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辛县是邻居,小时候就有关于阚疃集、展沟集等地名印象,只是以前这两个地方还是凤台县的范围。阚疃以前位于官路要道,又有水运之利,因而被称为“小上海”。利辛和凤台都有西淝河流经,且利辛地处上游,对于我这个在西淝河边上长大的人,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利辛高级中学是在原利辛二中的基础上,搬迁新址而称的高中。这里有我的网友,地理教师兼政教处主任何孟春先生。接到亳州教研室王玉龙先生的邀请,11月5日要在这里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于是兴致勃勃地提前出发了。长途公交两个多小时,下午4点多抵达利辛高级中学门外。何先生陪同首先参观了校园,并进行了简单介绍。我对利辛高级中学的校园印象很好,一方面规划布局合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活动区紧凑方便。另一方面,绿地也因地制宜,形成“深秀园”、“花果园”。漫步校园中,感觉舒适、大气,充满着书香气息。淝水书院、状元桥、状元阁,催人上进。整个校园整洁有序,偶有落叶,那是秋天的象征。
临近放学,一位老师正带领学生在空地上进行“疯狂英语”。而另外一边,一位女教师正在指挥团体操的排练。孩子们个个朝气蓬勃,整齐的校服,没有看到三类生源学校很多邋遢的学生形象。
尽管是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利辛高级中学的条件还是很好的,硬件建设各方面都不错,软件配套也逐步进行中。能看出来,校长是个理念先进,管理出色的好领导。
晚上,和地理教研组的同行们一边吃饭,一边漫谈。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大家都很兴奋。无论是作为领头羊的何先生,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完颜老师,大家对于地理教育教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教研组团队建设也很出色,成为亳州市的标杆。何先生和刁老师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课题--绿色课堂建设问题,核心的理念我没听出来,但我感觉应当是质朴的、生态的,立足于当下资源的课堂模式。至于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虽说紧跟潮流,但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东西。
5日上午,闫瑞老师执教《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课,是利用导学案上课的一个课例。闫老师的导学案和课后巩固练习有A4纸两面,涵盖了课文内容及课后的活动,并且补充了不少。
闫老师的这节课,总体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问题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整节课通过讨论、黑板绘图展示、学生上台讲解等多种形式,反复巩固“热力环流”这一核心知识点,效果很好。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相互鼓励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群体。老师语言流畅简洁,教态大方自然,很有亲和力,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作为从教仅仅三年的青年教师,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由于经验不足,对课程标准、学科本质理解程度问题,闫老师的这一节课当然也存在一些瑕疵,但这些都是可以弥补的,相信以后会发展得很好。课后的评议,大家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期望。
本来安排后面有个简短的演讲,但由于停电,我和王玉龙老师只能简单说说,课件留给他们分享了。
午饭在食堂进行,能看出食堂也是井井有条,学生就餐都是依次排队,没有拥挤的现象。饭后和大家告别,在双桥车站乘车返回。
沿着凤利公路、永幸河返回的路上,我在思考着,为什么利辛高级中学能够有别于凤台二中呢?我们淮南二中又能学习借鉴到哪些呢?导学案是否值得推行?课题研究的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