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dian1202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9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理信息(转载)

已有 282 次阅读2016-10-11 07:46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环境保护, 考试大纲, 信息, 附中, 价值

地理:选考部分得分难度增大

【考纲变化】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备考建议】

华师一附中地理教师李巍巍分析:

从(仅有的)过往数据看,选考三个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难度最小。那么考试大纲的修订,直接导致选考部分得分的难度增大。这种改变也会同时增加命题的难度,在仅剩的两个选考题中,题目难度、设问数量以及得分点数量需要更加接近,差异会小于之前的三个模块,从学生选择角度来讲,难度有所降低。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学生需要备考的内容减少,但真实情况是否这样呢?“自然灾害与防治”虽为地理学科选修部分内容,但这部分知识无疑应该是公民教育中最基础的知识甚至是常识,应该贯穿公民一生的教育和生活中。所以无论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哪个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都是及其重要的,既具有考查价值更具有实用价值,在选考中删除,不代表高考不会涉及。从“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的修订原则来说,这部分内容更容易出现在必考部分,所以在复习备考中应做充分准备。

在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的学习过程中,课本结合不同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案例形式介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理及防灾减灾措施,例如:《必修1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台风和寒潮”。同时结合自然环境的特征如何趋利避害的布局人类活动,例如:《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地形影响交通线布局、河流影响聚落的分布,都遵循人类活动趋利避害的特征,避开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地。

总结来说,选考删除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和素养,在备考中注意一下几点:1.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和防御措施有全面的掌握;2.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在组织人类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背景对人类活动进行趋利避害的布局;3.全国卷通常有三套,每套试卷的命题都是结合了选用试卷的区域背景,所以在各地复习备考中应结合地方特色,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例如,湖北地区西部北部以山区为主,东南为江汉平原,同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山区易发滑坡、泥石流,平原易发生水旱灾害。4.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多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几乎每年可见,可以结合时事进行复习备考。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3 17:25 , Processed in 0.0736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