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涛 赏美图学地理
2018-03-17
邱 涛/河南省洛阳市民办教育促进中心;
本文已在《地理教育》2017年5月刊发.多年来,我们课题组在生活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学学习、研学旅行等校外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近期我们陆续推送已经公开发表的部分成果,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雅正!
摘要:研学旅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特点和师生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师应不断提高研学旅行与地理课程融合能力、活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掌握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地理摄影技巧和野外生存技能。地理教师还必须走出课堂,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学习地理。
关键词:研学旅行;地理教师;先行
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这就意味着,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必然是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组织研学旅行类似活动(游学摄影、校外实践教学等)中也意识到,地理教师的认识高度、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研学旅行的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整个研学旅行活动目标的达成。因此,要搞好研学旅行地理教师必须先行。
一、思想认识要先行
1.研学旅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地理“游学”,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我国研学旅行的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见》明确提出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意见》的颁布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苦练内功,勇于实践。
2.研学旅行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过程需要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以帮助理解。在教学中地理教师除了要抓好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还应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地理研学旅行理应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区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地理学科的视角独特,更容易、更应该在研学旅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应地,地理教师也具有更重要的使命。
3.研学旅行是教师发展的要求
研学旅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过程中,开拓了地理视野,提高了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提高了将地理教学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建立了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的认知体系,有利于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研学旅行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研学旅行中,地理教师走出课堂,深入大自然,在爬山涉水中锻炼了身体;在抓拍地理照片中提高了摄影技术;在“游山玩水”中培养了审美情趣,放松了身心。研学旅行中,教师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
4.研学旅行是学生成长的要求
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适合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适合其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适合其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地理研学旅行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实践能力,提高其勇于探索和求质求真的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爱家乡的情感。
二、能力提升要先行
为了适应研学旅行这一新任务,地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包括:
1.研学旅行与地理课程融合能力
《意见》明确指出,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有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意识和行动,要有依据研学旅行基地的资源特点有机结合教材地理知识的能力。如洛阳新安龙潭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同时具有典型矿产和水文、植被等景观,是综合型地理研学旅行基地。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与高中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和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中的有关内容有机融合。
教师组织活动时可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如龙潭峡中多处存在神秘图案的“天书”,被称为六大自然迷团之一。这种残留遗迹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些典型图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数则无法辨认,人们称其为天书石。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逐步揭开谜底:它其实是由于差异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它们在崩塌暴露地表后,由于差异风化的作用,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则残留石面上形成所谓“天书”)。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无形中加深了对教材中外力作用及其地貌的理解,也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2.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
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完成。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活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如活动之前需要建立协调、责任、安全保障等机制;要制定计划、确定方案;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线路;确定游学重点,设计活动流程;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要与景区、旅行社沟通;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纪律、文明、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作必要的准备等等。学生的准备上,包括:分成小组,并适当分工;熟悉教材;查阅资料了景区的特点;熟悉活动的线路、目的,观察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准备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等。
3.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教师除了要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不断培养审美情趣之外,还应该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既会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角度选择观赏位置,也会根据时间、天气、季节变化把握观赏时机,还会依据不同景观抓住景观特点。选择观赏位置上,峡谷、洞穴、一线天要置身期中近观,峰峦需要远眺,瀑布需要仰视,江河胡海需要俯视、远眺等;选择观赏时机上,看雾需要雨后,日出需要早晨,红叶需要秋天等等。
4.地理摄影技巧
通俗地讲,地理摄影就是用照片反映地理信息以及它们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的一种活动,也可以说地理摄影是风光摄影和旅游摄影的重要分支。地理摄影的作品既有纪实性、现实性、新闻性、科学性,也有一定的艺术性。研学旅行中,会经常发现好的地理摄影题材,地理教师随手抓拍后用于地理教学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拍摄一幅好的地理摄影作品会震撼人的心灵,给人带来知识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因此,掌握一定的地理摄影技巧,对地理教师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5.野外生存技能
研学旅行基地经常在野外,野外生存需要准备充足的水、食物和各种必要装备。掌握一些野外生存技巧,应急之用也十分必要。如能在野外寻找安全的饮用水和安全的食物(动植物),并会对水进行净化消毒,食物进行加工;懂得利用太阳、月亮、树冠形状、植被生长情况等自然物辨别方向、判断大致时间;懂得地震、水灾如何逃生;能够避免蚊虫叮咬;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意外发生时能够沉着冷静,积极行动起来拯救自己等。
三、实践探索要先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一定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好的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组织好研学旅行活动,地理教师本身必须是“旅游达人”。必须亲自感受,亲身实践,勇于探索。经常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与地理同仁一道走出课堂,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学习地理,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地理,在实践中成长,在交流中提升。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走出课堂旅游容易,但其他老师交流的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其实,只要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交流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们课题组、“地理教师摄影解读群”(413330382)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编辑部联合策划的相关活动就给广大地理教师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平台。2016年8月联合策划的走进“神秘恩施、渝东南”地理游学摄影采风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8位地理同仁参与其中。老师们用镜头捕捉武陵上深处的奇异地貌、风土人情,一起探讨摄影技巧,交流教学心得和旅游感受。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在交流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放松了身心,增进了友谊。老师们捕捉的大量优秀摄影作品,还被《中地参》封面和地理照片类栏目选用。这种活动还将继续开展,设计的旅游线路将越来越多,活动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活动的组织也越来越规范。随之而来的是,老师们的选择更方便,收获也会更丰富。
我们相信,借《意见》出台的东风,只要我们爱学习、爱地理、爱旅游、爱摄影,我们未来的道路将越来越宽广。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地理照片开发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6]-JKGHB-0596。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11部委.《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2016.
〔2〕张金萍,李露明,邱涛等.洛阳地理.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
〔3〕邱涛.基于地理照片的教学资源开发探索.西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上):32-34.
〔4〕邱涛.地方性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西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上):4-7.
〔5〕邱涛.龙潭峡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上海,地理教学,2016(4):24-26.
〔6〕邱涛.校外地理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以新安龙潭峡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为例.郑州: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6(3):51-53.
作者简介:邱涛,男,中小学高级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名师、骨干教师,主持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参与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洛阳地理》,主编、参编教辅书60余本,在全国20余种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余篇。
地理教育界顶级名师蔡明《景观·观景》新书发布暨签售会苏州中学举行 2019-03-10 09:20
2019年3月9日,蔡明《景观·观景》新书发布暨签售会在江苏省苏州中学举行,该书纪录了中学地理教育界的顶级名师、苏州中学特级教师蔡明30年赴南北极、珠峰等地考察旅行的经历,凝结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吸引了众多粉丝和旅行爱好者到场。
蔡明是位地理老师,15岁在苏中读书,20岁在苏中任教,36岁授评特级教师,40岁晋升正高职称,50岁晋升教师职称“顶配”二级正高。上过她的课、听过她的课的学生老师无一例外成为她的粉丝。
她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更胸怀江河大海,自费旅行考察三十年,亲历南北极、珠峰等无人荒野。以地理视角欣赏世界,以天地信仰寻归自然。这次她将积淀了三十年考察旅行的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深爱,集结成《景观·观景》一书。发布会现场还为粉丝们上了一节此生难忘的地理课。
蔡明老师书中以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实地考察鲜有人问津的荒野无人区,并手绘了许多旅行示意图,带你探寻前所未见的仙境,以地理老师的教学视角,让你爱上地理,爱上世界。
苏州中学毕业的蔡明老师,以此书为母校新学115周年校庆献礼,活动现场,蔡老师还与自己的老师、同事、学生和粉丝们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王建康 李俊锋 江苏苏州摄影报道)
苏州中学地理教师蔡明考察全球地理奇现 坚持30年时间
2019-03-10 10:36:12 来源:姑苏晚报
记者袁艺
20岁从教,36岁荣评江苏省特级教师,40岁获正高职称,50岁晋升二级正高,拿下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重磅奖项……她任教30余年,也行走了30余年,课余时自费考察了全国、非洲和美洲等地,踏遍万水千山,拍摄上万张地理景观照片,给日常教学注入丰沛的源头活水……
这些传奇故事都来自江苏省苏州中学地理老师蔡明。昨天,苏州中学来秀坊内聚集观众近千人,蔡明携带她的新书《景观·观景》与苏州的“地理迷”们相约在此,共赴一场关于教育、旅行、自然、人生的文化盛宴。
行走30年
拍下万余景观照
“行走的过程是为了认识世界,更是为了认识自己,找到生命前行更坚定的力量。”蔡明这样概括自己的旅行体验。1989年,20岁出头的蔡明在苏州中学做了一名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非常热爱的她决定利用课余时间行走世界,收集一手的地理专业素材。30年来,蔡明走遍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特色地区,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专业素材,她又利用了3年时间,把自己拍摄的万余张地理照片、记录的考察日记、行走经验等内容重新整理,汇编成了十个主题,才有了这本新书《景观·观景》。
2017年7月,蔡明前往三江源地带,深入格拉丹东无人区拍摄冰川。本计划两个 小时来回,可当连续走了3个小时也没看到冰舌时,蔡明才意识到自己估算错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冰舌一定退后了许多公里,这才是原因所在。”蔡明心想。于是,她打算翻越一座小山再寻冰舌踪影。就这样,她在海拔5200米的地方折腾了7个小时,时空无限的虚无感笼罩着她。幸运的是,蔡明俯身在冰川河喝水时,看到了一道车辙印。有着丰富地理经验的她判断,这一定是牧民开着摩托车放牧留下的印记。顺着印记,蔡明找到了牧民,终于返回了居民区。
给近千苏州市民上了堂地理课
昨天,蔡明给台下近千名“学生”上了节地理课,主要讲述了她考察南极和北极的收获。
蔡明在南极停留了11天,每天都在看冰川。“如果当你知道冰盖、冰架、海冰、浮冰、蓝冰等区别时,你的观察会变得有趣很多。”蔡明一边向大家放映自己的实景照片,一边讲述着关于冰川的知识。她拍摄剪辑成的小视频《极光之舞》是在零下24℃的荒野中,连续拍摄7个小时的成果。现场,许多喜爱地理的小学生、初中生积极举手回答蔡明的提问,课堂虽大却不失活泼。
苏州中学的师生们也加入了昨天的授课,他们用错落有致的声音朗读了《景观·观景》中的精彩段落,向观众传递了书中的美好。
在实践考察中,蔡明发现了观看世界的独特视角,也悟出了天地和谐的道理,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她说:“在最美的路上,我与科学相遇,与善美邂逅,与自己重逢。”
与同行共勉“做有温度的教师”
蔡明是苏州中学的老师,也是苏州中学的学生。昨天,她的恩师和学生皆送来了特别祝福。
蔡明当年的班主任马文豪得知爱徒出书,写了一幅漂亮的篆书《最美的时光在路上》现场赠予蔡明。蔡明教过的学生如今也成才于全球各地,他们通过网络视频回味了校园时光。令这些学生印象最深的都是蔡明带大家考察的经历。在香港大学读书的学生朱双渝说:“蔡老师的授课,让人永远无法忘记,她带我们一次次走进大自然,学到了书本之外的许多知识。”
地理是建立在实践考察基础上的学科,蔡明钻研科学、深入实地,一直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给学生更宽更广的滋养。“我希望以我的经验与广大教师共勉,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更有丰富的人文情怀。”蔡明说。《景观·观景》是她送给大自然的礼物,也是送给苏州中学115周年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