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时间很快,转眼间发现又是暑假,这一年来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有待加强,读书的意愿十分强烈,这几天我一直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是前苏联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在20世纪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一、
书的开始主要是从儿童的发展学习开始,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的形式让落伍的学生更加落后,苏霍林姆斯基在第一个节后面一针见血地说,有些老师时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调皮,做小动作....... 这些话总使我困惑莫解。如果你们,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思考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活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发生。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很多时候也会这样抱怨这抱怨那,抱怨学生,我们能否认真反思下自己的教学,反思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我们上课很无趣,还是我们教得太难了,我们通过案例吸引学生了吗?我们通过其他方式让学生跟进了吗?我们认真备课贝学生了吗?
二、
在第二小节里,说道,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安排主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案例中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对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老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括的那点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知识的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
为此我想到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今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快餐文化的网络阅读让我们越来越难静下心来阅读,我们在享受知识爆发的时代和信息获取快捷化的年代,我认为静下心来把知识系统化,思考下我们的未来已经迫在眉睫。
三、
我们在盖一栋漂亮的楼房,地基是要打牢的,可见小学的教育十分重要,学生在早年记忆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通过形式各样的方式可以把教学更加有趣地进行下去,苏霍林姆斯基提到,小学老师在准备上一年级的时候,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教学大纲把这些东西比较一下,要使学生在四、五年级顺利地学习。这点是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初中和高中的联系不是很密切,有不少初中学生上升到高中后,很难适应,在初中时候成绩很优异,但是到高中后成绩滑落,甚至成为后进生,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高一的老师,是否也把初中的课本和大纲看一看呢?初中的老师,是否也要把高中的课本看一看呢?这个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当然我们也发现一些现象:一些私立学校的学生升上公立高中后,缺少以前老师的严格监督,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那么强,成绩很快掉下来,这也值得我们思考,这个在一些公办初中招收一些私立学校的高分学生很明显。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9:22 , Processed in 0.0629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