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必修二的复习已经开始,我采取的是分专题先引导学生复习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然后选题进行联系巩固的方式。相信这也是很普遍、常用的复习方式。昨天刚复习了人口这部分内容,留了些练习课后给学生做。这是备课组长之前准备的题,由于是B级的,所以难度有点偏大。但我想着自己不是刚复习了么,就没有对题做一定的选择,而是全部让学生做(其实题量较大)。
下午的这节课,评讲开始。本以为学生完成的估计还是可以吧,结果却令我大跌眼镜。在抽查的学生当中,一半未完成,即便是完成的,也是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考虑到进度的问题,我没有再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继续做,而是开始了试卷的评讲。
第一题,问人口增长模式开始由传统型转变成现代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答案应该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昨天复习的时候还强调了的,结果今天竟错得一塌糊涂。我在想,是自己没表达清楚,还是那么多的学生都没认真呢。
后面的题,错得也很离谱,难得不会,简单的还要犯粗心。尤其是读图表的题,我才知道什么叫基础之薄弱,我以前想着要不要来个关于读图表的专题,后来又一想,各种各样的图表变来变去的其实也就是个载体,认得字学过数学的应该都能大致看懂吧。关键还是能不能从图表里面的数据等提取有用信息,并且能够很好地回归课本进行相关知识的联结从而准确答题。而通过试题评讲我得出了一个很确切的答案——他们还不能。学生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学习时间有限,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其他科上面,特别是数学。文科班普遍数学基础差,所以要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我问过好几个学生,他们都说当其他科所有作业都完成了,他们才会开始关心自己的地理。这直接导致学生没有预习和复习,平时也很少认真地看教材,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也不熟练。更不用说来应对灵活的读图题了!我们也练了很多了,但效果一直不理想,我也就困惑着,真希望哪位前辈能指出条道路。
记得上期听过一堂高三的地理试卷评讲课。主讲的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当时的课听得我收获颇多。因为这样的课堂正是我的课堂所欠缺的,所向往的。整个试卷的评讲过程都是学生完成的,学生在引导其他学生分析问题时思路之清晰,还有那满满的自信,简洁的语言。。。而老师只是在学生评讲完以后简要的点评或补充一下。所有的地理课堂到了高三都是如此吗?想想自己每每请我的学生起来发言,那脸上惊慌失措的表情,“太过于秀气的声音”,差了多么大的距离啊!真是很惭愧。我平时也有意识想锻炼学生那样的品质,但因为课时的缘故,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表演,把课堂真正的教给他们。这也就使得我的试卷评讲课缺乏那种活力,也没法有思维碰撞的火花。
主观题的评讲。在需要学生阐述原因的题上,学生往往很惧怕,不敢勇敢地写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很多学生答题的思路都比较乱,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或者是答案过于简单,没有去层层推敲原因。因此我昨天教了学生个从网上学到的分析思路——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今天的答题似乎他们又忘了这个方法的存在。他们答得不好,可能来自我自己的原因就是对他们的启发不够,急于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他们。以至于让他们养成了惰性。所以每次的评讲课只是记答案,缺乏有效的思考。这样就没有了进步,兴许做再多题也是徒劳了吧。
作为一名理科出生的地理教师,自己真的还欠缺很多。人文地理教学的时候感觉更是如此。好好反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