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5||
老师,现代媒体使您缺点儿啥?
我们生活在现代多媒体时代,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当前,教育已经呈现出“网络化、大数据、在云端”的趋势,多媒体、微课、视频、微信纷纷进入教师视野……学会数字化生存是我们的一项使命。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它们的出现似乎又使教师缺少点儿啥。笔者借此机会现梳理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PPT的滥用使教师行为出现了偏差
PPT课件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等现代技术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隐为显,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一些抽象微观的现象和理论,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拓展教学信息传递的通道,加快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备课也变得容易,从网上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教案和课件。所谓集体备课,也就是凑一些教案,时间很多花在调整设计课件上面。这样备课讲课,老师的个性是容易被淹没的,讲出来的课可能是大同小异,彼此克隆的。多媒体本来是好事,可是用得太滥,让我们的老师变懒了,个性消失了。过度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老师患了“百度依赖症”,什么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使用了PPT,使不少课堂出现了“零”板书现象。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和骨干,板书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曾说过:黑板是取消不了的。讲课如果只用PPT就会束缚思维。
还有就是人际关系和人情味的问题,就像是我们到一个商店里,一个机器说“欢迎光临”和一个店员笑眯眯地跟你说“欢迎光临”感觉是不一样的。做板书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老师可以修正。笔者认为更好的说法应该是“给我留一块黑板”。我们一方面不否定现代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要“留一块黑板”。若一节课不用多媒体,仅仅是缺少一些信息和表现形式;但如果没有板书,缺少的却是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的是课堂教学之魂,缺少是的可供复习的重要依托。
还有教师平时参加各级培训时,教师记笔记的能力也普遍下降了。不少老师在参加培训时,都懒得记笔记,课后拷贝一下就算了事,拷贝回去后呢?也许永远不会再看了。
二、微课使教学缺失了应有的心灵交流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具有微小内容、微细讲解、微少时间与微小数据等特点;主要由教师自己策划、创作完成。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虽然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刚刚兴起,但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老师可以创设出鲜明形象的图画、生动有趣的视频,借助旋律优美的音乐,再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看视频跟现场听课的感受还有很大的不同,这犹如看联欢晚会现场直播与自已在现场看演出的感受不同一样,最起码缺少了应的气场,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为学生面对的毕竟是电脑而非真人,他们很可能无法从“疏星残月,悠悬空寂,山河大地,皆在静默”的自然情境中获得激发心灵的力量,也无法在脑中灵光一现或听不懂的时候向老师提问。恐怕也很难有学生在老师遭到不公对待时挺身而出,因为再超薄的电脑屏幕也足以阻碍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
当然,笔者真心希望这场教育变革的结局是光明而乐观的。
三、看电视使教师失去了主动思考的空间
读书也叫“看书”,看书和看电视虽然同样是一个“看”,但其本质是不大一样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我们是用眼睛快速扫描纸上的黑字,然后,乘着想象的翅膀,抵达那些句子所指引的彼岸,后面还有漫长的思维飞翔旅程。所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想”书。看书你可以主动跳读,撷取精华,而不被“节目”死拖活拖。
电视是人们生活中的电子消费品,“看” 电视则要简单纯粹得多了,你可以趴着看躺着看,你也可以吃着瓜子喝着饮料看,你还可以一边聊天一边看……总之,看电视要比看书舒适得多。但是,任何事情一旦与“舒适”挂钩,事情就可能起变化了。看电视的过程中人的各处感官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汲取。
书籍和电视的区别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其一。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了现时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性,看电视使人只活在当下。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结论:书籍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使人成为野蛮人。”
一看电视,情绪上就变得被动、懒惰、低俗、不清醒和有求于外,很容易使人们对电视有种依赖症。看电视会把你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给抢走。抢走不算,还割得鸡零狗碎,使你简直无法过奋发有为的教育生活。
看电视禁锢了教师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而看书确给了教师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阅读书籍可提高欣赏美鉴别美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能使人改善气质,提高品位。看电视可使人感受时代气息,了解当下社会人与事,并可让人快速知晓天下事,让人变得世俗、“现代化”。 同时,也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
四、微信使教师缺少补充源源“活水”的时间
这年月,哪位老师不会玩微信,简直就是个老怪物、老古董,与这时代相去甚远,你就就OUT了。但从大热的微信即可窥见一斑:打开微信,满眼充斥的不是美食就是购物,不是娱乐就是旅游,要不就是孩子在体育馆学习游泳,在农家乐采摘果实。这么多活动都玩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读书?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让人宁静致远,那么刷微信朋友圈就让人心浮气躁。微信里绝大多数信息没多大意义,空耗了时间和精力。这样说可能有点功利,但稍微分析一下微信里的信息,大体看来有主要有三类:晒孩子,晒美食,晒旅游。当人们不再有兴趣安静下来阅读一本书,那些人类社会中最素朴、最纯真的东西将以惊人的速度离我们远去。
作为教师,要向书本学习,以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把握教育规律。从而让自己的课堂丰盈,让自己的教法灵活,让自己的学生受益,让自己也有更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的就是“底蕴”,底蕴深厚者,视野开阔,站得高、望得远;底蕴偏狭者,疲于应付,被动为之,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广泛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找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读书,是增强底蕴、丰厚学养的最佳途径,能让教师用更为丰沛的学识去滋润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感。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是高雅的、有思想的现代人。
微信时代,请给阅读留一点时间,也给心灵留一点空间。
教育归根到底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教师的每一项基本功修炼都要面向培养人的目标,绝不可被技术所绑架。教学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我们倡导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本文发表于2015年第4期《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P39-40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9:00 , Processed in 0.0563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