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王智勇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7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帖]地理问题解决教学案例设计

已有 275 次阅读2007-2-6 16:36 |个人分类:网络文摘

地理问题解决教学案例设计

   【摘要】文章从问题解决教学的涵义和特点,问题解决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实例等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有关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肯定了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能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问题解决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迁移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现在掌握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所谓“问题”是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体想知道做某件事情,但不能马上知道做这件事情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问题也是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学生学习同样也必须从问题开始。一方面通过问题来引导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起点,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一 问题解决教学过程

1 明确目标,设计问题。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常用的办法有:(1)借助教具﹑多媒体的演示,显示与已有知识的矛盾,自然形成问题情境。如教师展示秦岭北坡与南坡地理景观图片(北坡是苹果树,南坡是柑橘树),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产生疑问: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学生身边的或者学生熟悉的事,制造一个矛盾,让学生感到迷惑。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展开教学。如让一位学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运动后设问:地球若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地球自转而不绕日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3)知因求果或知果索因。如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干旱的环境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学生用已有旧知识或生活经验解决新问题;(2)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问题多少难易适当。如我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脱口而出说出答案,不可能产生问题情境;(3)在各个教程之间和一个教程的开始、进行中或结束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形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引进;(4)同一问题重现要注意变换方式,作业尽量多样化并避免重复,达到举一反三、熟练应用的目的。如在学习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等问题后,可以如此设置问题:??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各有什么影响?我国气候对地形、河流各有什么影响?我国河流对地形、气候各有什么影响?读中国地形、气候、河流图,分析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绘制简易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略图,并简述其特点;(5)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尽量要真实,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需求相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

2 分析问题,再发现问题。教师设置并出示了问题,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利用旧知识或生活中经验,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寻找与问题的联系。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再发现问题,即原有旧知识结构有缺陷,不能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如在初二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时,教师展示中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图片(挂图)后提问:“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学生思索片刻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接着又提出问题:“我国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或复习相关旧知识,让其思维得以延续下去。随即教师在黑板上绘出如下板图,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有关旧知识,完善原有知识结构:

陆风

陆地 di

海风

                                                                                                                                                   3   3探究问题解决方法,设计问题解决思路。根据问题的层次(难易)和学生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学生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合作完成,但事先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安排。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出示模样典型的范例,避免学生因尝试错误的解题方法而浪费很多时间。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能力、分析地图能力、运用地图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运用地图所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是地理教学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如法国的地势有何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法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有时必须借助直观教学手段或实验来解决问题。

4评价和反馈相结合。在一个问题完成后,呈现下一个问题前,要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态度、能力、掌握知识的情况、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评定。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最好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有个正确的认识。

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会对教学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借助地图正确表述自己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和取得的结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解决问题方法的独特性。如让学生绘制并运用地理略图说明我国气候的分布情况:学生经过思维和探究活动,找出我国气候分布规律,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最后教师归纳如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5知识能力的迁移。如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人口增长曲线图、各种资源比例饼状图等对学习数学中有关问题绘图有很大帮助。因此,设置问题尽量要举一反三,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多给学生动手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一个问题的解决指向下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完善和逐步提高。

二 问题解决教学的实例  学习《海陆分布与气候》

1、创始问题情景:(1)在夏天,我们到河里或湖泊里游泳,白天感到水温很低,而晚上却感到水温很高。(2)夏天到井里打水,水很凉;下雪天到井里打水,水很暖和。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是为什么呢?

2、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讨论。教师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的活动,并用“是”或“不是”回答学生的提问,但不出示答案。

3、提供科学事实或背景。目的在于为我们提供问题的确立寻找理论依据,给学生思维方向定位,不使学生的大脑成为思想的跑马场;也在于进一步使问题具体化、明朗化,克服学生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的感觉,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获得胜利的喜悦;也在于为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时提供参照,丰富学生的视野;也在于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用讲述法或课件演示以下问题:(1)有人曾作过一个实验:用一卡热量,加热一立方厘米的水,可以使水温升高1℃。可是用同样的热量去加热同体积沙石,却能使温度升高2.5℃;(2)教师展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地图或图片,通过观察气温变化曲线的分布让学生分析世界同纬度海陆气温的差异。

4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给学生一定时间来思考,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对以上地理事实、现象进行加工处理,遵循从复杂到简单、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规律,探求解题方法。通过对以上事实和地图的分析,学生明白了海陆升温快慢不同,促进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得出结论,总结评价。请学生发言,表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获得的结论,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海水与陆地物理性质不同。

6培养学生能力,再设计问题:(1)列表比较海陆气温差异及成因;(2)青岛与和田位于同一纬度附近,一年内那里温差大,为什么?(3)同一纬度附近的天津与乌鲁木齐相比,哪里年温差大、哪里降水多,为什么?通过再探究、再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熟练应用,

最后,让学生分析总结:海陆分布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三 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

1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2 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3 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模式,而不是某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但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我们会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或方法。这时,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主场所或主阵地;

4 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新课程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各学科前沿的、综合性的潜在的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1)《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常华锋 主编 (20043月);(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7 16:20 , Processed in 0.0759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