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dian1202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9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听土地资源报告记录(20150613)

已有 344 次阅读2015-6-24 12:04 |个人分类:地理报告|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土地资源、工程技术

现代土地资源前沿及工程技术

刘彦随:研究员,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北师大

             Website:www.rard.org     2015-06-13

        报告地点:格物楼

一、  土地资源内涵与认知

1.内涵

从农业系统看土地资源的价值;

土地处于***的核心;

土地资源、资产、               资本特性;

土地资源工程、经济、权益、制度复合性。

2.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

      土地资源结构与格局变化,带来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变化,造成土地退化与短缺问题;

      人地关系演变下农村人地分离带来的土地撂荒废弃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土地资源问题的地域不协调;

1) 土地退化空废加剧发展

  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难题

  土地非农化、空废化、污损化土地资源破坏问题     

2) 土地财政导致快速土地非农化

土地快速非农化,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中国耕地,粮食产量重心“北进中移”。粮食重心2005-2010年北移106km,河南新乡封丘县东南部,首次跨过黄河。

1981年以来,中国耕地出现“南减北增”,华东、华南地区水稻田减少了55.5%,东北增加44.5%

土地开垦水胁迫。

3) 人地分离,土地空废化

   优质耕地、城市集聚、村镇聚落在空间上重叠。人口快速非农化对耕地保护、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乡村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快速城镇化——征地——耕地减少——失地农民多——有地无人耕地。

建成区面积(:万km²):

1)  中国城市建成区15年扩张2万多km²,年增1386 km²。(1995——2010

2)  征地中要地不要人、囤地不开发,官商联合、以地套利。

3)  GDP没增1%占地2ha1965——1984奶奶日本仅占地2500ha

4) 人走地不动,农村空心化

1996年来农村1.33亿人口离乡进城,建设用地不减反增3045万亩。

建新不拆旧,新房无人住,“生不增,死不减”,难以保民生?

空心村整治潜力为1.14亿亩。空心村潜力为4-54%,新增耕地率13-15%

   3.土地资源的科学认知

       1)土地资源(LR承载着生存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使命,天然地支撑人地关系(ML),社会结构(SS),国土空间(TS),增长方式(GP);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支撑四大目标(国家战略);

3 土地资源系统的理论认知:地域空间,权益保障,流转增值,产能提升,整治体脂,多宜用途。

4 耕地“五要素”保护体系:质量、数量、生态、空间、时间。

5)土地资源功能的“双保”认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

6)土地资源整治工程主要类型:

·村庄空废土地——东部黄淮海平原、西部台塬丘陵区;

(基于中心地理论村镇土地整治:调结构、优布局、提效率)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心村土地精准调查技术,胭脂村域尺度空心村土地三级分类系统;构建以村域为单位的精细尺度下空心村宅基地利用格局智能化识别技术。)

   (地籍数据+无人机正射影像——空心村探测)

   (人工判读+实地调研)

·沙化土地整治——毛乌素沙地区(我国四大沙地);

·沟道土地整治——黄土丘陵区;

·城郊农田整治——陕西渭河流域;

·矿区土地复垦——国内广泛开展;

·污损土地整治——国内重视开展。

二、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示范

2.退化土地复配整治工程——沙化土地

  退化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实验-试验-试种-工程-造田。

      田间配比试验:砒砂土&  1:2——1:5,适应不同利用方式;

          (砒砂土还有绅,吸水性极强&蒙脱石,特别黏,遇水便化,脱水极硬)

3.延安治沟造地整治工程

  (淤地坝建设;生产力比较:山地与山下平地=1:5,山地造林保水土、山下平地种庄稼。)

4.渭河流域农田整治工程

 (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多种技术协同落地。)

三、  土地资源前沿问题

1.      土地资源综合研究的逻辑路径

·土地资源研究纵深方向:调查、评价、规划、战略、工程、制度

2.      发展土地资源工程学

1)  土地资源工程框架体系:系统结构SR,调查评价A,规划设计RD,整治技术B,管控制度ME,利用战略C,功能配置GE,信息系统D.

2)  基础理论:资源工程RE;系统工程SR;地理过程GE,管理过程ME

3)  内容体系:LR调查评价;LR整治技术;LR利用管理;LR信息系统。

         LR表示土地资源)

4)  学科特性:综合、较差、技术

4.土地资源利用的理论研究

土地资源战略体系:

核心: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结构与格局;

目标:探究土地资源经济、食物、生态“三大安全”;

  主体:政府、市场、公众三大机制;

  战略:保障、保护、保育三大战略。

 

5.土地资源制度的综合研究

  (土地制度的改革)

 ·土地资源结构与形态多尺度系统研究;

  ·土地资源利用与城乡转型典型样带研究;

研究典型区域——东中西、鲁豫陕、带区点;

  ·土地资源变化态势与过程模拟研究;

    城乡一体化导引的土地资源结构与格局?

       中国未来10-15年城乡发展的宏观战略与挑战:

        土地资源承载力、生产力 & 土地资源脆弱性与短缺性

        10亿城镇常住人口;10亿亩高标准农田;1万亿斤粮食产能;100万亿元的GDP

   (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三个3亿项目:3亿农民工(2.74);3亿老年人(2.15);3亿无地者(2.80)。——城乡人地关系)

        ·大中小城市产城融合与一体化发展:

           中小城市功能: 

             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中心;

区域经济增长中心,提供就业;

疏导大城市、特大城市产业及服务职能;

承接农村转移人口。

             Eg.德国:35万平方千米,8200万人,城镇化率92%>100万人口城市4座,柏林338万,中小城市是城镇体系主体,其中,418座中型城市(2.5-10万人)、682座小城镇(1-2.5万人)。

       ·城乡一体化的中国村镇建设新格局

         生活、生产、生态、文化空间。

18大报告提出“三大格局”的战略定位,协调人地、城乡关系,推进形成“城市、农业、生态、村镇”的“四位一体”国土空间新格局。

结语:

土地资源研究正呈从理论、调查评价、利用战略到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农业体系的综合化趋向。

土地空费、退化、污损问题、安全形势严峻。徒弟啊资源自然-经济-生态-技术-文化的综合体特征凸显;创新土地资源系统理论与方法,加强土地资源的理工管交叉研究,势在必行;发展土地资源工程学,,实现战略理论-工程技术-现代管理融合,前景广阔。

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技术革命,大有可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6 04:55 , Processed in 0.0763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