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3|回复: 6

致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同行者的信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1 20: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致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同行者的信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致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同行者的第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首先,欢迎您加入到新教育专业阅读者的行列中来!
我们知道专业阅读项目的朋友们中,有一批是熟悉新教育实验甚至参与了其他项目(比如毛虫与蝴蝶、有效课堂)的,也有一批是不太了解新教育实验的。如果您还不是十分了解新教育实验,建议您花点时间点个这个帖子:http://bbs.eduol.cn/2007-12/6/12272109288.html
简单地说,新教育实验由三大核心项目构成,即儿童课程(毛虫与蝴蝶)、教师课程(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有效课堂。专业阅读是教师课程,即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秉承实用主义传统,在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为终极目标,特别强调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新教育实验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只是解决我们面临的教育教学的问题的一个切入点,有的人选择从儿童课程切入,有的人选择从教师课程切入,有的人选择从有效课堂切入,如此而已。任何一个切入点,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师生的实实在在的可见的发展。
因此专业阅读便不同于日常的散漫的兴趣式的阅读,而是围绕着教育教学,围绕着职业发展的精确的阅读,这种精确阅读的追求,来自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对教师专业阅读误区的反思。这些误区包括:
1.对阅读书籍缺乏精心的选择。
一般而言,浪漫阶段的阅读在大学阶段常常就告一段落,踏上工作岗位,因为教师工作非常繁忙,除了业余消遣阅读之外,真正的专业阅读必须追求实用高效。实用高效的阅读首先是要选择好的书籍。什么是好的书籍?好的书目是指此时此刻最适合我们的书籍,最适合我们的未必是最有名的或者最流行的。遗憾的是,在许多时候甚至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书籍的标准恰恰不自觉地以此两条为标准。有的老师追逐流行,从魏书生到肖川,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流行的书籍往往极具可读性(因为大半是缺乏具体技术的励志类图书),很容易赚取眼泪或者刺激荷尔蒙,一次次阅读,仿佛一次次奔赴王子的舞会,舞会结束了,灰姑娘回到家里,一切都恢复了原样,顶多文章比原来写得漂亮一点。这些书中当然有一些是很值得阅读的,也将在我们的推荐之列,但是这种单一的追逐流行的阅读,很难真正解决我们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另外一些老师希望阅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于是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一直读下来,一直读到叶圣陶和陶行知。结果装了一肚子的名词后,发现仍然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两类倾向的阅读,使不少教师成为知道分子而非知识分子。
2.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
有一位朋友这样比喻读书的两种取向,一种如砍柴,一路上砍取了许多柴禾放进背篓里,结果读书越多负担越重,最后变成书橱,另一种如磨刀,不在乎背上放多少,重要的是在不断劈柴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刀变得锋利起来。应该说前一种读法也有可取之处,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阅读是要磨成一把快刀。两种读法的区别其实无非一个“思”字。无论精读还是泛读,都必须十分强调思考。许多人读书缺乏精读精批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成为一种量的平面积累,而难以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力。
3.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割裂。
我们内心都有一种形而上的冲动,有一种追求确定性知识或者说终极真理的冲动,这种冲动使我们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或者从情绪到情绪,使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关联或者只是一种虚假的关联。当阅读不能与教育教学实践相互支撑验证的时候,阅读便不可能真正地深入下去,只能入玄入空。
许多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组建读书沙龙,组织阅读大赛等等,但往往收效甚微,因为阅读的问题,须得经由自身来解决。
针对这些事实,新教育实验专业阅读项目将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绘制专业阅读地图。
如果说专业阅读打开了一个新的未知的有待探索的世界,那么专业阅读项目则希望绘制一张可能为任何探险者提供帮助的阅读地图。这张地图其实就是一个阅读模型,每一个人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必须需要多方面的阅读支撑,比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管理学等等。我们则希望与大家一起,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路标,对所有可能适合老师阅读的好书进行整理归类并放入恰当的位置,任何“旅行者”,在无法看清楚前方道路的时候,可以以地图为拐杖,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当然,每个“旅行者”的起点不一样,目标也不一样,有的是成熟教师甚至专家级别的教师,有的则是新任教师,有的是语文教师,有的则是数学教师,因此这张地图便将为不同的教师标注了不同的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图将是一张不断流动更新的地图。
2.开展共读活动。
独行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我们将不断地通过共读的方式来相互切磋,使阅读不成为一个走马观花的过程,而成为磨刀的过程,成为锻炼我们思维力与理解力的过程。在这种论坛交流中,有一些重要的章节将会被反复研读,直到切入我们的生命。除此之后,从三月份开始,我们还将在每个月最后一天开出专帖,交流一个月的读书感悟,分享体会。共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书籍进行鉴别的过程,真正的好书会在反复的交流中不断地涌现出来。
老师们,阅读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建议每年至少保持100万字的阅读量,对于爱好阅读的你们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底线的数字。我们认为,只要有余力,不妨读得多一些,更多一些,但这100万字的阅读,我们希望能够具有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就是通过精读与研讨,使我们的阅读力真正得到提高。更重要的品质是,我们希望这种专业阅读,能够以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背景。
我们从哪本书开始阅读?其实这样的选择很多,但为了研读方便,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本书中选择:
1.《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属于实践教育学)
2.《儿童的人格教育》(作者:阿德勒 属于心理学,是了解学生的必读书籍)
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作者:帕尔默 是有关职业认同的重要著作)
4.《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吉诺特 涉及师生之间的沟通技巧)
5.《静悄悄的革命》(作者:佐滕学 有志于教育研究的教师的入门书籍)
假如您是班主任,您可以考虑阅读下面书籍:
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2.《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
4.《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教育小说 最好结合讨论,将之视为一个有意味的班主任“案例”)
5.《孩子们,你们好》(特别适合小学教师尤其是低年级教师,既适合班主任,也适合语数教师)
除了这些书籍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科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我们还将陆续按学科和年级推荐一批书籍,所有这些书籍会陆续通过新教育实验简报以及教育在线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发布,并在今年暑假新教育实验年会上正式公布初级书目,请您登陆教育在线教师专业发展论坛(http://bbs.eduol.cn/list_112_1.html)查看书籍的详细信息并参与共读活动。如果您还没有在论坛建立个人阅读专帖,请尽快建立,我们将最终通过专帖对实验者进行确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推荐书籍是非常慎重的。因为这些书籍也需要慎重对待,需要精读并与同行交流,我们将充分发挥论坛的功能。有些书可能您已经读过了,但是建议您重新阅读,因为重要的不是读过,而是实实在在地化为我们的血肉。
亲爱的朋友,此刻,我们想起了著名诗人狄金森的一首诗: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向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这首诗时常让我们怅惘,因为有太多的人的阅读是奢侈而不是节俭的阅读,是需要装点言辞,装潢门面,装饰文章,有太多的人渴望让阅读这辆车承载着名声与实利,而那条真正通向远方的路总是远离这些,而只与对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有关,与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关。教育永远是一门迷人的学科,我们远未知道真相,并将永远走在路上。我们希望专业阅读项目能够让每一位实验者走得更快更远,并且感觉到并不孤独。
                    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组
                   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致新教育实验专业阅读项目实验者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不知不觉两周过去了,两周前还是春寒料峭,现在已经春满枝头了。短短的两周时间,又有一批朋友加盟到了专业阅读的项目中来。这里面,有在全国或者省内获一等奖的小有成就的老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朋友。有一些团队也逐渐加盟到我们项目中来了,有商埠街小学专业阅读共同体、东凤永益小学专业阅读共同体以及正在形成中的射阳明达中学专业阅读共同体。
这两周中,我们建设了专业阅读项目QQ群(57294115)提供部分电子书下载并每天开展即时交流,群成员已达60人并且每天都在增加。我们开展了共读《给教师的建议》(http://bbs.eduol.cn/2008-3/12/140757287112.html)以及《教学勇气》(http://bbs.eduol.cn/2008-3/15/184837227112.html)的活动并将持续下去。已经开始了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书目推荐工作(http://bbs.eduol.cn/2008-3/16/202837758112.html)。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些朋友已经走在了专业阅读的前列,成为我们的榜样,我愿意隆重地向你们推荐一组帖子:
1.水中文字:悠悠书香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27/223209116112.html
水中文字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这两周他主要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他每次的读书笔记并不多,而且是以摘抄为主,但是阅读日不间断,沉静如水。正如他在帖子里所说的:
与以前的读书生活相比,这样的阅读少了随意性,多了思考和琢磨。有时候,某些章节得来回地读,才能读出点什么,不至于浮光掠影了。……同时阅读的,还有他人的读书笔记及感悟。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读出的东西是不同的。明显感觉到,我个人的阅读仍十分浅显。最好的情况下,是把书与自身联系起来,加深点体会,但并不能将书中的东西运用起来。……在这种阅读中,我越来越摆脱往日的浮浅,慢慢地能超越字面,深入地思考一点东西了。自身的思维,也与往日有了点不同:不再仅限于感性,有了“专业”和“思考”意识。
正是因为他这种润泽而持久的阅读,我们把第一个精华主题帖送给了他。
2.王惠:书香溢我家――2008年我的读书专帖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18/134841670112.html
王惠老师的专帖已经达到了2000多点击量,算得上是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第一眼球帖。热情、好读、勤写,孜孜不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她的帖子被加为精华帖却时间最晚,而且不是因为点击量与勤勉,而是因为这两周来她在阅读方面的转型,即从随兴阅读转向专业阅读,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品质,而后者正是专业阅读的方向之所在。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不是为了肯定一个曾经的自己,而恰恰是为了打碎以前的自己。这是每一个人必经的道路,在这一方面,王惠老师将要走过的路,或许会给更多人以启发。
3.石头老师:每天读一点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13/195222915112.html
石头老师是有阅读习惯并且阅读品质相当高的小学语文老师。他的读书笔记是我最喜欢的那种,仿佛是写给自己的便条。无非买到哪些书,读到哪些书,还有三言两语的感受评价。或泼墨如水,或惜字如金,自成一道风景。就像他引用的诗句:
我说话,我干活,我行走,劳动生产
热爱诗歌。不骄傲
也不谦虚;不平静,也不喧哗

向空中撒种,在地上收获
在农闲季节埋头写作,看窗外的风景
痴痴地出神。
4.西-窗:蹒跚起步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26/193219253112.html
西-窗老师的主题帖真是一扇美丽的风景!不但背景漂亮,阅读质量也很高,她选择的《教学勇气》与《透视课堂》都是非常好的专业书籍。她的阅读不但有深度,更重要的是,是始终带着开放的我,困惑的我在阅读。这种阅读,已经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对话,在与书籍的相互问询中,我们逐渐获得丰富。
这两本书对于刚步入专业阅读项目的老师来说,是一项挑战。西-窗老师这样的细致阅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5.淡墨轻轻影:纸里故乡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25/213216283112.html
淡墨轻轻影老师这两周重点在阅读《孩子们,你们好》和《给教师的建议》,她是这两周来进步最快的老师之一。我特别喜欢她引用的海赛的话:世上所有的书并不能给你带去幸福,但是,书籍悄悄地使你回你自身之中。
……
亲爱的朋友们,有多少个专题帖,就有多少粒种子,在潮湿的黑土里萌芽生长。或许,在变成花朵之前,没有多少关注的目光,但真正的种子总是相信岁月的。因此您的专题帖,可能并没有多少人持久地关注,这正是这个项目的特点。阅读肯定不适合在镁光灯下进行,只适宜耐得寂寞的朋友与人类最伟大的灵魂生生不息地对话。这种对话,尽可能地要去除浮华,让真正的思考浮现上来。毕竟,这是思考之地而不是交际之所。但在这样静默的阅读中,真正优秀的帖子将不断地被推举出来,成为我们的路标和榜样。
我们相约,最低限度每两周上传一次读书笔记,其实只是为自己的阅读留点痕迹。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值得在论坛上长篇大论大书特书,书是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落在纸上的,一定是最重要的问题和最深的体会。我们也反对盲目追求数量,真正的好书,总要在反复的阅读中才能体现出更多的意义。哪怕您的工作非常清闲,读什么也是一件需要慎重加以选择的事情。当我们责备小学生只喜欢读马小跳之类,初中生只喜欢读玄幻小说,高中生只喜欢读武侠言情而不亲近名著的时候,请问一问自己,是否也只喜欢阅读那些轻松易懂的流行的教育叙事而远离了真正的教育名著?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名著不是指《大教学论》之类的名著,而是指像《给教师的建议》之类的对我们当下教育生活还能够发挥巨大影响力的作品。医学或者建筑方面的名著再艰深,医生或者建筑师也会全力以赴地克服它,身为教师,怎么可以允许自己的阅读低水平重复呢?许多我们读后“深受震撼”,感觉“收获巨大”的流行书籍,不过迎合了我们的感官,并没有真正地促进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反倒为我们亲近真理制造了更多的迷雾。因此,专业阅读项目非常强调读真正的教育学名著,而真正的名著是不可能追求速度与数量的,主要的一些名著是要伴随我们终生,在不断地翻阅中,在与实践的相互编织中融入我们的职业生命。更重要的是,这种挑战性的阅读会训练我们的思维品质,让我们练就专业眼光。无品质阅读本身就是浮躁的一种表现,无质量的写作是浮躁的另一种表现。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在漫长的岁月有一种修炼,让我们的思考直接地面对真实的问题。只有在这种灵魂遭遇中,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审视自己的见障,并获得突破。
亲爱的朋友们,在最初的阅读中,我们已经遭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位朋友问:
魏老师,在读<给教师建议>的时候,思维总是跑,有时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看的是什么内容了,回头再读。我读书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是我注意力的问题还是这本书语言叙述的问题,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我知道有许多学校都曾经让老师们共读过这一本书,但收效不佳。这不是书的问题,书静静地躺在那里,也在等待着有人能够将它吻醒。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诚意?强迫的婚姻无法产生幸福感,而不能阅读这样的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阅读从来都是在低水平滑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力。因此,不是书籍适应我们,而是我们要适应书籍,一定要在反复地勾划批注中,像饥饿的人吞食面包一样吞下去。如果说专业阅读是一场不断提高难度的障碍赛的话,这就是第一级要跨越的台阶。而我们要跨越的台阶还有很多,我曾经以几本书为例这样来说明阅读的阶梯: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或许《静悄悄的革命》这样的书已经是教育学阅读的顶峰了。专家型的教师,则可能沿着顶峰继续前进。这种阅读,同时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我们阅读的绝大部分书籍,都是属于案例性的书籍,而要理解教育最深的奥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另外也有朋友读不明白《教学勇气》这本书,这是我们设置的另一层台阶。这本书关涉到我们对于职业的理解,对于自身的认同。当我们克服了这本书以后,会在之后的阅读中长久地遭遇到这本书中已经提出或者涉及到的问题,阅读就是这样的一种相互编织。
这两本书我们都开了讨论帖,欢迎您把问题提出来。
我们知道,对许多朋友来说,他首先要解决自己课堂里的问题,那么最重要的或许不是阅读教育书籍,而是阅读本体性知识书籍。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专业阅读结构中最重要的一块,如下图所示: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每门学科的本体性知识中,总有若干真正的好书在等待着我们。从这周开始,我们已经从语文学科入手开始陆续推荐,敬请关注。
最后,我想提醒专业阅读团队主持人注意,请及时整理你们自己的团队成员的阅读状况并在主持人帖中进行记录。对于这几所学校,我仍然有一些简单的建议:
1.主持人要自己先读起来并做好记录。因为主持人不是管理者,而是阅读榜样,并协助本共同体成员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2.因为我们要求每两周至少上传一次读书笔记,因此建议主持人每两周对专业阅读情况进行一个回顾,在主持帖中有一个简单的记录。
3.多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及时将老师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提交给项目组,大家可以讨论解决。
亲爱的朋友们,专业阅读是一件充满挑战的旅程,需要耐心、沉静、持之以恒。当我们弃绝浮躁,真正地沉入书籍深处,沉入教育底部并形成自觉的时候,阅读,其实也像呼吸一样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未必总需要鲜花与掌声,阅读本身带来的智力上的愉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
最后提醒大家,我们将在3月31日在教师专业发展论坛进行每月一次(都在每月最后一天)的在线讨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并分享感受。
谢谢!
新教育实验专业阅读项目组 魏智渊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链接: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给教师专业阅读项目同行者的第一封信http://bbs.eduol.cn/2008-2/29/215049614112.html
如何读懂一本书?
――致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实验者的第三封信
亲爱的朋友们:
距离写第一封信已经整整两个月了,我们越过温暖的春,已经渐渐地走进了热烈的夏天。这两个月中,个体实验者已经增至80多名,实验团队增至4个,实验慢慢进入了平稳发展期。
新教育实验项目管理的原则是“底线+榜样”。在第二封信中,我们向大家隆重推荐了水中文字、王惠、石头老师、西-窗、淡墨轻轻影等实验者的主题帖。而在最近的一个月中,除这些老师外,更多的榜样涌现出来,因此我愿意先向大家再推荐一组主题帖:
萧萧琴音:阅读一隅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4/1/221733886112.html
萧萧琴音老师的帖子是精读的典范。她的读书笔记中只涉及到两本书――《教学勇气》和《给教师的建议》,但她将细致的阅读与丰富的实践编织起来,从而使阅读成为反思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正是新教育专业阅读的根本目的。
银杏儿:走出一串璀璨的风景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28/2007399211123.html
耐心、细致、持久、日积月累,银杏儿老师对《给教师的建议》的阅读,为我们树立了精读的榜样。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这样“吃掉”一本书的人,让我肃然起敬。
阿曼121:读书,读自己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28/180902773112.html
阿曼121老师读书多而且质量高,条件许可的话,几本书交替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办法。
夏日赏雨:现在读书晚了吗?
链接地址:http://bbs.eduol.cn/2008-2/25/225709636112.html
夏日赏雨老师阅读也多而丰富,涉及童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方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也是不错的办法。
与一般松散的读书会相比,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新教育专业阅读强调与教育实践相互编织。
师范学校的阅读一般是属于储备性阅读,即按照学科框架阅读,储备职业生涯中可能用到的知识。而新教育专业阅读是属于诊断性阅读,即不是先阅读后实践,而是在实践中遇到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支持。(仍然有储备性阅读,但不是核心)因此,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始终提倡将阅读与教育实践相互编织。实验者在底线(每两周一篇可长可短的读书笔记)之上,可以选择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和书写,不强求一致。有的实验者读书笔记简明,直入要害,如石头老师,也有的实验者的读书笔记丰富,与实践相编织,如萧萧琴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强烈地建议更多的实验者通过书写梳理书中的重要观点,这样更便于理解精读书籍。
第二,新教育专业阅读强调知性阅读。
许多老师的阅读是属于感性阅读,追求表面的感动,以为这样才有收获。新教育实验不反对感性阅读,但更强调知性阅读,即强调教师通过阅读特别是精读提升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力。因此新教育实验的专业阅读,或许要远较一般读书会的阅读更为辛苦。
我们认为,需要拯救教师阅读,将教师阅读从肤浅的、非专业的、形式的泥潭中拯救出来,恢复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应有的思考力以及专业性。出于这种目的,新教育专业阅读特别强调对基本书目的共读。所谓基本书目,是指每一知识门类中最优秀的最基础的,能够体现该知识门类基本思想的书籍。因为基本书目往往具有相当的丰富性,因此需要通过共读、导读等方式不断地挖掘。最重要的是,实验者要与自身作艰苦卓绝的斗争,保证自己的阅读品质,恢复专业阅读的尊严。
在最近一个月的阅读中,许多实验者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其实正是知性阅读必然遭遇的问题:如何读懂一本书?比如《教学勇气》、《给教师的建议》、《静悄悄的革命》……有人放弃了,转而读轻松一些的书,有人在坚持,在反复批注中渐行渐远。如何读懂基本书籍?我们有如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反复阅读,坚持批注。
浮躁、急于求成是阅读的大敌,板凳要坐十年冷,对难读的书,许多人连十天都坚持不下来,这是很成问题的。不懂的地方,精华的地方,一定要用笔勾划出来,在旁边注上自己的得失疑问(是不是在专题帖里写读书笔记是最次要的,重要的是书上要有)。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大声朗读甚至抄写背诵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十分有效的读书方法。
2.梳理问题,理清概念。
真正的好书,总是旨在解决真实的问题。钻进去读,跳出来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给教师的建议》里,必定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阐述的?可以在反复的阅读思考中进行辨析并写成读书笔记。同样重要的是对概念的清理,许多时候流行的错误的对概念的理解妨碍了我们的阅读深度,因此,建议对每一本书中包含的最重要的几个概念进行更为广泛系统的梳理思考。比如《静悄悄的革命》中涉及到主体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这个概念的演变,然后再回到书中阅读,对概念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3.回归实践,加深理解。
基本书籍往往揭示了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真谛,那些论述在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显现,我们要在阅读的时候验之于实践,对自己以及他人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现象进行思考。这里面最有用的,是运用书籍中的精彩分析,对许多流行的错误观念进行清理。这种清理都可以写成一篇篇很优秀的读书笔记呢。
4.相互参读,寻根溯源。
大师们的论述往往有许多相通之处,那些最杰出的著作往往有着大致相同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在不同的基本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常常能够察觉其中内在的一致之处,这是非常迷人的时刻。其实这种内在的一致性,潜藏在我们已经推荐的几本书中,已经有网友察觉到了背后的一致性,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将更加理解这一点,而理解这一点,意味着我们或许有足够的能力阅读更高层面的书籍。
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对教育本身的热爱与虔诚,还可以从许多方面寻求协助,比如QQ群里的即时讨论,榜样网友的示范,论坛交流,特别是接下来将持续进行的基本书目导读,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所有的工具与建议,都无法代替自身远离浮躁之后的深度阅读,因为加入项目,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而所有的选择同时也是承诺。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一批坚持阅读的网友,已经逐渐突破最初的屏障,获得了阅读的快乐。以下是部分实验者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感言:
碎雨花:读《建议》,感觉先前许多迷惑的东西豁然开朗,深夜里咀嚼着许多句子,为自己从前的茫然感到羞愧,我真的来迟了。
诗意小荷:读了一个月多,感觉已不如初读时生涩了。而且好像有种魔力吸引我不停地读下去。思维在改变,学习的态度在改变,期待更多的改变!
银杏儿:我越读这本书越觉得自己挖掘到的宝藏越多,舍不得停下,舍不得快速的浏览。就想慢慢的品尝、回味。因为它首先在塑造一个全新的“我”!感谢这样的相遇!
月影清照:我的阅读速度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缓慢过,很多时候要一句一咀嚼,当然我也从没有从哪一本教育专著中获得如此的震撼!说实话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要反思的东西很多很多,可以说字字珠玑,所以我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思,悄悄地成长!!
……
亲爱的朋友们,专业阅读本身不是目的,经由专业阅读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真正的目标。因此,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的项目,使专业阅读与我们的职业生命更紧密地联结为一体。
五一之后,我们将再开启案例项目。
我们将从专业阅读实验者中征集那些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记录的教师。我们将在材料搜集、案例书写、案例分析以及阅读支持等方面提供帮助,协助这些实验者成为专业的案例作者,共同建设由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发起的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些实验者可以是中学教师也可以是小学教师。
同时,在合适的时候,我们还将在论坛开辟“相约星期二”网络专帖,每周讨论一个教育案例,欢迎实验者积极参与。
转瞬间两个月多过去了,近期,我们还将对所有报名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一次梳理,自递交实验申请之日起,凡是未达到底线要求(开设个人阅读专帖,每两周一个读书帖)的实验者,我们将进行第一次清退,从实验者名单中,从QQ群中删除这些未达到要求的实验者的信息,并将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接纳这些实验者的申请,并停止发送相关的实验信息。全部清理工作将在六月初完成。
最后,因为部分实验者反映买不到《静悄悄的革命》,项目组决定向一批优秀的实验者以及团队主持赠送这本书,他们是:箫箫琴音、水中文字、银杏儿、阿曼121、寂寞长跑、淡墨轻轻影、石头老师、季祥珍、西-窗、夏日赏雨、王惠、孩子的春天,吴杰明(明达主持)、陈文敏(永益主持)、宋福立、郭雪红(商埠街主持)、白群峰(阜阳主持)(排名不分先后)。请这些朋友通过教育在线短消息或者邮箱将真实的姓名、地址、邮编发送给我(铁皮鼓),5月7日前发过来有效。
祝朋友们五一快乐!
新教育实验专业发展项目组 魏智渊
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从感性阅读走向知性阅读
――给专业阅读实验者的第四封信
亲爱的朋友们:
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起步至今已经快半年了,陆续有近百实验者报名参加,而且这个队伍一直都在扩大。通过教育在线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专业阅读小学QQ群(群号为:57294115,仅接纳正式递交报名表的实验者,下同)、专业阅读中学群(群号为59629315),一大批实验者不但在坚持阅读并记录,而且彼此之间还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种相互取暖,对于有着共同肤色共同爱好的我们都非常重要。项目组也在这半年中不断成长,开发了新教育专业阅读地图(小学语数版)并确立了基本书目。
但是随阅读的深入,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许多实验者并不能够真正地深入透彻地阅读一本书,仍然有意无意地滑向了感性阅读,结果导致了阅读的低效化和泡沫化。
何谓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所谓感性阅读,是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所谓知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及信息并与书籍反复对话,以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感性阅读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谓的泛读,知性阅读也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谓的精读。无论感性阅读还是知性阅读,都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在泛读浏览中,也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开展对话反思,没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即使在精读一本书并大量做笔记,也把握不住书籍的核心精髓,更不用说内在结构。因此感性阅读侧重于一种单方向的片面的接受过程,而知性阅读则强调双向的交流对话。一般而言,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都是重要的阅读方式,但对于专业发展而言,更应该强调知性阅读,因为只有知性阅读,才能够真正提升一个教师的思维水平,增强他的反思能力。
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和一个经过训练的阅读者相比,前者更倾向于感性阅读而后者则倾向于知性阅读。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会更倾向于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观念、好恶去接收过滤信息,会不自觉地受到浅层愉悦感的控制,选择那些“阿谀读者”的书籍。而对于另外一些对自己构成挑战的书籍,则往往会感觉到有些硬梆梆,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恶感。他们阅读或许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但骨子里,他们其实一直是在回避问题,拒绝真正地真实地面对问题本身。即使决定去精读一本书,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阅读感性化,并在骨子里自我辩护。举一个例子,《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一条“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抽象的学生”,有些阅读者的批注大意是,自己的班级是大班化教学,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几乎不可能,因此,只能等小班化以后再说。这种阅读,不但严重地误解一苏霍姆林斯基,而且阅读者不是在借书籍反思自身,相反地,却始终在逃避,将“我”的问题转化了“他”(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生等)的问题。倾向于感性阅读的阅读者,会更喜欢阅读方法技巧类书籍,为某某法所渲染的前景所鼓舞,而忘记了教育的复杂性,更不理解这些方法技巧背后的原理。最终,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己问题,只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愉快的阅读。
倾向于知性阅读的阅读者,往往是那些无限开放自身,勇于接纳与反思的人。他们知道阅读是对自身原有经验的丰富、优化,甚至是颠覆、重建。如果说感性阅读是在溜冰,轻松愉快,看四周反反复复都是熟悉的景色;那么知性阅读则是在爬山,汗流浃背,但是周围的景物始终在变化,越来越开阔,直至“无限风光在顶峰”。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溜冰,登山更能增强人的“体质”(理解力)。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怀疑自己,会缺乏勇气,甚至会迷失路径,但这一切的犹豫,彷徨甚至想要放弃的感觉,正是登山必要的经历。因此经过知性阅读训练的人,往往能够放弃自我辩护,不把自己的问题与自己捆绑在一起,而是勇于通过阅读不断地对话。而对话,既包括批判反思,也包括经过反思之后的自我更新甚至自我否定。特别是经典书籍,我们很容易以感性阅读的方式去面对,就像学生以阅读郭敬明的姿态去读曹雪芹或者鲁迅。当我们指责学生喜欢追逐流行而不愿意亲近经典,品味经典之美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专业经典,要么读不懂,要么以为“不过如此”?对那些精辟透彻,常读常新的经典,当然要花大力气啃,并始终抱有谦卑的态度。
如何训练自己养成知性阅读的习惯呢?
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反复应用。阅读经典必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甚至可以考虑用不同颜色的笔,密密麻麻地划出真正那些有着真知卓见的含量量高的句子――你当然可以写下你的感想,但是对于经典来说,聆听是最重要的。读得尽可能慢,听清楚作者所说的每一个意思。最后,不妨把划出来的部分输入电脑保存,或者上传到专题帖中。当一本书这样读过以后,你在实践中,或者在另外的书中遭遇相似的情境,就可以迅速调出来反复揣摩,久而久之,这些文字就会化为你的血肉。这样的阅读,可以将我们从快餐式的阅读中拯救出来。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阅读是浪费时间,没有这样的阅读锻炼,理解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遗憾的是,一些人败给了自己的惰性,他们会因为惧怕改变而自我辩护,并最终放弃知性阅读,沉溺于资讯式阅读,在此,重温一下艾德勒的两段话也许不无裨益:
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滞。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美]莫提默&#8226;J&#8226;艾德勒 查尔斯&#8226;范多伦著 《如何阅读一本书》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第一版 第8页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这样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为所谓的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同上 第11页
更深入的阅读,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清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更进一步地,我们要努力与书籍对话。聆听是前提,然后写下你的疑惑、写下实践中相关的问题、写下你最深的感受与思考。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以批注的方式与书籍对话,是一种最积极有效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你可以写下自己对某个片断某个观点的理解,也可以表达与作者相同或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旁涉到你经历过或者听闻过的教育教学事件,或者与其他的书籍相互印证。
这种对话一开始是艰难的――你甚至怀疑自己压根就缺乏对话的能力,或者自己压根就不适合读这本书(当然,有时候确实如此)。但是,经历并承受这种痛苦,你会慢慢地步入一个新的天地,会通过大量的摘录以及理解,慢慢地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更深的痛苦来自于这样的一种质疑: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为什么我的教育教学并未因之而改变?事实上,能够现搬现用的书其实极少,而且我也一直很怀疑效果。更多的时候,阅读与其说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方法,不如说提供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是专业的基础以及灵魂。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真正的游刃有余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找到灵丹妙药的人总会感觉到失望,而持续不断地坚持阅读,不断地提升阅读质量,并且与实践相互编织的人,才能够最终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这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你必须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否有信心?我是否真正地热爱教育热爱阅读?
一切答案都必须隐藏在旅程中,隐藏在实验者们的主题帖中,而我们,也乐意耐心等待,并一同上路,始终相伴。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 铁皮鼓
2008年8月19日

小贴士:
做笔记有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方法。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一。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起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但是那不过表示了你在财务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而已。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美]莫提默&#8226;J&#8226;艾德勒 查尔斯&#8226;范多伦著 《如何阅读一本书》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第一版 第46-47页
构筑合宜的大脑——给专业阅读实验者的第五封信
作者:魏智渊来源:教育在线论坛点击数:  67时间:2008-12-31
亲爱的朋友:

       你们好!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元旦的钟声即将敲响。想想写第一封信,也就是刚刚成立专业阅读网络共同体的时候,还正是初夏,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回首这段时光,大家建立了各自的阅读专帖,有一批老师跟帖量已经在100帖之上。除了根据各自的需要分别阅读,项目组还建立了专业阅读QQ群并分为中学组和小学组,开展了经常性的讨论,最终以“相约星期五”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网络,我们共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并逐渐开始了更漫长的修炼,主要是对于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一批工具(我们称之为兵器库)的理解和修炼,比如“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浪漫-精确-综合”以及即将开始的心理学主要问题讨论等等。
为什么要开始这种对兵器库的讨论?

        首先,是因为我注意到部分朋友陷入两种阅读误区。一种是学院派的阅读方法,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以为只要将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的作品一路读来,便能够运用于实践。这种阅读是基于一种静态的阅读观,认为知识是储备待用的,需要时可以提取出来。我称这种阅读为赵括式阅读,因为这种阅读将知识视为名词,视为生命之外的可以移动的物体,结果导致了知识因脱离背景而不能解决问题。二是经验型阅读方法,遇到问题以后寻求解决方法,这当然是一种正确的反应,但问题是,这种阅读往往走向单纯的技术主义,头疼医疼,脚疼医脚,始终缺乏对于教育以及教学问题的整体理解,不能把问题放在背景之下思考和解决。许多流行的教育图书,包括名师经验等,均属于此类。在我们的专业阅读推荐中,这类图书也占据一定的地位,但只是作为从属性的技巧而运用,不是专业阅读的核心。但是总有些朋友趋向于沉溺于这种阅读,从而影响了真正的自我修炼。

        在上一封信中,我指出要从感性阅读走向知性阅读,也就是说,新教育虽然逐渐开发专业阅读地图,会推荐一系列的书目,但书目毕竟是工具性质,而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智慧(即所谓的默会知识)。

        解释一下,我们知道,人认知事物或者解决问题,不是对事物或者问题的简单反射(行为主义观点),而是通过自身的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去把握和处理。这个结构仿佛一张内在的地图,可以迅速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如果地图上有太多的盲点,那么就意味着有一些信息无法进行处理,就会被视而不见或者简单地堆积在大脑中(死记硬背即在此列)而不能加以利用,或者加以歪曲的利用。对教育者而言,所谓知识结构,其实就是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合理搭配,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制约结构发挥整体功能,而每一块的知识,愈是丰富,便愈容易彼此间建立起联系,解决问题便愈多支撑。组成结构的材料是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知识由基本概念编织而成,基本概念是我们理解世界、把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一切具体方法,只是基本工具的反复组合和情境下的运用。教育的发展,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在新的语境下的强调、排列、阐释和创造。而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将信息误认为是知识,而导致大量信息的拥塞,浪费了时间而获益不多。因此,新教育特别强调对包含基本概念的基本书籍的研读,比如《给教师的建议》(自尊、思维挑战)、《爱的艺术》(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自爱)、《教育的目的》(浪漫-精确-综合)、《儿童的人格教育》(自我镜像、高期待与细跟进)等等,从某种意义上,对十组左右概念的深入理解,不但是理解新教育的前提,也是理解整个教育的前提。在共读中,我们或许仅仅是熟悉这些概念而已,但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这些概念将反复起到作用,最终让我们受益终生。因此,虽然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是一种挑战,但这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挑战,哪怕是蒙胧的感知,也是有益的。

        如果再打一个比方,将人脑视为电脑的话,知识结构就如同操作系统。或许我们长期使用的是九八系统,这个系统,是在知识相对匮乏和被垄断的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形成的基于行为主义的系统,它将知行割裂开来,比较强调机械死板的对死知识的训练和掌握,强调对儿童的训诫,而新课程也好,新教育也罢,则意味着另外一套软件,这套软件是基于新的社会背景下对教育的新的理解而开发出来的,代表了人类对教育理解认识的新的高度。但这套软件,却无法与九八系统完全兼容,它需要在XP系统下才能够完全发挥作用。如果将它安装到九八系统中,会出现以下故障:一是新软件的功能无法得到完全发挥,只有与旧系统一致的地方才能够发挥有限作用;二是旧系统会以自身的原理逻辑对新软件的某些部分进行改造,使之变形以适应系统;三是有可能因为系统不兼容而造成软件无法使用,系统堵塞,电脑运行速度变慢甚至死机。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讨论教育时多了许多新的术语,例如主体性、最近发展区等,但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并未有本质的改变,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旧的系统妨碍了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真正的理解。

        新教育专业阅读强调知性阅读,强调基本书籍研读,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就是强调对于新的系统的基础语言的掌握与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根本,是理解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的基本工具。只有通过这种有效的阅读,我们才能够打破思维障碍,对旧的系统进行有效的改造和升级(而不是彻底更换),从而更适应教育教学现实。用埃德加&#8226;莫兰的话说,就是必须重新构筑合宜的大脑。
知性阅读是充满挑战的,但人的理解力,就是在挑战中逐渐提升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深度阅读,我们也尝试通过共同体的方式来推动,因此,若有可能,请专业阅读实验者们尽可能参与新教育实验专业QQ群(中学群:59629315小学群:57294115)的相约星期五(每周五晚19:00-21:00)专业阅读讨论,在其他任意时间,若有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出,如果不方便上QQ,也可以通过论坛提出自己在专业阅读方面的困惑,可登陆教育在线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置顶帖“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答问录”一帖(http://bbs.eduol.cn/2008-6/14/223158323112.html)中留言,我会尽快回复。因为我工作日渐繁忙,无精力一一浏览各位的专帖,论坛的日常管理已经交给我的助手杨超,具体事务可与他联系。
当然,我也注意到专业阅读目前的现状,有一批朋友苦读不辍,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有几十位网友坚持参与共读,虽然未必有时间参与群讨论,但对我们发布的共读材料都做了详细的阅读和批注,长此以往,他们必将从中获益。也有一些朋友,发帖越来越少,甚至渐渐地淡出专业阅读,不能很好地坚持。对于项目组而言,永远会与真正的阅读者站在一起,和那些虽然迷茫,但始终不放弃的朋友站在一起。因为无论对于教育还是对于阅读,最重要的始终是信念。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岁月对于种子的承诺,是生命对于寂寞孤独的坚持,是对于生命必将开出花来的坚定,当然,也是对于新教育以及同行的朋友们的信任。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与一批相信岁月的老师并肩站在一起,我常常感觉到一种沉静的幸福,因为我们共同热爱阅读,是属于尺码相同的人。


元旦快乐
新教育专业发展项目组 魏智渊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2009,我们继续深海潜航
——新教育专业阅读寒假共读推荐(致专业阅读实验者的第六封信)
作者:魏智渊来源:教育在线论坛时间:2009-01-15
专业阅读项目不知不觉已经开展了半年多了,新年将至,谨祝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怎么总结这走过的几个月呢?我不想用数目字来显示所谓的“成绩”,因为那是“大人们”才做的事情,而在专业阅读的路上,我们不过是一群快乐的孩子而已。
项目组在不断地推荐书目之外,一直推广知性阅读的理念,并利用QQ群开辟了“相约星期五”共读活动。在这个寒假中,走亲访友之余,你会选择哪本书来读?我们强烈建议,在自由阅读之外,最好能用比较长的时间,从为数不多的基本书籍中选择一本来进行精读。今年寒假,我们向大家郑重推荐的书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
阅读心理书籍的一个关键,就是和自己的经验,尤其是自身的经历相结合。书中的每一处文字,如果能够和教室里的某个孩子的某方面表现,或者自己童年甚至现在的某些方面心理相印证,那么阅读就不仅会非常轻松,而且会非常深刻。因此,阅读本书的关键,就是既用它来理解眼前儿童的心理,自己的心理,又用自己的心理,孩子们的表现,来理解这本书。
《儿童的人格教育》是适宜一线教师阅读的原典型书籍,即它可以成为理解儿童以及矫正问题儿童的教育心理学基础。若缺乏深入阅读,会导致对这本书的轻慢和浪费。精读的方法因人而异,此处提供的若干建议仅供参考。
一.初读建议
1.初读时一定要做笔记(推荐批注在书上,也可用即时贴)。
2.笔记不妨以勾画为主,重要观点多读几遍,遇到案例,若联想到自己、孩子、学生的经历,可停下来思考或者在旁边简述,为以后深入分析和自我分析提供线索。自我分析是心理学阅读的基础方法,要反复思考。
3.若经验中有与书中论述相悖的事例或者思考,一定要写在笔记中,这有助于深入理解。
4.重新快速翻阅全书,将重要观点做一个梳理,为重读做准备。要问自己:阿德勒的观点简单概括一下会是什么?然后重新细读一遍序言部分。
二.重读建议
1.重读时,案例已经比较熟悉,对理论部分要重点反复思考,始终围绕核心问题:自卑与超越之间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在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
2.细读序言18-19页,深入咀嚼理解阿德勒心理治疗的步骤。需要学习的不是步骤,而是领悟步骤背后的原理,并运用书中论述能够解释它。12个步骤中,每一条都要思考追问背后的原理思想。或许还不能清晰地明白,但要保持一种追问和思考。
3.仔细阅读175-179页15个问题,并努力回忆书中相关的案例和分析,若能联系自己实际来思考分析,更好。
三.运用本书
1.若有必要,以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为对象写出一个案例,先如实地写出经历特别是细节(想想哪些细节是重要的),最后再尝试进行分析并补充看是否有遗漏。
2.以班上某个问题学生为对象做一个案例,按照个体心理问卷中的15个问题中提供的信息去进行相关的调查,甚至可以设计针对家长以及学生的问卷,至少你会比原来清楚应该问什么问题。这个案例或许需要下学期再来做,若有可能,还可以提交项目组供大家讨论。
3.若有时间,请阅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本小说,你是否能够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的理论去理解萨哈拉和德里,去解释波迪小姐的专业性?
4.新教育强调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镜像,并将高期待与细跟进作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根本原则,结合本书,你如何理解?
本书提供了基本武器,但是,除了反复阅读外,武器是要在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够发挥效果,并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行为的。而任何运用,都意味着要对原来的解决方式进行反思,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从另外的意义上讲,本书只是反思工具,是否能够达到改进教育教学的目的,并不取决于阅读力,而是取决于阅读者对待教育教学问题的根本姿态。
若有阅读此书后用心做出来的案例,无论是自我案例还是学生案例,欢迎发到我的邮箱(weizhiyuan6503@126.com)进一步交流。
下学期,我们将通过QQ群对此书进行深度讨论,从而为迈入心理学门槛做准备。
专业阅读其实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因为想要在教育教学的广阔天空中自由漫步,必须同时学会在专业阅读的深海里潜心航行。而每精读一本书,或许意味着征服一片海洋,或者一座山峰,一生若精读这样十来本书,便构成了全部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足以应对任何挑战。
2009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为了教育,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潜行,永远前行!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主持:魏智渊
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整顿行囊,继续上路

――致新教育专业阅读实验者的第七封信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转瞬间,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团队已经走过了一年的旅程,在这一年之中,我们先是在专业发展论坛建立了各自的主题帖,后来又成立了读书会,并开始了共读之旅。在大半年的共读中,我们穿越了《给教师的建议》、《儿童的人格教育》以及“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兵器库”等内容,又从根本书籍的研读走向了课堂研讨,一步一步地将向更深处漫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越来越多的新人加盟进来,对实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一次次的相互编织中,项目组本身也获益匪浅,逐渐成熟起来。
对我们来说,正在进行之中的“我的阅读史――专业阅读实验者年度作业”是一次重大的转折,通过对阅读史的回顾,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密码、人生遭遇与专业阅读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地明确了未来的阅读方向。而这次阅读史,作业的平均字数在5000字以上,许多朋友为了写阅读史忙碌到深夜甚至通宵未眠,让我们非常感动。这种真诚坦率、认真细致的品质,本身也成了我们读书会的文化之一。
那么,接下来专业阅读如何走?我们有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回顾自己的阅读史,重新思考自己的阅读方向。
每个人的阅读史,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必然是独一无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阅读史,是时代风潮、个人遭遇以及生命密码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阅读史的写作与反思,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破译自己生命中的部分密码,并对以往阅读之得失有一定的反省,借此规划以后的阅读之路。以后每年的阅读史写作,都将是对一年之阅读的检讨总结。我们将陆续点评所有的阅读史(有极少数阅读史过于短小,信息不足,无法点评,不在此列),希望在此种对话交流中,大家各自能够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径。
二.以课程或课堂教学为核心组织专业阅读。
有一种错觉,总以为先得进行大量的阅读,然后才可以投入实践进行运用。事实上,最有效的阅读,就是围绕问题的阅读。因此,建议专业阅读紧紧围绕课程或课堂教学来进行。例如,在做晨诵项目的老师,可以紧紧围绕晨诵课程来开展相关的阅读,这涉及到选诗,阅读相关的诗人传记、背景材料,以及研读诗歌鉴赏类书籍,还包括通过网络研读成熟的晨诵课程,阅读有关晨诵的相关理论材料和案例。这种以课程为中心的专业阅读,是效率最高的专业阅读。其他诸如读写绘、整本书共读包括课堂教学等等,也是如此。任何一个课程,都是一种全息的实践,不但涉及到本体性知识,还会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诸内容。一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是,有部分实验者,虽然热心于阅读,却疏于课程或教学,这不利于专业发展。错误的阅读,有时候会让人丧失行动的勇气,而对教育教学而言,首要的是付诸行动。
三.尽可能参与“相约星期五”的共读和研课活动。
在专业阅读中,本体性知识是第一位的,大量阅读积累本体性知识,是阅读的首要任务。“相约星期五”共读侧重于解决根本书籍的问题,这种共读非常重要,是整个新教育教师读书会的核心。因为这些书籍往往独自难以突破,而通过共读,则能够基本把握其精髓。并且,共读因为纪律的限制,如要求有批注并按时提交,就成了一种“逼迫”状态下的知性阅读,能够避免独自阅读时的懈怠。这种大家共同进行的知性阅读,如果经过几年的积累,能够让大家对最根本的书籍有一个相对透彻的把握,为理解教育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新近开辟的针对语文老师的研课活动,其重要性不亚于共读。这是一种高效的教研活动,通过对一节课如切如磋的研讨,不但有利于熟悉有效教学框架,而且能够通过研课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因为这种研课过程,是关于课堂教学问题的一些基本理论的反复运用过程,比纯粹的无目标的阅读更为有效。无论是本体性知识,还是课程及教学理论,都能在这种研讨中逐渐得到澄清。研课虽然以小学课文为主,但中学老师切勿为年级所限。
总之,“相约星期五”是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也是新教育研究最新进展的发布平台。但它也对实验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周都需要投注一定的精力,但这显然是值得的,甚至比单纯地投资于阅读作用更为明显。若星期五晚上7-9点实在无法参与,也建议按时提交阅读批注或教案。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会随着时光的推移,与共同体一起成长。
四.坚持知性阅读的习惯。
知性阅读是专业阅读最重要的方式,也是需要加以修炼的。一般而言,要形成知性阅读的习惯,必须以知性阅读的态度穿越几本有一定难度的书籍。形成知性阅读的方法是:将比较长的闲暇时间留给比较难读的书(例如根本书籍),长时间地沉浸其中,并用反复阅读、朗读、勾划、摘录、批注等方式确保注意力在书中有较长时间的停留。论坛主题帖也切勿追求热闹甚至成为交际之所,尽可能干净纯粹。如此时间久了,便能够有比较有深度的思考。我们甚至不主张在群里草率提问,每一个问题一定要首先经过一定的思考。
朋友们,专业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定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知识才能内化为经验。但最重要的,与其说是需要孙悟空一样的七十二般变化,不如说是唐僧一样坚定的信念。从这次阅读史的作业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许多多朋友的坚定与诚恳。这种坚定与诚恳中,既有对教育本身的虔诚,也有对新教育共同体的信任,更有对自己职业生命的一份担当与期待。
让我们整理好行囊,继续上路!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
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重要链接
专业发展项目导航帖(想要了解本项目的请进入)http://bbs.eduol.cn/2009-2/24/80552163112.html
专业发展加盟帖(申请成为实验者的请进入)http://bbs.eduol.cn/post_112_356547_1.html
技术帖(想知道如何发布主题帖者请进入)http://bbs.eduol.cn/2008-9/28/91323820112.html
相约星期五:我的阅读史http://bbs.eduol.cn/2009-3/31/83053243112.html
推荐书籍(仅公开公布部分书籍)
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http://bbs.eduol.cn/post_112_363340_1.html
语文学科http://bbs.eduol.cn/post_112_363335_1.html
数学学科http://bbs.eduol.cn/post_112_363338_1.html
人类基本知识http://bbs.eduol.cn/post_112_363344_1.html
致实验者的信
第一封信: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http://bbs.eduol.cn/post_112_324027_1.html
第二封信: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http://bbs.eduol.cn/post_112_325705_1.html
第三封信:如何读懂一本书http://bbs.eduol.cn/post_112_330017_1.html
第四封信:从感性阅读走向知性阅读http://bbs.eduol.cn/post_112_338546_1.html
第五封信:构筑合宜的大脑http://bbs.eduol.cn/post_112_350978_1.html
第六封信:就专业阅读年度整理致实验者的信http://bbs.eduol.cn/post_112_356177_1.html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8-11 22: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许久,读完了四封信。魏智渊在信中,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提醒。

  星韵有一个如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组一样的读书群组,一直是我近半年来所期待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0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许久,读完了四封信。魏智渊在信中,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提醒。

  星韵有一个如新教育专业阅读 ...
fisherman 发表于 2010-8-11 22:59

鉴于星韵地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种设想可能还是一种梦想!对于技术,我一窍不通,也不想花费较多时间去研究,而对于地理学科教育我情有独钟。星韵地理的群组设置等,我也不太明白,我坚信一个观点:做胜于一切规划!看看,群组活动如何开展,就这样就开展了。所以,一切规划,落实是关键!如何落实,就这样做!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8-14 09: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星韵地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种设想可能还是一种梦想!对于技术,我一窍不通,也不想花费较多时间去 ...
qlzhu2003 发表于 2010-8-12 09:45

  星韵的群组要如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组那样规范,的确还有太多太多的路要走。但要正常运作,我相信也不是太难的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8-14 2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另三封信。或许我们应该记住魏智渊在五封信中说的这样一句话:
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岁月对于种子的承诺,是生命对于寂寞孤独的坚持,是对于生命必将开出花来的坚定……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另三封信。或许我们应该记住魏智渊在五封信中说的这样一句话:
fisherman 发表于 2010-8-14 21:11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也非常喜欢这句话!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1-6-28 1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进入,刚刚发了一个帖子,刚刚知道这里是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刚刚知道这里发帖不限制字数,呵呵,以后多读些专业书才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1:58 , Processed in 0.0972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