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4|回复: 17

[初中会考] 对一些高考试题答案的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7 0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学期高三,做了不少高考试题,但一些高考试题的答案让人困惑。是自己知识水平欠缺?还是高考试题答案本身就有问题?不管怎样,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期待大家的讨论。



来自圈子: 聚焦高考 投身课改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09: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36(3)题。




  第(3)题参考答案: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3分)(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5分)(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8分。)


  疑问:是下沉气流造成了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还是水平气流微弱造成了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是什么意思?我猜想:命题人是不是认为晚上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地形逆温导致大气层结稳定?如果晚上山、谷间的热力环流持续时间短,这样理解似乎也不是一个问题。但如果山、谷间的热力环流持续时间长呢?有下沉气流就不应该有上升气流吗?这难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吗?有的老师可能会说热力环流的空间范围仅局限于山、谷间,污染物始终还是存在于山、谷间,但这总让城市上空的污染浓度大大降低了吧?说下沉气流造成了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有道理吗?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7 11: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下沉气流造成了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有道理吗?
---------我以为有道理,相对上升气流而言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0-7 13: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7 17: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答案“(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可以细化拆分为:(1)山高谷深,地形封闭,不利于;(2)山谷地区,夜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9: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知我心 发表于 2013-10-7 11:57
说下沉气流造成了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有道理吗?
---------我以为有道理,相对上升气流而言的

道理何在?有下沉气流不就应该有上升气流吗?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9: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zbzhg 发表于 2013-10-7 13:10
其实,个人人为仅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就足够了

我也这样想。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9: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锦江渔夫 于 2013-10-7 19:49 编辑
西湖茗茶 发表于 2013-10-7 17:35
原答案“(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可以 ...

这样的拆分有道理。但我想拆分出的第二点应该不存在。

有下沉气流就应该一定有上升气流。从这个角度来说,下沉气流的存在是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的。当然可能到晚上一定的时候下沉气流基本不存在了,上升气流也基本不存在了,但由于此时谷底积聚了一些最初下沉气流带来的冷空气,形成了地形逆温。但这时白天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已经由于山、谷间的热力环流而扩散开来,晚上一般也不会产生多少污染物。所以逆温的存在应该不会对城市的污染造成多大影响。

下沉气流空气稳定这种表述方法让人费解。如果你说的第二个原因,这样表述是否更好呢:晚上,由于有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12 23: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说,看有道理不?
(1)夜晚山风就像“冷水”(实际上是冷气)一样影响注入到谷底,也就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因为出现了1逆温现象,底层大气稳定,只有较高层的大气才会上升,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所以高考答案是正确的。
(2)山谷风只在山与谷之间的地带表现的较为明显,而在谷底或盆地内部并不明显。
(3)如果不是特殊原因的话,近地面的逆温至少会一直持续到日出之前。
不对之处请不吝赐教。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12 23: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夜晚山风就像“冷水”(实际上是冷气)一样影响注入到谷底,也就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因为出现了逆温现象,底层大气稳定,只有较高层的大气才会上升,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所以高考答案是正确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20: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冰雪 发表于 2013-10-12 23:20
(1)夜晚山风就像“冷水”(实际上是冷气)一样影响注入到谷底,也就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因为出现了逆温现 ...

我并不否认会出现逆温。但我想问一下:对于象攀枝花这样的谷底比较狭小的河谷地区而言,如果山坡有气流沿山坡下沉,那么谷底就一定有气流上升。对不?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14 22: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在横断山区,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市总面积7440平方公里,其中:东区面积167平方公里,西区面积124平方公里,仁和区面积1727平方公里,米易县面积2153平方公里,盐边县面积3269平方公里。攀枝花全市总面积在四川21个市州中排名第十五位其中市区建成区152平方公里。
仅供参考,攀枝花这样的谷底不小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15 0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虽然我还是看不太懂.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冰雪 发表于 2013-10-14 22:43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在横断山区,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 ...

  攀枝花的总面积的确不算太小,但攀枝花市区所在地的确是平地面积比较狭小的。
  据说攀钢所在地叫“弄弄坪”。对于其名称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在建攀钢时难以找到一块面积足够的平地,此困难反映到邓小平处,邓小平说了一句句:“弄一弄就平了嘛。”于是便有了弄弄坪。
  在我念大学时,当时国家正准备建设攀钢二期工程,但在攀枝花却难以找到一块足够大的、可供利用的土地。这是我在念大学从一些资料中看到的。
  另外,从题目所给材料也可以看出攀枝花市区应该是地处狭谷地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17 0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讨论一个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17 09: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道题我给学生做过,我把给分细则改了。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2分)(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2分)空气较稳定(易出现逆温);(2分)(这里大气较稳定的原因有地形原因,也有河谷地带容易出现逆温有关)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2分)最后的结论给2分的原因是题干的提问关键词是分析,所以应该有原因有结论,结论页应给分。大家觉得这样科学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9: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kove_sp68 发表于 2013-10-17 09:03
这道题我给学生做过,我把给分细则改了。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2分)(山高谷 ...

  很赞同你的理解。  但是如果让我来拟这道试题的参考答案,我不会把逆温设为一个得分点。我们凭什么要求学生掌握逆温这个知识点?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0-21 09: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锦江渔夫 发表于 2013-10-18 19:40
  很赞同你的理解。  但是如果让我来拟这道试题的参考答案,我不会把逆温设为一个得分点。我们凭什么 ...

可否这样理解,在考试说明里面有要求学生掌握“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15 17:30 , Processed in 0.0860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