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改卷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学生写了错别字,而且错误还各种各样,令人哭笑不得。再反观我们自身,可能低级别的错误不容易犯,但是很多认知上的错误却不能及时纠正。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无论是平时课堂教学还是出题练习,都应当需要保持清醒、专注,及时汲取最新的专业知识。
“飓风”误为“台风”
2017年8月哈维飓风登陆美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自然灾害。不少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把“哈维”误称为“台风”。何为“飓风”何为“台风”,气象学上是按地理位置进行区别的: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飓风”;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称“台风”。被命名为“哈维”的热带气旋产生于大西洋,显然是飓风而不是台风。
“城乡接合部”误为“城乡结合部”
“接合”是连接在一起的意思;“结合”则是人和事物间发生了密切联系,凝结为一个整体。“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区域在区划管理上往往比较复杂,通常兼具了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性质。鉴于“城”和“乡”只是地理上的邻接关系,不是组织上的结合关系,是不宜写成“城乡结合部”的。
“己亥”误为“已亥”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己亥”在使用中常被误为“已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中有“己”没有“已”,干支纪年中只有“己亥”年而没有“已亥”年。还有将“2019年己亥年”误为“2019年乙亥年”的。干支纪年中确实有“乙亥”年,但2019年不是。
“鲇鱼”误为“鲶鱼”
2019年11月,美国确认中国鲇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中方表示欢迎。相关报道多将“鲇鱼”误为“鲶鱼”。鲇鱼,头扁平,口宽大,体表无鳞,多黏液,过去也作“鲶鱼”。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实施,确定“鲇”为规范字,而其异体字“鲶”未收入表中。此后,将“鲇鱼”写成“鲶鱼”就是不规范的了。
“禁渔”误为“禁鱼”
2019年年初,多部委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对长江流域分阶段实施禁捕做了规定。在相关报道中,部分媒体把“禁止捕鱼”说成“禁鱼”,混淆了“鱼”和“渔”的区别。“鱼”是名词,即鱼类;“渔”是动词,即捕鱼。“禁渔”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在一定时期或一定水域内禁止捕捞,不能写成“禁鱼”。
“爆发”误为“暴发”
和火有关的,一律用“爆发”;火山爆发,熔岩喷浆,地火奔突,用的是“爆发”;战争爆发,枪炮齐鸣,弹火纷飞,用的是“爆发”;夫妻吵架,疾言厉色,心火燃烧,用的还是“爆发”……可见,无论是自然之火,还是社会之火,是有形之火,还是无形之火,只要能称之为“火”的,用“爆发”无疑。与火无关的,比如山洪,用“暴发”;各种传染病流行,用“暴发”;突然发财得势,成了“暴发户”之类,当然还应该用“暴发”。
“饱和蒸气”误为“饱和蒸汽”
饱和蒸气: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例如,封闭容器中的液体(或固体)汽化(升华)时,分子不断从液(或固)体内逸出,形成蒸气,但同时也有分子从蒸气中进入液(或固)体内。当在同一时间内逸出和进入的分子数目相同时,称这种液体(或固体)同其蒸气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的
蒸气即为“饱和蒸气”,其温度、压强分别称为“饱和温度”、“饱和蒸气压”。
“潟湖”误为“泻湖”
“潟”不是“泻”的繁体字,而且“潟”与“泻”两个字的读音也不同。潟音(xì),潟湖指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环礁所形成的水域,有的高潮时可与海相通。如果用“泻湖”二字代表海边咸卤地带的海迹湖,既不是英文的音译,也不能从字面意思上说明这种海迹湖的任何特点;若作为“潟湖”的简体字写法,显然也说不通。“潟湖”一词曾一度被写为“泻湖”(如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276页),但已重新规范为“潟湖”(见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354页)。
“低碳”误为“低炭”
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其后剩余的黑色或褐色的多孔固体。凡作为燃料的东西或与燃烧有关的均用“炭”。
碳,大量的以化合物、有机物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只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如煤)。凡涉及化学元素的名词均用“碳”。“低碳”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健康”。
“蒙古共和国”误为“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是蒙古国的旧称。1991年改称“蒙古共和国”,1992年2月12日,改国名为“蒙古国”。在审读和加工文字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时期国家或地区名称的变化,防止发生涉及国际关系的差错。
“摩梭人”误为“摩梭族”
我国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55个。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支。少数民族的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青人”等。
特别注意,不能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高丽”,不能将“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泛称为“突厥人”或“突厥族”;不能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对少数民族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族”等。
“珠穆朗玛峰”误为“额菲尔士峰”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就珠穆朗玛名称等问题发布通报,要求此后无论教科书、舆图或其他著作,凡用到“珠穆朗玛峰”都不得再误称为“额菲尔士峰(也译作埃佛勒斯峰)”。在中国的地图上,珠峰的名字叫作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是藏语“圣母”的意思。使用这一音译称呼的可考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1952年5月8日,在王勤堉的建议下,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发布通报,为“珠穆朗玛峰”正名。通报还为“冈底斯山”正名,不得再误称为“外喜马拉雅山”。
“台湾”误为“福摩萨/福尔摩莎”
台湾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名字,比如说岛夷、夷洲、流求……,后来从西方而来的葡萄牙人路过台湾,对台湾岛忍不住发出惊叹之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岛),并且在绘制的地图上标注了Formosa这个地名,用来代指台湾。《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第54条:“福摩萨”“福尔摩莎”因具有殖民色彩,不得使用,如确需使用时,须加引号。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1:54 , Processed in 0.1091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