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1|回复: 10

[其他资源]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 1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2-15 20:35 编辑



后浪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989058705181569&wfr


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一书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她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作者简介
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印度,童年时迁居德国,现居伦敦。她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攻设计史方向,曾三次当选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更于2013年当选大英图书馆艾克尔斯美国研究中心驻馆作家。她是美国笔会中心、国际探险家俱乐部、女性地理学家协会、林奈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等撰写专栏。 安德里娅·武尔夫著作丰富,成绩斐然,常见于《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她的《园艺兄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选2008年萨缪尔·约翰逊奖长名单,并于2010年荣获美国园艺学会年度图书奖。从伦敦的英国皇家学会到美国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武尔夫的演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积极投身地理学与植物探索历史的公共普及教育,并于2016年荣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内斯奖章。

前言
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 Departure:Emerging Ideas
1 开端
2 想象与自然:歌德与洪堡
3 寻找目的地
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 Arrival:Collecting Ideas
4 南美洲
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
6 穿越安第斯山脉
7 钦博拉索
8 政治与自然: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
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 Return:Sorting Ideas
9 欧洲
10 柏林
11 巴黎
12 革命与自然: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
13 伦敦
14 兜兜转转:偏离中心的病症
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 Influence:Spreading Ideas
15 返回柏林
16 俄国
17 演化与自然: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
18 洪堡的《宇宙》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New Worlds:Evolving Ideas
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21 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与洪堡
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
23 环境保护与自然:约翰·缪尔与洪堡
后记
致谢
插图来源
洪堡著作简介
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
译后记
洪堡全名亚历山大·洪堡,Humboldt,Alexander,生于1769己丑年,1859年去世,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博物学家,19世纪科学界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出身于普鲁士一个地方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87年考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经济学,以后又先后进入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学习工厂管理、植物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从学校出来后,曾任弗朗科尼亚矿区的检查员和主任。洪堡自幼志趣广博,尤爱旅游,走遍了西欧、北亚、南北美。早年赴南美考察五年,出版了30卷本的《1799~1804新大陆亚热带区域旅行记》。世界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有澳洲、新西兰的山脉,美国的湖泊与河流,甚至月亮上的山等。他所涉猎的科目非常广泛,包过天文、地理、生物、矿石等,并在每个领域都有贡献。洪堡最先确定了等温线与等压线的概念。绘制了全球等温线图。他也是研究动植物群落与地球环境关系的先驱。在对火山的考察中,认识到了岩石水成论的局限。由于杰出的地理学贡献,洪堡成为公认的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洪堡1859年5月6日在柏林逝世。洪堡是伟大的自然斗士、真理的追逐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洪堡的主要著作有《宇宙》5卷,《中部非洲》3卷和《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30卷等。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德国科学院在1860年建立了洪堡基金会。
  洪堡被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在其他一些学科如气象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等方面也多有建树。由于洪堡德的科学活动和学术思想,才使得千百年来纯经验性的地理描述,进入到科学的行列。洪堡德非常重视实践,他的足迹遍及西欧、中亚和美洲。在他重要的历时五年的考察中,他采集标本达6万件,并且测定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数据。回国后,他整理出十本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1799~1804年在新大陆热带区域旅行记”(共30卷)和《植物地理论文集》等。洪堡德注重实践观测也善于创新思索,他总是试图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比较,以至于他不得不携带几十种不同的仪器来完成他心目中的考察目标。于是,一个个的科学发现上的“第一次”出现了:第一幅全球等温线图由他绘制完成;最先发现了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性和垂直分异性;第一次用图解的方法来研究洋流;洪堡创立“磁暴”这一名词;第一次科学地分析了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规律等。洪堡的科学活动和学术思想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自然地理学从地理学中独立分化出来,使得千百年来纯经验性的地理描述,进入到科学的行列。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运用了成因分析方法把自然地理学推入新的阶段。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被公认为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德国科学院在1860年建立了洪堡基金会。

张雷︱洪堡的归来
[德]安德烈娅·武尔夫:《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边和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480页,88.00元。


因为发现,向外行走,其实即是向内回归。——约翰·缪尔 (John Muir)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三百年后的1799年,一位普鲁士的贵族青年亚历山大·洪堡又重新踏上美洲之旅。如果说哥伦布在地理上给欧洲一个新世界,而洪堡则提供了关于它的物理、材料、智力和道德方面的知识。换言之,如果说哥伦布发现(discovered) 美洲,而洪堡则发明或创造(invented )美洲。当然,若将洪堡囿于拉丁美洲,显然矮化了他的宏大叙事和意义。洪堡所提供的不仅是具体知识,更多的是方法和哲学,他以美洲提出自然的概念,影响数代人。


工业革命以来,欧洲的科学家与思想家都在探索如何理解自然的问题,其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个学派相互争锋,各自拥趸甚众。德国哲学家康德引入先验层面的概念,指出无论感官和理性都是认知世界的有色眼镜,外部世界只有在内心认知到的意义上才存在,从而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找到立足点。


地质学训练出身的洪堡,之前对科学的观察与测量都是深信不疑。在康德及歌德影响之下,洪堡从纯粹的经验性研究转向重视个人的感知与主观性,相信想象力与理性思维一样,是理解自然界的必要工具。这是洪堡以美洲创造自然概念的重要方法论。


1799年,洪堡踏上美洲考察之旅。据洪堡本人而言,此次旅行有双重目的:一是希望这一地区能为世人所了解,其次搜集足以阐明建立一门学科的事实材料。这门学科尚未定型,其名称或者叫做自然史,或者叫做地球的理论,或者叫做自然地理学。这后一目的尤其重要。



洪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怀着建立一门学科的宏愿,为了在野外考察中搜集到精确的数据,洪堡力求装备当时欧洲的最新仪器。出发前他在信中曾提到:“我有选择地搜集了一些天文仪器和物理器械,以便能够进行地理定位工作,能够确定磁力,磁偏角和磁倾角,确定空气的化学成分和它的弹性,温度与湿度,它的电荷和透明度,确定天空的蓝度,确定海洋深处的温度。”洪堡携带的仪器工具,约有四十种之多,例如有成套的气象学仪器,地磁学仪器和精密的测量仪器,可谓前无古人。


在美洲的五年考察期间,洪堡穿越丛林巨川,不畏险阻,利用现代仪器测量,如气压计、温度计、六分仪等,测量美洲,发现有关温度、气候、气象以及地理分布的法则,并发明等温线,等压线等概念。例如,从秘鲁到墨西哥的太平洋航程中,通过测量海水表面和深处的温度,发现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现象,从而探知南美洲西岸北流的秘鲁寒流,今日仍称为“洪堡洋流”。美洲考察归来之后,洪堡携带数十箱的资料,定居欧洲的学术中心巴黎,潜心二十年研究整理,终成一代知识巨人。


整体论是洪堡的重要贡献。这种理念源于创世论(Design argument),它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和哲学概念。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科学家重新发展这个理念,想以此建立科学真理,例如著名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 1744-1829)将自然视为一体,研究和理解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同时,洪堡的整体论还受益于康德。康德曾教授自然地理,他强调知识具有系统性的结构,每个单独的事实都应嵌入更大的框架中理解。此系统的论述是洪堡后期思想的关键所在。


洪堡以考察美洲发明自然作为一体的概念。他的考察不以发现新物种为目的,而是着眼于物种之间地理上的相互关联。最为重要的是证明了自然多样性中的统一性(unity in diversity),即自然界的事物都存在相互关联,互为一体,从而革新了人类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


洪堡以理性和感性观察感受自然,结合科学与艺术,打通机械宇宙观和浪漫主义诗学。自然在他的笔下如同彩虹,既有牛顿所谓光通过雨滴折射形成的棱镜,也有济慈笔下彩虹的诗意。因此,洪堡著作《宇宙》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宇宙》第一卷考察外在世界,第二卷聚焦内在世界,强调感官的重要性,即外在世界在内在情感上投射下的印象。洪堡融合科学与哲学解读自然,其影响巨大,启示了生物学家达尔文、诗人梭罗,甚至政治家玻利瓦尔的革命运动,因此有学者指出1790至1859是洪堡时代。



洪堡在亚马逊雨林


洪堡影响的式微源于学科的分化。十八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演化成为拥有特殊技术手段和方法论的独立学科,发展出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等学科。洪堡将艺术与科学融为一体的整体式论,虽然有反对知识碎片化的考量,但是洪堡科学的复杂而全面终究不敌学科的精细与专业。同时,洪堡影响的弱化还受累他的德国身份,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反德情绪,使人们对洪堡或弃之不顾,或嗤之以鼻。


十八世纪以来,西方思想界充斥着自然可以被改造得更完美的想法,认为自然万物为人而生。但是目睹美洲生态灾难的洪堡,早就警告人类需要理解自然中各种作用力运行的原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不能为一己之私随心所欲改造自然。但是时人没有理解或理会洪堡的药石之言。直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全球环境日危,而洪堡的理论又呈现出新的意义。


洪堡的归来以地理学界最为明显,因为作为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洪堡将地理学变成了哲学,奠定了近代地理学的基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地理史家格兰肯(Clarence Glacken, 1909-1989)即不满地理史家将洪堡仅仅塑造为一位自然科学家,立主发掘洪堡的人文和美学因素。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系设立洪堡讲座,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作为首讲,其题目为《洪堡与其兄:我们时代的一位理想地理学家肖像》。另一位地理名家大卫·哈维在《洪堡传统》(The Humboldt Connection, 1998)的书评中更直言洪堡为其提供灵感,主张重拾洪堡传统。



洪堡和助手在钦博拉索火山脚下


时至今日,洪堡的自然世界观已经渗透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当今的生态学家以及环境学者仍置身洪堡的视野之中。不过,洪堡在中文世界的影响多限于地理学界。

1829年,洪堡受沙俄邀请,前往中亚考察,终于在新疆边境,一窥久闻的中华帝国,但是没有得以深入考察,此为洪堡的一憾,但中国地理学家并未忘记洪堡。1959年,即洪堡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政治中飘摇中的中国地理学界仍在《地理学报》专门刊载竺可桢和黄秉维的两篇文章,以示纪念。因为此时的中国地理学全盘师法苏联,民国建立的地理学体系,只剩下自然地理的半壁江山,因此,洪堡也仅被以自然地理学家视之。1965年,候仁之受竺可桢之命,编纂洪堡评传,希望激励中国科学工作者勇攀高峰,因此仍未摆脱以上窠臼。后来,此文受阻于“文革”浩劫,直至1979年,候先生捡拾旧稿,才得以发表。

《创造自然》一书之中,武尔夫的叙述深入浅出,边和的译作天然浑成,重新阐述洪堡的意义,归来的洪堡值得中文世界的人一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4: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1-15 21:07 编辑





洪堡,近代地理的开山大师;虽然现在地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来自洪堡,但是我们却对他知之甚少。补一补这一课,其实很必要。前言以洪堡和他的三个同伴在“1802年6月23日,他们正在攀登钦博拉索山——安第斯山脉中一座美丽的穹顶形死火山”开头,作者优美文笔,极富激情,描述这次创举,笔锋一转,扼要的介绍了洪堡所做的贡献及其影响。
1869年9月14日是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百年诞辰,世界各地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但“今天——至少在英语世界里——洪堡在学术界之外几乎被遗忘了,但他的创见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他的著作躺在图书馆里积满灰尘,但他的名字却随处可见。。。洪堡大概是各种命名系统中最常见到的人名了。”“洪堡给予我们的则是关于自然的观念。但悲哀的是,当这些观念变得不言自明,我们就渐渐地忘记了最初提出它们的那个人。
然后,作者周游世界去找寻洪堡,然后写出了本书的写作缘由:
最令人兴奋的,还要数我终于登上钦博拉索山顶的那一刻——那座在洪堡思想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高山。我沿着荒芜的斜坡上行,空气如此稀薄,每一步都长如永恒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一般,和身体的其他部分脱离了关系。每走一步,我对洪堡的敬意就又深了一层。他是在一只脚有伤的情况下爬上钦博拉索山的(而且不可能穿着我们今天这么舒服和结实的登山鞋),背着沉重的仪器,并且需要不时地停下来进行观测。
本书是探索所有这些地点、通信、思想和日记后得到的结晶。我试图在本书中重寻洪堡,并恢复他在自然与科学众神殿中应有的地位。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理解我们今天为何会如此思考自然的旅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22-1-15 1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分享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2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1-15 21:07 编辑

第一部
1开端
洪堡的初期经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2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堡与歌德在魏玛、耶拿的交往(1794、1797)
其中涉及康德:


让洪堡感兴趣的还不止这些。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当时在普鲁士境内,柯尼斯堡现名加里宁格勒,位于俄罗斯境内)最受欢迎的讲座系列之一是地理学。在40多年中,康德教了48次“自然地理学”(Physische Geographie)。他反复强调,知识具有系统性的结构,每个单独的事实都应该嵌入到更大的框架中来理解。如果将人类知识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在添加一砖一瓦之前,我们心中必须先有一张整体的蓝图。康德关于系统的论述将成为洪堡后期思想的关键所在。
在耶拿,任何人都无法避开这些思想。一位英国访客评论道,这座小城是“新哲学最时兴的地盘”。歌德崇敬康德,遍读了他的著作;威廉·冯·洪堡也读《纯粹理性批判》到入迷,以至于亚历山大担心哥哥会“苦学致死”。康德的一位门生在耶拿大学教书,他对席勒说,其师在下一个世纪会和耶稣基督齐名。
耶拿知识界最感兴趣的还是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最终将引至这个问题:是什么让知识成为可能?在启蒙运动中,内在与外在世界曾被认为是完全分开的。此后,如诗人柯勒律治这样的英国浪漫主义者与如爱默生这样的美国超验主义者,都坚持认为:在失落已久的黄金时代,人与自然曾经是合为一体的;所以他们要努力通过艺术、诗歌与情感来恢复这一和谐的整体。对浪浸主义者而言,只有回到内心,自然才能被理解。
亚历山大冯·洪堡沉浸在康德的理论中,并在书房里放了一尊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胸像。半个世纪后,他仍然认为外部世界只有在我们“内心中”认知到的意义上才存在。外在事物经心灵塑造,也同时影响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外在世界、理念与感情“相互融为一体”,洪堡将会这样写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2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堡饱览了热带风光。一切事物都如此新鲜、壮美。每一只鸟儿、每一棵棕榈树、每一波海浪都“宣告着自然最宏大的面相”。这是他新生的开始。在此后的5年中,他将从一个聪颖、好奇的少年成长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家。洪堡将用头脑和心灵去审视自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22: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堡警告道,人类需要理解自然中各种作用力运行的原理,以及事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人类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他在后来的著作中写道:
“人类必须先理解自然之规律,才能通过行动来将她的力量化为己用。”他告诚道,人类拥有破坏环境的力量,后果不堪设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22: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2-10 08:43 编辑



艰难的旅程是时候继续向南朝着奥里诺科河进发了。不过,他们首先要穿越亚诺斯平原。1800年3月10日,距离从加拉加斯出发整整一个月,洪堡一行进入了这片荒凉、野草丛生的大草原。

虽然亚诺斯环境恶劣,但洪堡仍然为这里广阔的地势着迷。他写道,这里平坦的地貌及其令人生畏的体量“让心灵充满对永恒的体悟”。行程过半时,他们到达了小市镇卡拉沃索(Calab ozo)

1800年3月底,离开加拉加斯近两个月后,洪堡和邦普兰终于到达地处阿普雷河畔圣费尔南多的嘉布遣会驻地。
他们将从此地划船沿阿普雷河东行,穿过热带雨林,抵达奥里诺科河下游。
找到阿普雷河汇入奥里诺科河的河口之后,他们计划沿着奥里诺科河南行,途经阿图雷斯急流和麦普雷斯急流,深入白人探险家鲜少涉足的内地。他们期待在那里找到卡西基亚雷河,那条传说中连接了伟大的亚马孙河与奥里诺科河的水道。图片参阅http://www.cndxsd.com/shijieditu/1427.html



3月30日,他们从阿普雷河畔圣费尔南多雇到的船只正式启航
划着小船在阿普雷河上航行,继而前行在奥里诺科河之上,一个新世界在他们面前展开。
洪堡与邦普兰继续溯着奥里诺科河而上。
从阿普雷河起航三个星期之后,也就是在奥里诺科河上航行的第11天,河面开始收窄,他们接近了阿图雷斯急流和麦普雷斯急流。在这处位于加拉加斯以南500多英里的地方,奥里诺科河冲过层层峰峦,形成一系列仅有150码③(③1码=0.9411米。)宽的险滩。
此次航行中经过的这段奥里诺科河如今已是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之间国境线的一部分,这里雨林茂密,人烟稀少。
他们继续沿河深入雨林腹地。森林渐渐与河面直接相连,河岸越来越窄,因此很难找到夜间露营的空地。(但是下图(参见http://www.cndxsd.com/shijieditu/10639.html)却与上面的图不同
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原图
在百科词条:奥里诺科河中介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A5%E9%87%8C%E8%AF%BA%E7%A7%91%E6%B2%B3/1367851?fr=aladdin
航道
它是一条国际河流,其中一段长约300km的河道是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两国的界河。该流域与亚马孙河相比邻,在其源头,通过卡西基亚雷(Casipuiare)运河将奥里诺科河大约三分之—的水量流人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上游支流瓜伊纳(Guaina)河,是连接南美洲各大河的洲际航道。

沿奥里诺科河向南划行三个星期后,他们继续南行,在两条支流(阿塔瓦波河与内格罗河)组成的水道网络上又走了两个星期,然后到达了此次河流探险的最南端。
他们从途中遇到的传教士那儿得到了不那么悦人的消息:据说,早在几十年前,当地人就已经知道卡西基亚雷河连接了亚马孙河与奥里诺科河。洪堡的任务就只剩下准确地测绘出它的航道。1800年5月11日,他们终于找到了卡西基亚雷河的河口
他们甚至看不清太阳和星辰。这样一来,洪堡就无法确定河流的地理位置,绘出的地图也就不可能精准。
决定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
越往前划行,两岸的植被就越茂密。洪堡描述道,河岸好像树起了天然的栅栏,活像覆盖着树叶和藤蔓的绿墙。
天气正在转好,洪堡得以采集必要的观测数据来绘制地图。进入卡西基亚雷河十天后,他们又一次到达了奥里诺科河---没有必要再向南到亚马孙河去了,因为洪堡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卡西基亚雷河是连通奥里诺科河和内格罗河的天然水道。既然内格罗河是亚马孙河的支流,那么显然,这两条大河(即奥里诺科河和亚马孙河)之间也是相通的。

虽然洪堡并没有“发现”卡西基亚雷河,但他对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支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绘,最终绘制出了一张大大改进此前已知信息的地图。
沿奥里诺科河顺流而下,先向北前行,继而向东,历时三个多星期,最终于1800年6月13日到达了安戈斯图拉(今天的玻利瓦尔城)。这是位于库马纳以南不到250英里处的一座集市小镇。
彼时正逢雨季,邦普兰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立即踏上前往亚诺斯平原的漫长旅程。他们在安戈斯图拉停留了一个月,等邦普兰的身体康复之后,才出发朝沿海方向而去。他们打算从那里搭船去古巴,然后再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口。
1800年7月底,他们终于离开雨林,进入了亚诺斯的空旷地带。
距离他们初到亚诺斯已经过去四个多月的时间,雨季将荒原变成了海景:成片的新鲜草地环绕着巨大的湖泊和新涨满水的河流。





在《地理学思想史》洪堡一节有这样描述:
在1800年,洪堡和邦普朗开始了一次考察,这次考察是扩大人类视野的最伟大的探索之一。他们绘制了长约1725英里的奥里诺科河的地图,这条河周围基本上是无人居住的森林。他们乘坐小船或者独木舟,从奥里诺科河与阿普雷的交汇口逆流而上。多年前,德拉•孔达米纳记录了一个耶稣传敎士曼纽尔·拉蒙神父(Father,Mamiel Ramon)所叙述的故事,奥里诺科河上游分为两支,一支流入内罗格河和亚马逊河的源头。这条支流称为卡西基亚雷。但是菲利普•布歇在根据来自全世界的报导绘制地图用于证明他的连续山脉的理论的时候, 认为德拉•孔达米纳的记录是错误的。他认为在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河流域盆地之间存在一条分水岭。1800年,洪堡调查了卡西基亚雷河,p147并证实了曼纽尔·拉蒙神父对于奥里诺科河上游存在分叉的记载。 现代的地貌学家认为这是正在侵夺河道的例子,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奥里诺科河上游将被切断成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部分。奥里诺科河,我们现在可以说,将要成为一条断头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 16: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 Departure:Emerging Ideas 1
1 开端  3
2 想象与自然:歌德与洪堡 15
3 寻找目的地  30
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 Arrival:Collecting Ideas 41
4 南美洲  43
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 54
6 穿越安第斯山脉 69
7 钦博拉索 80
8 政治与自然: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 89
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 Return:Sorting Ideas 105
9 欧洲 107
10 柏林 121
11 巴黎 132
12 革命与自然: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 141
13 伦敦 160
14 兜兜转转:偏离中心的病症 171
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 Influence:Spreading Ideas 185
15 返回柏林 187
16 俄国 199
17 演化与自然: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 215
18 洪堡的《宇宙》 214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249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New Worlds:Evolving Ideas 263
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265
21 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与洪堡 283
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 298
23 环境保护与自然:约翰·缪尔与洪堡 316
后记 337
致谢 340
插图来源 344
注释 345
洪堡著作简介430
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 433
译后记 456 出版后记45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4: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803年2月17日,洪堡一行乘船离开瓜亚基尔港。离港时,他们还能够听到从科托帕希峰传来的轰响。此时,这座苏醒了的火山活像一个怒吼的巨人。火山的合鸣为洪堡奏响了送行的小夜曲,却也忧伤地提醒他那未能企及的精彩。每天晚上,航船一路北上,变幻的星空意味着他与南半球渐行渐远。仰望夜空,南半球天空中的星座从望远镜的视野里慢慢消逝。洪堡在日记中写道:“我每天都变得更加凄惶。”愈来愈接近北半球,愈来愈远离身后的那个世界----那个他将终生怀念的世界。
1803年2月26日,洪堡人生中最后一次跨过赤道。
洪堡时年33岁。在南美洲3年多的考察期间,他穿过热带雨林,登上冰峰雪顶,采集了数千份植物标本,开展了无数次科学观测。虽然几度经历生死攸关的险境,他仍十分享受自由与探险带来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他带着一种新的自然观离开瓜亚基尔。那幅描绘钦博拉索峰的“自然之图”静静地躺在行囊中——这幅图以及其中的想法与观念,都将永久地改变未来世代看待自然的方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1-23 12:45 编辑





前言
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 Departure:Emerging Ideas 1
1 开端  3
2 想象与自然:歌德与洪堡 15
3 寻找目的地  30
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 Arrival:Collecting Ideas 41
4 南美洲  43
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 54
6 穿越安第斯山脉 69
7 钦博拉索 80
8 政治与自然: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 89
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 Return:Sorting Ideas 105
9 欧洲 107
10 柏林 121
11 巴黎 132
12 革命与自然: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 141
13 伦敦 160
14 兜兜转转:偏离中心的病症 171
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 Influence:Spreading Ideas 185
15 返回柏林 187
16 俄国 199
17 演化与自然: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 215
18 洪堡的《宇宙》 214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249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New Worlds:Evolving Ideas 263
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265
21 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与洪堡 283
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 298
23 环境保护与自然:约翰·缪尔与洪堡 316
后记 337
致谢 340
插图来源344
注释 345
洪堡著作简介430
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 433
译后记 456 出版后记45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20:09 , Processed in 0.0755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