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9|回复: 0

[区域地理]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9 21: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9 21:43 编辑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
1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
结构奠定设计 跨界整合传承创新 10名青年结构师赴日学习

2016-10-21
记者 丁岚
2016年4月20日,杭州市建委正式启动优秀青年结构师培养计划。在第一阶段,市建委选拔出了10名目前行业内的佼佼者,如今,10位青年结构师已经出发日本,开始全新的游学生活。
都说结构奠定设计之美,关于结构的力与美,设计师们有着自己的理解。抵达日本东京千代田之后,大家对包括新城市涉及高密度综合开发项目、超高层建筑、商业园区、办公楼以及商业、文化、教育和医疗设施,有了更立体和直观的感受。
今天,结构师周平槐发回了第一篇日记。
跨界整合 传承创新
作者 周平槐
日建设计株式会社(Nikken Sekkei Ltd)是日本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成立于1900年,有着100多年的历史。
2016年10月,我们杭州市十佳优秀青年建筑结构师有幸到位于东京千代田的日建设计总部参观学习。在与公司技术人员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过程中,半天时间不知不觉一晃而过,大家深感时间太短,收获颇多。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日建设计公司的设计原则。可持续设计包含3个方面的意思:一、让建筑物更加绿色环保。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提高舒适度,同时尽量减少浪费和损害环境。二、设计采用了最新的技术,降低建筑物的维护管理成本和资源能耗,让建筑物更完善,更具持续性。三、提供优良的设计服务,实现可持续设计。
日本新建筑抗震设计法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将建筑结构分为4类:不超过20米的称为低层建筑,20米至31米的称为多层建筑,31米至60米的称为高层建筑,而高度超过60米的则称为超高层建筑。
对于超高层建筑,日本并不限制其结构体系,结构工程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大。设计方案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各种抗震、减振、隔震等先进技术。
日本多数建筑外形较为规整,奇奇怪怪建筑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日本抗震设计法中有明确的数量规定。日建设计的作品,虽然一眼看去不像一些明星建筑师那样新奇,但实际上更注重创意、功能、技术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平衡,更注重高品质和全寿命。
从20世纪初到现今,日本关于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次“刚”、“柔”之争。“刚柔”指的是既要满足重力荷载的结构再附加上对地震作用的抵抗能力,还要提高建筑物吸收能量的能力,使其基本强度和为吸收能量所需的变形能力均得到保证。如今,“柔”的设计理念逐步成为日本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主流,并受到国家鼓励。


2
[tr][/tr]
[tr][/tr]
[tr][/tr]
绿色建筑引领未来城市发展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
2016-10-25 06:54:33 杭州网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高,其中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并成为引起水质污染、雾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在必行。
    在杭州市建委、杭州市勘察设计协会共同主办的优秀青年结构师培养计划里,结构师们专门赴日本学习参观日本的绿色建筑,从当地建筑的选址、设计、建设、使用、维修及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结构师们发现了新的理念。
    今天,结构师徐铨彪发回了第二篇游学日记。
    日本:绿色建筑的践行者
    作者 徐铨彪
    日本是一个能源和资源都十分匮乏的国家,多年的深入发展,日本的绿色建筑技术整体水平已世界领先。通过这次日本之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日本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有了新的收获。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通俗地描述就是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建造起来并保证其安全可靠性。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探索以工厂化生产方式制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房屋构件,建筑工业化由此开始。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发展,日本建筑工业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日本建筑工业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建筑设计标准化,产品选择多样化;强调技术安全性及可靠的性能;生产方式工业化,建造过程精细化。日本建筑工业化精细化的设计、人性化的细节、高技术高标准的施工以及创新都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地震多发国,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大量的地震灾害表明采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建筑受损都相对较小,日本政府开始大力推广这项技术。结构减震是通过设置消能减震装置来控制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隔震就像是“太极拳”,以柔克刚,通过隔震层的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可靠性。目前在日本,新建的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中,90%都采用了各种的隔震、减震部件,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了建筑的优良抗震性能。
    眼光回到国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和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日本为鉴,在建筑领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能够全面集成多种技术,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丁岚    编辑:汪浩  

3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3
反其道而行之,把工厂建在地下

2016-10-26
作者 鄢磊 记者 丁岚 整理
在大家的印象里,地面以下的建筑,基本都是停车库、地铁、车站等民用设施,大多数的厂房都是建在地面上的。考虑到通风、采光、物流运输等方面,很少有人会想到把工厂建在地下。
山崎马扎克OPTONICS的工厂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创性地在地下17米处建设了总建筑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的厂房,该工厂2007年12月竣工,位于岐阜县美浓加茂市,负责组装激光加工机床。
为什么要把工厂建在地下,是因为大量配备透镜等光学部件的激光加工机床的组装精度要求极高,对温度、湿度变化和振动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地下空间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外界的振动也很难传导到车间内部,非常适合这种高精度加工组装的要求。2008年11月,该工厂获得了“2008年度土地活用模范大奖国土交通大臣奖”。
无独有偶,从事汽车部件等业务的Syvec公司也在地下11米处,建设了一间厂房高5米的“梦工厂”,于2012年9月投产。该公司的产品是高品质模具,要求车间内的温度保持在23℃±0.3℃。在Syvec的总部所在地长野县盐尻市,夏季气温高达近30℃,到了冬季又会降到接近零下10℃,全年温度变化近40℃。要在地面上实现恒温控制难度很大,即使能实现,空调的成本也非常庞大。
在地下5米以下的空间,全年的温度变化只有约10℃。变化程度只有地上的1/4,空调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都大大降低。“梦工厂”投入使用后,实现了比上述目标更严格的温度控制。并且成功将地面上车间室内40dB的振动值,减至地下工厂的20dB以下。
把工厂建在地下,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技术问题,如防水、挡土、抗浮等,因此地下工厂的一次性造价肯定比把工厂建在地面上要高,而地下工厂的使用成本又大大降低。Syvec代表董事社长平林巧造介绍说,在地下建设工厂多花的成本可以通过削减空调成本快速收回。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厂房建在地下也可以大大减小地震影响,保证在地震时厂房能够不被破坏,震后能够尽快恢复生产,这也算是又一个优势。
从目前来看,地下工厂只用于一些对环境、振动等有特殊要求的车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这篇文章时,大连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规模25万平方米的全地下恒温恒湿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厂房开始封顶了,建成后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厂房了。


4
[tr][/tr]
[tr][/tr]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4 上野美术馆有感
2016-10-27 05:56:19 杭州网
位于东京都台东区上野公园内的上野国立西洋美术馆,1959年建成。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8年被评为日本“百所公共建筑”,今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馆内收藏有4000多件西洋绘画和雕塑作品,最著名有罗丹的雕塑《思想者》、鲁本斯的绘画《丰饶》、雷诺阿的绘画《埃尔及利亚风格的巴黎舞女》、莫奈的《睡莲》。
上野国立西洋美术馆是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具有鲜明的“现代建筑派”特点。它运用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当时的先进材料和技术,去除一楼的墙壁,仅以立柱支撑的底层架空结构。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成就称“实现了建筑技术的现代化,满足了社会及人们的需求,影响了全世界。”
美术馆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结构梁柱直接外露。外露的结构构件脱模后不加装饰的清水混凝土,显得强劲有力。结构构件尺度合理,细节处理非常用心,清水混凝土表面平直,模版拼接缝错落有致,固定模板螺杆孔排列整齐。特别是中心展厅三角采光窗下的一组外露梁柱,柱子上的两道水平模版接缝,和梁侧面的小块长条木模板的清晰痕迹,非常有质感,与周围建筑浑然一体,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它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巧妙结合的优秀艺术品。安藤忠雄的表参道由旧城改造而成商业综合体,与上野美术馆的建筑风格和结构设计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
眼前的建筑,让设计师反复琢磨建筑细节,施工工人一丝不苟地搭设模版、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的场面跃然眼前,它是人们的“匠心”所凝固的精品。这些天与日本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交流学习中,最令人感叹的还是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工程师注重细节,会从保温、隔热等各个方面对建筑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力求舒适。其次是职业习惯,在日本的工地现场,场地布置合理,大型机械停放有序,统一的工装和安全帽、区分明显的施工道路、醒目的安全警示板、甚至是专门的吸烟区域。
现在民众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更需要认识到先进的理念以及优秀的从业人员素质对一个国家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筑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阶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我们的建筑,也成为一个个传世精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方小军 记者 丁岚 整理    编辑:陈东




5[tr][/tr]
[tr][/tr]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考察日本工业化建筑工地的启示与思考
2016-10-31 07:01:22 杭州网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精细化”已是当代日本的代名词,大至生产方式,小到生活用品,无一不将精细化做到极致。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作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时间最持久、发展水平最高、发展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已建立了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体系。得益于杭州市建委和杭州市勘查设计协会共同组织的优秀青年结构师培养计划,我们有幸参观了日本著名施工企业在建中的工业化建筑工地,看到了一个基于严苛规范的管理体系、高度发展的行业环境和以细节立业的建筑工业化之国,深感获益良多。
    在当前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围绕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等发展主题,通过研究与解剖日本的经验与做法,为探索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提供借鉴,显得尤为必要。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建筑工业化是建立在其坚持不懈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产业发展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简单照搬,而应学习日本精细化的设计、人性化的细节、高技术高标准的施工以及他们在新材料、新部品上的创新与应用。
    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说过:“魔鬼在于细节。”近距离接触日本工地,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其洁净、规整的内外环境。工地上,不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无需砖块砌墙,更没有漫天扬尘和隆隆噪声。除了环境,日本建筑工人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施工现场人员较少,秩序井然。工地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施工的建筑工地,采用建筑工业化的施工现场只需要四分之一左右的工人数量。工人们不再是搬运或砌砖,而是麻利地操作吊机或者安装构件,以搭积木式的方式建造房子。
    日本工业化住宅的各个环节与精装修巧妙配合,将建筑物结构施工与精装修同步进行,建筑结构构件在构件厂预制,统一模数化、标准化,现场进行精细化的安装施工,注重成套技术发展,大大减少了二次装修对建筑构的不利影响、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当前,我国也正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与精装修的同步发展,日本的这些经验值得我国业内有关各方共同研究、开发。
    打造“杭州设计”系列报道·青年结构师日本学习日记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4:03 , Processed in 0.0666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