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小岛伊人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6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三江平原沼泽成因

已有 834 次阅读2006-3-11 21:46 |个人分类:教学参考

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分布率高达20%,面积约11300km2多,沼泽化土地约有13300km2,占东北平原沼泽和沼泽化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

本区沼泽发展过程以草甸沼泽化为主。在沼泽化过程中,由于水分不稳定,少雨年份有时沼泽干涸,有机体进行好气分解,所以大多没有泥炭积累。水体沼泽化仅见于小兴凯湖周围和平原上的牛轭湖、旧河道,发面为泥炭沼泽,但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m。

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是许多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表过湿或积水是沼泽形成的关键。但主要条件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条件  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虽不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至10月末或11月初,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水分以固体状况保存下来,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深达1.5~2.1lm),土壤粘重,不利水分下渗,地表经常过湿,沼泽广泛发育。

(2)地质地貌条件  三江平原是新构造运动长期下沉的地区,造成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形。周围山区降水量多,丰富的径流向平原汇集,而平原区地势极为低平,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比降为1/10000,所以区内发育一些中小河流,多无明显河槽,属典型的沼泽性河流,泄水能力低。在长期下沉过程中,地表堆积了第四纪河湖相粘上沉积物,厚度一般达3~17m左右,这种粘土的粘粒含量较高,并富有铁铝氧化物、次生氧化硅、蒙脱石与水云母等胶体矿物,在浸水膨胀的情况下,增加了土壤的持水性,阻塞了土壤的孔隙,构成了深厚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弱或阻止地表水向下运行,积存起来形成沼泽。

(3)水文条件  一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貌条件所制约。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切割微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如别拉洪河、挠力河中下游、浓江、穆棱河等,由于河流比降小,河道弯曲,狭窄平淡,河漫滩多,导致一些河流无明显河道,泄水能力低,排水不畅,大量水分补给沼泽。每年汛期,主要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30km,最长达70km。由于洪水项托,提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4)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类经济活动对沼泽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且人为因素对沼泽的影响,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人们开挖运河、进行农田灌溉、修建水利工程等活动,如果处理不当,在这些区域就会抬高地下水位,使土地逐渐沼泽化。如穆棱河流域,1943年在密山县境的湖北屯附近,向小兴凯湖修建分洪水道,有14km防洪堤没有修建,每年汛期,穆棱河洪水由此漫溢,积存地表,使水道东侧沼泽面积日趋扩大。

总之,由于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粘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致引起土壤过度潮湿,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沼泽。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3年)


·沼泽(mire) 土壤常为水所饱和,其表层生长着沼生和湿生植物,下层有潜育层或存在着泥炭化和腐殖化过程的地段。由于沼泽的成因和类型随自然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的学者从各学科角度出发,赋予沼泽的定义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沼泽是地表经常过湿的地段,沼泽中可能有泥炭,也可能无泥炭。有的认为,沼泽中必须有泥炭的积累。有的认为,沼泽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泥炭层。

沼泽(特别是泥炭沼泽)具有明显的生态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泥炭沼泽是巨大的生物蓄水库;沼泽水具有过渡水体的特点;沼泽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聚积;沼生植物丛生,具有特殊的生态特点;沼泽表面具有多种微地貌形态。最常见的是团块状草丘(塔头)、垅块或城网状草丘等。

沼泽的分布受地域分异规律制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气候冷湿和有冻土层存在的欧亚、北美大陆的寒带和温带地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五月的猫 2007-10-8 22:26
谢谢了 ,很有用的,你是老师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6 05:25 , Processed in 0.0716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