时代。 “微课”从这里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在国内正式提出“微课”概念,并于当年开始组织佛山市第一届微课大赛。之后,“微课”这一概念开始迅速进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也开始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浙江、江西、江苏等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各自的微课比赛,征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专门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缺乏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013年则被业界称为“中国微课元年”。这一年,四个全国性微课大赛——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比赛、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高校微课大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先后举办。众多新闻媒体对微课进行了大量跟踪报道。与微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数量呈井喷之势。2013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等多个协会组织联合国内200多个教育机构发起成立了首个全国性的“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为微课的进一步推进做了大量着实有效的工作,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进程中的一个潮流,代表了最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甚至有人提出了“通过微课我们可以缩小乃至消弭与西方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使得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站在同一个起点上”。   二、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虽然当前的微课发展开始进入一种活跃蓬勃的发展状态,但如果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就会看到:在这样貌似活跃蓬勃发展的背后,微课却悄悄显出了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内容的无体系化,使用时间、使用目的的模糊化。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微课活动依然不能和世界教育缩小差距,更不要说消弭差距。   1. “教学内容的无体系化”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微课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碎片化,将系统知识分解成多个小碎片,学生哪里有问题就学习哪里的知识点;视频短小精练,也符合人学习知识的最佳时间不能持久的规律;此外,微课还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这样就给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但如果仔细查阅一下2013年的全国微课大赛—— “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和“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众多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微课其实都是只针对一个小问题一个小细节来设计的,目的也是解决课程学习中的某个细小的问题。基本没有一个获奖作品有整体的规划设计,有整体的思路体系,有完整的学科思维。   另外,"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比赛“和”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全国大赛虽然名字叫做微课程,但是众多参赛作品也只是零散的知识点,缺乏一个微课程的整体设计理念,缺乏一个严整全面的学科思维体系,所谓的微课程大赛也成了单个微课的展演。   如果微课设计者不能有一个整体设计,不能将微课成体系最终使其成为有学科思维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微课程”,微课学习也将永远只能成为零散的学习,学习者东一榔头西一锤,知识不能成体系,学习过程也不可能真正持久。这样发展下去,微课的碎片化问题将会使其既不能真正成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得力工具,也不能成为整个学习体系中的真正把手。   就此问题,胡铁生教授曾说:“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但这个概念其实也是混淆了“微课”和“微课程”两个概念,将讲学环节当作学科课程来理解,这样的微课就只能更加散乱。   此后,为了解决微课碎片化和教学内容无体系化的问题,中国微课网(www.cnweike.cn)进一步提出“专题微课程”概念“专题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某个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程是由指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节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学科、学习对象、专题内容等而定),这些微课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过程,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和提升成绩。”这个思路固然不错,但也只是避免单一和浅层的知识碎片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学习的问题。微课设计既要考虑单独知识的碎片板块,更要有一个整体思路和设计体系并将其完整地设计到位,使成百上千个微课可以先后贯联成为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反复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这是解决微课内容无体系化的核心思路。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微课设计之初先进行微课程教学思路设计,然后根据微课程整体设计,进行学科课程设计,再学科设计完成后,由学科教师对学科微课程进行分解,有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活动理念。在此基础上,由学科教师对具体的学科微知识点进行单独的微课设计,最后将设计出来的微课集中在一起,就是一个系统完整有体系的学科微课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学校或者整个阶段教育的微课程。   2. “使用时间、目的的模糊化”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微课录制好后,学生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学生使用微课的目的是什么?   微课录制好放到网站上后,录制老师就不管了。至于学生究竟什么时候去学习,通过微课学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很多人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庆发博士也是我国研究微课较早的老师,他说“中小学生课堂学习任务很重,放学回家后又是大量作业,如果白天他每一门功课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没搞清楚的问题,那么他就必须当晚消化。现在的情况是,假如他一天6门课,每门课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楚,即使他上网搜索到他没搞清楚的所有问题的微课,每个微课平均10分钟,那么他也绝对没有时间去观看一个一个的微课,因为12个微课就是2个小时,如果是20分钟就是4个小时。等他全部看完,已经10~11点,结果是精疲力竭,作业还没开始写,更不要说预习了”。   如果按照陈庆发副教授的观点,微课录制出来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课堂没有学到位的问题的,学生使用微课的时间应该是在课后。   这种观点只是把微课相当于一个补课教师,只是起一个解决当日课堂不用心学习或者学习不到位的一个补充方法。这样的微课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显然不能有任何作用,相反,有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不专心学习。   但如果改变一下思路,将微课的使用时间改在课前,学生学习微课不是为了解决课堂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样的使用效果就会有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先生也提出说,“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这样课堂的学习就成了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微课就能真正起到课堂改革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在他的《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也提出说:“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   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不应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   就此问题,陈玉琨教授的观点和黎加厚教授观点基本一致:“微课学习和翻转课堂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在微课学习之后,翻转课堂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在交流的深度上比传统课堂更为深入,学生暴露的问题也更彻底。”   当然,胡铁山教授还提出“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这种观点固然貌似全面,实际却不能真正体现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的一种手段,而仅仅作为一个补充方式。   只有将“微课”放在课堂教学之前使用,使其在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地位,微课才能真正推进当前的整个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而起到推进整个教学改革的作用。这样才是微课应该达成的效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半功倍做微课
2015-03-09 程佑寅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微信号 digitalreading
功能介绍 关注我们团队,不是因为我们专注、专业、专心,而是,您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我们,愿意做您忠实的情报员,希望通过我们的遴选和甄别,能让您的阅读体验更高效,能打开更多,通往浩瀚宇宙的窗户。

​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信息技术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点和操作知识适合使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如何又快又好地制作一节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成为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使用CamtasiaStudio软件制作一节微课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1 选题小而精,且适合使用视频方式呈现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微课制作上也很贴切。不少教师发现了微课的魅力之后立刻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用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认为只要把以前上课要讲授的知识点录制成为幻灯片视频就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大相径庭。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呈现。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于一些细小的操作,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使所有学生都牢牢掌握,此时配合使用微课教学,学生不懂就去看视频,一遍不行就多看几遍,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老师翻来覆去讲很多遍要好很多。   其次,微课要短小精悍,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一个知识点讲透彻讲清楚即可,如果面面俱到,时间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并且学生长时间观看视频也会影响注意力,降低学习效果。我在给学生教授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时发现他们很难适应左手按Alt键,配合鼠标点击来选取采样点的操作,而且常规的教学设备也很难直观地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操作,更多地是依靠教师的口述,听课效率低下,任务达成率也不高。因此,笔者就单独针对这个操作制作了一个微课,在不过三分钟的时间内重点介绍了微课主题和详细的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后立刻明白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2 梳理流程,先做好幻灯片,再做微课   当我们在设计微课时,往往会考虑非常周全,即希望有着精彩绝伦的设计,又生怕遗漏某个知识点。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教师,更是希望自己的微课能具有他的个人风格特点。可是实际情况却是,一旦追求面面俱到就发现变量太多,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微课制作的质量。   对此,笔者是先从自己最熟悉的课件着手,例如幻灯片PowerPoint。先把这部分知识点当作一节最普通的操作课来准备课件。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可以随时把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转化为PPT课件。在制作微课时,借助于CamtasiaStudio软件的幻灯片录屏功能,在电脑上播放幻灯片的时候就录制下幻灯片内容和自己的讲解。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精加工。例如,设置片头、片尾、背景音乐、切换效果、画中画效果等。   3 视频氛围友好且有趣味性   在微课出现之前,曾经有过很多的录像课,或者是操作录像,大多是记录教师端坐讲授呈现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率。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需要给微课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元素。例如,笔者在《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知道修复画笔的应用场合,笔者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影视明星使用手机自拍的场景图,并介绍了时下最流行的自拍神器,然后再正式引出使用修复画笔工具也可以实现人像美化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辅之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让整个微课视频有一种轻松惬意的整体感。这些背景音乐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再导入使用。也可以直接调用CamtasiaStudio素材库里自带的背景音乐。不过,当导入完背景音乐之后,我们要注意降低背景音乐的音量,突出教师讲解的音量,不能喧宾夺主。经过精心设计的微课,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新知识的抵触情绪,一种轻松幽默的视频氛围更符合青少年的“口味”,让学生乐在其中,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4 多方位突出显示操作细节   在制作《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时,如何左手按Alt键,配合鼠标点击来选取采样点的操作是重点和难点。为此,笔者想到了使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凸显效果。   第一是画中画效果。笔者在录制操作时使用了一台摄像机来记录自己左手的操作,当微课播放到左手按下Alt键的动作时,就在微课视频的左下角弹出左手指的操作特写镜头,并且配合亮色文字提醒学生观看。   第二个是使用缩放效果。当笔者在介绍修复画笔工具时,在时间轴上添加了“Zoom and Pan”效果,当视频播放到选择修复画笔工具时,画面会自动的将焦点移动到鼠标操作区域并放大显示,这样能方便学生自己操作时准确地选择到正确的工具。   CamtasiaStudio软件提供了很多视频特效,除了画中画效果和缩放效果之外还有标注效果、设置光标效果和添加显示标签等许多视频特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微课的内容来选择最好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5 教学环节要完整,巩固与拓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然短小但也是一节课,就像每一节常规课一样,也要有巩固复习和知识拓展环节,做到有始有终。笔者在制作《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视频的最后几页幻灯片里设置了“巩固复习”环节,以便来复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学以致用”环节来让学生欣赏修复画笔工具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在更多的场合灵活使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CamtasiaStudio软件还提供了“Quizzing”功能,可以在微课视频里面添加交互式的测验题,其中包含单选、多选、填空、简答、判断正误五种题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题型,让学生边看微课边进行练习。   课堂效果表明,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微课能够形成一种交互式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便利了教师教学。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而言,如果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灵活运用好已掌握的课件制作工具,是可以轻松完成微课制作,达成教学目标的。   参考文献   [1]郭庆彬.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和PPT课件轻松录制地理微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Z1):50-51.   [2]缪亮.使用CamtasiaStudio量身定做信息技术网络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24):77-78.   [3]周路.“翻转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   [5]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才有生命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681dc6204701f5#rd
2015-03-10 周雄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数字化阅读服务团队  微信号 digitalreading
功能介绍 关注我们团队,不是因为我们专注、专业、专心,而是,您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我们,愿意做您忠实的情报员,希望通过我们的遴选和甄别,能让您的阅读体验更高效,能打开更多,通往浩瀚宇宙的窗户。

​
观赏姜玉祥老师的微课《感应电流的方向》,我看到了精湛的制作技术、缜密的逻辑思维、朴实易懂的语言,清晰的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视听作用下,认识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和楞次定律、初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我审视本节微课内容,感想颇多:其一是对于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多了一条教学途径;其二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其三是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教学艺术;其四是微课研发需要优秀教师进行微课实践的引领;其五是微课评比、赛课及研究等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微课作品才能够为课堂教学实际服务、为课堂有效教学服务……下面就姜玉祥老师的微课《感应电流的方向》,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 微课设计瞄准翻转课堂   姜老师的微课是新课《感应电流的方向》的配套学习资源。为了用好微课,姜老师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任务单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该微课需要学生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及应用等知识内容。学生最短能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学生可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微课解决个性化需求的功能。   姜老师选择的微课学习内容,是一节教学课时的内容。该微课从学习目标开始,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实验,介绍实验器材、步骤、注意事项,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与归纳出楞次定律,介绍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及其方法。把学习楞次定律的内容前移,即学习知识在课外。在课前学习楞次定律,用楞次定律去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带到课堂内,在教学中去讨论、研究课前的疑虑,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去巩固自主学习的知识,即内化知识在课堂。这是翻转课堂的理念。姜老师的微课是瞄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去设计的。   微课内容的选择是对微课理解的选择,姜老师的微课是以教学课时为单位,突出与课堂教学、课程相结合,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配套学习资源。   ● 突破难点呈现微课优势   微课的优势主要在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姜老师选择突破楞次定律的教学难点为微课内容,发挥了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就是楞次定律,一是内容不易理解,二是实际应用难度大。在微课中,姜老师把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通过视频展示,学生可以回放实验的过程,把实验现象定格在视频上,再通过分析、讨论与研究,找出感应电流方向与其相关的因素,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了规律,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楞次定律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其应用更是难中之难,姜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从楞次定律的内容、运用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讲述了如何根据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感到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有抓手,非常实在、有效。体现了微课在处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上的优势。如果按常规教学,教师一般先做探究性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师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再找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楞次定律内容进行复习,同时研究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然后再讲授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学生不易理解。在采用微课教学后,楞次定律的难点可以在课前得以突破,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揣摩,直至理解。这里的微课充分体现了微课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优势。如果学生在课前仍对楞次定律的内容或应用有困惑,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去解决。这就是内化知识在课堂。   ● 任务单让微课更加实用   在微课之后,我又审视了姜老师《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新课前自主学习《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有难度的,即使有视频和课件辅助,自学同样存在困难。但姜老师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指导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在记录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自己先得出结论,再比较视频中结论,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可以自己去寻找、去分析,给了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正是微课的优势所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困惑,在课前已经有足够长时间去思考,有足够大的空间去寻找实证,这是常规课堂所不允许的。  如果单纯是微课作品,没有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学习指导,微视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电子预习读物或者是一个课后复习的课件,现在微课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所发挥的功效,已经超过了一个课件或微视频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使课堂教学赢得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对楞次定律的深入学习有了可能。这也是常规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 置疑设问是任务的核心   如何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对认知内容产生碰撞,这是任务单中的重要环节。姜老师充分利用任务单的功能,设置了七道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关系到微课的作用是否能达到预设者的要求,也是自主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所在。姜老师的七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索,降低了学习楞次定律内容的难度。特别是对感应电流的磁场在“阻碍”与“阻止”的区别、判断与理解,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切割磁感线等方面的内容等方面的处理非常得当。具体的置疑设问作用不一一赘述。   许多教师在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时,往往会把下节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全盘呈现,这就改变了任务单的性质,任务单成了下节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单。也有教师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罗列出微课中内容的提纲或者安排相对应的习题,这样做就不能发挥任务单的指导作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检验,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在设计任务单时,教师需要不断置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断设问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学习进程的设计需要环环相扣,在阶梯式学习中把难度降低,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微课需要联系教学实际   微课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持续发展。姜老师的微课体现了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特别是在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问题的探究活动中,以及楞次定律应用的四个步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视频中讲解得很清楚,为课堂教学中处理这两个难点赢得了时间,降低了学生学习楞次定律及应用的难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 微课实践有待不断探索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微课是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产物,也只能解决教学中的一部分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要考虑学科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学生、教材内容等具体实际来设计微课教学活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商榷下列几个问题。   (1)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时,视频是永远无法替代实验操作的。因此,本节微课的内容,如果作为第一课时后的复习内容或者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配套学习资源,我认为更能发挥其作用。因为,教师往往会在第一课时选择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应电流的产生,感受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就提出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更好地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微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说学校没有实验器材来完成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本节内容的微课则是非常好的选择。   (2)在本节微课中,讲述了“用试触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电流表偏转方向的关系”,用导线、电流计、电池连接起来,短暂接通电路,观察电流表指针指向确定偏转方向。这一内容,在教师操作过程中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也仅限于指针在中央的一种电流表),但是作为让学生学习、知道判断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这样做我认为不妥当,让学生在视频中看到电流表、电源直接短路,与我们教学中强调的电流表不允许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不相符,应补充“在电路中需串联一个保护电阻”才行。   (3)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与教师平时的教学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姜老师的第一个达成目标设计得很好,是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寻找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规律。但是第二、第三个达成目标与教学目标就没有区别了。当然,教学目标与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是有联系的,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4)在课堂教学形式预告中,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课堂教学对微课的制约,微课的设计必须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服务。所以,在课堂教学预告中,是给学生一个信号,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思考问题,是下一课的学习的基础。因此,自主学习过程中,是有要求、有目标的,是需要学生学会一定的知识、带着一定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的。   (5)在学习任务中,姜老师设计了七个问题。由这七个问题,自主学习得以展开,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思维的火花才会点燃,让认知冲突萌生疑问,这是学习任务设计的目的。在任务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一定量的问题,通过设问、质疑,逐步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从低层引向高层。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微课制作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学习任务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   (6)微课最明显的特征在“微”字,它包含了时间不能长、内容不能太多,短小精悍是微课的名片。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需要考虑学生投入的时间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多数学生学习可能需要的时间进行估测。因此,不能在任务单中过多布置练习题,既有的也只是让学生练练手,尽量是概念性比较强、没有繁复的计算、难度不能太大的练习题。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能超过完成常规物理作业的时间,这是对微课制作的硬性制约,否则微课就一定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因为微课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延长了学习时间,等于自找绝路。   (7)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任务单上的内容一定不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否则不是自主学习任务,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   以上是我深入研究了姜玉祥老师微课《感应电流的方向》的一些想法,姜老师的作品,特别是在用微课组织教学方面让我受益匪浅。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0: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3-10 20:58 编辑

体察心理,精选角度,科学设计

——现场微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g0j.html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 程小春

注:本文发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湖北长江传媒集团《新课程研究》2015年第2期。

【提要】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其教学设计与实践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与规律,讲究科学有效的设计与施教方法,达到实用而精到的专业水准。本文以李白《行路难》微课教学实践印证了现场微课的教学观。



    【关键词】  微课   教学设计   精选角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正逐渐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微课作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是一种静态的微型视频课程,一种供学习者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灵活自主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聚集、设计精细、针对性强”等突出的特点,如何将微课融入课堂现实教学,促进常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

2014年6月21日,笔者有幸被推荐为“全国中小学微课程教学实验专场研修班”的讲课教师,在青岛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现场微课,受到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好评,下面笔者就以这节微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微课的教学设计与操作应用问题。

一、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精选角度

“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个性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是微课设计制作的核心理念,但落实到每一节具体的微课课堂设计方面,教学者还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微课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课堂要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而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确立的是教学者的教学设计理念,没有教师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支撑的微课,无异于只是一节把40分钟的传统课程压缩在10分钟内的“浓缩课”,只增加了几许精美的音像画面罢了。

我执教的古诗文《行路难》微课教学设计理念的依据,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的教学理念——“人生语文”,其核心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教育教学方略,基本做法之一是,以学生的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言意互转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有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还要精选授课的角度。李白的《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我上这节微课需要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诗歌的情况下,完成一节不超过10分钟的现场微课教学。这对我来说,内容选题的挑战便出现了,面对初二的学生还能讲什么?他们了解过作者,会翻译了,甚至能背诗了。备课时,我始终明确的一点就是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人生语文”,即要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人生发展。经过反复斟酌,教学内容终于豁然于心,中华好诗词一直是我们人生体验的最好表达。但现实中,古诗文的教学往往止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和简单的背诵。古诗文的教学是不是应该向前再迈一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背诵千年百年以前的诗,它们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不只是技术的先进,核心还是教学内容的价值体现。诗的价值所在是“诗之为诗,字字芬芳”;因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我们就是李白,我们就是苏轼。思乡了,我们可能脱口而出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服老了,我们张口就来的可能就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所以古诗文教学很有价值却有待挖掘的一个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人生体验的共鸣,最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人生语文”注重学生个体人生体验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笔者确定了这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与切入角度:1.在整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学习“以己证诗”的诗歌阅读与鉴赏方法;2.学以致用,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10分钟内,我想讲清楚的一个“知识点”便是“以己证诗”,即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印证诗歌;我想让学生掌握的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方法便是“以己证诗,诗意表达”,即让诗与自己的人生发生关联,与诗共鸣,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用诗句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微课设计的具体方法

课堂微课的教学设计具体而微,包括完整的教学环节,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学策略与老师的讲解等。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该如何设计呢?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语文实际状况与微课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

1.开门见山,揭题设问。

“以己证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以己证诗”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的学习方法。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再依据微课时间短、知识点集中的特点,我采取了开门见山,揭题设问教学方法――“今天,老师推荐同学们掌握一种‘以己证诗’的学习方法,什么叫‘以己证诗’呢”?这的方法与精选的角度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学习内容,直接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研究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2.科学设计问题,激活课堂。

接下来,从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出发,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内容。我的教学策略不是干瘪瘪地解释概念,而是用学生熟悉的古诗《长歌行》作引导性举例,激活课堂:“假设有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你偷懒不努力,或沉迷于玩乐,不愿奋发图强而被老师发现,老师会用本诗中的哪句诗来提醒你呢?”这样学生思维和生活体验,自然就被带入了诗歌意境里。

3.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体验。

在学生体验和学生举例后,老师才予以点拨讲解,并切中主题:一句写于一千多年前的诗,还能最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这说明诗是有生命的。“以己证诗”就是一种提倡你们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印证诗,让有生命的诗与自己的人生发生关联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弄明白新的学习方法后,我让学生重读李白的《行路难》,用新方法重新展开学习和体验李白诗歌的意境,就有了教学价值和可操作性。

“以己证诗”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微课的可用性、时效性,在学生表现这一环节之前,我安排了学生“回味巩固”的进一步体验环节: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会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这种处境呢?李白在诗歌中又是怎样表达的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是天险,太行是高峰,已是艰难;况且现在冰封冻了河流,雪覆盖了山脉。这不就难上加难了吗!表达同一种人生体验,李白比我们表达的更有层次感和程度感。这个教学环节,触动了学生身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好诗就是我们人生体验的最好表达,学习古诗不能仅仅满足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和简单的背诵,更重要的是在诗句中找到人生体验的共鸣,诗意地表达自己。

4.乘热打铁,进一步体验与表现。

读诗要自觉培养“诗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诗句去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下面,看看同学们能否在《行路难》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体验的共鸣,诗意地表达自己?

(1)生活场景,触景生情。

过年,当你面对满桌美酒佳肴时,也许会诗兴大发,此时你能用本诗中的哪句诗来开怀助兴呢?

(2)个人心态,心有灵犀。

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此时你能用本诗中的哪句诗来进行自我激励呢?                           

(3)人生体验,感同身受。

当你感到                  的时候,你可以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当你感到                 的时候,你可以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5.总结概括,升华主题。

教学回顾与小结是教学的最后环节,提出期望或要求,以达到感染情绪和引发进一步学习行动的效果。

在这个环节,我的小结是:诗的学习,是生命的体验和兴发。今天我们用“以己证诗”的学习方法穿越了一首古诗,与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都可能会直面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心中不时会涌起某种抒情的渴望,并寻求最好最恰当的表达。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中华好诗词就是我们人生最好的表达。 让我们热爱诗词,诗意地栖居,诗意地表达与体验吧!

微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媒体的设计艺术。这要从学习者的心理考虑,设置好背景音乐等音频,精心设计PPT,注重PPT的排版,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如注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和字号搭配、颜色搭配以及字行、段距错落有致等PPT制作的原则与要求,以加强课堂艺术的表现力和情境的感染力。

三、微课教学实践的感想

微课的设计制作并不仅仅是一次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一项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活动的精细创意,是创造性教学的探索工作,决定教学价值和效果的最终因素还是教师的教学视野、专业水准。没有对学生人生和学习心理的体察入微,没有对文本课程价值的认识挖掘,没有先进教学设计理念支持的微课堂,很可能就是一节换汤不换药的陈旧课堂的花样表演。

当前微课堂探索重点还是需要倡导教师首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只注重外表的精美包装;须知,微课华丽的外表支撑不起教学改革探索的大夏。教师不宜只把精力放在微课制作的技术上,如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等;更多的时间和重心应是投入对微课堂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的研究上,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使微课真正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2]陈继英.语文教学要倡导“人生语文”理念[J].特区教育.2012.9

[3]干国祥.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1

作者简介

程小春, 深圳市陈继英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高级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光明新区首届骨干教师,深圳市光明中学语文科组长,江门市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及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微课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堂: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http://www.jiaokedu.com/jiaoke/weiketang/358548.html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 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 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 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 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 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 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 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 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 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 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 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 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
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 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8: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效果是课堂讲授无法清代的。它对课堂教学不是辅助,而是创新和发展。


广东省中小学优课制作脚本(试用模板)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uxi4.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8: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教育,纠结千年的情缘作者:shin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hmj.html
其实关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在教育技术界一直存在,大家对此观点不一。事实上,我们很难盲目的说,“技术”对“教育”而言是好是坏,并且这样的观点本身也是片面而又缺少思考的。很有意思的是,许多学者、老师对教育、技术的关系进行过很多的研究,也给出了不同的关系论,例如,竹立老师在他的《一只眼看教育技术》文章中的“桥梁说”(刘光然老师认为这是媒婆篇),刘光然老师的“夫妻说”,最近,又看了郭文革教授历经十几载撰写而成的《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总之,教育、技术,走过千年,也纠结了千年,当有千年情缘了。在回顾技术与教育走过的坚信旅程,不能不说,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一直纠结于二者到底是如何纠缠的,我们的主要焦点应着重于摸索如何让其一的技术实现它对另一的教育的“革命性、颠覆性”的影响。

在熊老师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研究》课上,老师让我们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一句话,“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之前有了解过这一说法,但并未引起我对它的关注,借由这个机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对其进行思考。这一论述将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到了历史上的制高点,这里的革命性如何理解?革命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技术对教育的助推力量是不可置否的,但同时,我们又要正确全面的看待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而且要认识到每一种新技术从产生到其价值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

郭文革教授在《教育的“技术”发展史》一文中(发表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3期上),从历史角度详尽的阐述了“媒介技术”的五个发展阶段,即口传、手工抄写、印刷、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并论述了每一阶段对教育的影响作用。竹立老师在其回应《教育的“技术”发展史》一文的文章中有提到过,并非每一种技术的产生都能带来教育教学的变革,有些技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有些技术只具有过渡性的意义,所以我们应理性的对待并区分这些新兴技术,我赞同这一看看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历史上教育的每一次变革基本都是在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的,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阐述是没有绝对化或夸大了技术的作用的。

按照郭文革教授对“媒介技术”的发展五阶段理论,文字出现之前,是口传阶段,人们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父子传承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延续。

之后文字产生了,媒介技术进入了“手工抄写”阶段,文字这一新兴“技术”的“革命性”影响在于,它造就了知识的承载方式的变革,也即知识的载体由“人”变成了“文字”,即使在人这一主体不在的情况下,知识由于被固化在文字中,文字被刻录在羊皮纸、甲骨、竹简上,所以仍然可以被学习、传承。

印刷技术的发明将人们带到了印刷时代,其革命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的复制方式上,文字的复制不再通过人工抄写,而是通过印刷机器实现了文字的快速化、规模化的复制,当然,文字的呈现载体也由羊皮纸、甲骨、竹简等变成了人造纸,但是我认为这方面不可以视为革命性的改变,所谓革命性,有一种类似改朝换代的感觉,必然是颠覆了之前的某种规则、理念、系统、方式,转而形成了一种前者所无法取代和实现的、完全不同的、新型的规则、理念、系统、方式等。

电子传播时代到来,郭文革教授将电子技术的作用总结为,对人类社会传播生态环境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信息以电子速度传播,人类世界迅速缩小为一个“地球村”;其二,人类由文字书写进入到声音、影像、画面共同表达的视听时代,这两方面的影响均可以认为是革命性的。1913年,爱迪生就曾乐观的认为,“不久将在学校废弃课本……有可能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虽然这一说法在现在证明是错误的,但至少表明在当时,他前瞻性的看到了电子技术对教育的重大的变革。

发展到现在的数字时代,互联网、web等技术又成了教育界研究的新宠儿,郭文革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将人们的“书写”行为从“纸上”迁移到“网上”,并将其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新瓶装旧酒”的阶段,既将内容的存储格式由旧媒介向新媒介的改变,例如,精品课程、多媒体教学等的出现。第二阶段则是“新瓶酿新酒”的阶段,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该阶段。关于这个阶段,信息技术急速发展,导致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的影响是多方面而又深远的,对此进行研究阐述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在借鉴他们的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也尝试着进行一些总结,因为没有找到一定的划分标准,所以总觉得划分的不是很清楚明白,因此以下几个方面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开来的,其中有许多的交叉融合之处,并且我总结的也不全面,只是我能想到的或者看到的一些方面而已。

其一,对学习方式的变革,由单纯的啃书本、看视频教程转向了“搜索即学习”的学习方式。

其二,对教学交互方式的变革,由原来的“单向交互”转向了“双向、甚至多向的交互”,由课堂中的“同步交互”转向了利用诸如QQ、MSN、博客、微博等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实时或异步的交互”。

其三,对教师和学习者定位问题的变革,作为学习者,我们不在只是知识的消费者,我们同时也是知识的建设者、补充者,我们也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的接收者,我们同时也是知识的创新者、传播者,而教师也是如此,即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吸收者、即是创建者也是消费者,所以,在信息时代,或许我们将逐步淡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定位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知识面前,二者具有平等的关系。

其四,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由面对面的学习方式转向了在任何网络可以触及的地点进行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诸如专题学习网站、资源库以及常用的通讯工具等,学习者能够将实际的距离忽略掉,与远在千里外的其他学习同伴进行沟通、开展远程学习。

例如,上个学期,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与宁夏大学就采取了三校联合进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的开放课程授课,一所学校进行面对面授课的同时,其他两校的同学就是非面对面的教学,课程结束之后大家还可以在课程论坛中进行交流互动,这在国外应该已经使用的非常的多了,但在国内,这样的经验与尝试进行的相对还是较少。另外,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学越来越接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其五,资源建设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出现并盛行之前,每个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每一种资源都要建设许多份儿,并且学校和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资源建设的不平衡等问题。原因是很简单的,原来学校资源主要就是书本教材,而书本这具有很强的独占性,同一时刻,每本书只能由一个人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资源的互换与共享就不能实现,所以,每个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独立的资源,并且每种资源都要建立很多份。同时,由于资金、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每个学校创建资源的能力都不同,例如国家级、省级等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就存在严重的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但信息技术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革命性的变革,现在不必每个学校都必须创建自己的资源,也不必每种资源都创立多个,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多人同时学习同一种资源成为了可能,完全打破了过去的资源独占的情况,不同学校不同学习者之间都可以进行资源的互换与共享,这带来了资源建设方面的革命性的大变化。

其六,对我们使用资源的理念、思路的变革,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文字”到“画面”的转变,还是“书本”到“网络”的迁移,本质上都是“静态资源”向“动态资源、生态资源”的转换。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由于其静态性,一方面决定了我们学习到的大多是滞后性的理论,也不利于我们对知识的更新与及时性的把握。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图书馆中借阅图书,我们不可以在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个人的加工,例如记录下自己对于某部分知识的理解、或对其进行评论等。这些限制都对知识的学习、传播、发展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但在数字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这些完全得到了改变。

例如维基百科的出现,我们可以检索任何我们感兴趣的主题、知识,并且可以进行知识的在线评论、编辑、完善。再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发的“学习元”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比较类似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个“维基百科”,在其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等创建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元、知识群、学习社区、学习工具等,也可以订阅其他成员创建的学习元、知识群知识,并且可以申请协同工作,不同用户相互之间进行知识的实时补充,这就克服了知识的错误、片面不完整、陈旧、过时等问题的发生,实现了知识的动态建构、动态进化、生态化发展。借鉴这一平台,不同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建立类似的学习平台。而这些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都是无法实现的。

其七,对人类认知方式的变革,信息时代,分布式认知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是一个包括认知主体和环境的系统,在信息时代也就表现为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信息时代基本的认知方式,正在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正从个体认知转变为分布式认知,应对知识与信息膨胀的根本途径要依赖于人和电脑的协同的分布式认知,这是信息时代人适应复杂性的基本思维方式……。分布式认知认为认知的本性是分布式的,认知不仅仅发生在我们的头脑之中,还发生在人和工具之间的交互过程之中。分布式认知超越了认知是个体级别上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传统的认知观点,认为认知的本性是分布式的,认知现象不仅包括个人头脑中所发生的认知活动,还涉及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技术工具之间通过交互实现某一活动(比如计算)的过程。”所以,他强调指出:“当基本认知方式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教育大厦必然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 。

另外,从国外的情况来看,2010年,美国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作为变革国家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中特别提出用技术来推进学习。其四个阶段所关注的主题并不相同,如在第一阶段,关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主题是“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第二个阶段提出了“数字化学习使每一个孩子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更加强调了应用,第三个阶段提出了“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并提出了教育技术应用的七项建议,现在的第四阶段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

以上是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总结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的几个方面,当然了,只是谈论了信息技术的积极的影响。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其弊端也必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因为教育领域较其他行业来说本身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领域,所以,一些新兴技术即使产生了,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却没有被正确合理的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直到这些“新”的技术变“旧”了之后,我们的专家、学者、教师才恍然大悟般的找到感觉,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应用。相反的,在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另一种问题,盲目的技术崇拜,例如,电视、广播刚刚兴起之时,人们就曾天真的以为,“电视出现了,教师就可以‘下课’了”,其实不然,一些视频课程确实令教学活动管理简单化,学生只需要观看一些优秀教师的视频课程,可是,却出现了学校学生的规模大了,但是学生的“质量”却降低了的结果。又如,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出现了远程教学、虚拟教学等新型教学形式,但是,我们却不能保证这些资源得到了合理并有效的应用,学生的“身影”的出现并不能保证教与学真正的实现了,因此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在各种类型的学习环境中合理有效的安排学习活动与任务才可以最有效的改善教学。从这方面看,一种新兴技术的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但在其出现的未成熟的早期却没有被正确的理解以及合理的使用,也就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其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也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关于这方面我不做详细的阐述,不过我想谈谈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信息迷航”现象,这是由网络文化中信息的多元化、复杂化、信息超载等原因引起的,我们应学会甄别信息的正确性、有效性。对问题、事物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学习、借鉴他人的观点以丰富自己的认知固然重要,可以防止我们自己的思想过于偏颇或片面化、机械化,但不要太盲从他人的观点,而导致失去自我思考的方式、能力。

再者,信息技术在带来资源建设方面的革命性变化之余,也带来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不懂知识的产权问题的人们对此非常的淡漠,所以可能导致对产权所有者的侵害;再者,资源配置的经济学问题,资源的质量保证等问题都由此出现。

以上,我也只是稍微总结了几点,思考精力有限,肯定也是不全面的,或许之后可以在继续补充,但是我个人觉得,在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上,我们不可能穷尽其优劣,所以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局限于思考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或阻碍上,我们更身体力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竹立老师的一篇博文中,看到焦老师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变化的是媒体,不变的是阅读。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取代我们的眼、耳、手脚和大脑。看电子书和看纸质书实质上并无多大的不同,还是要通过我们的眼睛去看,通过我们的大脑去思考”(起初以为是焦老师的,后来竹立老师说前一句是焦老师说的,后面的是他即兴说的几句,额,我又没搞清楚,呵呵)。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7: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的教学天空
2014-2-28 来自: 中国科学报



  一阵“微”风刮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等占尽众人眼球,属于教育领域的微课也在悄然兴起。

  十几分钟的微课,可以为人们解释清什么是票据,讲解菜谱的翻译技巧,也可以提醒人们跳出西方中心观,重新反观美国历史的起点……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将一种更便捷的教育形式带到人们身边。

  那么,微课到底是什么?它与慕课有哪些不同之处,又能为教育带来些什么呢?

  微课带来开放性、个性化课堂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人称作“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进入全球视野。

  “只要浓缩课程精华或提炼知识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视频课程,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微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表示,以微课的内涵形式出现的视频课国内很早就已出现,但多停留在“票友”层面。

  2012年底,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了千门微课,将微课带进了更多中国人的视线中。与此同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将微课的概念普及到各高校的教师层面。

  在李锋亮看来,微课虽然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名词,但其理念和基本形式仍然是在线教学的沿袭,依靠的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微课对高等教育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它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开放性、个性化上。”

  曾参加过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安徽省某高校教师小周表示,以往面对面的教学比赛范围仅局限于本校,如今在公共平台上看到的是全国高校教学的竞技,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师的学习面。而且,这个平台是完全免费的,不同于以往在线课程资源收费的模式。

  “微课的出现也将使得课堂教学的差别化加大。”李锋亮说,在微课的策划、录制中,教师可以通过与现场学生互动,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如果微课设置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还可以吸纳互联网上的意见改进教学,进而呈现出个性化的课堂。

  微课与慕课:预告片与电影

  同是在线教学资源,同样设置在免费的平台上,微课与慕课又能否互相代替呢?

  “如果把慕课比作一部电影,微课就像是电影的预告片。”小周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她解释,如果自己想学一门新课程《新媒体概论》,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只能看不到20分钟的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点甚至连一个章节都算不上;而慕课则从课程的第一章讲解到最后一章,十分系统。而且,慕课通常会请该课程最优秀的教师来录制,而微课由于录制的门槛低、要求少,几乎人人有资格录制。“慕课系统性强、共享的是最优资源,对于偏远地区的教师提高教学很有帮助。”

  “从这两点来说,微课与慕课不具可比性。慕课本身就有完整的课程设计,而微课不能代替完整的课程,只能充当完整课程学习的辅助性材料。”李锋亮说,例如把微课制作成传统课程中的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用比PPT更形象的多媒体手段,表现课程中的重点、难点。

  那么,相比较慕课,微课的吸引力又体现在哪儿呢?

  李锋亮表示,对于制作者来说,慕课要考虑知识架构、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考虑大规模受众群体,因此在课程逻辑、制作上要求严格;而微课通常就是为一门课的某个知识点,或为了某一堂课的学习者制作,较少考虑其他知识点的衔接,制作门槛更低。对于学习者而言,学完一门慕课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微课可以在十几分钟内看完。“微课更短小、更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它较容易普及,也更有个性化特征。”

  谁会是微课的最大受益者

  当微课进入到日常学习中,学生与教师,谁又会是微课的最大受益者?

  在小周看来,微课更多的是一种教师竞技的载体,其分享的功能更加侧重于教学技巧,而非课程内容本身。

  她解释,微课上的教学比赛与面对面的教学比赛一样,一般不超过20分钟。评委打分主要参考的是教学过程设计、教法使用、技术应用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想要分出课程内容的质量高下显然不容易。

  而对于小周所在高校的学生来说,真实的情况是,除了因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个别学生给自己喜爱的老师投票外,其他学生并不关注微课。

  从心底来说,小周更希望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知识,不要因为接受非常零散、肢解化的知识把心打散,“否则学生一旦回归课堂就会有所比较,一部分学生很可能不愿意专心听课”。当然,她也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对微课中提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进而在平时的选课过程中,有方向地选择课程。

  李锋亮则认为,未来微课对学生的影响力会更大,也更有帮助。对于老师而言,如果能够系统地讲完一节课,那么他制作微课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而对于学习者而言,有了微课将更有助于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关课程的重点内容。

  他打了一个比方,学生认为这门课不是自己的核心课程,在地铁或公车上,学生掏出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就能观看微课。“原来一个课时要学完的内容,现在10分钟就能掌握,这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如果想系统学习一门课程,单纯依靠微课显然还不够。”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优势


    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视频承担起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起初,教师给学生课前看的文字材料或多媒体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导致课堂进行知识内化的失败,完成不了翻转。而当类似可汗学院的微视频出现之后,教育研究者发现了能够代替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工具,并使翻转课堂成为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目前,在翻转课堂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微视频,当然也有少数学校采用专业的电子教材(例如,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采用了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媒体教材)。本文针对教师选择最多的微视频进行分析,探究微视频应该如何制作,才能达到学生课前学习应有的效果。

Zaid Ali
Alsagoff教授曾提出教学视频的作用是“激发、影响和告知”,其特点为: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创造性的、可引人思考的、可以理解的、相关的和令人兴奋的。可汗学院和林地公园高中的成功也为研究者制作微视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表1对可汗学院和林地公园高中的微视频特点进行了概括。

    表1:可汗学院和林地公园高中教学视频特点

[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优势]

1.  可汗学院教学视频的特点

可汗学院是由印度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该机构的使命是为全球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加快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速度。

为了更好地总结可汗学院微视频的特点,笔者对网易公开课中的可汗学院视频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发现:

   (1)视频长度最长不超过14分钟,普遍在10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3分钟。

   (2)教学视频中不会出现教师的形象。学习者只能听到教师的声音。教师通过模拟电子黑板或者PPT呈现内容,然后结合手写板的形式进行讲解,整个过程通过屏幕录制软件生成视频。可汗曾对此解释道,教师形象不出现是为了将教师拉下讲台的位置,让他们和学习者平起平坐,以便于学习者能够以更加轻松自如的心态集中在内容上。尤其是学生在面对教师一整天之后,回到家时,就不希望再看到他们了,一块简简单单的屏幕要比一个居高临下的大人可爱多了。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声音清晰明亮,语速适中。

   (4)视频知识内容的呈现多以题目为单位进行录制。很多题目一开始便直接切入例题,进行讲解,不夹杂任何的提示或铺垫。

2.林地公园高中教学视频的成功经验

翻转课堂的起源地——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根据多年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创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视频给出了建议:

   (1)视频要短小。现在的学生是“
YouTube一代”,他们喜欢短小碎片化的东西。如果要教授二次方程,那么就只讲授二次方程,不要再添加其他的内容。开始的时候,教师录制视频的长度和传统讲授时间一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学习目标。在传统课堂中,这是好的,但在教学视频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一个主题一个视频,将视频的长度压缩到15钟以内,最好是10分钟左右。

   (2)声音要生动有活力。制作教学视频时会使用一些放映工具(如PPT)。除了PPT界面之外,视频中唯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便是教师的声音。有激情地讲课会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当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设备时,他们在录像中的表现会更加自如。

   (3)与另外一位教师合作录像。两位教师进行合作,一个充当学生,一个充当教师。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知道学生在哪些知识点的理解中会有困难,他们在对话中就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林地高中的学生普遍反映,观看两个人对话比看一个人讲授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4)增加幽默感。伯尔曼和萨姆斯制作的视频开头通常会有一分钟的幽默笑话。喜欢听的学生会改善他们的心情,提高他们的兴趣;不喜欢听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跳过直接进入内容学习。幽默会让学生带着一个好心情开始学习。

   (5)视频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期视频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注释、关键知识点的放大特写以突出重点知识。例如,在化学实验演示过程中,带有标号的步骤描述、关键操作的特写都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上面两个教学视频案例的共同点是时间短并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是在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得出的。教学视频的设计要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视频风格,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完成知识的传授。此外,教学视频还可以作为一个提出问题、形成对话交流、为项目或实验提供指导的媒体工具,提供补习,提供案例或方法,并解决问题。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决定了知识传授的质量,对后续知识的内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汗学院和林地公园高中教学视频的成功对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源:胡铁生老师博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Camtasia Studio录制前的分辨率设置及做简单动感的微课片头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录制屏幕功能:Camtasia 录像器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记录屏幕动作,包括光标的运动、菜单的选择、弹出窗口、层叠窗口、打字和其他在屏幕上看得见的所有内容。除了录制屏幕,Camtasia Record还能够允许你在录制的时候在屏幕上画图和添加效果,以便标记出想要录制的重点内容。


使用本套装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


录制PPT功能:使用Camtasia Studio PPT插件可以快速的录制ppt视频并将视频转化为交互式录像放到网页上面,也可转化为绝大部分的视频格式,如avi、swf等。无论是录制屏幕还是PPT,您都可以在录制的同时录制声音和网络摄像机的录像。在最后制作视频时,您可以把摄像机录象以画中画格式嵌入到主视频中。在录像时,您可以增加标记、增加系统图标、增加标题、增加声音效果、增加鼠标效果,也可在录像时画图。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8: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蚌埠二中:技术与教育同行探索微课教学改革
www.jyb.cn 2014年07月09日 作者:俞路石 孙曙辉 袁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http://www.jyb.cn/Teaching/jysx/201407/t20140709_589585.html
技术与教育同行 微课迎来春天

——蚌埠二中基于微课的数字化教学之变

  信息技术虽然不能取代课堂教学,但可以改造课堂。微课平台为蚌埠二中教师全新打造了集“上课、辅导、教研与微课制作”一体化的移动教学平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化,从补充、融合到突破,将带来教师“教”的革命。

  继MOOC、电子书包、翻转课堂之后,微课教学又快步向我们走来。近年来,蚌埠二中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先进的理念引领下,在全国率先开展微课教学改革,基于讯飞皆成的“智慧学习平台”,探索“三微一精”数字化教学模式。传统的四、五十分钟一节课被分解成多种类型、10分钟左右的“微课”,统一的班级授课变为混合式教学、个别化学习,教学组织结构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革。

  微课模式:技术突破是保障

  微课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形式,其形式虽是流媒体,但本质仍是完整的教学活动。相较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它能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开展自主学习。蚌埠二中现已全面实施微课教学改革,目前全校113名任课教师均会使用微课平台,所有主干学科全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广受师生欢迎。

  蚌埠二中的微课教学从试点发展到全面推广,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平台支撑——由讯飞皆成在全国率先研发的微课平台:“智慧学习平台”。该平台在总体架构上采取“云”加“端”产品的应用模式,师生用户的终端设备从过去的固定终端发展到手机、IPAD等可移动终端,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此外,还在技术上实现了“三微”,即时间控制的“微”——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文件大小的“微”——总容量一般只有几十兆甚至十几兆;制作难易的“微”——只需一个人在自然环境下制作。智慧学习平台有效地保障了蚌埠二中的微课教学改革,并开始在全国许多重点学校推广应用,使微课教学的“春天”即将来临。

  “三微一精”:学的方式变革

  教育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环境,并引导其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微课教学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蚌埠二中做出了如下探索:

  学习内容的重组。利用微课的优势,从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过程出发,二中构建了“三微一精”的微课程体系。即“微课堂”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使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微课时”指针对问题和疑惑,围绕重点常考题型,精讲解题方法及过程;“微课业”指各种练习、作业,包含书面型、专项型、实践型等;“精品课程”是由校内名师讲授重点课程,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制作出在线教学内容。“三微”构成了“闭环”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从新课、考试或作业任何一个节点进入学习。校长李新义对记者说:“三微一精”以微为主,以精为辅,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服务学生学习的完整数字化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环境的改变。通过对原来班班通的改造,二中学生可在任何一个上课教室上网进入微课学习;可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校园、在家、在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还可根据自己的不足,通过互联网访问“辅导式”微课资源接受在线课外辅导,实现课内外混合学习。学生孙文婷说:“教学微课对我帮助很大。课堂上我觉得听懂了,但一做作业常常难题很多,这时去网上查看微课,发现不会做的难题常是一个类型的,而老师在微课上讲解很清楚,一遍不懂的反复看,最终就能弄懂了。”在即将开始的暑假,二中已为各年级学生准备了丰盛的“微课”,所有在校学生均已注册,随时可开展假期自修学习。

  学习自主权的回归。微课强调人性化教学,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不必再拘泥于传统课堂统一的计划进度。学生刁倩说到:“我很喜欢看微课教学,因为每一节微课都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反复咀嚼让我理解得更透彻。还能让我领略到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风采,真是做到了博采众家之长。”

  学习效率的提升。有了微课平台,老师就可以把卷子分解成一个个小题,在课下进行逐一讲解并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校网络,学生就可根据自身需要针对性地学习。该平台的成绩分析系统还能自动分析出学生在各个知识点的错误率,把考试中出现错误率高的知识点向老师提供反馈。二中老师肖飞说:“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教师的角度。”

  互动课堂:教的方式改变

  课堂互动的变革,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室处处皆讲台。在二中的数学组微课教学中,老师走进学生中间利用手持移动平台进行微课讲解和演示,不断向学生提问交流,学生也踊跃回答,原来“严肃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活泼有趣”。

  微课带来教学结构的转变。“教师在具体录制微课程的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多角度、多方位、多种方法并用,把一个问题讲透讲全,让学生在学习时深刻领会什么是思维能力的高精尖,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弥补。”王爱莲老师说道。

  信息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交流共享上,传播使用的人愈多则价值愈大。二中的所有主干学科均已将目前学习的部分典型例题的讲解语音、视频、动画上传,微课资源全部在互联网上公开共享。李新义校长表示:“微课资源放在公共平台上,拓展了学校向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让技术和教育同行。学生随时有收获,这是我们的责任。”   (本报记者 俞路石 通讯员 孙曙辉 实习生 袁情)

  《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9日第11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该降降温了
www.jyb.cn 2013年11月20日 作者:杨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http://www.jyb.cn/Teaching/jxgc/201311/t20131120_560349.html
  微课来了,而且来势凶猛。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能在一定范围引起反响,必定有相应的环境与条件。微课之热,有大家对传统课堂相对低效、希望寻求改变的期待;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期待;有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的期待……所以微课火了。但是微课能达到大家期望的结果吗?微课只是传统课堂的切片或压缩吗?微课质量如何保障?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

  目前对于微课,国内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一是指微型课程,一般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二是指教学资源,即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及相关教学资源。在我看来,微课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既然是课程,就应该在相应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策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而目前可见的国内大多数微课,更多的是一段时间较短的传统讲课视频,其中教师“一言堂”占多数。在这些微课中,教师讲授较多,学生互动较少;教师灌输较多,对学生启发较少。教师亲自在场的传统课堂都很难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期望让学生自觉观看这类的视频来学习,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以我个人观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那些主题相对独立、知识点较小、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或异步学习。目前看得到的许多微课视频,完全是传统课堂的翻版,有的只是将传统课堂上需要20分钟讲授的内容,强行压缩到10分钟以内,这与微课的出发点——“营造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促进右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完全背道而驰。

  当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理念有必要进一步澄清。微课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需要借助新的课程理念、思维方式和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从而影响教育生态。微课设计不能仅仅从理论出发,而要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正如人们经常说的,不能先下定义或给出结论,然后再解释,而需要倒过来,从真实环境中的小问题入手,对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进行层层剖析和梳理,这样才能使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微课不应只是一段借助网络传播的视频,而应是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监控的有机统一体。

  有人说目前人类已进入到微学习时代,微课已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微课会不会昙花一现?或者像一部分人预期的那样,给传统学校教育带来翻天覆地变革?除了我们的教育环境、体制等因素外,还要回归到人的因素上来。微课实施者的教育理念如果不变,所谓改革照样是新瓶装老酒,只不过是做成个视频而已。如果课程本身没有注入实施者的新思考,很难保持长久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能自觉学习吗?看视频学习效果就好吗?如何监控他们学习?美国可汗学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学习监测系统就非常的人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都一清二楚,这值得我们借鉴。而对于我国的中小学来说,如想达到理想的微课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杨哲,单位系陕西省安康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20日第12版
  微课来了,而且来势凶猛。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能在一定范围引起反响,必定有相应的环境与条件。微课之热,有大家对传统课堂相对低效、希望寻求改变的期待;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期待;有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的期待……所以微课火了。但是微课能达到大家期望的结果吗?微课只是传统课堂的切片或压缩吗?微课质量如何保障?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

  目前对于微课,国内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一是指微型课程,一般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二是指教学资源,即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及相关教学资源。在我看来,微课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既然是课程,就应该在相应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策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而目前可见的国内大多数微课,更多的是一段时间较短的传统讲课视频,其中教师“一言堂”占多数。在这些微课中,教师讲授较多,学生互动较少;教师灌输较多,对学生启发较少。教师亲自在场的传统课堂都很难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期望让学生自觉观看这类的视频来学习,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以我个人观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那些主题相对独立、知识点较小、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或异步学习。目前看得到的许多微课视频,完全是传统课堂的翻版,有的只是将传统课堂上需要20分钟讲授的内容,强行压缩到10分钟以内,这与微课的出发点——“营造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促进右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完全背道而驰。

  当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理念有必要进一步澄清。微课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需要借助新的课程理念、思维方式和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从而影响教育生态。微课设计不能仅仅从理论出发,而要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正如人们经常说的,不能先下定义或给出结论,然后再解释,而需要倒过来,从真实环境中的小问题入手,对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进行层层剖析和梳理,这样才能使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微课不应只是一段借助网络传播的视频,而应是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监控的有机统一体。

  有人说目前人类已进入到微学习时代,微课已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微课会不会昙花一现?或者像一部分人预期的那样,给传统学校教育带来翻天覆地变革?除了我们的教育环境、体制等因素外,还要回归到人的因素上来。微课实施者的教育理念如果不变,所谓改革照样是新瓶装老酒,只不过是做成个视频而已。如果课程本身没有注入实施者的新思考,很难保持长久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能自觉学习吗?看视频学习效果就好吗?如何监控他们学习?美国可汗学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学习监测系统就非常的人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都一清二楚,这值得我们借鉴。而对于我国的中小学来说,如想达到理想的微课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杨哲,单位系陕西省安康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20日第12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作者:信息化教学创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wq4o.html
      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迎君出品

      老师们都在录制微课,却苦于工作繁忙、录制技术与现实需求不匹配等、资源缺乏等,力不从心。老师们也许想过:“是否有现成的微课资源可以使用或改造”?老师们也许想过“有没有优质的学习资源,能给教学提供帮助呢“?不管你知或不知,资源就在那里。只待你蓦然回首,取之精华,为己所用。

1、 中国微课

链接地址:http://www.cnweike.cn/
     是集中国微课大赛官网、翻转课堂研究、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及教师专业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平和台互动社区6个模块为一体的综合官方网站。在这里你可以观看来自全国各地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内容大多数是中小学范围),进行学习和交流,获取教学灵感。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2、 优课网

链接地址:http://www.uken.cn/
     优课网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平台,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指定官方网站。用户进行注册登录,就可以观看网站上的教学资源,包括获奖课件、动画素材、仿真实验、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网络课程、试卷素材(内容涵盖高校大多数专业)。

3、 纳米盒

链接地址:http://namibox.com/v
      纳米盒主要面对的是小学教育,网站上提供各种版本课本磁带录音在线点读、中英文经典绘本和视频。纳米盒也有创建了微信公号,将网站大多数的内容更及时的进行推送。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4、 Courser(国外)

链接地址:https://www.coursera.org
     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创办。它与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和机构合作,提供任何人可学习的免费在线课程。其中,配有中文字幕的课程已经有122门。

5、 酷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coursera.org
     资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还有大学的数学以及医学、法律、经济学科普知识。提倡免费的学、轻松的学、炫酷的学,课程的导入和讲解都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酷学习也提供了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平台。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6、 网易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open.163.com/
      视频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科学、金融等领域,我们可以在网站上在线免费观看到来自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可汗学院、TED等教育性组织的精彩视频。其中心理学模块,小编觉得对于中小学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提供极大的借鉴作用。

7.可汗学院(国外)

连接地址:https://zh-hans.khanacademy.org/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3000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8.浙江微课网

连接地址:https://zh-hans.khanacademy.org/
     该平台集合了浙江省优秀微课208门,包括视频、学案、习题、教案等资源。预计在今年年底,浙江省将完成建设1000个微课资源,其中800个为学科重点难点类,另外200个为兴趣拓展类,一所没有围墙的网上学校已具雏形。

9、信息化教学创新:(“微课应用”与“好资源”频道)

     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

   “信息化教学创新”研究团队,聚焦于信息化教和学的新理论、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一切有趣的新事物。我们在坚持原创的前提下,吸取他山石。2015,我们将重点梳理多个一线老师喜欢的实用微课资源系列。信息时代一切喜欢学习的你,还是及早关注我们吧![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转载]【微课资源】玩转微课好资源,值得关注的9个宝库!
     
       微视频资源很多,关键是怎么用、怎么用好呢?是用于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或进行创新?你可以尝试着回答以下问题,分享经验,碰撞思想。我们将在后续篇幅中分享您的反馈。

     A、你有没有收藏一些好用的微课资源,可以通过留言与教师同行分享?

      B、对于現成的微课资源,你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使用呢?

      C、在获取微课资源时,你期望怎么要用好微课资源呢?说出你的观点。

      我们将在留言分享的有心人里,抽选“幸运人”,分享小小的优质资源!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5-6 21:47 编辑

有一款翻转的课堂,来自美利坚的北卡大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wqh6.html

                                                                                        【解密翻转】这些年,我们一起思考过的9个翻转问题                                                                                                                                                                       
                                               
                                                                                       

原文链接:https://globaldigitalcitizen.org ... and-how-to-fix-them

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麦麦编译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3: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第Z1期  作者:王新乙;http://www.xxhjy.com/cdb/97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652c050101jwvg.html
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

微课程创造了无所不在的微学习

微课程的首要贡献在于创造了微学习模式。“微学习”( Microlearning )这个概念是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马丁·林德纳( Martin Lindner)于2004年首先提出的,他将其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微型内容,指的是微课程的碎片化特点,这表现在两个方面:时间“微”——一集微课程只有几分钟的长度;含量“微”——一集微课程一般只涉及一个小问题。微型媒体,指的是利用可随身携带的移动媒体就可以对微课程进行学习。当今,随着媒介终端设备的微型化,各种微型媒体终端层出不穷,不断推向市场,这给微学习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为微型内容这一特点,学习微课程不占据大块的时间,也不会带来学习强度上的压力,从而解决了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使得学习者随时都可以学习微课程。因为微型媒体这一特点,微课程极大地减少了学习工具和学习场合的限制,令学习者几乎可以做到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所以,微学习的基本特点在于,学习可随时随地进行,也就是说微学习模式将学习变得泛在化,它使得学习延伸到人们生活中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当中,让学习无所不在。

微课程促进了更富创造力的右脑学习

微课程不仅体量微小,其呈现形式与传统的课程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吉林一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校长曾这样评价:“与常见的网络相比,微课程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的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现代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右脑分工是不同的,左脑在逻辑、语言、抽象思维方面发达,右脑则在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思维方面擅长。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就像个雄辩家,擅长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个科学家,擅长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而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非语言的形象思维和直觉。“这说明,右脑更具有艺术感,而艺术的刺激也会激发右脑的活力。微课程就是如此,它是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右脑学习,会使人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微课程在呈现形式上,由“文字+画面+音乐”组成——简洁的文字替代解说,令学习者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清新干净的画面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轻音乐则能让人静下来,并且产生愉悦的感受。为大家学习微课程营造了一种轻松、恬静而优雅的艺术氛围,从而进行了右脑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

微课程推动了实践与理论更好的衔接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微课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不从理论出发,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微课程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直接诉求,而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理论的提升,这也就是所谓的“将理论倒过来讲”。

对于传统课程的弱点,李玉平曾作过这样的分析:大家习惯上认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因此以往的培训课程的结构大多是这样的:背景——现实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迫切性;理论——新课程的理论体系、结构等;操作——基于理论的案例、操作办法。这从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落实起来往往就乱了章法,因为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总体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新接触的很多理论一下子进入教师的头脑中,与其原有的理念对接时,会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这一过程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都“吸收”,结果是迷失了自己,反而变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索性将自己屏蔽起来,我行我素。实际上,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远非一蹴而就。当现实中的某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课程也就失去了应有效果。这就是很多传统课程的弊端之所在。

微课程反其道而行之,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它舍弃了冠冕堂皇的理论,从现实当中身边的一个个小问题出发,对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进行层层的剖析和梳理,而新的理论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师已有的理念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而后,教师再对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的反思,开展深度研究,之后再反馈到实践当中。这是一个从实践提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反馈到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和相互提升。

微课程吸引了更多的教师成为研究者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教师成长的一种新范式。因其简单而充实的内容和轻松而生动的呈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上了微课程。同时,因其在理论和技术上的要求起点都很低,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微课程开发的行列。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

当前,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的成长方式。作为国内微课程研究的领头人,李玉平,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曾经分析道:现实当中,学校一般都要求教师写论文,每一篇论文都要包含背景、意义、价值、理论依据等内容,这样的论文体系完整,面面具到,理论宏大,颇具深度,只有少数教师才能够胜任,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显然以专业研究者的标准来要求老师,并不现实。这就使得多数教师要么远离了研究,要么对研究采取敷衍的态度。而与写论文相比,讲故事显然受教师的欢迎,教师做起来也会轻松得多。微课程恰恰是基于“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而开发出来的,会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当中。同时,微课程可以让教师对已有的零散的故事和浮浅的经验进行深度的挖掘,也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化开发,并且形成微课程之后,更有利于优秀经验和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使得一个教师的成功可以在更多的教师身上进行复制。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同时教师的研究成果也会得到更好的传播,产生更为广泛的有益影响。

综上,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泛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生发性。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上和教室中。微课程使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而是充满了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微课程具有良好的实践效应,并且促进了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提升。微课程令教师对研究感到近易亲切,带动广大教师更加积极地从教学走向研究,从而更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这些优势,都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所不具备或不可比拟的,因此可以说,微课程依靠新的思维方式并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在多个维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其实,以上所列举的还远非微课程优点的全部,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它的优势还远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正期待着我们进行更深的开掘。当然,微课程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微课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扬长避短,形成相得益彰的最佳效应,这是广大教师和学习者现在需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4f11370102uxy9.html
一、微课程是什么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二.微课程的诞生        

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忙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教师除了忙教学之外,还要忙各种各样的评价、检查、培训---处于这样一个马不停蹄的状态,教师可自由支配的完整时间越来越少。     

如何打造书香班级?合作学习如何分组?怎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教师每天面临的都是这些具体而又很充实的问题。无论是培训还是教研,对教师来说,都必须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学以致用的过程。     

教师一方面需要学习提升,另一方面却面临着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矛盾。尤其是面对高深的教育理论、乏味的专家讲座,一线教师急切呼唤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不能多讲点实实在在的东西能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能不能好玩点、有趣点?

在这种情况下,微课程诞生了。

二、微课程的开发         

新课改倡导转变“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培训工作也是一样,培训者应努力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引导教师关注身边教育教学的小问题,开展小研究,形成有效小策略。研究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质量决定着策略的质量。找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要寻找到真问题并不容易。看到学生作业没有交,一些教师就简单地认为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不认真,于是苦口婆心地讲作业的价值、对未来的重要性---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他不会做。         

微课程就是基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寻找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去研究解决的策略。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冲动,任何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教师要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寻,而且问题要小、要细。         

针对小问题开展小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从 教师的兴趣出发,时时处处人人都可以进行研究。小研究是嵌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对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不作要求,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研究的时间长短不论,周期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可长可短。通过小研究,教师既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专业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喜欢好学生,只要是好学生和差生有点矛盾,从心里上你一定会对好学生偏袒。同样是作业完不成,你一定会认为好学生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生病了,要么是请假了,要么是作业多把自己这科给忘了。要是差生呢,你一定会认为他态度不好,要么就会叫到办公室吵上一顿,其实好学生也有他们的思想、难处。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现在我们正处于课改的冲动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最有效,几个人讨论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大家都参与,到底讨论哪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做?这样一个新的微课程又诞生了;

四、微课程解决什么问题  

深圳辅城某一小学的颜淑兰老师是一位微课程的学习和参与者。颜老师上学期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位很棘手的学生,不听管教、不听课、不做作业---颜老师用了很多心思在这位女生身上,终于改变了她。后来颜老师问她“为什么你以前不听其他老师的话,现在却愿意听我的话?”她回答:“因为老师不打电话给家长。”很多教师总以为学生有问题就要联系家长,很少或几乎没有从学生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对告状式的电话很反感,很抗拒的。因为电话一打,就可能给他带来一顿打骂。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微课程的题材。  一位教育系统的家长说,他的孩子(优秀生)在一所学校读书,一个学期都没有老师和他联系说说孩子的在校情况。后来,她就把孩子转走了。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一天接到几个老师的电话,很怕,很烦。      

这些现象让颜老师意识到打电话给家长是一门学问:要打电话给 所有学生的家长,知识次数可有所不同;要把握好为什么打电话、说什么、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最近是不是给他打过,都要一一想想。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参与之初教师作为消费者,慢慢学者尝试制作,一旦制作,便想着给人看。所以,如果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教师必须思考自己的教学的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升、完善。

微课程,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生活。

五、 微课程的特点

  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字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

     微课程是一种教师自发的教研方式,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不用依靠专家,每个学习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         

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起点低,以PPT(幻灯片)技术为基础,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   

六、微课程与传统教科研的不同  

与传统教科研的弊端相对应,微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快餐化,四五分钟,一次学习;   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  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  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  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  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习  娱乐化,有画有音,轻松快乐;  普及化,人人能做,人人爱做。  

七、微课程创造“右脑学习”的可能         

研究表明,人左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就像 个雄辩家,擅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于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不善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左脑人将被电脑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学习。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3: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教师报/2012 年/10 月/10 日/第 014 版 课改研究周刊  
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  
本报记者 马朝宏 刘溜  
  编者按:   没有人是趋势的对手,我们只能做趋势的朋友。作为新生事物,微课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 势,能让教师专业成长变得简单、有趣!   微课程是如何诞生的?教师如何从事微课程研究?微课程与传统的教研培训方式有什么本质区 别?如何开发微课程?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现实需要?⋯⋯“走进微课程系列”报道将对教师最关注 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解读,敬请关注。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忙”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 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要忙各种各样的评价、检查、培训⋯⋯处于这样一个马不停蹄的状态,教 师可自由支配的完整时间越来越少。   如何打造书香班级?合作学习如何分组?怎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教师 每天面临的都是这些具体而又很现实的问题无沦是培训还是教研,对教师来说,都必须是一个十 分明确的学以致用的过程。   教师一方面需要学习提升,另外一方面却面临着时间与精力不足的矛盾。尤其是面对高深的 教育理论、乏味的专家讲座,一线教师急切呼唤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不能多讲点实实在在的办法? 能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 能不能好玩点、有趣点?   在这种背景下,“微课程”诞生了。   徽课程是什么   如果班上有位同学丢了手机,作为教师的你,该如何处理?   报警 ?对班上学生挨个排查?给家长打电话?或者,你有更好的方式,结局皆大欢喜。在你沾沾 自喜的同时,有人却为同样的问题苦恼着。   现在,你可以在一个名为“微学习”的网站上,下载一个叫做《破案记》的 PPT 文件。这样 的问题如何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意义何在?轻点鼠标,一目了然。这就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教学视频文件,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 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它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 一般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教师可以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 5 分钟左右,所谓“5 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 秒经历一次思考”,可让教师最 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微课程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 研讨会观看或讨论。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 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起点很低,以 PPT(幻灯片)技术为基础,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   微课程是一种供教师学习的“课程”,是一个借以成长的工具,更是一种教师自发的“草根” 的教研方式,因为,微课程的提供者正是一线教师自己,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不用依靠“专 家”,每个学习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 提供借鉴和启发。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开发者、创造者,“研伴”之间组成一个学 习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程是一种新兴的、受广大教师热捧的、在探索之中的教师成长 新范式。

第 2 页 共 3 页
  微课程从哪里来   新课改倡导转变“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培训工作也是一样,培训者应努力立足于当前教学 实际,引导教师关注身边教育教学的小问题,开展小研究,形成有效小策略。   研究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质量决定着策略的质量。“找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要寻找到“真 问题”并不容易。看到学生作业没有交,一些教师就简单地认定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不认真, 于是苦口婆心地讲“作业的价值”“对未来的重要性”⋯⋯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他不会做”。微 课程就是基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寻找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去研究解决的策略。没有问题就没 有研究的冲动,任何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教师要从自已身边 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寻,而且问题要小、要细。   一节美术课,教师布置完绘画任务后,要求学生 30 分钟完成。30 分钟后,教师让学生上台 展示自己组的作品时,出现了问题:小组同学在上面讲,下面学生却有许多没听讲。他们为什么没 听讲?怎么办?   这种课堂现象是典型的小问题。   针对小问题开展小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从教师的兴趣出发,时时处 处人人都可进行研究。小研究是嵌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对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不作要求, 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研究的时间长短不论,周期可长可短。 通过小研究,教师既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专业水平。   针对刚才提出的美术课堂上出现的现象,许多教师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学生不注意倾听,发言 学生声音小或者语言不生动,听讲的人没有参与进来,等等。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许多教师 又提出了新问题:学生没有按时画完,说明时间管理还不行,缺少时间概念,做事前松后紧,教师 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把问题推给学生是不对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等等。研究不 能只关注表面问题,更要注重背后的真问题!思考又深入了一步,教师们继续在实践中研究。当再 次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时,教师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缺乏时间管理意识,教师要教会学生 管理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小策略,可是这众多小策略背后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教师进行小研究形成小策略,到最后会不会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小研究本身有什么规 律可循?   小研究正经历着“研究一实践一反思一再研究一再实践一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过程。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小研究的目的直指问题的解决,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小策略作为支撑。同样,在 对美术课堂现象的研究中,教师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小策略。针对学生不注意倾听的小策略是:教师 做倾听榜样、表扬倾听学生、鼓励他人补充、听众评价、学生表达要清晰有趣等。针对学生时间 管理的小策略是:教师提醒、小组设时间提醒员、教室挂钟等。众多的方法中,总有一个适合你, 当教师们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时,其研究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不但要“做得好”,还要“写得好”,如何把教师在实践中提炼出的好经验、好策略进行归纳、 汇总和传播,让更多的教师受益?显然,作为草根化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不能是长篇的报告和专 业论文,可以是一篇案例、一则教育故事、一段视频、一件作品、一份问卷、一页感想等。利用 PPT,把教师们的小策略、小故事用叙述分析、配以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将这些成果课程化, 微课程就产生了。   微课程解决什么问题   深圳辅城坳小学的颜淑兰老师,是一位微课程的学习和参与者。   颜老师上学期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位很棘手的学生:不听管教,不听课、不做作业⋯⋯颜 老师用了很多心思在这位女生身上,终于改变了她。后来颜老师问她:“为什么你以前不听其他老 师的话,现在却愿意听我的话?”她回答:“因为老师不打电话给家长。”很多教师总以为学生有问 题,就要联系家长,很少或几乎没有从学生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对告状式的电话是很抗拒

第 3 页 共 3 页
的,因为电话一打,就可能给他(她)带来一顿打骂。   一位教育系统的家长说,她的小孩(优秀生)在一所学校读书,一个学期都没有老师跟她联系, 说说孩子在校情况。后来,她把孩子转走了。   另一位家长说,他很不满意自己孩子(中等生)所在的学校,因为老师从没有和他沟通过孩子 的情况。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一天接到几个教师的电话,很怕,很烦。   这些现象让颜老师意识到打电话给家长是一门学问:要打电话给所有学生的家长,只是次数可 有所不同;要把握“4W1H”,即打给谁,为什么打,说什么,怎么打,什么时候打。   于是一个微课程诞生了。   与传统教科研的弊端相对应,微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快餐化,四五分钟,一次学习;简单化, 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 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习;娱乐化,有画有音,轻松快乐;普及化, 人人能做,人人爱做。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参与之初,教师作为消费者,慢慢学着尝试制 作,一旦制作,便想着给人看。所以,如果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教师必须思考自己 的教学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 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样做恰恰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炼和完善。   微课程,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 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3: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
http://www.lsjyw.net/bencandy.php?id=12645
“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可汗学院”流入中国,“微课”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它的产生与流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再一次看到了教育变革的希望。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从最初的机械复制“可汗学院”,到实践过程中的“小学信息技术能否开展微课”的质疑思考,在 “因人而‘微’、因地而‘微’、因时而‘微’”的原则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尝试,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时代悄然来临,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微”革命。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微博、微信等被广泛应用的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微课(或称“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这一概念起初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2011年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传入中国,如平地一声惊雷般响彻了整个教育界,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股 “翻转课堂”、“颠倒课堂”、可汗式“微课程”的变革热潮。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解释: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就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自2011年起,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示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国内开始了微课的实践尝试。自此,国内兴起了“微课”热,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表达着他们对于微课的赞同,积极投身到微课教学实践中。
一、冷观“微课”热潮
与众多的“微课”粉丝们一样,笔者对“微课”理念赞同与支持,开始尝试将“可汗学院”移植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像萨尔曼·可汗那样把教学知识点细化分解,使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知识模块,并分别将它们制作成3-5分钟的微视频,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并掌握那些基本知识和简易操作,课堂中更多地来提出、交流它们的学习困惑,进一步拓展补充教材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由于盲目、生硬地模仿、复制可汗模式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开始浮现,并越来越多。于是对微课教学的热情慢慢“冷”了下来,开始对微课冷眼旁观,深入思考微课、追问微课。
(一)小学生能够学习微课吗?
【片段一】一次哑口无言的访谈
记得在刚开始微课教学不久,一天放学后回到办公室,突然办公室走进一位家长,见他脸色凝重,表情严肃,似乎不太高兴。还没等开口,她便开门见山,直抒来意。
家长:您是信息老师吧,我是王一鸣的家长,您有时间和我谈谈吗?
师:您好,有什么事您请讲。
家:这学期您是不是让我们孩子学习什么微课,说是用手机或电脑看什么微课视频啊?
师:是有这回事,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家:孩子们现在都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您要求他们整天看这些视频,对视力多有影响啊,孩子一旦近视了,一生都受影响,现在很多军校都对势力有要求。
家:还有,小朋友哪能抵制诱惑,我们大人平时还经不起考验,喜欢用手机、电脑玩个游戏呢,小学生用手机、电脑到底是学习呢,还是玩游戏呢,我就发现我们孩子看视频时很起劲,到做语文、数学作业时就磨磨蹭蹭,学习成绩都下降了。我觉得您是不是换种方式来教学啊?
师:……(无言以对)
【现象提炼】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家长访谈,家长的来意很明显,小学生是不适合开展微课的,希望放弃微课教学。家长的理由有二:损害视力,玩游戏影响学习。这位家长说的有一定道理,所以老师只好无言以对。
【思考】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小学生能不能开展微课教学?看微视频学习会不会影响视力和学习成绩?想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因违法操作规定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过程加强监管。
(二)微课有学科性吗?采用什么方式来学习?
【片段二】《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在家已经学习了《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微课程吗?
生:学习了。
师:那么同学们都学会了利用配色方案来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的操作方法了吗?
生:学会了。(信心满满)
师:老师昨天在家做了一个演示文稿,觉得这份演示文稿的模板很好,但是颜色不是喜欢的红色,希望背景模板的颜色可以变为红色,你能帮助老师完成心愿吗?
生:能,太简单了。
师:请苗苗同学来给们演示一下操作。
生:操作。(显得混乱,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配色方案)
师:可能苗苗同学太紧张了,这样吧,苗苗你请一位同学来帮助你一起完成操作。
生:(苗苗请了另一位学生操作,依然不是很熟练,找到了配色方案,但不知道怎么来修改颜色。在下面同学的齐声帮助下,勉强完成了任务)
【现象提炼】《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是教材《设置幻灯片背景》中一个知识点,将该知识点做成了2分钟微视频,希望同学们课前通过自学视频,掌握使用配色方案来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的操作方法。学生们课前学习了该视频,在提问时多数同学都表示掌握了操作方法,然而在随后的操作展示中,表现出的现象并不能让人满意,班级中不仅仅只有苗苗和小胡两位同学操作不熟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和他们一样,年级中其他班也大致如此。
【思考】这是典型的知行脱节现象,信息技术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技能的学习在于训练强化,小学生的认知能相对较差,仅靠理解记忆去学习技能,是不现实的,这是造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看来微课学习不能忽视学科性,小学信息技术微课也不能只采用微视频这一种方式学习,应该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
(三)什么时间学习微课?
【片段三】《初识powerpoint》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学习第13课《初识powerpoint》的微课程,那么有哪位同学们能给们简单介绍一下powerpoint有什么功能,或者来说一说们为什么要学习powerpoint?
生:大部分同学不回应(只有2个人举手)。
师:大家课前都习了微课吧,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生:我们还没有学习微课。(很多学生点头)
师:你们不喜欢老师做的微课程,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吗?还是……
生:不是,没时间学习。
师:同学们可以在做完作业后花3-5分钟学习一下们的信息技术微课程,不一定要在一天内完成,只要在每周上课前完成就可以。
生:信息老师,学校的作业做完还有父母的提高作业,每天还要弹钢琴,还要上培训班呢……(学生们各自诉说着理由)
师:没想到同学们都很忙,好像真没有时间来学习微课。
【现象提炼】本学期的微课程实验,要求学生们在上课前提前学习有关上课知识的微课程,但是在实践初期遇到上述的一幕,学生们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束缚,很难抽出时间学习这种不应试的信息微课程。
【思考】学习时间,是个关键问题。学生们没有时间来学习,微课程便开展不起来。能不能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微课呢?如此一来便不占用学生们课后时间,给他们减轻学习负担。
二、冷思考后答案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中发现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开展微课”,让微课真正发挥它的实效。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要想更好得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用好微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在微课的开发、使用中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因人而“微”
微课的对象是学生,所面对是一批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小学生。微课能否在小学生中开展?是微课系列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小学生不宜开展微课,这至少说明微课具有局限性,并不如大家所吹捧的那样有效。
①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汗学院最初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通过5-10分钟的微视频来讲解知识。而小学生学习时专注力差,很难持续学习,老师不能要求小学生像高中生那样去学习,所以在小学生中开展微课教学,首先要精选教材、精心设计,选择那些重要的,有实效的知识来学习,其次教学的时间不能太长,教学的容量也不能太大,一般选择一个知识点学习2-3分钟为宜。
②微课学习要有富有趣味性。建议采用动画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或演示,即将真人授课视频做成flash动画,绘声绘色的动画微视频更能获得学生们的青睐。
③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与监管。正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差、自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不能指望学生在家自己独立学习微课程,需要对学生微课学习的过程进行关注,对学习者加以引导和监管。
(二)因地而“微”
微课程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需要特定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可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硬件环境主要指教学媒体设备,软件环境主要指学科特性。
①硬件环境。微课程不等于微视频,视频只是微课程学习中的一种方式而已,此外还可以通过录音、图文等其他方式来学习,一个mp3、一张纸都能进行微课学习,所以不要将微课的形式固化。
②软件环境。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开发中,就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性、实践性。大量的课程在于教授学生操作技能,所以很多微课内容都是在演示操作方法,除了讲解有趣、演示清楚外,还必须注重停顿,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白时间,给他们随即比划比划、操练操练。还有,小学信息技术微课中理论知识不能涉及太多,所以利用2-3分钟的微课来阐述理论是行不通的。
(三)因时而“微”
无论微课程设计得多么完美,如果学习者没有时间或精力来学习,那么这样的微课程便显得毫无意义了。很多微课程都采用 “颠倒课堂”的方式——课前学习,但是现实情况是小学生课前很难或很少有时间用来学习信息技术,所以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要因时而“微”。
①以课堂学习为主。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国学生在课后较少有时间去“可汗学院”逛逛,放学后等待他们的是大量的作业和各式各样的兴趣提高班。切实可行应在信息课堂中开展微课。在课堂中,先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微课,待学完后,根据他们的学习疑问状况,进行答疑解惑,剩余时间还可用来拓展提升。
②课后学习为辅。微课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例如,“可汗学院”中的课程无论你看多少次都可以,当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或产生遗忘,或做作业遇到了困难都可以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微课同样如此,如果学生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将微课随身携带或带回家中,当他们需要学习时,即可再次学习这些微课。
三、结束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很多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微课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课堂,审视师生关系,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了微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中。透过这股“微课”热潮,希望教育者们都能够“冷眼”旁观、冷静思考,避免盲目跟风,生搬硬套。正是经过了这番冷静思考,在因人而“微”、因地而“微”、因时而“微”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对教学对象、教育环境、学科特点的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取得了成功,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靖程.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4] 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5] 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6]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7] 吴靖等. 微课程建设的装备需求与实现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
[8] 任红艳等.有效教学新视角:微课程观下的教学专家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
[9] 胡铁生等.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责任编辑:黄敏)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
http://jysb.shuren100.com/2015-01/13/content_48020.html
核心提示: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学习、微课程为标志的学习变革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从构思、设计到最终制作出一节“微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表达的基本功得到了锻炼。但同时,它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 本报记者 张利军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征集大赛刚刚启动,便迅速得到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近日,来自民权县野岗乡小野岗小学的数学老师李永华经过认真准备,就“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录制了将近6分钟的微课,并上传给了大赛组委会,成为本届大赛中我省第一个参赛教师。
  
  一阵“微”风吹来,似乎在一夜之间,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便占尽人们的眼球,而属于教育领域的微课也在悄然兴起。
  
  那么,微课到底是什么?它与传统课堂有哪些不同之处,又能为教育带来些什么呢?
  
  微课,优势因“微”而大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学习、微课程为标志的学习变革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在国外,以名人浓缩的人生经验为内容,制作精良的TED课程——“让思想插上翅膀”,与全球用户分享思想的盛宴;美国可汗学院以其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赢得全球众多学习者的青睐;英国牛津大学也陆续推出精致短小的系列微课……在国内,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赛事活动的强力推动,微课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与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升温,并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到高校,以及从全国到地方的全面覆盖。
  
  在我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已经举办了两届,近千名教师的微课作品脱颖而出;同时,关于微课教学的培训也逐渐走进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如郑州市教育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开展的中小学微课程暨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培训活动;更有一些中小学校对微课教学开展的自主探索,如郑州市第31中学承接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国家课题的子课题“高中学科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并已开始实施,鹤壁市桃源小学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设了“微课频道”……然而,到底是什么是微课?被网民称为“中国微课之父”、现任职于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有着这样的定义: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视频课程。
  
  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微课,可以为小学生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如何互换”,为初中生讲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为高中生讲解“对数函数”,为大学生传授“如何制作有吸引力的简历”……不知不觉间,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将一种更便捷的教育形式带到了我们身边。
  
  有专家分析,作为微时代的教学产物,微课在认知习惯、认知策略上都特别能够贴近当下学习者的心理,“学习者已经不满足于灌输式、教条化的学习,也很难沉心静气地从知识的源头到末梢进行特别有规划的学习”。微课这种形式,不论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还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都有着其因“微”而“大”的优势。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要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他希望借此推动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要多样性、资源便捷性等问题,促进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微课只是一种资源,而非教学的全部



    “在20分钟内把一个有意思的主题讲透,重点突出。”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的河南农业大学教师李琪曼告诉记者,“与传统课堂比起来,微课只说一个点,短小精悍。”
  
  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在短小精悍的同时,还做好了知识的切割,带有知识点标签。使用微课学习,很多时候类似于查字典的学习方式,更加便捷有效。同时,它短小的特征使学习者更容易保持注意力,也适于许多面临外部干扰因素的学习者进行碎片化的学习。
  
  “微课有很多优点,但它不能取代传统课堂。它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河南大学教师张宏说,“要把微课当成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种资源,而非教学的全部。”
  
  的确,微课视频并不意味着完整的教学,还需配套有其他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微课和其他许多视频课程在定位上最明显的区别。
  
  其实,在微课出现之前,已经有不少教师的讲课视频和视频公开课,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学生还是更愿意现场讲课和听课,教学视频并没有多少人去看。“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有机互动的过程,有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缺乏现场气氛的教学视频,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而影响学习效果。微课以短为特色,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因为它是提前录好的,也不能支持动态临时性的问题。”参加过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北京吉利大学教师朱冰分析。
  
  针对这些不足,胡铁生等人提出的“非常6+1”的微课程框架,非常值得我省微课探索者借鉴。“1”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网络微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6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其中,“微反思”(教师本人产生的)、“微点评”(用户大众的评论与留言)及“微反馈”(用户学习后的反馈意见等)都是生成性和扩展性资源,并参与对原有教案课件甚至视频等资源的替换、完善。由此,微课的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6”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拆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记者在网上认真观看了李永华老师的微课视频后,注意到,在视频旁边,李永华同时上传有配合微课视频的“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
  
  微课教学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我省高职高专类微课教学比赛的获奖者,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卫苗老师带着她的获奖作品《商务谈判礼仪实训》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复赛。
  
  复赛评审专家评价她的微课作品“选题实用,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教学表述清晰”,同时特别提出“建议加强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配套的教学资源,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网上看了评审专家对她的微课的评价后,卫苗表示,“以后会多多加强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从构思、设计到最终制作出一个“微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表达的基本功得到了锻炼。微课由此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展示教学风采的一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同时,它显然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郑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做微课,但身边能做的老师不多,“老师都很忙,平时没啥时间,做微课虽然不是很难,但对电脑技术还是有要求的”。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微课录制的时候如果有句话说错了,电脑技术好的老师重新录一句,再覆盖就行了,而不懂的老师可能就需要返工,全部重新录一遍。对于一些年长的特级教师,可能需要有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他希望有更多的名师能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微课的建设。
  
  结合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胡铁生建议,要对教师开展微课设计(理论、观念、策略、方法、模式等)及微课技术(重点是视频的拍摄、制作与编辑、上传发布等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排除教师开发微课遇到的技术障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经历从设计到制作再到使用微课的逐步历练,他们的基础计算机技能会随之不断提高。诸如简单动画制作、图片修饰、视频编辑和音频编辑等多媒体制作技术,将成为广大教师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将进而对他们的专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



杭州市上城区建设“微课超市”



  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不少老师私下里玩起了“微课”——制作一段5-8分钟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自学。上城区把草根教师的业余爱好整合调动起来,建设微课资源展现平台——“微课超市”,把资源推广开去。
  
  他们把当地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制作的几百个微课视频放到“微课超市”,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下载视频观看学习。



广州市越秀区启动“微课堂”计划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启动的“微课堂”计划,是在区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邀请辖区内富有经验的名师,针对各个学科不同阶段的疑难知识点,采取“一个知识难点一段视频”的方式,进行“微课堂”视频制作。制作好的全部“微课堂”视频统一上传到越秀区教育信息化平台,供全区教师和学生共享。学生凭借自己个人的账号登入,就可以免费获取名师的视频讲解,对知识难点进行学习。





(本报综合整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6: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问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

黎加厚教授:七问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

      现如今,最大的热点当属微课程了。不论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有关高校,均将目光投到了微课程方面。近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在山东、深圳、浙江等地培训期间,与当地教师深入探讨了“微课程”。那么,什么是微课程呢?什么不是微课程?如何设计微课程?如何管理微课程,请看《七问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

      第一问:微课程概念的溯源是什么
      谈及微课程,其定义跟它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学校部分教师将课程上的录像所形成碎片式录像,称之为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创办了60秒课程、1分钟课程、5分钟课程,当时的美国人认为:小课程(即时间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2010年,一位名为李玉平的老师,长期对教学进行研究,研究了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等,他以PPT数字化的方法将它呈现在屏幕,称其为微课程。李玉平老师的这一举措,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并得到了高度称赞。直至2011年,佛山市一名教育硕士胡铁生老师,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更改为另一个方式——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影像整理成碎片,将其命名为微课。随后,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会议上,胡铁生老师向刘利民副部长做了相关汇报。汇报结束后,“微课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热度持续至今。
  在2012年,在一次由教育部组织的会议上,从北美洲来了一位美籍企业高层管理者。这位从北美来的学者,在此次会议上,讲述着翻转课堂——“最早很多专家把它翻译成颠倒的课堂,后来又发现了颠倒不行,颠倒又太绝对化了,把过去全国的教育推翻了。后来大家觉得用翻转比较好,它是动态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和谐文化,而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的那种思路,所以翻转就随着可汗学院风靡全球,在这个时候我们设置的微课程开始进入我们研究,这个是比较靠谱的微课程。”

      第二问:什么是微课程?
       什么叫微课程?网络上对“微课程”这一概念有很多个定义。但是总体来看,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这是微课程的最大好处。微课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文字教材有声化,如果只是有声化就根本不需要人来读,因为电脑可以直接读出来,那何必让老师读呢。因为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知识是计算机语音翻译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课程就是把老师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下来。
      微课程应该记录什么呢?第一点,是记录教师他个体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二点微课程记录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认知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和他与学生的情感活动。
      我认为,“微课程”应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李玉平的微课程,第二大类是佛山的微课程,第三大类是可汗的微课程。为什么这样分类呢?
      按照三者内容来分,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是课程教学的“三小”研究(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他做成了一种PPT数字故事用于教学活动,他所有的教学情景就是教学的反思、总结,他的理念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这种发展确实是很受老师欢迎,在全国很多的省市,都在学习这种方式。
  关于佛山的微课程与可的微课程——佛山微课程最近举行了一个比赛,获奖的一等奖作品,他里边最开始的时候大量的都是课程的实录,然后课程实录截取3、5分钟的一个片段,现在随着可汗学院观念的普及,佛山微课程也出现一部分像可汗这样的学校,但是它的主体还是以课程实录为主的,它制作方式是在教室里放三台摄影机,从不同的机位录下来,然后再切片,它的对象是它可以作为微课程教学的,就是老师看自己的教学情况,其他的就是要教育部参加比赛。
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是,与老师的定义略有不同,仍有一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时间,10分钟一类;第二个是它有教学目标的;第三个它讲一个问题的,这三个关键词就决定它的特点是你说的是短小精。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是10分钟,不是一节课20分钟、30分钟、50分钟?
国外的脑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高,10分钟以后降下来了,如果老师补改变方法和内容,那么大家注意力一直会很低,然后到了下课的时候,一下课就兴奋,不知道大家相信与否?


第三问:什么不是微课程?
  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
  有很多老师把自己的微课程做成了一个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这个叫CAI课件,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性的助手,帮助老师把讲课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为什么很多老师把微课程做成了过去讲课的课件呢?他们说都是他们CAI的事情,他们培训老师做课件,时间长了大家中毒太深,所以一做就做出课件,他们没想到微课程和课件是两码事情,微课程是学生自助学习看的,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的,它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不同的的东西,大家要意识到微课程的学习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根本性的颠覆性的变化,很多老师还需要有观念更新的过程。
  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
  这个原因也跟过去一样,过去搞了太多的视频录像,所以大家养成思维定式,所以一说做一个课堂录像,就剪一段,这个不是微课陈。还有就是教育部搞的国家精品课程,我们把它称为叫优秀课程现场的数字化搬家,搬到网上,它不是微课程,那么为什么不是呢?因为微课程不等于课堂过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程的局部课程,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第四问:微课程的设计与编教材有何区别?
微课程:更有故事感
首先对比下,纸质教材和微课程的区别,纸质教材它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缩比,它客观介绍学科知识,它没有故事感,那时候我们在出版社讲微课堂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编教材的时候,要记得三审,而且要严格编审制度,你编辑的课程里带有情感的话全部删掉,不能够留的。”
  微课程:灵活的教学策略
  纸质教材是通过国家统一课标,使用学术性语言来描述课间知识的,而微课程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教学策略,更加丰富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另外,纸质教材是全体学生用同一个版本,同样的教学,而这个微课程他可以针对你班上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个性化的施教方法。因为有些老师,他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他知道学生哪些地方不足,他知道怎样讲别人才容易明白。
  微课程:可以互动,集体的智慧
  纸质教材是单一的纸张载体。因此,它只有一种方式就是略体。而微课程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用移动技术,可以有声音动画,视频,可以互动,这一点是纸张教材永远做不到的。因为他受到载体的限制。再看作者群,现在的纸质教材往往是作者或出版社的编辑,是少数群体的智慧。但是微课程不一样,全中国一千万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魅力,自己的风趣、幽默,就像郭德刚这样的讲故事。

第五问:怎么设计微课程?
  微课程和纸质教材之间,不是排斥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各有各的用处。他们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才是一个全方位的,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的教材。明白了微课程的意义之后,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设计微课程的程序的三大要素。
第一,选题。选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如果你刚开始做微课程的时候,我建议你从易错点开始。因为它立竿见影来得快,由于易错点可以提高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一用就行。
  第二,设计,设计是什么?就是报告内容结构。但是我特别要强调创意,回顾了三五分钟讲一个点,创意视频,如果照本宣科念,学生不喜欢。
  第三,制作。制作主要是在技术上学生能看清楚。目前在我们组织的教学里面,首先是用手机和平板的摄像,老师在备稿纸上写,然后录下来就可以了。


第六问:如何管理微课程?
1、微信管理。
第一个方法是因为学生人人都有手机,那么大家就可以用手机来下载老师的微课,然后老师可以用微信的公众号在后台来管理。具体是老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申请好了以后,你在后台就可以编辑你的微课程,编辑你的学习单,编辑你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你可以看到学生什么时候下载,参与学习的情况,他是一个简单的课程管理系统。
2、慕课管理。
现在慕课的发展趋势有这么几个阶段。其观念主义的,行为主义的,行为任务和行为个人的。那么观念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他是指人和人,人和资源之间的管理。行为主义是目前慕课用得最多的,这三大系统,就是行为主义的慕课。
3、使用云端的知识。
现在我们很多研究生和老师他们发现,一款比较好用的是百度云管家。其实除了这个以外,他们用360都可以。其实网上有很多应用,比方说百度云管家,你把它安放在电脑里边以后,它在苹果上会出现一个图标。那么老师做好微课程以后,把你微课程文件选中,然后鼠标把它拉到坐标上手一放他就产生云端了,非常简单。比你说的一分钟还要快就学会了。


第七问:如何把握微课程的发展趋势
1、内容为王,辅以好的形式
  微课程下一步怎么发展?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的发展和形势的发展,要注意,内容是核心,内容是主体。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有创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但是,妥当的形式可以提高内容的表达的效果,再下一个是创意和简易。微课程最好是简明的,越简单越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创意则会使课程显得更秒。创意和简明是一对,内容和形式是一对。把这几对矛盾处理好,这是第一个前提。
2、系列化发展
如果你是出版社,或者是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教研组,那么你会这样考虑:微课程将会向着系列化,与教材配套方面发展。
现在很多老师刚开始学习微课程的时候,只是一个零散的、单独地,或者说只是参加他们的评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微课程”就应该是系统化的、配套的。
3、跨平台的云端和移动媒介相结合。
4、增强浮动性。打个比方来说:在微课程中加入学生自成参数,让学生可以按照设计,去调控微课程的发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交互式练习。
5、增加微课程的知识管理系统。打个比方来说:学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笔记、共享。添加一个进行学习分析系统:老师可以通过学习分析系统,了解学生状况。
6、创新和选题的引领发展。
整个微课程的发展,应该是创新和选题的引领发展,关键是创意。
既可以是出版社做“微课程”,又可以是教师自己做,两者兼有利亦有弊端。倘若,“微课程”交给出版社去进行制作,那么,出版社可以系统化、与教材配套完成该课程,但是,这样做也存在着局限性:它没有办法去适合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班级。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普遍性的课程,不能做到“特殊性”。
当然,倘若由教师独自完成,可能会比较有针对性地对应着自己的学生,存在特殊性,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阅历、时间的限制,其所制作的“微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大规模地完成“微课程”。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6: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黎加厚
时间:2013-05-02 20:14来源:知行网www.zhixing123.cn 编辑:麦田守望者

一、 引子:你摊上大事儿了

2013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几乎每一周都接到电话和电子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去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给一线教师培训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家现在一下子象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

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又给我发邮件,又打电话,希望我帮杂志社最新一期撰写关于微课的稿件,还说邀请了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国内基层教育部门组织微课大赛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一起撰写微课稿件。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打电话,要我给该校全体教师培训微课教学设计,电话中他一开口就说:你摊上大事儿了!

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搞全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上机要排队、发上机票、门庭若市;现在,门可雀罗,除了教师规定必须到机房上课以外,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里的电脑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园里,学生个个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下一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人人用自己的设备上网学习,教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行吗?时间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上了!

啊,我明白了,我摊上大事儿了!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
图1. 河北鹿泉一中高中学生的化学课使用平板电脑学习微课程,2013年4月27日
图1. 河北鹿泉一中高中学生的化学课使用平板电脑学习微课程,2013年4月27日




二、“课”和“微课”的含义

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1]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程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上面介绍的是人们的经验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微课程的时间长短作为心理实验研究的课题,通过大样本实验统计得出精准的结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三、微课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进化、文字的出现、学习内容载体(媒体)的演进,从远古的岩石绘画传意,到甲骨、青铜、纸张、印刷,人类教育经历了口耳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进;从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增强现实、三维打印;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传统的课堂带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教育、1对1学习、翻转课堂。在这个历史久远的演化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

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从上个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灯、无声电影,录音等,电视和录像是80年代初随着日本索尼录像机进入中国后,逐步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制作了一大批教学电视节目,各地电教部门都有以多少T为存储单位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人们逐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周君达,1984)〔2〕 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为0.046%,很低。提出了对一般教学片应当发展小片(约3-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万明高,韩桂荣,1989)〔3〕在八十年代初,电教工作者就总结出学校课堂教学应发展内容集中单一、时间短,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片”。(王兴中,1983)〔4〕九十年代后,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断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这类片断教材,尽管只有一、二分钟长,但往往是教学上非常珍贵的形象材料,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电视教材”(李运林,1991)〔5〕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将微视频主要作为辅助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还没有微课程的概念。

同期,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一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一个主题,如“Who 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一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比萨”等。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四、微课的评价

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推广或者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在我们组织的教师微课程培训项目中,我们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根据过去全国电教教材评审标准和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注意评价指标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提出了一个培训微课程的参考评价标准,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试用,可供组织培训活动和后续的研究者参考。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5项指标:




表1.微课程评价表

指标
       

权重

聚焦
       

20

简要
       

20

清晰
       

20

技术
       

20

创新
       

20

总体评价:
       







下面是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

1. 聚焦: 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 简要 :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 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3. 清晰: 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 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

4. 技术: 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切勿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5. 创新 :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0:34 , Processed in 0.1693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