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5|回复: 6

[转载]我对微课的界定(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 22: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3-9-3 22:47 编辑

[转载]我对微课的界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1a0210102e6ge.html
  
这是郑小军老师对微课程的思考,“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郑老师将微课程放在了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时代背景下,这就与过去人们提出的视频片断,视频分析、视频微格教学区别开了。
如果仅仅讨论将视频微型化、片段化,那只是过去80年代人们从教学资源建设的可重用性考虑的微视频,放在现在来看,还仅仅停留在“面向对象”、“学习对象”的概念上。而微课程作为翻转课堂的组成元素,其重要性、设计理念、制作方法、教学运用等都会不一样。

原文地址:我对微课的界定作者:郑小军
我对微课的界定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


一、国内已有代表性界定
目前,国内已有多人对微课进行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胡铁生的微课定义3.0版: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博主观点:该定义相比1.0、2.0版,进化不少。但定义中的一前一后两处“网络课程”似有不妥,因为网络课程已有明确定义,微课虽然又名“微课程”,但与通用的“网络课程”相差太远,建议删除。如果一定要用,建议改用“在线课程”。
2.焦建利教授: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博主观点:该定义简明扼要。但最后一句“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似乎缺乏实质性内容,因为既然是“在线教学视频”,当然是“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
3.百度百科:“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4.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5.高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6.张一春教授:“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形式:自主学习。目的:最佳效果。设计: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流媒体,可以视频,可以动画等。内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本质:完整的教学活动。他总结了微课的十大特征:主持人讲授性、流媒体播放性、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精致教学设计、经典示范案例、自主学习为主、制作简便实用、配套相关材料。
二、我的界定(1.0版)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博主观点:该界定汲取了焦建利、胡铁生和张一春等人界定的合理内核。第一句阐明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宏观作用,第二句阐明微课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第三句阐明微课针对的是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并且强调微课的精心设计、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等重要特征属性。
走进微课世界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 郑小军)

一、重要的微课资源 1、李玉平系列微课程作品(优酷网)
保护蛋宝宝、一封求助信、40岁以后的重生、不安全的笑声、学生眼中的好课、小组有了鼓励员、你会怎么评价、心情管理员、十项专利、问题与真问题(三个和尚上)、有效研究整体介绍20集、忙中的宁静、捂本的孩子、趣味假期作业、漂流日记、电影推荐—《地球上的星星》、学习是什么、挑战垃圾桶、泰迪的故事、小红花的诱惑、在路边鼓掌的人、蜗牛散步、恐怖的课堂、家长来了、小组合作几个人合适、什么是微课程、李玉平讲微课程系列。
李玉平网易博客http://whliyuping.blog.163.com/

2、胡铁生的微课研究博客(微课创始人)
3、黎加厚新浪博客中的大量微课资源
4、焦建利教育技术自留地面向全国高校的“微课”在线讲座视频
5、中国微课网(中小学)[url]http://www.cnweike.cn/[/url]
包括微课大赛、参赛作品、我的微课、专题微课程、答疑解惑、微课论坛等栏目。
作品展示: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九加几蒙娜丽莎的喜怒哀乐制作雨滴涟漪动画Photoshop调色Word表格数据排序及计算if条件状语从句Word图文混排,等等。
学习制作微课(电子教程)。
6、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
http://weike.enetedu.com/,包括比赛指南、赛事公告、赛事新闻、作品展示、用户中心、交流评价等。
7、焦建利“微课”在线讲座视频中介绍的微课网站:vko微课[url]http://www.vko.cn/[/url]、第九课堂、博览微课、几分钟网、油菜花、skillshare。
13、专家学者博客中的微课资源,例如郑小军新浪博客张一春教授新浪博客金陵叙事新浪博客,等等。
14、研究生博客中的微课资源,例如杨晓哲新浪博客,等等。
15、一线教师的优秀微课资源,例如微众移动校园-微课堂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
欢迎推荐和自荐!
二、请思考
(1)微课为什么有可能成为近两年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其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2)微课有哪些突出优势?还有什么明显短板?教师应用微课如果才能扬长避短?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已到重要关口,微课研究准备好了吗?(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

微课已到重要关口,微课研究准备好了吗?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


最近我整理了国内微课研究的资料,连续发表3篇博文《研讨话题:感受微课》、《研讨话题:走进微课世界》和《我对微课的界定》,汇集了我所了解的一些重要的微课资源和各方对微课的界定。
个人觉得,微课已发展到一个重要关口,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和高校微课大赛的举办,以及众多新闻媒体对微课的跟踪报道。这表明,国家要大力推广微课了。然而,我们对微课的研究到位了吗?
在我看来,黎加厚、焦建利、胡铁生、李玉平等国内微课研究的先行者已经就位,他们正在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引领这场即将到来(或许已经到来)的微课大潮。众多的微课跟进者和拥护者也在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微课大潮。然而,作为一位研究者,面对微课大潮,完全有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第一,我们的微课研究成果足以支撑这场全国范围的微课大潮吗?“实践超前、理论滞后、研究空泛、支撑乏力、轻率冒进”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经验教训还历历在目,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希望各方在推动微课大潮时要注意汲取以上深刻教训。第二,我们对教师的微课态度和能力现状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了吗?在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学、中职和高校教师(包括教育管理者)中,有多少比例的微课先行者(引领者)、跟进者(拥护者)、冒进者、观望者、中立者、反对者和冷静思考者?我们了解这七类教师群体的心态和真正想法吗?目前的态势如何?是跟进者(拥护者)众,还是观望者、中立者居多,或是反对者占优势?即使跟进者(拥护者)众,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开发能力又如何?第三,在一片拥护声中,是否还有冷静思考者发出发出理性、客观和建设性的声音?
我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在给一位博友批评微课的评论回复中,我这样写道,“微课程还处在刚起步发展阶段,您的批评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微课有突出优势,也有明显短板。还是那句话,扬长避短,成熟实用后再推广。”微课研究者必须联起手来加强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创新研究,联合破解相关难题。这些难题包括:微课及微课系统平台的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微课评价标准,微课应用的一体化方案,微课如何支持和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例如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等等。
杨晓哲在博文《微课,从制作到系统变革》“总结”一段这样写道,“(微课的)未来,不是让我们看着它发生,而是让我们一起去创造它。”个人认为,这里的“我们”,既包括微课的先行者(引领者)和跟进者(拥护者),也包括冒进者和冷静思考者,甚至包括观望者、中立者和反对者。当我们学会以智慧和热情引领跟进者(拥护者),以卓越示范和培训转化观望者、中立者和反对者,并且善于从冒进者那汲取经验教训,从冷静思考者那发现问题而未雨绸缪,教育技术人真正地成长和成熟起来了!
微课研究者,您为微课大潮准备好了吗?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讨话题:感受微课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1a0210102e6e4.html
一、请浏览
1.学习是什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zUyODI0.html
2.学生眼中的好课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3MTY3NTcy.html
3.高质量学习——《美丽人生》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wMDAwODc2.html
4.微课程宣传片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5MDYwODgw.html
5.什么是微课程--李玉平作品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3MTg1Njky.html
6.时代变化与微课程发展-黎加厚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MDE1NjIw.html
7.翻转课堂的故事-金陵叙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xNjQ5MjUy.html
8.李玉平讲微课程:第一集:PPT简单制作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2MTE3MjMy.html
9.李玉平2讲微课程:工具与小技术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2MTIyNjI4.html
10.焦建利教授面向全国高校的“微课”在线讲座视频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v3.htm
11.胡铁生的微课研究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41326822


二、请思考
(1)什么是微课?微课有什么特点?
(2)您喜欢微课吗?为什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翻转课堂研究(一)----教改探讨(25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kj.html
关于翻转的课堂研究(二)----教改探讨(25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lb.html
关于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mp.html
关于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n3.html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六、个性化理念

  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七、开放性理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多样化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九、生态和谐理念

  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地育人。所以,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十、系统性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事情,是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大业,它是一项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所以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搞好。所以,与传统教育不同,转型时期我国正在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它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一体化运作,以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整体体联动为基础,把健全教育社会化网络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中心工作来抓,促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李永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翻转课堂研究(一)----教改探讨(25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kj.html
关于翻转的课堂研究(二)----教改探讨(25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lb.html
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三)----教改探讨(26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l9l.html

关于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mp.html
关于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n3.html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六、个性化理念

  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七、开放性理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多样化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九、生态和谐理念

  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地育人。所以,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十、系统性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事情,是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大业,它是一项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所以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搞好。所以,与传统教育不同,转型时期我国正在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它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一体化运作,以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整体体联动为基础,把健全教育社会化网络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中心工作来抓,促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李永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3: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lft.html
2013课改预言:从课堂走向教室
曾经有这样一则耳熟能详的故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给他的学生们出过这样一道考题:“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都齐刷刷地回答“能!”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两个月以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这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新课改10年,那些每天坚持“甩臂”的学校可敬可佩,我相信这不仅是一项毅力的考验,而是教育道德的最好证明,坚持就是一切。

   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向着光明行走的学校的存在,才让我们越发不能容忍应试教育的无良。

   2013年,我预言,将会有更多的区域、学校跟同课改名区、名校一起“甩臂”。教育界比较接近的共识是:不课改就等同于落后。

   我的判断是:

    1、课改将成为教育质量是否先进的评判标尺;

    2、课改将进一步深化,它所呈现的时空趋势一定是从“改课堂”到“改教室”,如果说“改课堂”是改变教学时间的单位效益和课堂结构、教学方法,那么“改教室”则意味着的是改变教学空间的“社会性”和文化形态、人生模式;

   3、课改的总方向,一定是基于“教学即人学”的普世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又可以称之为“回归”——回到“三观”(人本教育观、学本教学观、生本学生观)上“发现”生活、尊重生命、捍卫教育最基本的“常识”和道德,如果方向错了,教育只能是“反儿童”的,也是“反教师”的。



    教室:教育实验室

   辞海对教室的解释是“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对课堂的解释是“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这可算是传统教育给予我们的标准答案,但问题是,教室只是一个关于“教学”的房间、场所吗?伴随着小组学习形式的发生,如果“教学”一旦介入相关生活内容,那么,“教室”概念本身是否会相应发生变化呢?它还仅仅囿于“教学”吗?如果教学是发生在花园和走廊里,那花园和走廊可否称之为“教室”呢?

  基于教育实验室的设想,教室在功能上应体现出:1、它是教学的场所;2、它因为小组的出现,介入了太多的人际交往,而具有社会属性,真正的“社会性”不是指简单的人际接触,而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生活方式;3、它是一个“组织”,可比喻成一个“微型国家”,它应该具备“立国兴邦”所必备的独立“属性”,如果你承认这点,那么,教室就必须担负培养“公民”的重责,一个几乎没有争议的国际共识是,教育决定了国家的希望和人类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在中国,人们早就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家强”,然而,一个经济总量占全球第二位的大国,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恰恰是教育的挑战,教育能让我们的少年“强”起来吗?

  从学习的“场所”到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性”,再到“微国家”,教室日渐丰富而有意义的内涵始终是伴随着对课堂教学的不断理解而产生的,必须清醒地认识教学到底是什么,其意图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教室不能鼓励个性,并仅仅承载着的是知识的传输,则不仅无助于学习者全面、健康、主动的成长,而且还会人为制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扭曲的人际关系,导致精神世界的一片混乱。

  教育实验室首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其实关注生活就等于在尊重兴趣,一切与学生相关,凡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东西都应该成为教育的内容。如果非要给教育实验室三个关键词,那我会选择:学习、生活、交往。学习显然不仅是知识的习得,学习的课题俯拾皆是,比如教材中涉及到的现实内容,个人生活中、社区中、校园中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种种生活现象,以及那些平常中并不“平常”的问题,社会热点,环境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实验研究的课题,总之,它除了拒绝传统而单纯的知识性灌输外,似乎其他的应一概接纳。它可以是一份调查报告、一份产品设计、一个活动企划、一个社区建议、一个微型讲座、一次观点辩论、一个手工制作、一个作品展览……与此对应的,是教室空间和布局的变化。如果是大班额,这很难办,但我依然建议,教室要有足够的“公共”区间,那里最好能陈列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教育实验室更多是指向于一个“学习环境”。

   理念:相信学生

  学生是谁?学生即课程,是大自然天然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物种”,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成人的依附和工具。那些愚蠢的人一直都以为学生无非是些孩子,孩子能懂得什么,因此才让自己的“暴虐”变得合法化,孩子也便在这样的“爱”里从此糟糕到无可解药,有时候我们还真的需要这样问问:成人,到底是儿童的天使,还是魔鬼?

  儿童是一张任人描绘的白纸吗?现代教育早就告诉我们,儿童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哪里是一张白纸呢。即便是,也应由他自己描绘。事实证明,越是失败的人越有强烈的控制欲,最失败的成人一定是站在儿童的对立面惯于与儿童为敌。有时候,儿童比教师们更懂得如何处理和同伴的关系,他们常常相互赠送贺卡、一起玩游戏、去同学家串门等等,遇到什么问题之时,他们甚至懂得几个人之间开个恳谈会,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心理特征和沟通语言,比如在游戏时,儿童懂得自己制定各种游戏的规则,而无需成人好心地替他们“画地为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儿童是成人之父”千真万确。

   儿童无所不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仍然不把学习、管理、评价等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呢?课改最终的指向一定是儿童的“高度自治”,他们有权利选择教室和教师,也有权利设计安排自己的“学程”、学时和学制,那么,未来的教室一定是每个人的“超市”,它对学生的要求是为学生提供了什么,而不是学生应该或者必须去做什么。基于中国各省教材版本的不同,教室里应为学生配置各种版本的教材供他们作为参考,真正高度自治的人,一定最少受制于外在束缚的人,他有能力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室”,当然,他既然是学生,他有“义务”向自己的教师或者所在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情,他可以不受别人的约束但必须有能力约束自己。

  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去实践里验证一些“猜想”呢,比如我们能否打破现有的班级建制,从身体的自由开始,鼓励学生走班甚至于走校、跳级?我们能否实验把考试的出题权给学生,甚至让他们自己组织在不同班组进行“联考”,自己监考、自己阅卷?我们能否鼓励他们个性冒尖,然后让每个人的长处成为学校一门门有灵性的“课程”?我们能否更进一步放权,让学生自主编排自己的“课程表”,比如准许他们先用一周左右时间预学一学期教材,这好比是比赛前熟悉跑道,然后自主设计学科学习方案,这好比自己确定比赛战术一样。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创办一所没有教师的学校,如果真的没有教师,教育又会怎样呢?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行不通呢。

  必须清楚,对儿童的态度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文明程度。成人对儿童的不尊重从来不是教育,它伤害的不止是儿童,也包括成人自己。

  什么时候,成人学会了体恤儿童,也就离教育不远了。

  关于教育的基本理解,我给的三个关键词是:自主、自由、自然。

    灵魂:爱和自由

  教育是什么?当我们说教育是无条件接纳时,它的前提是“宽恕”学生。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出离恐惧和愤怒,给他们以心灵的自由。

  自由是放任自流吗?显然不是,一个放任自流的内心恰恰是被恐惧感控制的内心,这样的“自由”是自私,这样的人往往成为不良习惯的奴隶。自由是一种素养,甚至是一种生命的“秩序”或者内在的“规则”,自由是心智和道德的自由。

   课堂纪律是“内在”的规则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太多的纪律,从本质上只是外在的控制。假如没有课堂纪律会怎么样?答案是建议学习者制订“组织规则”。从学习“场所”到教室作为“组织”而存在,那么,它必然涉及到“社会性”或者“公共利益”范畴,则理所当然地需要有“法度”——一个共同的行为约定。

   与传统教室里所呈现出的“孤立学习”方式迥异,学习一旦被置于“组织”之下,则走过了一条从“个体”到“小组”、再到“个性化”的路径。其中,小组学习被认为是传统与现代的“分野”,这在西方人看来,“班级授课制”早在100年前就进入了博物馆了,而取而代之的恰恰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学习共同体的粘合剂是什么?是团队文化、合作精神、集体观念。

   然而,遗憾的是,至今依然有太多的人,尚未达到这样的认识。他们仍执迷于调整课堂结构、发明一套模式、争执谁少讲多讲、研究考点难点,我只能说这和真正的教育尚有距离。他们似乎也有小组,但他们的小组只有“编号”而无“组名”,更缺少“组魂”,这样的小组怎么能称为组织呢?

  组织的灵魂是信念,信念的源泉是愿景,愿景的发端是责任,责任的前端是角色。这一切都在影响着课堂,乃至于决定着教育的本来面目。我依然要讲,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角色”就决定着什么样的课堂。

   教师是个什么角色?当我们千百次地说,教师是点燃者、激励者、唤醒者时,请千万记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是为了“复制”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学生,教师是什么?是开发者,甚至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热爱他!教师靠什么去点燃、激励、唤醒学生?靠信念、靠人格、靠精神。学校是什么?好学校是“一方池塘”、一片青草地甚至是一座原始森林,甚至说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庙宇”也不过份,这样的学校才是有灵魂的学校。

  教室是学校的缩影,教室必须找到作为组织的“灵魂”。

  任何一个好的“组织”都不仅是“生态”的,而且一定是有“灵魂”的,阳光的、向上的、和煦,人与人,充满了相互关注、敬重,有着相同的“精神”尺码,有着高贵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组织”总给人一股精神、一种气质、一种力量、一种魅力。这样的“组织”便有了自己的“体制”。

  学生是什么?是自己的主宰!

  请多一点对生命的宽恕吧,把教室交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合作中构建自己的“组织”,尊重他们制定的种种“契约”,让他们去尽情“游戏”,去随意、自由地感知世界,去体验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去主宰他们想要的生活!艾默生说,“孩子有一种偏好,有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引导他一会儿进沙漠,一会儿进入城市,他就被一种想法支配,像个傻子,但他是快乐的。”

  如果说爱是水源,那自由就是空气。

  关于教育的灵魂,我给的三个关键词是:角色、爱、自由。

  课堂:形式服务于自主

  确切地讲,我前文三个小标题内的“预言”,是说给一直以来坚持“摔臂”的学校的,或者说是针对“第三代”课改校而言的。在我看来,“第三代”课堂有三大主要标志:1、无限放大自学;2、无限利用学生;3、取消导学案等一切有形束缚。尤其是第二条,它隐含着的是“去教师主导化”,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形式上,一般采用的是“一托N”(即一个教师同时上数个班的课)。其变革的幅度显然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对于立志于探索“第三代”的学校而言,它必须始终抱定“三观”,立足于人,凸现学生个性,淡化教学“技术”,当然不可以对立地认为“第三代”是刻意拒绝技术,这里所谓的淡化技术,是鼓励教师进一步“后撤”,撤到哪里?撤到生活者和发展者这个“角色”上来,去真正拥抱自己的生活,去赢得自己的发展,而不是为谁牺牲。教师角色的再次变化,必然带来课堂教学形态和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教师恐怕要把主要的精力,从研究课本转移到研究学生上来,每所学校都应该开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基于儿童的“教育学”,这将为教师的职业生命迎来质变,如果这样做,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受学生爱戴的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实验室即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实验室,也是教师提升职业格局的实验室,这就是我主张的变改课堂为“改教室”。我要特别强调,教育实验室并非我的独创,而在英美早已有之,教育实验室其实也可概括为“超市”的超市!

  对于初期选择课改的学校,我的建议依然是三点:1、少讲多学;2、构建模式;3、小组学习,努力在教育学间找到“平衡”,但须知课改的趋势就是那句老生常谈的“为了不教”。因为就学习本身而言,学习即体验。课改难在哪里?第一难,难在校长认识不到位,第二难才是教师观念问题。对于某些所谓的“名师”——一个被旧教育宠爱的人,不仅本能地想保留它,而且几乎是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客观判断的能力,除非他敢于超越自己,有时候不能硬来,须知人人都有不改的权利,但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必须改,你要包容他慢慢认识,就像教师要宽容学生一样。

关于课堂,我给的三个关键词仍旧是自主、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摔臂”,我相信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也会因教育的变革而解决。教育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但社会的问题,难道教育就没有该负的责任?!

课堂承载希望,教师引领未来。一起期待、一起努力!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3: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k3p2.html
构建适合学校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最近与学校同仁谈起“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回来便尝试设计适合我们学校使用的学习模式,做出下面两幅图式,一幅具体一些,一幅抽象一些,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感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这一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核心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则升格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在这一模型中,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都能在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框架下得到发展。系统呈现为可以得到反馈的过程。                 

       用“学习任务单”破解“翻转课堂”教学难题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把传统教学结构颠了个倒,改变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其结果是: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成绩提升。无论来自美国的报道,还是我国江苏木渎中学上世纪80年代的教改实验和山西新绛中学近年来的实验,都证明如此。

    很多中小学教师洞察到“翻转课堂”的功效,希望尝试,但苦于不知从何下手。有教师归因为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本文无意评价学生有没有自学能力的命题,而是认为“苦于不知从何下手”中,隐藏着破解“翻转课堂”的头绪:实验“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抓手。而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就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好抓手。

    所谓“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文件包。

    设计好“学习任务单”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有了“学习任务单”,就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起“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创新人才。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学习测试、学习档案和学习反思等项内容。



学习任务单项目设计例图

     学习指南包括学习主题、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公布等。使学生明确学习对象,明确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学习将采取何种组织形式,以便有准备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对于不了解自主学习方法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方法建议”,尝试自主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与修正方法,逐步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

    学习任务包括整体把握和具体把握的要求。“整体把握”可以提出创作结构图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学会提纲挈领,在结构的梳理中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切不可采用一般教材所采用的事先告诉结构的方法,以“灌”代“悟”,以“结果”代“过程”,使之在潜移默化之中丧失了独立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把握指具体知识点的把握,至于如何把握,将在“问题设计”中阐述,这里只需简要提示把握具体知识点的要求。

    问题设计是“学习任务单”设计的核心。是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根本所在。要求把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因此,千万不能采用传统的知识点灌输的方法取而代之。

    建构性学习资源指帮助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创设的情境。通过提供情境,帮助学生在必要时通过对情境的探究或处理,达到把握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的目的。

    此外,学习任务单还应该包括学习测试、问题档案和学习反思,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能够即时评测学习效果,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断修正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单,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注重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成功开展“翻转课堂”的有效方式,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支架。      (金陵叙事)



           美国的“翻转课堂”

2011年秋季,美国明尼舒达州斯蒂尔沃特834独立学区6个五年级班开始在数学课堂中试水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替代教师每天在讲台前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教师们为每天数学课准备了7到12分钟的在线视频,学生需先在家看完这些视频教学;然后回到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开展讨论。这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创新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起源

一直以来,在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了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学习跟不上,直到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在2007年春天,学校化学教师的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而那时YouTube才刚刚开始。更具开创性的一步是,他们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开辟出课堂时间来为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了。由于很多学生在每天晚上6时至10时之间下载教学视频,以至于学校的视频服务器在这个时段经常崩溃。“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 。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给他们一节课讲解30?60分钟。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方式教学了。”这对搭档对此深有感慨。

两位老师的实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至于经常受到邀请向全国各地的教师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他们二位都是优秀的教师,乔纳森曾因为出色课堂教学获得“数学和科学教学卓越总统奖”,而亚伦则因为翻转课堂也获得了同一奖项。

他们的讲座已经遍布北美,逐渐有更多教师开始利用在线视频来在课外教授学生,回到课堂的时间则进行协作学习和概念掌握的练习。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小镇高中的课堂,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教师也采用这种模式用来教西班牙语、科学、数学;并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和成人教育。

定义翻转课堂

不言而喻,“翻转课堂”的定义已经非常清晰了。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下面的问答能让我们更加准确的厘清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根据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下面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

学生创建内容

独立解决问题

探究式活动

基于项目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Youtube视频和多个演讲中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下面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可能有些同行会问,我们如何形成我们的学习文化。我们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翻转课堂背后的学习理论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他们的网站上声明,翻转课堂模式并非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其仍然采用的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

掌握学习法是本杰明·布卢姆创立。在传统群体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相信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分布是正态,并针对中间水平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学会课程的学生比率相当低。布卢姆认为这个假设缺乏代表性。他声称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将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他认为采用掌握学习法,能有90%以上的学生能学会课程内容。芝加哥大学进行的实验(据个别教学、掌握学习、传统的群体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推论:大约90%的个别教学组,70%的掌握学习组的学生达到了终结性成绩水平,而群体教学只有20%达到。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看看现在美国高中的情况:全美国每天有7200学生中途退学,一年下来就有高达1300000左右的学生辍学;每年只有69%的高中学生能完成学业,而余下31%的则不能毕业——数据来自美国自适应学习网络平台公司Knewton的“翻转课堂信息数据图表”。从中可以看到目前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掌握学习法,以便更清楚弄清个中原委。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他们必须证明他们已学到了内容;采取的方式是通过“退出评估”——包括实验室和书面测试。如果学生在这些退出评估中得分低于85%,他们必须回去,重新学习他们错过了的概念,并再次参加考试。学生的成绩不再是由预想的比例决定,而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

看似完美的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群体教学模式还顽固的存在着,所以学生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必须跟上班级群体教学进度。

鉴于此,现行的教学策略采取群体教学与掌握学习结合方式——群体学习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反馈通常采取形成性检测的方式揭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个别化辅导协助学生矫正错误,达成学习目标。不过这种策略在课堂教学实际运用中已是面目全非:注重群体教学和目标检测,缺少了个别化辅导矫正,导致学习效果大幅倒退。

而现在,如果你关注翻转课堂,你会看到一些令人兴奋现象,你会发现真正的掌握学习在21世纪的学习中实现。而罕学院甚至利用科技实现翻转课堂的一对一学习。



思考题:

1、翻转课堂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2、它与高效课堂在理念上冲突吗?

3、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有什么共同点?



相关链接:《翻转课堂》http://eqilai.com/blog-12817-19840.html
《科技是个性化学习护照》http://eqilai.com/blog-12817-19909.html
《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http://eqilai.com/blog-12817-19966.html
视频:《翻转课堂的故事》http://eqilai.com/plugin.php?id= ... n=view&vid=1446
《翻转课堂》 http://eqilai.com/blog-12817-19840.html
《翻转课堂到底是什么》 http://eqilai.com/blog-12044-20508.html
《翻转课堂的起源与成功》 http://eqilai.com/thread-16885-1-1.html
《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 http://eqilai.com/blog-12817-19966.html
《翻转课堂的反思--翻转的到底是什么?》http://eqilai.com/blog-15187-20619.html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首创实践者讲述(视频)》http://eqilai.com/blog-11850-20460.html
《翻转课堂带给我的省思》 http://eqilai.com/blog-12710-20383.html
《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颠倒教室》 http://eqilai.com/blog-12710-19835.html
《辩论:翻转教室能否取代传统教室?》 http://eqil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07
《“翻转教室”需要正视的几个问题》 http://eqilai.com/blog-12165-19838.html
《在线教育的下一步:翻转课堂+社交媒体》 http://eqilai.com/blog-11850-20478.html
鄒景平老师的文章《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颠倒教室》http://eqilai.com/blog-12710-19835.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4:58 , Processed in 0.0811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