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 史文印:传统文化入试题 现实生活再创意——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分析 2018-11-16 15:24
作者: 邵英,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正高级教师; 史文印,河北省遵化市第一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年第11期第66—70页。 摘要:当前形势下,教育呼唤传统文化回归,提倡联系现实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考地理试题既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唤起传统的文化记忆,激活优秀的文化基因,捡拾经典的文化元素,涵养学生的文化精神;也要反映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人类的生存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高考地理试题,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生存视野,这是高考地理内容改革的要求,也是地理教育发展应该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高考;地理;核心素养;试题评价 文化、科学、生活,是人类认识自然、感悟人文、体验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园地,也是高考地理试题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地理试题开放了考试的立意空间和认知视野,拓展了地理学科的思想内涵与思考维度,在知识层面追求文(化)、科(学)、生(活),在能力层面追求仁(爱)、智(慧)、信(任),在素养层面追求真(实)、善(良)、美(好),力求让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使现实生活更有创新活力,使试题体现较高文化品质、科学价值和生活智慧。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文化遗产“油纸伞”和小明旅游“高速线”两个题组展现了地理试题的文化引力和生活创意,体现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 1 植入传统文化符号,分享古人的生活智慧 例1(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Ⅲ卷第1~2题)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携带方便 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D. 经久耐用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中亚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1.1 试题的情境创设与视角分析 “油纸伞”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油纸伞以其取材于天然植物,执技于传统手工制作,施用于天气现象变化,审美于区域文化特点,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拥有使用与文化两大功能,是一种地(理)气(质)十足的文化遗产而受到关注。试题中提供的信息线索和问题指向非常明确:竹骨油纸伞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较,走俏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把油纸伞的文化蕴涵(文化差异)、实用功能(避雨工具)、保存与销售(气候环境与文化分享)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引导考生通过区域认识与综合思维,知晓区域的环境特点,了解独特的制作技艺,体察鲜明的文化特征,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传统文化以高考地理试题的形式进行文化继承和传播,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关于油纸伞的“市场优势”,应以价值判断为思考线索。竹骨油纸伞与钢骨布面伞的实用特点和文化内涵不同。油纸伞作为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走俏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在于文化价值(同文化的认同感,异文化的欣赏观),而钢骨布面伞所具备的优势则在于实用价值。 关于油纸伞的“市场区域”,要以气候环境为思考要素。试题给出“油纸伞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的信息,就是在铺垫认识问题的基础,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中亚、中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区,不利于油纸伞的使用与保养,气候环境是决定油纸伞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 1.2 试题的特点归陈与质量评价 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融入现实生活世界,挖掘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地理教育理念,是高考地理试题重要的选题背景和立意基础。本组试题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为信息载体,以其制作工艺、原料属性、性质特点、文化元素和产品市场等有效信息为思维线索,要求考生回应现时期油纸伞的市场优势和产品去向;试题信息简明,问题简约,文化味道浓厚,地理思维和畅,堪称精品。这是地理教育考试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考地理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 1.2.1 以文化符号导向,引内容以明道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历史长河中的片言和只语、文化长廊里的精品与花絮,都是高考命题重要的取材线索。油纸伞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在于其“顶天立地、辐射八方”的文化气质,也在于“伞上伞下、两个世界”的科学想象。试题文化视野开阔,地理思维绵长,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用性与文化性结合。一方面,试题提供油纸伞的制作材料(竹、纸或丝绸、桐油等信息,可以就地取材)与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体验(避雨、遮阳等)相结合,体现了油纸伞的物质属性和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试题提供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制作技艺与艺术构想——竹为骨、纸为面、油为润等信息)与文化传承(伞面设计的文化色彩、人地和谐的生存理念)相结合,突出了油纸伞的精神属性与文化价值。 第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民族的就是独特的,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就本土文化而言,产地不同,油纸伞的文化风格各有差异,如江西婺源、浙江杭州、云南龙陵、福建洋口等;从地缘文化来说,油纸伞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等地,也有明显的异域风情,尤其是唐朝时在日本盛极一时,称之为“唐伞”。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很大的普适性。试题提供“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的信息,反映了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欣赏和文化互补。这是对全球化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贡献。 1.2.2 以文化产品导疑,启问题以智见 手工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油纸伞”题组以传统的手工产业开题,把文化内涵物化到油纸伞上。伞文化发展到现在,作为物质产品的竹骨油纸伞与钢架布面伞比较,“性价比”较低,成为高端品质的“小众文化”符号之一。手工油纸伞,原料可以就地取材,利于制作,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油纸伞做工精细,制作工艺复杂,时间长、成本高,利润较小,经济效益受到制约;油纸伞受原料和制作工艺的限制,伞体较重,携带不便,使用价值降低。试题信息呈现3个面向,说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匹配度不够,“性价比”较低,竞争力不强;但是,由于油纸伞特殊的文化蕴涵,依然被国人和世人所钟情、所使用、所收藏。 文化产品的局限与传播。油纸伞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为油纸伞的诞生、发展变化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这说明油纸伞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空间适用性。历史上,中日文化交流,油纸伞传到日本立足并得以发展,是因为有与我国南方相近的气候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油纸伞传播到东南亚,是闽粤华人“下南洋”的生活习惯所致,受区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油纸伞在当地也有所变化。试题中“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交融、互惠和欣赏,当然,也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气候环境(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密切相关。物我所需,还需物境相宜。 1.2.3 以文化审美导育,赋风物以趣识 油纸伞的审美价值,也是文化遗产价值的一部分,更是高考地理试题的灵魂所在。传递文化远香、涵育地理素养,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与古人的对话,是科学与文化的对接。油纸伞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其使用历史已有千年,美好的传说很多(如《白蛇传》中的定情物),精彩的故事不断(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人情物景),现实的演绎更加精彩(如伞具表演,伞与细雨为伴,美人与旗袍结缘,博物展览等)。悠久的历史、真切的现实、美好的寓意,赋予高考地理试题更大的魅力,给予现实生活更多的趣味。文化遗产——油纸伞备受人们的喜爱,也深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2 截取现实生活片段,彰显今人的生命质量 例2(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卷第9~11题)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第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10.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2.1 试题的情境创设与视角分析 旅游是现代社会健康而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活动,是人们向外欣赏世界、向内审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本题组以小明同学暑期旅游为背景,集合从重庆—毕节之间不同线路、不同路段的高速公路信息(里程与平均限速)、光照方向、毕节气温等线索,综合考查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地理知识,考查区域认知(重庆、贵州、四川的地形与气候)、综合思维(7月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地理实践力(高速公路安全时速与路况的关系)等核心素养。基于学习生活实践的所学所见所思,试题的思维脉络依旅游过程顺次而成:乘车经过不同路段发现平均限速不同;行驶过程中发现不同时间车内左右两排座椅光照不同;到达旅游目的地发现当地气温比重庆低。由此生疑,进而思考。 关于“限速”问题,要考虑限速与路况的关系。影响路况的因素主要有线路弯曲与起伏、地质滑坡与泥石流、天气降水与雾霾等。高速公路采用封闭式管理,一般不需考虑两侧聚落的影响。而车流量大会影响实际车速,与限速无关。乙、丁两路段均处于地形转换区,地势起伏大,安全系数小,因此限速较低。由此推论,甲、丙两路段分别位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受天气影响(雾霾),也会出现限速现象。 关于“光照”问题,要考虑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暑期旅游,从重庆到遵义,行车方向由北向南运行,车内左侧为东,从日出到正午时刻,太阳的主要位置在东侧且太阳高度为上升趋势。若出发早(6点),由于太阳高度小,光照无碍,8点以后随着太阳高度增加,且位于车的东侧,在车内的右侧(西侧)会形成阴影区,有很好的避光效果;从遵义到毕节,行车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运行,此时太阳高度大,这时在车内右侧(北侧)阴影显著。 关于“气温”问题,要考虑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毕节与重庆相比纬度较低,气温也低,成问题之“谜”。其实,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从纬度位置分析,纬度与气温的关系应该呈负相关;从海陆位置分析,两地均处内陆,远离海洋,温差应该不大;从大气环流分析,降水差异对气温的直接影响不大。毕节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且夏季亦有“火炉”之称。 2.2 试题的特点归陈与质量评价 2.2.1 以学科特点为标,建构有逻辑的案例 观于自然,察于人文,因地制宜,因时而异,这是地理学科“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地理学科虽然不是象牙塔里的珍品,但却是与世界发生联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是一切科学诞生的时间坐标与空间维度。高考地理试题要给思考插上理性的翅膀,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多重角度,活用有效信息,抽象地理问题,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丰富地理素养和生活情趣的健康公民。就本题而言,空间上,小明旅游从重庆(四川盆地)到毕节(云贵高原),跨越两大地理单元,地形变化很大,为高速公路“限速”埋下了伏笔。时间上,7月份正值暑期,气候炎热,也为旅行途中选择“座位”和旅游目的地“避暑”作出了铺垫。 2.2.2 以现实生活为本,探究有趣味的问题 启迪生存智慧,提升生命质量,是高考地理试题赋予生活的重要意义。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看什么,怎么看,是旅游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旅游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方案,其中,择“时”(季节)、取“点”(旅游点)与选“线”(旅游线路)非常重要。本题组就是一次观察与体验、认识与实践的旅游经历,也是一次地理知识迁移与应用的美丽思考。试题囊括的信息量较大,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如地形(曲直起伏)、气候(影响因素)、太阳视运动(光照方向)、交通(车流)、聚落(居民点)等。试题中抽象的3个问题含金量也很大:根据行车路段,结合地形分析限速的原因;根据行车方向,结合出发时间分析光照方向;根据毕节的地理区位,结合两地的地理差异分析气温低的原因。其实,本题组的选材重点在于西南地区的特殊性,即地形的复杂性(蜀道难)、交通的安全性(生命价值)、经济的滞后性(环境闭塞)、文化的多元性(民族较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山水民情)以及太阳视运动的规律性(生活体验)等;试题的亮点在于把地形起伏与交通的关系(车速)、地势高低与气候的关系(避暑)、科学乘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遮光)设计成问题,试题简约明快,又迂回曲折,问题不是“无底洞”,无法探究,而是“黄金坑”,可以快乐地挖掘。一组试题,既是一个有服务价值的旅游案例,也是一个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范例。 概言之,两组试题都是对生活与环境的日常感悟和非常体验,也是重要的地理思考与地理实践,思考拓展了传统文化的有限认知,实践彰显了地理行为的无限魅力。教育源于生活,地理阐释生活,试题抽象生活,未来创造生活。“油纸伞”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每年都会更替(2017年是剪纸),而“小明”却是考试内容改革的一个标志,每次都有新意(已经出现3次)。高考地理试题就是要考查科学的有特色的地理、生活的有用途的地理、现实的有温度的地理、文化的有品位的地理。如此,试题体现了高考评析体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了试题功能素养指向和升学指向的完美结合,发挥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