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ZHT7696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04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乡间四记——童年记春

已有 322 次阅读2018-5-1 20:13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乡间四记——童年记春

文/贾洪武


      童年和家乡是很多人一生的精神坐标,人从童年和家乡开始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世界。有些人没有离开过家乡,所以他不理解家乡对于人的意义,但所有人都有童年,童年的烙印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我写这篇文章想法由来已久,因为当我看到家乡巨变,沧海桑田的时候,我就是知道家乡是永远回不去了,家乡将变成记忆中的一些片段和定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渐渐老去,我想那些定格和片段也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我希望在我的记忆尚清楚的时候,能用文字记录一些我经历过的点滴,这些记忆是属于我们同一个时代的所有人的。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讷河市,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村名叫北兴村。

       黑龙江的春天比较长,一般来说三四月份,天气就开始转暖了。很多人选择成年后离开东北,都是因为东北的冬天实在太漫长了。冬天确实难熬,所以春天来了的时候,心情就特别好。春天来了的最早的信号是开始化雪,化冰。每天中午的时候,房顶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雪水顺着房檐滴答滴答地流下来,到了晚上融化的雪水又冻成冰流子,挂在房檐上。第二天如果天气暖和了,就接着再化,如果天气变冷了,那就等几天再接着化。化雪的天气绝对温度不低,但是体感温度比较低,所谓下雪不冷化雪寒,春寒料峭,就是这种感觉。

      春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草甸子开始发新绿,草甸子是北方话,现在的话叫田野,很多年我都觉得说田野比较有文化一些,但是又感觉叫草甸子比较亲切。冬天的时候,草甸子上黑一片、黄一片、白一片,黑的是土,黄的是草,白的是雪。到了春天,远远望去变成了绿的一片,但是走近了看,还是黑的一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春天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这样的感受。韩愈一定也在草甸子里玩儿过,才有可能写出诗来。草甸子是小孩儿的乐园,可以挖婆婆丁,也可以捉虫、趟水、采蘑菇。我小时候,北兴村东南西北四周都有大片的草甸子,时过境迁,现在都被开垦种了地,现在农村的孩子很多人都没见过草甸子。曾经有人写过,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是农业推动的,但环境的破坏也是农业造成的。现在破坏环境又加了一个工业做帮手,这是题外话,就不说了。

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天高云淡是孩子们的春天,春耕备种则是大人们的春天。黑龙江是黑土地,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中国除了黑土地,还有黄土地,红土地。九几年的时候,我有一次坐火车从哈尔滨去南昌,第一次有了直观的感觉。从黑龙江出发,土是黑的,到了山东,土变黄了,进入江西,土又变成红的了。当时感觉很神奇。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四大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大草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对土地的感情是永远不能割舍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还有生产队,我印象最深的是生产队的马圈,上百匹马一起养,很有些气势。那时候农村能赶大车的车老板都是很受人羡慕的,农村的大车是四匹马拉的,一匹辕马,三匹边马。好的车老板儿,拿着鞭杆有三米多长的鞭子,站在车上赶起车来,驾——喔——吁......车行如飞,而赶车的老板儿站着纹丝不动,看得大人小孩都出神赞叹。

        村里每年种什么是一个颇费思量的技术活,这个要特别有经验的老人研究决定。具体依据什么决定的我不清楚,但有几个原则我知道。比如不能种重茬,就是去年这块地种麦子,今年就不能种麦子了要换别的东西种。再比如宁种重茬不种迎茬,就是说如果去年种的麦子,今年种的黄豆,明年就无论如何都不能种麦子。种地绝对是一个技术活,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我小时候的梦想是逃离农村,所以没有用心学过种地。要做好一件事情,热情和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在农村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读书多的人,大多数不会种地。比如那些初中毕业的、高中毕业的人,种地水平一般都不怎么样。所以他们在村里如果不能做个代课老师,小队会计啥的,那基本就被人瞧不起。读书无用论,也不是空穴来风。费孝通就曾经论证过,过去的农村不需要读书识字的原理。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办好的原因,教的东西用不到,用的东西学不着。学校和社会脱节,这个毛病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改过来。我读初中那会儿,有几年我们学校做改革试点,学生在初一、初二学一个“乡土教材”课,“乡土教材”对我们来说就是农技课,我记得上课时老师教我们学习果树嫁接技术,识别土壤墒情......等一些内容。这些课很受一些学习同学喜欢,其实我也挺喜欢的,实用技术如果专研进去,对人的吸引力比公式定理要大得多。但是也有的学生不喜欢,因为他们一心考学,所有和考试无关的事情,都被认为是多余的,都想从生活中除掉,包括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演出,甚至做班干部等,在他们眼里都是浪费时间的没用的事。其实这只会培养高分低能的人,培养会考试不会做事的人。当时我们的农业老师为了开好“乡土教材”这门课,还在我们中学的校试验田里种植了不少葡萄。后来葡萄结果了,我们有些同学翻墙去偷来吃,我没翻过墙,但是有同学偷来了,分着吃也没拒绝过。现在这样的课估计都没有了,其实我很怀念我们上过的“乡土教材”课,我认为现在也有必要在中学开展一些有地域特点的、接近生活的课程。这种课本身有用,学生们又喜欢,对社会也有利,实在是应该开设。

        那时候村里种地,主要种小麦、高粱、黄豆、苞米、甜菜、谷子等,因为基本没有外来的农产品市场,所以每个村种东西都要考虑自给自足。生产队一般不种蔬菜。每家吃的蔬菜要在自己家的小园儿里种。小园就是小片菜地在房前屋后,房前的叫前园儿,房后的叫后园儿。我家前园儿一般会种大葱、白菜、水萝卜、茄子、柿子、辣椒、甜杆、菇娘这些东西,后园儿种倭瓜、角瓜、土豆等。蔬菜都自己家吃,并不外卖。我妈妈喜欢文艺,也喜欢花。所以我家每年都会在后园儿后后窗户下,和院子里开辟一小块地方种花。花的品种我记不清楚了,仿佛有一种叫芨芨草,还有些女生用芨芨草的花染指甲。但这个记忆不准确了。村里种花的人家不多,植物、花草在农村不新鲜也不值钱。但专门种些观赏的花,也是一种乐观、热爱生活的体现。我爸妈就属于乐观的人,也比较有远见,所以能在物质生活那么困苦的年月把家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并且坚定地支持我们兄弟三个人读书。最后我们都考上了大学,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觉着从当年我家的花园中,就能预见我们家的未来。

端午节前后,鸡开始下蛋了,所以我们端午节家家都会煮鸡蛋。鸡蛋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好的营养品,村里家家都养鸡,有的人家鸡下的蛋自己留着吃了,或者给在外读书的孩子吃了,有的人家鸡蛋舍不得吃,要拿来换油盐酱醋等生活中更必须的物品。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会买彩纸叠葫芦,叠小燕。早晨还要煮艾蒿水洗脸,艾蒿要端午节当天早晨去采回来。我家的艾蒿都是我爸采回来的,有时候我弟洪双也和我爸一起去,他爱热闹。我的记忆中我没去过,我讨厌早晨露水弄湿衣服,也不喜欢踩地里的泥。

        我小的时候,时间是在农村是停止的。一切都十分稳定和可预期,因为农村没什么变化。变化最大的是人在长大,要不停地买新衣服,或者捡哥哥姐姐们穿小了的旧衣服。我捡过我表哥陈国星的衣服,他现在已经因病去世了,小时候我们一起玩儿,关系很融洽。表哥英年早逝,实在可惜,我们都很伤心,我大姨和大姨夫,人都变老了不少。捡衣服的感觉不好,总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但鉴于当时的家庭条件,也不好反对。不过在家里我是老大,我捡衣服的时候不多,所以我的这种记忆也不多。

       东北的春天时间比较长,感觉有几个月的光景,但再长的春天也会过去。夏天不可避免地会到来。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02:26 , Processed in 0.0704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