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盐展现了一个审美的世界
如今,盐已经对文明的发展没有过去那样的意义了。甚至在许多古老的盐产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了。
在青海的茶卡盐湖,我看到盐堆积在那里已经几年了,上面已经结成了厚厚的盐壳;在察尓汗盐湖,一位工程师对我说:我们需要的是氯化钾,是化肥,不是氯化钠——食盐。但在氯化钾结晶析出之前,食盐先出来了,因此在我们这里食盐是副产品,现在是负担。我看到了一边是白色的氯化钾——化肥,工人在紧张地装袋,一辆辆卡车随即把它们运往各地,另一边则是食盐,还有氯化镁,都像是洁白的山丘,但是静静地沉默着。甚至我猜想,假如国家不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话,盐的价格会降得很低很低,东部沿海可能不需要生产盐了,仅仅靠西部盐湖生产化肥时附带产生的盐,就已经足够中国人用的了。盐作为一种商品,意义已经无法与过去相比了。
但是盐作为一种大地的景观,尤其是我国西部的盐湖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却始终没有丧失过,甚至越发有意义了。
地下晶洞,50℃
石膏晶体在大自然中并不算罕见,但墨西哥的奈卡“水晶洞穴”中的晶体柱却令见多识广的地质学家也惊叹不已。这里最大的石膏晶体长达11米,截面直径4米,重量超过55吨。究其原因,是因为“水晶洞穴”下面还有一个岩浆洞,在炙热岩浆的烘烤下,“水晶洞穴”中的温度始终在50℃以上,如果不穿戴特制的防护装备,常人在洞中坚持不过10分钟。这种人类难以忍受的极端条件恰恰是石膏晶体生长的“温床”,而且这个地下洞穴在被人发现之前一直是充满水的,在水中结晶的石膏幸运地躲过了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从而茁壮地成长起来。摄影/Carsten Peter
尼日尔的盐池——晒出不同色彩
在尼日尔的特吉达盐井,工人们把卤水和盐泥一同置入大小不等的晒盐池中,等待烈日将水分蒸发、灼干。泥土中的矿物质成分、水位的深浅以及盐池中嗜盐的细菌及藻类都会影响到盐池的色彩,而一些池中析出的盐壳又使池水表面呈现出精致的纹路和节理。坐在飞机上俯视,大地宛若色彩斑斓的彩妆盒。摄影/ George Steinmetz / c
同心圆——这里曾经是盐湖
在盐类造就的众多自然景观中,盐丘是非常特别的一种。在这里,盐的美丽与壮观含蓄地转向了幕后——干涸的盐湖在地质作用的漫长历史时期内被新的地层所掩埋,藏身地下。由于受到周围地层的挤压与抬升,盐层会不断地向上拱,形成一座“山丘”。这是伊朗西南部的一座盐丘,从空中俯瞰,隆起的盐丘由于受到长年的风化剥蚀,不同时期的地层以最古老的丘顶为圆心,形成的同心圆,宛若古代祭坛的遗址。摄影/ George Steinmetz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