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0|回复: 12

[高考来了] 2018年高考 地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9 08: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8-6-9 09:05 编辑

2楼
北京考试院发布2018全国高考北京文综地理卷评析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608/c116076-30046781.html



3楼  

哈师大附中韩毅:地理考题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 侧重四项基本能力考查

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8/06/08/058008830.shtml

4楼
中规中矩 稳中求新 ——简析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  李荟乐
http://www.sohu.com/a/234605898_100797
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地理参考答案加强版(选择题部分)(逐题详细解析+思路指导+逐题点评)李荟乐
http://www.sohu.com/a/234661948_100797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08: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8-6-9 09:04 编辑

北京考试院发布2018全国高考北京文综地理卷评析
2018年06月08日17:39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18 年全国高考北京文综地理卷(简称地理卷)命题立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试题继承和发展北京高考地理多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鲜明特色,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试题特点,坚持稳中求进的命题原则,努力构建地理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位一体”的命题思路。

1.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精选命题素材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国际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加强铁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做出重大部署,地理卷命题基于这一背景,精选命题素材。第1~3题聚焦川藏铁路,第40(1)题和41(1)题等素材,与交通强国、区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第9题围绕乡村建设,体现地理学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用,学生关心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变化。第7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第40(1)题以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为背景,第41(1)以广西“坭兴陶文化”为背景,突出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地理智慧,树立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对爱国情怀的深切认同。

试卷融入时事热点话题,符合贴近时代、贴近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要求。试题涉及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全域旅游、我国与多米尼加建交、废钢利用、乡村发展等热点事件和话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从不同空间尺度入手,突出主干知识和素养考查

地理学科的特色之一是地理事物和现象总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题目以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为承载体,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加强对区域认知能力的测评。

大尺度区域重点考查学生对区域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5~7题选定全球范围的半球和大洲尺度,涉及北京的位置和有关北京的设问,突出北京符号;第36题选取行政界线明显的国家尺度,重点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第40(1)以介绍京杭运河概要为切入点,引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认知。

中等尺度区域旨在考查学生对专题地理要素内容与规律的理解和判断。第5题以国外某流域钢铁企业布局为命题立意;第10~11题以某城市区域为例,涉及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第41(1)题则以广西钦州市坭兴陶文化为主线,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

小尺度区域的设定,是兼顾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第9题通过小尺度的村域范围内地物的方位解读,兼顾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鼓励学生在真实地理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设计类型多样的图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坚持近年来地理图表制作多样化的基本脉络,设计图表共10幅,比往届试卷有所增加,有效发挥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功能,注重学生分析地理图表能力的考核。

图1和图18分别从经度和纬度方向描绘区域地理要素,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空间规律的分析。图2提供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质循环变化和特点。图3显示四个大洲不同海拔面积比例及纬度范围,为考生提供一幅立体空间的景观图。图4是某时刻北半球气压图,体现空间变化到时间变化的统一。图5采用简化的流域钢铁企业分布图,考查学生对企业空间布局的推断能力。图16采用学生熟悉的区域+气温降水图的表现方法,在坚持回归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诸多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归纳能力。图19突出呈现旅游景点和交通线路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回答本题的思路。

4. 题目设问开放亲和,激励考生创新思维

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考查的同时,题目设问追求平稳、亲和与开放,使学生感悟和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美学价值,提高试题卷面的吸引力,尽快调动学生积极分析地理问题,增强对试题重要信息的敏感度,养成创新性的思维习惯。试题结构合理,难度适宜,从正面设问。

试题坚持设问的开放性,引导和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第36(1)题要求考生列举多米尼加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可以任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并阐述分布特点,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 (北京市考试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08: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高考试卷解读】哈师大附中韩毅:地理考题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 侧重四项基本能力考查

2018-06-08 21:3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春颖




关注东北网

微信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8日讯 (记者 王春颖)8日上午,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结束。记者在考后采访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地理教师韩毅。韩毅老师就2018年高考全国卷二文综地理试题做出了详细分析。韩毅老师说,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地理试题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力求稳中求变。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师大附中教师韩毅。

  一是突出主干知识,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
  试卷命题沿用一贯风格,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素材的选取特别详实鲜活,时代性极强。如“汾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问题”,“白洋淀环境保护问题”等。试题严格依照考试大纲命制,突出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从难度上看,不偏不怪,难度适中,考生容易切入,但部分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部分选择题的选项具有较大的干扰性,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二是聚焦关键能力,强调综合思维
  试题在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特别侧重对考生四项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思维过程,强调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37题对“美国龙卷风”的考查,看似不在考纲范围内,但却突出考查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已有的天气系统部分的知识进行迁移;选择1-3题组对“产业转移”的考查和9-11题组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考查,则突出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进行图文转化;36题对“东南沿海和贵安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和条件”的考查,则侧重要求学生运用综合思维解答问题。
  三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区域认知
  图是地理的语言,是地理学科的特色。近年来虽然淡化了区域定位的考查,但对于区域的认知却始终是地理学科的主旋律。如36题“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建立”,要明确云贵高原气候凉爽、能源(水电、火电)丰富、喀斯特地貌等区域突出特点,才能对题目进行比较全面的作答;37题“美国龙卷风”一题亦是如此。
  四是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理实践力
  本次试卷的时代特点极其鲜明,考查的几乎都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产业转移”、“港珠澳大桥通车”、“大数据”、“农业生态旅游”、“河北雄安新区”等,明确的向考生传达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要求考生特别注重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五是相比去年试题有几点变化
  相比去年,对于考生比较关注的地球运动问题,试卷做出了明确考查,且考查的是多年未考的时间计算问题,说明地球运动作为考纲要求的一部分,仍然是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但在备考中仅做基础复习即可,不要求难度的提升;自然灾害虽然从选修模块中被删除,但不等同于从考纲中被删除,仍然可在必修内容中进行考查,如37题“美国龙卷风”;小角度设问,较去年相比考生容易切入,使得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答,但由于选择题部分选项干扰性较大,综合题部分设问极具创新性和开放性,考生如果想得高分实则不易。
  【教师简介】韩毅,哈师大附中高三地理教师,理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从教9年,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赛课中荣获特等奖,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参与出版了《模块学习与评价》、《杨帆启航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书籍。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09: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规中矩稳中求新——简析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  李荟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2014年算起,这已经是乐乐老师第五年带大家一起回顾分析高考真题啦。在这短短的五年之中,最初的高三毕业生已经变成了大学毕业生,有的还开始了工作,我也从“乐乐老师”变成了“乐师傅”。每年高考过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试题评析和解析,感谢大家关注。关注当年高考真题,可以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熟悉和了解出题规律,为今后的复习指明方向。咱们来一起看看今年的地理题目吧!
今年高考试题的风格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中规中矩,稳中求新 ”。说“中规中矩”,是因为今年的考试无论是在试题形式上、考查内容上,还是考查难度上都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现象,一切紧贴考纲,不“出格”。说“稳中求新”,是因为本次考试的材料虽然都是传统的高频考点,但却在设问上推陈出新,有几个设问的角度都很有新意。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从形式上看,11个选择题共分为4组,分别是纯文字、折线图、示意图(2组)。纯文字题目在13-15年考试中消失3年之后,在16、17年考试中再度出现,今年依旧沿用。图表(包括折线图)类题目依旧是年年必考,很注重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照片题在去年的考试中昙花一现后,今年再度消失。等值线图自14年消失后,今年依旧沉寂,没有出现。2个简答题依旧采用了常见的地图形式,并在图中提供多种信息,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出题背景上看,4组选择题的背景分别为精密仪器生产、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河流地质现象、公路行车,似乎与时事热点关联不大。大题背景分别是俄罗斯的天然气项目和扎龙湿地。前者与18年俄罗斯承办足球世界杯相联系,后者与总书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讲话相联系。这些我们在冲刺课中都重点强调过,想来不会给同学们造成太大的困扰。此外,旅游地理题以九寨沟景区的灾后重建为背景,与去年的事实结合紧密。环境保护题则以斯匹茨卑尔根岛种子库和全球变暖为背景考察。可以看出,高考地理题反映事实背景,却不依赖实事背景。尤其是选择题,与实事背景关联甚少。从前几年的情况看,这个规律是真事可靠的。因此同学们在以后的复习和考试中,万万不可过分依赖背景预测和押题。夯实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才是获得高分的不二法门。
从考点考频上看。今年的考试也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分析考点及其考频是我们弄清考试规律,分清复习重点的必要准备。我们逐题来看
1-3题围绕工业区位因素从不同角度展开设问。工业区位因素曾在11、12、13、16、17高考的选择题中出现,今年照例有一组题目出现。但设问方式跳出了以往传统的问法,考察“地下工厂”的意义、影响、目的。看似是全新的角度,但只要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知识扎实,再结合材料和常识,是不难答对的。
4、5题考察人口问题,结合图表,同时考察数据分析能力。“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是传统考点,根据数据推测地点,也是很经典的考法之一。人口问题最后出现在全国卷(Ⅰ)上是14年,时隔3年再度出现,说明作为人文地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口问题,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线。这一点在冲刺班上我们也已经重点讲到了。
6-8题,以一个河床坡面图为背景,主要考察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高考里的常客,但内里作用确实近7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虽然考察的并不直接,也让我们眼前一亮。
9-11题是本次考试中新意最大的一组题,可以说是开创了同一材料下考察不同角度的先河。之前的全国卷虽然也有同一材料下考察不同角度的先例,但都不及这次考察明显,跨度大。3个小题分别考察了交通区位因素、地球运动、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尤其是10题,意外地考察了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时间,如此结合尚属首例。地球运动在全国卷(Ⅰ)中极少受到重视,7年以来,仅在14、15、17年中分别考察了太阳高速、基础、时差,且十分简单。估计这次的太阳视运动问题会难住一部分没有准备的同学。
36题打破了传统人文地理题目一半农业一半工业的模式,讲工业区位因素与交通、自然、政治等多种要素结合起来设问,是比较新颖的题目。这种设问模式打破了传统“模板”答题的方法,注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降低的答题技巧在得分中的作用,也许是以后出题的趋势。
37题虽以不常见的湿地为背景,但仔细看,设问还是很传统,前3个小题分别考察了地貌与气候特点、降水量与蒸发量、盐度,最后一小题则依例为开放性试题。考察的很注重基础,同学们只要别被不常见的背景吓到,发现其考察的真正问题,即可轻松拿到高分。
43题是旅游地理选做题,11到17年分别考察古村落旅游、民宿旅游、峡谷徒步旅游、深度游、三沙市旅游、文化遗产旅游保护、自驾游,今年一反常态,没有考察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而是考察去年旅游大事,九寨沟风景区的重建。可能同学们觉得陌生,不会选这个题,但是相信看到44题之后,许多人又回过头来选这个题了。
44题考察对闻所未闻的种子库,这唬住了一部分同学。不过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看出来,其实考察的是全球变暖的传统问题。看到这层就会变得简单,看不出来可能就会不知道如何下手。
以上就是乐师傅对今年高考试题分评析。其中所讲的出题规律合频率都以新课标全国卷(Ⅰ)为参考,请大家知悉。再次强调一个每年都会强调的观点:拼押题不如拼基础。考题无论怎样变化,考查的都是我们最初学的基础知识点。可见夯实基础对于提高成绩有多重要。
最后提前预祝18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成绩理想,乐师傅就陪你们到这里了,我现在原路返回,你们远走高飞。
也祝19年参加高考的同学复习顺利,请继续关注稍乐师傅后推出的《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参考答案加强版(逐题、逐项详细解析+思路指导+逐题点评)》
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地理参考答案加强版
(选择题部分)
(逐题详细解析+思路指导+逐题点评)
李荟乐
1.
【答案】C
【解析】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在哪。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指出,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
【点评】本题并没有考察一般工业的区位因素,而是考察精密机械设备这种特殊的工业及其特殊选址的区位因素,很新颖。看起来很陌生,但只要抓住精密机械设备和普通设备之间的区别这一关键点,即可用排除法轻松选出。
2.
【答案】D
【解析】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点评】该题的挂件是透过题目找到真正考察的知识点——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该题适宜直选,不适合排除,如坚持用排除法,可能会忽略主要问题,产生错误。
3.
【答案】B
【解析】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
【点评】本题考察的区位因素比较罕见,需要抓住题干中“直接目的”一词,才能排除干扰。该题对考生常识积累和思考能力要求较高。
4.
【答案】C
【解析】从折线图可见,该地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均逐年增加,说明该地总人口逐渐增加。常住人口始终低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地的人倾向于外出生活,即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故A错。该图反映该地总人口变化,不能反映不同年龄人口比例,B错。该地常住人口逐年增加,说明该地人越来越多,故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正确。该地人口数量曲线较直,说明该地人口匀速增长,且不能判断是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故D错。故选C.
【点评】排除A、B、D三个选项并不难,C选项较难理解,造成一部分同学不敢选。其实一个地方的总人口增加,势必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导致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如果在总人口增加的前提下,劳动力需求不变,那说明会有更大量的人口迁出,从图上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想通这一点,就可以安心地选C.
5.
【答案】D
【解析】我国共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四个直辖市。其中重庆市的面积最大,故人口总量最大。图表中常住人口在3200万到3400万之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虽然人口密度极大,但人口总数远远达不到此状况。另应为该地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故该地不可能是特别发达的地区,进一步佐证该地为重庆市。
【点评】本题考察人口相关常识。越发达的地方人口迁入现象越典型,同时结合人口总数估算,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6.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平坦面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流水沉积。其中T0靠近水面,仍然受到流水沉积影响,故仍在扩大。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只要结合外力作用中的流水沉积即可分析透彻。
7.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速越大,能够搬运的物质越沉,相应体积也应该越大。平坦面T3砾径最大,故其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大。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结合流水搬运相关知识即可判断。该题和上一小题考察基础知识,注重要的是能将材料和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8.
【答案】D
【解析】有题可知,该河段所积砾石砾径上大下小,故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的过程。又从图中看到,该地测断面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故该地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
【点评】该题难度较大,易错选C项,如果不考虑砾径大小分布,就很容易从示意图表面看问题,造成思路偏差。
9.
【答案】B
【解析】重庆到毕节图中经过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地形复杂且起伏较大是该地区主要特点,故选B.
【点评】公路限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各个路段限速的原因各不相同,此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即地形特征来判断。
10.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7月该地区昼长夜短,太阳东北出、西北落,正午太阳在正南。结合图中里程和平均限速,重庆到遵义段大约行驶3小时,遵义到毕节段大约行驶2小时,全程约5小时。结合公路路线,若上午出发,则重庆到遵义段,阳光持续照射车左窗,故排除A、C.若12:00出发,重庆到遵义段,阳关照射车右窗,排除D.若8点出发,右窗全程没有阳光直射,便于观看风景,故选B.
【点评】本题考察日出时间和太阳视运动,这部分内容在往年高考中出现不多,故在复习中容易忽视。如果掌握此知识点,则该题难度较小。
11.
【答案】A
【解析】毕节较重庆海拔较高,故气温较低,A正确。毕节和重庆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毕节略靠南,如不考虑其他因素,毕节应该温度略高于重庆,排除B.重庆、毕节均巨海较远,海陆位置上没有差异,排除C.重庆与毕节均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不会导致明显气温差异,排除D.故A正确。
【点评】该题适合时候用排除法,即使无法确定毕节海拔较高,也能通过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09: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基教研专家)

发布时间:2018-06-08
http://edu.china.com.cn/2018-06/08/content_51825575.htm
2018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学科命题继续坚持以“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的要求为依据,贯彻北京市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精神,基于北京市地理教学实际,稳中有变。试题突出立德树人,渗透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主干知识、学科思想和方法,考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试题难度适中,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出高考选拔和育人的功能,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具体题目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导向

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渗透十九大精神,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自尊。

1. 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等十九大精神。例如:选择题第9题关注乡村振兴战略;选择题第1-3题“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铺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等。

2. 关注二十四节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地理试题从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考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例如:选择题第7题,结合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考查二十四节气。综合题40题(1)小题考查京杭大运河,41题(1)小题考查钦州市“坭兴陶文化”等,都在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育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二、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立足地理主干知识,考查学生从不同尺度认识区域的思想方法。例如:选择题第6、7题和第5题分别从半球、大洲尺度认识区域,综合题36题从国家尺度认识区域,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全球化意识和国际理解力;选择题第9题和第10、11题从分别从乡村、城市等更小尺度认识区域。选择题第1-3题引导学生从区域差异(成都与拉萨比较)、区际联系(川藏铁路的开通)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

试题注重引导学生的综合思维。例如:综合题36题(2)小题从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对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综合思维。综合题36题(4)小题从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环境、资金等多角度概括多米尼加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体现了综合思维。

三、地理图像多样,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地理图像类型多样,有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地质剖面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示意图等,共计10幅图。

地理图像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力工具。试题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例如,选择题第8题的图5“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考查学生认真阅读图例,观察甲、乙两类钢铁厂的分布,概括其分布的共同特点。选择题第9题结合真实的地理情境,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综合题36题图16是复合图,在多米尼加国家区域图上,叠加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从面状(全局)和点状(局部)认识和分析地理问题。

四、设问平和开放,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设问平和、亲切,没有偏题、怪题,关注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生日常积累和课堂表现。例如:综合题40题(1)小题,“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综合题36题(4)小题,“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等,设问考查区域特征、农业区位等主干知识,是平常的复习重点,学生比较熟悉。

在综合题中设计了比较开放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例如:综合题36题(1)小题“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学生可以选择图中任意一种交通方式进行解答,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

五、试卷整体结构合理,不同类型题目特色鲜明

(一)选择题

1难度适中,平和稳定,体现立德树人

与2017年相比,试题在形式、结构上保持基本稳定,在素材、设问、图表等表达形式以及考查主题、角度和答案设置等方面保持了北京卷一贯的特色,让每一位考生感到亲切、熟悉,好上手,平稳中维护考试公平。

试题通过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例如选择题第1-3题素材贴合十九大报告,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交通强国等区域发展战略,考查川藏铁路沿线及所经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第1题分析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第2题甄别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感悟最后到第3题认识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及建设意义,感悟区域发展战略。该选择题组从起止点开始到沿线区域特征,从提取信息到调动知识再到分析、推论具有良好的思维递进性,利于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体现了北京市历年在地理命题中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己水平的命题特色。

2考查主干,注重多角度设问

围绕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等主干知识,突出对考生对地理的“理”的理解、应用与分析的能力考核。试题涉及如经纬网、正午太阳高度、时差、板块构造、自然带、交通运输方式及影响、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环流、等压线、工业区位、地图等诸多地理概念;大气受热过程、气旋天气系统、地形对气候、河流等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工业区位、交通区位、地域联系重要性、城市化等地理原理;24节气更替、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域分异规律等地理规律。这些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规律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基础,也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地理知识体系中的主干。比如,在整个选择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覆盖较全面。

自然地理中关注自然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突出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考查,如第4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第6-7题考查大气运动等主干知识。人文地理中关注地理原理规律的考查,如第8题,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进行区位选择,要求考生认真提取图像有效信息,从大城市与城镇图例的区别中找到最佳答案。当然也可结合不同组合的选项运用排除法解答,体现人文关怀。

3.贴近热点,符合时代要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试题关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发展素养要求,凸显核心素养考查,尤其关注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考查

如第7题,给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考查考生根据高低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并选择与我国最接近的节气。体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8题结合区域图示,关注废钢利用,充分体现循环经济。不仅考查运用区位原理进行区位选择,而且关注可持续发展,考生可以通过结合图像提取有效信息,甄别大城市与城镇的图例,进行选择;考生也可根据选项,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第9题创设乡村振兴的真实情境,引导关注乡村变化,实施乡村振兴等部署。从地理技能方面考查地理工具的使用,如读图三要素、图文转换能力;从素养方面,兼顾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考查,凸显考试的选拔和教育双重价值。

4.时空尺度,凸显地理

选择题保持了每年出现一道反应当前研究前沿的人文地理的理论性强的试题惯例,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凸显对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从生活中选取真实、典型、具有时代指向案例,进行学科加工转化,形成试题情景,为考生提供亲近感、学术感和探究感。

把现实转化为学科问题,考查生活必备能力。例如第10-11题组,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结合某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空间发展,与功能区合理规划等,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看待社会生活,提升思维品质。

(二)综合题

1.选题内容彰显时代特征

综合题通过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渗透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发展素养要求。

36题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为背景,立足于多米尼加的地理环境及社会发展展开设问。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全球化意识和国际理解力,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40题(1)和41题(1)分别以京杭大运河和广州钦州市坭兴陶文化为载体进行设问,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思考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树立文化的自信和自尊,体现立德树人目标。

2.注重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36题以国家尺度的区域为背景进行区域综合分析,分别从多米尼加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气候对湖泊水位和盐度的影响和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设问。40(1)题考查京杭大运河的自然地理特征,重点关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41(1)题考查坭兴陶文化主题旅游的开发条件,重点关注人文地理事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问题,看待区域发展问题。

3.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课堂表现

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设问贴近学生认知,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所得,搭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如36题、40(1)题和41(1)题分别以多米尼加的地理环境、京杭大运河和坭兴陶文化为载体,考查情境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等区域地理的基本内容,涉及到交通运输方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农业区位以及旅游开发等重要的地理主干知识。

4.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关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地理试题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注重考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36(2)、(3)在提供丰富素材的基础上,灵活设问,思考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的多种原因及恩里基约湖水位和盐度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体现一定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业水平

在综合题中,设计了一些比较开放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全面展示思维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创新性。例如36(1)题,让学生任选一种多米尼加的交通运输方式,概述其分布特点,体现了试题的选择性。学生在准确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充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更加熟悉或擅长的角度进行作答。

六、对教学的启示

本次试题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示范和导向作用,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特别是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课堂,回归基础,落实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第4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内动力地质作用等主干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变质作用等基础的地理概念,梳理断层发育、上覆岩层形成、岩浆侵入的顺序才能准确作答。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到重要地理概念的建构过程之中,准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并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落实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2.关注生活,加强实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10、11题主要考察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原因,学生除调用图文信息和城市空间结构等相关知识作答以外,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因此,地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基础地理学科的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开展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观测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体验。

3.借助综合思维,深化区域认知

第36题(2)问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学生需要调用多米尼加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多种要素分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因此,地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区域内的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间的联系,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各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过程;深化学生对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发展、区域联系的认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9: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8-6-16 19:20 编辑

https://wenku.baidu.com/view/487 ... db6f1aff007113.html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整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609/03/18490382_760836218.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9: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ohu.com/a/234931450_507442

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推进素质教育新征程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干内容,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目标时,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使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

1.1 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内容。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1.2 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的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的震后重建规划措施的意义;全国II卷第44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案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的重要生态服务价值。

1.3 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文科综合全国IV卷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以此表明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2

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通过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扩大试题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通过提高试题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通过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地推理、概括与归纳,以此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地理学科独特视角。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与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2.2 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3题第2小题要考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通过提取和加工信息,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2.3 提高试题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材料,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9~11题以汾川河流域异常降水为切入点,通过提供气象、水文资料,探究在极端条件下,降水、径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本题意在通过对地理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认知,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命题,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升华。

3

优化材料选取情境创设,引导教学重基础重应用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根据考查要求裁剪素材、选择主干内容,不刻意回避热点,也不刻意追求新奇,力求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

3.1 围绕主干内容选材,发掘地理内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围绕考生较熟悉的主干知识提供材料,既不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绪体验,也不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情境,以此引导教学重视课堂,使认真学习的考生面对试题有获得感。如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7题涉及的锋、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在一般模式外,将来自西北、快速东移南下的冷锋与气旋相叠加,既考查了主干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有空间想象力,试题的内涵丰富。

3.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情境设计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5题,以澳门半岛地图信息为主创设情境,文字材料介绍了澳门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不断填海造陆的事实,地图重点显示澳门半岛山丘、街道分布和几条街道的名称,以此引导考生认识地名蕴涵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等信息。

3.3 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开阔地理视野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全国II卷第43题、全国III卷第3~5题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考查学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9: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高考全国卷文综评析
注重综合能力考察,学科特色鲜明

2018年06月11日14:52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中心分析认为,2018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在遵循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在保证平稳的前提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反映依法治国理念要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科综合能力的考察,鲜明体现学科特色,实现了选拔考试的目标。

地理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稳中求进,试题以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突出地理核心素养,体现高考地理学以致用的学科本质。

一、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如全国I卷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地下工厂的出现;运用地质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结合旅游地理相关知识解释震后重建规划的意义;等。

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突出时空分布特征,综合思维强调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全国I卷以扎龙湿地为载体,考查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理论解释自然现象的存在以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的核心观念,全国II卷考查了雄安新区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意义,很好的地凸显了地理核心素养。

三、紧贴热点,贴近实际,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高考地理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全国I卷,以小明同学旅游为背景材料,情景形象生动且贴近实际。其次全国卷常把时事热点融入考题中,贴近时代,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如全国2卷中“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以及全国1卷中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和全球化合作为背景,来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中心 赵红喜、王源韬)

历史

2018年全国卷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视野开阔,立意深远,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试题的命制特点进行简析,以期对学生的备考复习有所启示。

1、试卷的结构和呈现方式总体稳定

立足主干知识,按照从中到西,从古到今的顺序,试题基本舍弃了冷门知识。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试题都有命题,且变换角度、反复考查。不避热点、不考冷门,凸显历史韵味。

2、除文献史料外,注重图表,地图,漫画等材料的考查

对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丝毫没有减弱。

3、周年纪念及热点问题在考题中有所体现

诸如马克思主义诞生七十周年纪念;抗日战争在两套试卷中均有所体现。

4,从能力考察上看,重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考察(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中心 徐爱华)

政治

本次2018高考政治全国卷在总体上以核心素养为魂、基础知识为骨、时政热点为皮,三位一体,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

核心素养为魂

全国卷突出了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政治认同是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制度、道路的认同。十九大、宪法修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背景内容要求考生能够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政治意识,对国家民主政治进步,市场经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有强大理论自信、实践自觉和政治认同。

基础知识为骨

基础知识仍然是试题命制的重要载体。例如对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判断、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马拉松热的原因、说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原因、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掌握等题目,都要求考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基础知识有深入和全面的理解记忆。

时政热点为皮

全国卷在选材上突出了时政热点,考验当代中学生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政治事件、经济趋势、科技成就的关注与了解。例如宪法修改事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供给侧改革、十九大、杂交水稻单产纪录等,都是要求考生在对相关时政热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透过时政热点,运用学科知识进行解读。(来源: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中心 张俊康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广东省高考学科点评——地理
来源:金羊网 作者:王倩 发表时间:2018-06-15

地理学科

钟巍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地理学科评卷组长

2018年地理科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内容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聚焦主干内容,突出学科关键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选材紧扣新时代的主旋律,精心选择了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合作共赢等观念,引导考生用以地理学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世界,体现了地理学科在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

试题的背景材料设计紧密联系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和生产生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与生活体验,所选素材如精密机械设备生产的区位选择、人口变化因素、河流阶地的形成、太阳视运动、区域气候特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湿地形成、灾后旅游发展和世界种子库选址等问题,聚焦地理主干知识,重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总体难度适中,选择题较去年难度有所下降,非选择题难度比较稳定。试题设问角度合理,评分参考清晰,赋分具体,有较好的区分度,利于高考人才选拔。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设问意图,回答问题有话可说,可以调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但是,评卷中也发现考生在答题中较多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理解不准确、分析问题能力较差、思维逻辑不清晰和表达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中学教学中引起重视。

建议中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专业术语表达。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重视学生对地理格局的把握和对地理过程的深入分析与综合,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9: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高考地理试题评析: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国家热点
(蒋小润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试题(江苏卷)

,贯彻了高考“立德树人、科学选才、导向教学”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高校招生和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要求。这份试卷可以用“稳、新、灵”来概括它的特点。  一、稳——题型、试卷结构、难度稳  与去年试卷相比,2018年江苏地理卷从题型、试卷结构、难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稳定。如在必考内容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约为45:55;考点覆盖到所有主干知识的一级考点;试题难易比例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整张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稳定的试卷,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展示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地理素养。  二、新——情境新、视角新  情境新体现在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点。如试题的情境涉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背景、西部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这一特点也契合了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方向,即强调在真实情境下,考查学生思维水平和应用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体会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试题的设问角度新。许多题目的设计。既暗含地理学科逻辑,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背景,考查了区域环境认知,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底蕴;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也暗含了人地协调的必要性等。  三、灵——灵活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2018江苏地理卷重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在题目设计时,都考虑到了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如读图能力的考查,遵循了“读图——析图——解图”的思维过程;综合题按照“现象——原理——运用”的能力提升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层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以更好地实现试卷的选拔功能。 (蒋小润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
http://www.sohu.com/a/234799423_99899897
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

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综合性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与全国II卷9-11题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

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如:主观题全国I卷36题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就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产业分布与布局;全国II卷36题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工业区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客观题全国I卷9-11题以西南地区为背景,考察地形气候等因素,全国II卷大部分选择题都是以区域背景为依托,考察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

4、重视地理实践能力

2018年地理考题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重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将地理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能够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高考地理试题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如:客观题全国I卷9-11题,地理考察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突出;客观题全国II卷6-8题,考察时区与地方时、方向的相关知识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强调地理基础知识

全国I卷与II卷虽然在考察的题型题量上保持一致,同时对于学科基础知识考察相对全面,自然地理大气环境中的气候、气温,水环境中的河流,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等都有直接或间接考察;人文地理中人口数量变化、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工业布局与区位因素等也通过显性与隐形的方式考察;区域地理则重点考察了区域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整体来看,全国I卷与II卷题型注重于考察常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基础知识,考察内容回归教材,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限定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的原则。试卷难度中等,预祝各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

政 治

高考政治新课标全国I卷、全国II卷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试题设计体现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试题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同时结合重大社会事件和时政热点,侧重考查对经济、政治、文化现象本质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哲学原理的理解能力,体现了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内的政治核心素养。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涵盖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8-7-19 0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9 07:40 编辑

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13798-1-1.html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

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43987-1-1.html
2018年高考进行时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07: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邵英 史文印:传统文化入试题 现实生活再创意——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分析 2018-11-16 15:24

作者:
邵英,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正高级教师;
史文印,河北省遵化市第一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年第11期第66—70页。
摘要:当前形势下,教育呼唤传统文化回归,提倡联系现实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考地理试题既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唤起传统的文化记忆,激活优秀的文化基因,捡拾经典的文化元素,涵养学生的文化精神;也要反映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人类的生存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高考地理试题,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生存视野,这是高考地理内容改革的要求,也是地理教育发展应该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高考;地理;核心素养;试题评价
文化、科学、生活,是人类认识自然、感悟人文、体验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园地,也是高考地理试题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地理试题开放了考试的立意空间和认知视野,拓展了地理学科的思想内涵与思考维度,在知识层面追求文(化)、科(学)、生(活),在能力层面追求仁(爱)、智(慧)、信(任),在素养层面追求真(实)、善(良)、美(好),力求让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使现实生活更有创新活力,使试题体现较高文化品质、科学价值和生活智慧。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文化遗产“油纸伞”和小明旅游“高速线”两个题组展现了地理试题的文化引力和生活创意,体现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
1
植入传统文化符号,分享古人的生活智慧
例1(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Ⅲ卷第1~2题)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携带方便  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D. 经久耐用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中亚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1.1 试题的情境创设与视角分析
“油纸伞”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油纸伞以其取材于天然植物,执技于传统手工制作,施用于天气现象变化,审美于区域文化特点,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拥有使用与文化两大功能,是一种地(理)气(质)十足的文化遗产而受到关注。试题中提供的信息线索和问题指向非常明确:竹骨油纸伞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较,走俏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把油纸伞的文化蕴涵(文化差异)、实用功能(避雨工具)、保存与销售(气候环境与文化分享)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引导考生通过区域认识与综合思维,知晓区域的环境特点,了解独特的制作技艺,体察鲜明的文化特征,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传统文化以高考地理试题的形式进行文化继承和传播,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关于油纸伞的“市场优势”,应以价值判断为思考线索。竹骨油纸伞与钢骨布面伞的实用特点和文化内涵不同。油纸伞作为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走俏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在于文化价值(同文化的认同感,异文化的欣赏观),而钢骨布面伞所具备的优势则在于实用价值。
关于油纸伞的“市场区域”,要以气候环境为思考要素。试题给出“油纸伞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的信息,就是在铺垫认识问题的基础,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中亚、中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区,不利于油纸伞的使用与保养,气候环境是决定油纸伞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
1.2 试题的特点归陈与质量评价
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融入现实生活世界,挖掘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地理教育理念,是高考地理试题重要的选题背景和立意基础。本组试题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为信息载体,以其制作工艺、原料属性、性质特点、文化元素和产品市场等有效信息为思维线索,要求考生回应现时期油纸伞的市场优势和产品去向;试题信息简明,问题简约,文化味道浓厚,地理思维和畅,堪称精品。这是地理教育考试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考地理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
1.2.1 以文化符号导向,引内容以明道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历史长河中的片言和只语、文化长廊里的精品与花絮,都是高考命题重要的取材线索。油纸伞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在于其“顶天立地、辐射八方”的文化气质,也在于“伞上伞下、两个世界”的科学想象。试题文化视野开阔,地理思维绵长,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用性与文化性结合。一方面,试题提供油纸伞的制作材料(竹、纸或丝绸、桐油等信息,可以就地取材)与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体验(避雨、遮阳等)相结合,体现了油纸伞的物质属性和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试题提供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制作技艺与艺术构想——竹为骨、纸为面、油为润等信息)与文化传承(伞面设计的文化色彩、人地和谐的生存理念)相结合,突出了油纸伞的精神属性与文化价值。
第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民族的就是独特的,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就本土文化而言,产地不同,油纸伞的文化风格各有差异,如江西婺源、浙江杭州、云南龙陵、福建洋口等;从地缘文化来说,油纸伞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等地,也有明显的异域风情,尤其是唐朝时在日本盛极一时,称之为“唐伞”。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很大的普适性。试题提供“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的信息,反映了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欣赏和文化互补。这是对全球化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贡献。
1.2.2 以文化产品导疑,启问题以智见
手工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油纸伞”题组以传统的手工产业开题,把文化内涵物化到油纸伞上。伞文化发展到现在,作为物质产品的竹骨油纸伞与钢架布面伞比较,“性价比”较低,成为高端品质的“小众文化”符号之一。手工油纸伞,原料可以就地取材,利于制作,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油纸伞做工精细,制作工艺复杂,时间长、成本高,利润较小,经济效益受到制约;油纸伞受原料和制作工艺的限制,伞体较重,携带不便,使用价值降低。试题信息呈现3个面向,说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匹配度不够,“性价比”较低,竞争力不强;但是,由于油纸伞特殊的文化蕴涵,依然被国人和世人所钟情、所使用、所收藏。
文化产品的局限与传播。油纸伞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为油纸伞的诞生、发展变化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这说明油纸伞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空间适用性。历史上,中日文化交流,油纸伞传到日本立足并得以发展,是因为有与我国南方相近的气候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油纸伞传播到东南亚,是闽粤华人“下南洋”的生活习惯所致,受区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油纸伞在当地也有所变化。试题中“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交融、互惠和欣赏,当然,也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气候环境(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密切相关。物我所需,还需物境相宜。
1.2.3 以文化审美导育,赋风物以趣识
油纸伞的审美价值,也是文化遗产价值的一部分,更是高考地理试题的灵魂所在。传递文化远香、涵育地理素养,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与古人的对话,是科学与文化的对接。油纸伞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其使用历史已有千年,美好的传说很多(如《白蛇传》中的定情物),精彩的故事不断(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人情物景),现实的演绎更加精彩(如伞具表演,伞与细雨为伴,美人与旗袍结缘,博物展览等)。悠久的历史、真切的现实、美好的寓意,赋予高考地理试题更大的魅力,给予现实生活更多的趣味。文化遗产——油纸伞备受人们的喜爱,也深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2
截取现实生活片段,彰显今人的生命质量
例2(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卷第9~11题)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第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10.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2.1 试题的情境创设与视角分析
旅游是现代社会健康而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活动,是人们向外欣赏世界、向内审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本题组以小明同学暑期旅游为背景,集合从重庆—毕节之间不同线路、不同路段的高速公路信息(里程与平均限速)、光照方向、毕节气温等线索,综合考查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地理知识,考查区域认知(重庆、贵州、四川的地形与气候)、综合思维(7月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地理实践力(高速公路安全时速与路况的关系)等核心素养。基于学习生活实践的所学所见所思,试题的思维脉络依旅游过程顺次而成:乘车经过不同路段发现平均限速不同;行驶过程中发现不同时间车内左右两排座椅光照不同;到达旅游目的地发现当地气温比重庆低。由此生疑,进而思考。
关于“限速”问题,要考虑限速与路况的关系。影响路况的因素主要有线路弯曲与起伏、地质滑坡与泥石流、天气降水与雾霾等。高速公路采用封闭式管理,一般不需考虑两侧聚落的影响。而车流量大会影响实际车速,与限速无关。乙、丁两路段均处于地形转换区,地势起伏大,安全系数小,因此限速较低。由此推论,甲、丙两路段分别位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受天气影响(雾霾),也会出现限速现象。
关于“光照”问题,要考虑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暑期旅游,从重庆到遵义,行车方向由北向南运行,车内左侧为东,从日出到正午时刻,太阳的主要位置在东侧且太阳高度为上升趋势。若出发早(6点),由于太阳高度小,光照无碍,8点以后随着太阳高度增加,且位于车的东侧,在车内的右侧(西侧)会形成阴影区,有很好的避光效果;从遵义到毕节,行车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运行,此时太阳高度大,这时在车内右侧(北侧)阴影显著。
关于“气温”问题,要考虑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毕节与重庆相比纬度较低,气温也低,成问题之“谜”。其实,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从纬度位置分析,纬度与气温的关系应该呈负相关;从海陆位置分析,两地均处内陆,远离海洋,温差应该不大;从大气环流分析,降水差异对气温的直接影响不大。毕节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且夏季亦有“火炉”之称。
2.2 试题的特点归陈与质量评价
2.2.1 以学科特点为标,建构有逻辑的案例
观于自然,察于人文,因地制宜,因时而异,这是地理学科“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地理学科虽然不是象牙塔里的珍品,但却是与世界发生联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是一切科学诞生的时间坐标与空间维度。高考地理试题要给思考插上理性的翅膀,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多重角度,活用有效信息,抽象地理问题,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丰富地理素养和生活情趣的健康公民。就本题而言,空间上,小明旅游从重庆(四川盆地)到毕节(云贵高原),跨越两大地理单元,地形变化很大,为高速公路“限速”埋下了伏笔。时间上,7月份正值暑期,气候炎热,也为旅行途中选择“座位”和旅游目的地“避暑”作出了铺垫。
2.2.2 以现实生活为本,探究有趣味的问题
启迪生存智慧,提升生命质量,是高考地理试题赋予生活的重要意义。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看什么,怎么看,是旅游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旅游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方案,其中,择“时”(季节)、取“点”(旅游点)与选“线”(旅游线路)非常重要。本题组就是一次观察与体验、认识与实践的旅游经历,也是一次地理知识迁移与应用的美丽思考。试题囊括的信息量较大,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如地形(曲直起伏)、气候(影响因素)、太阳视运动(光照方向)、交通(车流)、聚落(居民点)等。试题中抽象的3个问题含金量也很大:根据行车路段,结合地形分析限速的原因;根据行车方向,结合出发时间分析光照方向;根据毕节的地理区位,结合两地的地理差异分析气温低的原因。其实,本题组的选材重点在于西南地区的特殊性,即地形的复杂性(蜀道难)、交通的安全性(生命价值)、经济的滞后性(环境闭塞)、文化的多元性(民族较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山水民情)以及太阳视运动的规律性(生活体验)等;试题的亮点在于把地形起伏与交通的关系(车速)、地势高低与气候的关系(避暑)、科学乘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遮光)设计成问题,试题简约明快,又迂回曲折,问题不是“无底洞”,无法探究,而是“黄金坑”,可以快乐地挖掘。一组试题,既是一个有服务价值的旅游案例,也是一个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范例。
概言之,两组试题都是对生活与环境的日常感悟和非常体验,也是重要的地理思考与地理实践,思考拓展了传统文化的有限认知,实践彰显了地理行为的无限魅力。教育源于生活,地理阐释生活,试题抽象生活,未来创造生活。“油纸伞”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每年都会更替(2017年是剪纸),而“小明”却是考试内容改革的一个标志,每次都有新意(已经出现3次)。高考地理试题就是要考查科学的有特色的地理、生活的有用途的地理、现实的有温度的地理、文化的有品位的地理。如此,试题体现了高考评析体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了试题功能素养指向和升学指向的完美结合,发挥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23:08 , Processed in 0.0835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