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天天木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48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读《大数据》有感

热度 1已有 335 次阅读2015-3-25 17:24 |系统分类:教育技术

你认为什么是大数据?如果没有仔细关注过这个领域,也许这是一个很难让人轻松回答的问题,而自己之前也没有那么清晰。当我们走进微博这样一个充满数据的虚拟社会时,通过李开复的一条微博,知道了惠普研究院正在做的一项研究,他们通过抓取Twitter300万条数据,基于情感分析,来预测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而结果也是惊人的准确。

  进入2012年后,大数据的呼声便开始此起彼伏,无论是科技博客,还是各种业内人士,抑或行业论坛、媒体专题,都会有大数据的相关探讨,但对于自己来说,如果没有见到一本书,或者一个非常系统的系列文章时,很难对“大数据”有更加细致的认识。 

  思维上,从大数据时代我们关心的是全部数据,面对如此之多的数据时,我们可以不那么热衷于精确性,在前两个因素之下,我们不再热衷因果关系,而更注重相关关系。初听起来也许觉得作者太过于绝对,而且很大程度上挑战了我们一贯固有的思维模式,但是在文中作者就大数据时代的特性充分阐释,并告诉我们为什么现在的“大数据”应该是这样?而我们可能关心的部分,又为何不那么重要,或者需要等待更久的时间去实现。

  其次在商业变革上,作者从数据的前世今生说起,我们获取的众多数据从何而来,无论是百年前的航海日志,还是到目前一切事物的数据化。而当我们有了这些数据时,又可以如何利用?我们可以将数据重组利用,还可以通过提高扩展性获得新的用途,甚至在遇到陈旧数据时,我们要有所取舍,比如推荐系统中对于较早数据的舍弃。

  当有数据还有使用方法的时候,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大数据公司,比如Twitter这样的数据提供者,还有将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数据分析能力的公司,还有一类便是基于非常出色思维的公司。而Viktor特别说的一点是,大数据时代,超大型公司占据规模优势,而小公司则独具灵活性,处在中间的公司要么进行转化,要么面对更加残酷的竞争,直至破产。

  然后在管理变革上,感受最深的还是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控制与风险,当我们有更多的个人信息被透露时,通过大数据,我们能知道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你是谁,甚至你心里在想谁。无论是数据的告知与许可,关键数据的模糊还是匿名处理,很多用户的隐私已经受到了威胁。当然不出意外,在现实中的例子有很多,如研究人员通过匿名数据进行研究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数据关联,然后定位到个人。大数据时代,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放心期待拥有数据的公司不作恶。但作者也为我们的隐私提出了解决之道,让数据使用者承担更多的责任,避免数据独裁。而这些大数据的不利影响也会随着大数据行业的发展而得到控制。 

事实上,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遍地开花,书中上百个例子如医疗及公共卫生行业,乔布斯通过大数据辅助癌症治疗,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监测病人的身体颤动,甚至如丹麦癌症协会通过大数据来研究手机使用是否致癌,还有微软这样的公司来分析病患的再入住率等。那我们所处的教育行业呢?看似是目前应用较少的一个领域,我们又该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回过头来,再回答大数据是什么?Viktor的答案是“大数据就是我们可以在更大规模的数据上做到更多我们无法在小规模数据基础上完成的事情。”你认同吗?

   很喜欢结语的那个题目,“已经发生的未来”。其实无论如何,人类总是希望自己掌握更多的数据,更加了解自己。而事实上,大数据时代,一切的迷雾都将会拨开。而这本书已经开始将我们对于“大数据”上的迷雾抹去。

  引用谢文老师的一句话,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大数据专著”,如果你关注大数据或者关注未来人类的未来,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5-3-25 17:43
大数据里我们还远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29 16:59 , Processed in 0.0883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