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
(1)中学地理教育的地位。
(2)教育改革的浪潮。
(3)对现行地理课程和教材的反思。
(4)国际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
(5)地理学的发展。
二、教材改革的突破口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路和地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并借鉴国外地理教科书的成功经验,总结前一轮初中地理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确定了本套教材改革的突破口(图1)。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 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2、原则
(1)基础性原则。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选材,达到其规定的最低要求。
(2)实践性原则。围绕教材改革的突破点进行结构设计,体现探究的思路。
(3)趣味性原则。教材的语言要通俗、生动;教材的图像要精美,说明性强;教材的表述要形式多样,联系实际。
(4)统一性原则。教材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整体设计。
四、教材编写结构体系
1.教材以“章”“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七年级的教材是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知识结构。七年级上册包括“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和发展与合作”共五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地表形态和世界的气候等基础知识以及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七年级下册包括“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五章,每一部分重点讲述几个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国家,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地区和国家及其生产和生活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是以中国地理为主体,采用“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分、总”的知识结构。上册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四章,从这四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下册包括“从中国的地理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中国在世界中”共六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地理和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教材突出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人教版的章、节标题更突出地理的特征主题。如八年级下册所圈画出的章节目录,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地理区域特色。
3.从教材内容结构看: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正文: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比较详细的介绍。活动: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五、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1.活动式课文成为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形式。
活动式课文是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考题、练习题等,每一标题下的活动式课文,都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该主题是本标题下的主要内容或重难点内容,每一节内容至少有一项活动。
2.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有机结合。
教材根据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的特点不同,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有些内容,需要概念与体验相结合,因而通过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共同呈现。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纬线和纬度”教学内容通过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共同呈现。
(二)重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1.内容取向注重未来公民的需要。
教材无论是对知识的讲述,还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分析,都侧重于其对未来公民的“有用”上,以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培养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材按照加强方法培养的课程改革理念,不仅切实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而且把方法学习与知识学习一样目标化、具体化、系统化。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材把课程标准中列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适当分解,结合具体内容,逐项落实到内容中。例如,在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这一章中,增加了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发展产生了一些全球性问题、地球好像变小了而成为“地球村”,从而强化学生的人地观、全球观、环境观等。
(三)密切联系实际
1.从学生、社会、地理学三个方面联系实际。
从学生角度,教材的内容选择、语言表达、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从社会角度,教材内容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的生活实际,以反映地理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联系社会生产实际,以反映地理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第二节《农业》和第三节《工业》。联系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问题,以反映地理学对社会决策的贡献。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第三节《河流》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内容。
从地理学的角度,教材较多地引用了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以体现时代性。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发展与合作这一章的开头,引用了“世界灯光地图”这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四)关注教学过程
1.内容精练,难度适当。
与过去的地理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文的文字量大为减少。教材对文字叙述、所提供的资料以及对课程标准规定内容铺垫进行简化,以尽可能通俗、简洁的方式做好知识的铺垫。
例如,原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节,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认识大洲”部分删除了人文地理的内容,因而教材修订时也删去了人文地理的内容,内容精炼;去掉了以往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像气压带、风带等问题,难度是比较适当的,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2.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
教材的“活动”设计、图像展示都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老师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对教材内容作不同的组织和处理,从而为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3.设计创新, 引入独特。
新教材每章题目页都以几个问题作为引言, 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这种引言既点明了每章的学习内容、目的,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版面活泼、形式多样
1.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使用一些图释、对话及组照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2.平实、生活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使用学生的语言。
3.图像类型多样。教材除常用的地图、统计图、景观图外,还设计了大量的示意图、联系图甚至漫画,插图的质量和栏目的设计运用比较活泼,图像类型丰富多彩。
六、教材评价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接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注重活动设计的探究性,培养学生能力,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又有趣的课程,是一套全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时代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