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概念困扰着我们对于地理学科的深刻理解与科学认知,所以澄清地理环境的概念非常要紧。这是进行地理学研究以及进行地理教学的基础,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回答的首要问题。
毫无疑问,环境应当是第一位的,它的概念的外延最小、内涵最大。一个事物存在于世界之中,必然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周围一词含义并不只是局限于空间范围,在时空上与之具备较大的接近机会的事物可总称之为周围。周围之事物构成环境。总体而言,环境讲的是大的背景。小到一株草、一棵树、一个人,大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附着于地球表面的任何事物都是有机存在体,都有其大大小小的多个环境,犹如时代之与英雄,环境也造就个体。
再说说地理环境,环境冠以地理二字即是也。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前就已问世的《易经》一书,其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后来我国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在经过一番深入的对天文、地理研究之后,将其解释为“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不可谓无道理。然纵观当世之说,地理者,地域之实也,应包括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因素,来共同构成其地域性。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来说,它应当由基本的六大要素构成,包括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人文地理环境应当由基础性的经济地理环境与上层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相组成,这是一般认可的划分法。基础性的经济地理环境应当是由人类生产力打上自然环境烙印之后所形成的具有空间性分异特征的各个生产性行业或者部门。最常见的克拉克三分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已产生出独立于三次产业划分之外的不同行业,如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智慧产业等,有人将其称为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甚至第六产业。总而言之,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得其对于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加工不断深化,从直接采集、收集,到加工、制作,到传递、传达,再到全面再组织。人类社会技术手段越来越高,可以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改变自然环境要素使得其朝人类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高技术与高风险同在,必须找到发展与风险的平衡点,维护系统稳定,且行且珍惜。否则人类社会就只有拯救自己了。一种文化可以毁掉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也可以拯救一个世界。构建与经济地理环境之上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所讲的便都是人类社会本身的事了。通常而言,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语言、民族、宗教、文化等人类社会的行为、结构、组织关系等方面,这些方面也呈现出多彩斑斓的空间分化的地域性特征,并且深入骨髓。 上层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更多地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它会反作用于生产力。所有人都在构建他们的文化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从根本上而言,能制胜的只有文化。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地理环境来发展我们的能力,因为我们需要优异的能力去改造我们的地球世界,让空间的东西存在的更加合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7 10:24 , Processed in 0.0674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