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小钱老师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05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参加教研的一些思考

已有 79 次阅读2024-6-2 13:26 |个人分类:教学反思|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研活动收获

上周四去交大附中闵行分校参加了区教研活动,观摩了两节非常优秀的课,结束前又参与了“融入项目学习,优化教与学的方式”的研讨。在此对参与教育的收获进行一些整理和再思考,以不断的促进自己进步。

一、项目化学习概念与内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旨在通过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立项目主题: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这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步。良好的项目主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模拟或实际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综合能力: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化学习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转变教学方式和育人方法的机会。通过设计和实施项目,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6.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重构教与学的关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中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教学

本次教研观摩的第一节课是交附闵分的褚老师带来的“多吃贻贝,能助力碳中和吗?”。本节课对应的课标为“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布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说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整节课采取项目化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碳减排的责任,提高综合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本次授课的学生大多是“理化”选手,他们的读图分析和数学计算能力比较强,但在面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地理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基于此,本节课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设计了贻贝养殖碳源碳汇计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导入:采用了疑问的设计,“多吃贻贝能助力碳中和吗?”吸引学生兴趣。并在此介绍了我国的双碳目标。

活动一:碳源与碳汇。在简单介绍自然界四大碳库基础上,如何让学生理解碳源、碳汇在地球的循环过程呢?褚老师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框架图,让学生思考并填写完善框架图。

活动二:贻贝养殖碳源与碳汇哪个多。褚老师在这里播放了一段视频介绍,展示了贻贝养殖的流程图,引发大家思考?碳源碳汇哪个多呢?紧接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入项目化学习的步骤。①分析:在养殖过程中,碳源与碳汇有哪些?比如碳源—燃油消耗、碳汇——藻类吸收。②研究:计算下,到底哪个多?褚老师在这里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准备了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排序,实验过程给予计算方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③结果:学生自主讨论,计算的哪个更多,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哪些措施增加碳汇。褚老师在此同时做了一些总结,展示了中国海洋渔业碳净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海洋渔业净碳量与海水养殖之间的关系,海洋渔业碳达峰已经实现。

活动三:碳排放不可避免,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减排?褚老师介绍并完善了自己的板书,介绍了碳捕集,碳封存技术。引导学生了解CCUS,感受科技魅力。

结课:碳中和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升华主题。

课后探究:土地利用的碳排放(设计的很好,参照了不少文献,主要以计算的方式呈现。)

观摩的第二节课是崔老师带来的“全球变暖”。

导入:街景图,观察学校周边的树,可以看出树的哪些属性。

探究一:全球变暖的原因。问题设计包括,温室气体介绍,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关系,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里也设计了一个逻辑框架图,引导学生填写。

探究二: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哪些地区增产,哪些地区减产。引发哪些极端天气。

探究三:德国引进中国树种。(案例探究)给学生两个材料,德国的位置与树种,一个新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德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根据树木的特点,学生思考,哪些树种能适应全球变暖背景下德国的气候。材料三,介绍德国从北京引进树种。哪些北京的树种也有很多,究竟哪些树种能够被引进德国呢?崔老师又给了有关树种的相关信息,学生根据北京的树种材料,思考哪些数适合引进,培育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四:全球变暖的应对,我们能做什么?学生发表建议。

三、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思考

项目化教学设计类似“包礼物”,项目化学习类似“拆礼物”。

1.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思考其在课堂中如何落实。

2.把握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引发学生深度的探究兴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何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活动的设计如何层层递进。

3.教材整合能力,我们要把握好教材的整体框架,章节的框架。

4.我们要努力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要“陪着学生一起去做”。

5.项目化教学设计一般流程:明确任务——制定方案——自主协作——点拨指导——展示修正。

6.活动单的设计很重要,活动单就是展示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后的活动单设计,我可不可以也弄一些逻辑框架图呢?好的活动单设计,可以直接改一改作为命题素材,因此要提高自己今后制作学习单的能力。

7.褚老师的这节课给我很大的启发,教学流程图画的很好,包含了情境线索、问题线索和内容线索,最终主题回归到碳中和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境+问题+设计,是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8.多看文献,多关注和搜集好的教学素材。感谢两位老师带来的精彩的公开课,也引导我改进自己的教学。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26 11:18 , Processed in 0.0747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