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李景文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17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对于巴山夜雨的两种不同解释

热度 9已有 670 次阅读2012-12-28 10:27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巴山夜雨, 李商隐

关于“巴山夜雨”的解释很多,大多倾向于受山谷风的影响,致使巴山地区夜雨较多。学生也能接受,但总觉得理由不是很充分。下面有两种解释,笔者觉得都有理由。你怎么看?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此诗涉及到巴山夜雨的成因。巴山位于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是四川盆地的边缘。一般说,盆地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气流不通畅,对流交换弱。白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空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随着温度的降低,饱和水汽压减小,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水汽发生凝结而下雨,故巴山夜雨会时有发生。 
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云层上下温差较大,使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所以这里夜雨比较多。
疑问:1中讲到“白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与“多雨多雾的盆地地形”相矛盾吗?
2中的解释相对跟合理些吧。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ziyuan 2012-12-28 11:34
我更倾向1,总感觉2有点悬,并不一定只有巴山才有夜雨但肯定比较典型,而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发生的事物都有着特殊性,不好用通用的理论来笼统解释解释。而称之为火炉的武汉城市内水面很大但为什么还那么热呢?看来武汉的热不仅仅是自身的原因(热岛)吧。
回复 黄赵华 2012-12-28 12:03
对于这个问题,西南师大出版的 北碚自然地理 里有较详细的说明。应该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还有盆地水汽聚集的影响。辐射降温很关键
回复 黄赵华 2012-12-28 12:06
据载,古时的“巴山”实为现坐落于重庆北碚的 缙云山
回复 窗含西岭千秋雪 2012-12-28 17:16
哈哈!我觉得我们现代人有点儿过了。没事研究古人的一句写实之语。要是当年老人家写的是“巴山午雨涨秋池”的话那你们该怎么去分析呢?
回复 北纬39东经121 2012-12-28 21:42
这个问题我在2009年带高三时,模拟考试考过,原因是1和2的结合,1中提到的主要是夜晚冷气流顺山坡下沉,盆地底部暖空气上升而凝结至雨;2中提到的主要是盆地夜晚时地表温度受盆地地形影响,地温仍较高,从而加剧了上升气流,促进了巴山夜雨。不知大家怎么看?
回复 李景文 2012-12-29 09:34
我赞同北纬39东经121老师的解释。黄赵华老师提到的那本书有时间要看看
回复 大脚丫 2012-12-29 16:51
黄赵华: 据载,古时的“巴山”实为现坐落于重庆北碚的 缙云山
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山……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
回复 月儿 2013-1-1 18:51
北纬39东经121: 这个问题我在2009年带高三时,模拟考试考过,原因是1和2的结合,1中提到的主要是夜晚冷气流顺山坡下沉,盆地底部暖空气上升而凝结至雨;2中提到的主要是盆地夜晚 ...
2是1的有力补充
回复 Destiny 2013-1-2 17:51
原因是1和2的结合
回复 瓜山居士 2013-1-3 10:23
中央气象台的解释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昼夜热力对比,(资料记不起出处了),可为楼上诸君提供另一种思路。
呵呵,大伙儿可不许走斜路哟,喜喜
回复 宝器的潜浮岁月 2013-1-5 18:24
不懂了,颠覆了我以前比较粗浅的认识。究竟那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29 14:16 , Processed in 0.0828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