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5||
逢年过节, 亲朋戚友请客吃饭是免不了的。邀三五好友,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其乐融融,众宾欢也。轮到我做东时,亲友却强行要求不到外面的酒楼饭馆吃,一定要我亲自下厨,他们才乐意。并非担心我破费,而是他们觉得我做的饭菜可口,吃的舒服。今天就谈谈做菜这事,说说它和教学有什么联系,权当年终总结。
做菜和教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将这两样毫无关联的事放在一起说,多少有牵强附和之意。然而,世间万物,谁又能说得清其间的奥妙呢?虽然做菜与教学是两码子事,可他们仍是有共性的。做菜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讲究的是刀工刀法精细。做好一道菜,是有很大讲究的。
创新,做菜的先决条件。
慈禧太后举办了一次厨艺比武。有甲乙两位厨师很幸运,进入了决赛。决赛时,慈禧太后让两人同时制作同样的一道菜——东坡肉。一样的菜谱,一样的食材,就要看谁的本事高了。甲乙厨师很快完成了东坡肉的制作。慈禧太后品偿之后,对两个的菜都大加赞赏,但却对乙的菜甚是喜欢。慈禧太后评价说:“甲乙两人的菜都不分上下,但乙的东坡肉吃起来不是桃花浓香,而是稻草淡淡的清香。谁都知道,做东坡肉要用桃花纸来包裹,而乙却用稻草纸代替桃花纸,菜的味也让人耳目一新!难得的是乙的创新精神,冠军乙当之无愧!”
乙获胜在于他的创新。一道菜如果老是遵循于老方法,也就做不出新的花样,只有创新才能吸引食客的眼球。
色香味,菜品永恒的追求。
一道菜的好坏,只有创新还不行,真正的好菜是食客啧舌称赞的,是能让人观之食欲大振的,是能让人闻香而停的,这就是对菜的评价标准——色、香、味。
参加工作前,我几乎没做过饭菜,工作后由于收入窘迫,生活所逼,尝试着自己做饭菜,慢慢摸索,做菜的水平也还可以。
准备一桌菜肴,首先要准备一些食材。我慢慢明白如何处理这些食材,明白在饭菜煮熟前还要洗、切这些准备工序,明白不同的菜肴要有不同的做法,要放不同的佐料,还有一些让食材更可口的小窍门。平时看似乎很普通的一道菜,自己亲自操刀时才发现有诸多难题。于是我开始研究菜谱,又遇到某某食材需要多少克,加盐、糖、味精多少克此类的麻烦,难道得用秤称?食材正式烹调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处理,切块还是切丁切丝,是否需要焯水、是否需要开膛破肚等。食材都处理清楚之后,还要懂得用什么样的烹调方法,煎?炒?油炸?清炖?红烧?白灼?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主要看食材的特点。终于开始做菜了,麻烦又来了。该加哪些佐料?生姜、大蒜、辣椒、盐、糖、料酒、味精、蚝油、酱油、陈醋样样都放?道道都放?自然是不可取的。每个做饭的人在刚开始时都是依葫芦画瓢,模仿为主,到后来熟悉以后,就该全靠自己的经验了。熟能生巧,做多了之后,慢慢有些上手,觉得自己做的菜蛮受赞赏。
有了妻子和女儿后,我几乎成了家中的“大厨”。因为爱,每当做菜的时候,我总会想着:女儿爱吃啥,妻子又爱吃啥。每一种菜应放哪些配料,火候几许......我很用心地做好每道菜。用餐时,总能感受着妻子的幸福、女儿的快乐,我知道那不仅仅是因为菜的色、香、味,更是因为菜中那份深深的情意!
感受着做菜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教学。每一位教师就是一位“大厨”,每次课堂教学就是一份“即将上桌的菜”。学生爱不爱吃,就要看你的手艺,看你的“菜”中是否含有真诚的爱!
做菜与教学本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是细细想来,慢慢品味,做菜与教学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那就是在从事这两件事的时候,主持者都必须付出真挚的爱。否则,菜无味,学亦无味.
一节好的课,要求教师很必要有着好的刀工,有着好的教法,才能上出自己的特色课来。教师就是一位厨师,教学就是做菜。
当你把一盘盘的“知识大餐”端出来的时候,却经常是钩不起学生的“食欲”。因你“端菜”时的心情可能有担心,也可能有抱怨,你担心自己讲不精彩,抱怨学生领悟能力太差。孰不知带着情绪弄出的“菜”,又有几个“食客”能吃着香呢?爱是教学中无形的佐料,只有把爱深层次地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才能轻松地接受,才能有滋有味地“消化”,学生才会有幸福感!
也许你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老师,你所带的学生也许很有能力,但是试问一下,学生在尊重你的基础上,喜欢你吗?有些时候你发现,你把一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可学生还是不清楚,是学生蠢吗?你又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也许你会平静地说:我尽力了。也许你会无奈地说:没辙了。也许你会抱怨地说:恨铁不成钢呀!反问一句:你这厨师端上桌的菜做的怎样啊?
教学工作上没有创新,那将是一潭死水。课堂也会变得像鸡肋,“吃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手上的教材是定了的,学生就是一个个挑剔的食客。如果我们在教学工作的实施上,一成不变地实施教学,学生“吃腻”了,没有了求知欲,学习效果也就差之千里了。
教学的创新首先是教法上的创新。“文无定章,教无定法”,这是对我们选择教法上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前,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要求,有选择地选好教法。问答?讨论?游戏?实践?边读边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教法,让学生,也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在做菜过程中,要根据口味的不同放佐料的多少,太咸、太淡、太酸、太辣都不能算是好菜。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和教学目标,决定这个地方是否该重点拓展,这个地方是否一笔带过,还是干脆略去不讲;面面俱到、同时用力,会让师生都陷入疲乏状态,重难点又没有好好讲深讲透。教法的创新不是一味去否定过去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明白“大米饭至少自河姆渡文化时期起几千年来养活了中华民族的祖祖辈辈,今天,我们依旧用瓷碗、吃米饭,填肚子”的道理。古老的教法也有他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取舍。
教学上的创新还要在学法上创新。新一轮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学重在学法的指导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从学法上给予指导。学法不拘于形式,而应该遵循学生特点出发。观念新天地变。
无论做菜也好,教学也罢,或是其他工作,只有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人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要对未知的领域,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实践,去探索才行。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是艺术,就有他的观赏性。然而,观赏性不是目的,正如一道菜不能仅仅限于能看,而不能吃。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四十分钟,四十分钟里不一定全都具有可观性,关键的是要有课堂的亮点。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课堂教学的“色”。
香,那就是教学上的气氛。一堂课死气沉沉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学生那能提起食欲呢?没有食欲,又怎么会想着吃你做的菜呢?那怕你的菜做得很有观赏性,就像是摆在会议室里的假花,毫无生气!作为教者,要善于调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味,教学上的味在于能让学生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一道好菜,关键是味美,让人食后仍思其味。一节好的课要让学生寻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留白,善于启发。这样的教学,色香味俱全,是教学永远的追求。
教学也有模仿。真正站上讲台,哪怕你将从教学视频上学来的,从师父那里听来的,统统背下,统统搬到你的课堂上去,你的教学,也不一定会是成功的。同样的教案,同样的课件,给不同的人,不一定会有同样的风格,收到相同的效果。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个人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所以生搬硬套,一旦出现与教学环节不符的情况,就不知道该如何往下上了,无所适从。
不过,正如我现在的做菜水平,还是很不好,我还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过,一堂课不管上得好坏如何,一定是我精心准备的,没有备课,我是不敢站上讲台的。就像没有处理过的食材,如何下锅煮呢?做菜是需要练习的,教学也是需要练习的。不管怎么样,这两条道路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必将上下而求索,做好每一道“菜”!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3:18 , Processed in 0.0621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